<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这年的冬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个人都乖乖的待在家里。回忆成为做美篇的主题。于是开车去了一个想去的地方,拍了这段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久别的“高安路 ”再现眼前。这条很普通的马路,但它对我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平时我只要路经高安路,那种怀旧的感觉就会涌上心头,在这条弄堂口站立几秒钟,当年那里的事、那里的情、那里的学校,顿时又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我从幼儿一直到中年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情节也只能埋在心里。我的家就是一个大家庭,经常是人来客往的集结点,大家庭的许多故事都从这里开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太熟悉不过的弄堂,搬走了二十二年,老房子还是原样。这幢房子,曾经是我的住处,历历在目的往事魂牵梦绕。没有疫情,也从来没有想到去拍一下我的老房子,是疫情,出现了前言那段话,把这段视频发在了我这一大家子的前面,作为我这一大家子故事的开场白吧。</b></p><p><br></p> <h1><b> 2016年10月我整60了,人生的一轮甲子。一生就这样糊涂的过了大半辈子,但我实现了三个愿望:一是培养了女儿完成了大学学业;二是女儿找到了称心的职业——幼儿园老师;三是她步入了婚姻的殿堂。</b></h1><h1><b> 闲暇时,会想起我的一大家子,那可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用什么形式来纪念它呢?</b></h1><h1><b> 退休后,我迷上了数码视频制作,通过影像、图片、文字和音乐的后期制作,能记录我们生活中的经典片段。这部“我的一大家子”的视频,就记录了我的长辈、我的同辈、我的小辈。</b></h1><h1><b> 汇聚难忘点滴,留下美好记忆,也算是给自己60岁生日的礼物吧!</b></h1><h1><br></h1><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东西南北兄弟姐妹</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血脉传承 家庭唯美</b></p><p><br></p> <h1><b> 我从未见过外公,只是从照片上认识了他,从母亲和阿姨们那里了解了外公的点滴。他用睿智和勤劳的双手,创建了自己的家业,儿女们曾今也过上了很好的生活,遗憾的是外公在中年就离开了家人,外公还真是一个英俊的男人。</b></h1><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外婆她是个家庭妇女,自从外公去世后,外婆就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她没有文化,不识字,没有经济收入,全靠几个子女给她的生活费,凭着她的坚韧、勤劳、慈爱、大度带领这个家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家庭的不富裕,但外婆常说,一家人平平安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知足常乐是外婆的口头禅。</b></p> <h1><b> 我的父亲是个祥和、通明的人,言语不多,说话很有威信,虽然出身不咋样, 16岁离开家庭参加了新四军,扛抢打仗,为革命付出了青春,至今身上还留下敌人的弹片。文革期间饱受“四人帮”的迫害,下放到五七干校“洗练”了几年,在这块土地上心灵得到了释放,结交了很多市委老干部,落实政策后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担任了要职。</b></h1><p><br></p> <h1><b> 我的二姨夫,他可是一个乐天派,言语风趣幽默,双眼总是很有神,目光又很和蔼,我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谈天说地。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买报纸和杂志,他总是说:通过对它们的阅读,可以知道很多信息,可以使人的思维永远敏捷,跟上时代的潮流。当然他还喜欢过小资生活,家门口的红宝石西餐厅他是常客,一杯咖啡、一块蛋糕、一张报纸,坐上一下午,那些交流常客都愿意倾听他的述说。就在他生命尽头的时刻,他还用手势表示要喝咖啡,多乐观的一个老头。</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小姨夫,年轻时也是一个帅哥。他是一个沪剧爱好者,又是一个篮球一级裁判。特别是他烧了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走油肉,那是没话可说,这个手艺由外甥带到了国外,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我们这些外甥、外甥女都喜欢跟他商讨厨艺,他毫无保留,把烧菜的经验与心得都传授给我们。姨夫还是一个武打小说的追捧者,正因为有这些爱好,姨夫的晚年生活很充实,生病期间,是这些书本陪伴着他,走完人生的最后。</b></p> <h1><b> 我的父亲出生在江苏启东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他抛弃舒适的生活,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1946年毅然投奔到革命的大熔炉,当了一名新四军,经历了淮海战役。1956年转业到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处长。我的爸爸就是一位开明,不记过去,只看未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对现实能够完全接受,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和蔼可亲的老人,我家的老老少少都很敬重他,说话一言九鼎。他为我们安排好工作,为我们在生活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看到了第三代的成长。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到儿女的福,享受他的天伦之乐,就早早的离开了我们。放心老爸,我们一定会好好生活。</b></h1><p>l</p> <p><br></p> <h1><b>生病期间也是笑对人生</b></h1><p><br></p> <h1><b>夕阳无限好</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父亲在家排行老三。大伯很早就去世了,我从未见过,小时候只见过大伯的儿子,我最年长的堂哥,他为撑起这个家,本该读书的年龄,却已工作,一直在江苏内河上的一个运输拖船上工作。我的二伯很早也离开家,来到上海,在一家房管所工作,他的五个孩子,最小的也比我大二岁。我和堂哥堂姐也就是逢年过节,大家见见面,吃顿饭,但每次聚会,我们都很珍惜这美好时光。现在二位堂哥定居加拿大,还有二位堂哥和堂姐在上海安度晚年,他们的子女都成家立业,堂哥堂姐始终是我家三姐妹的榜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王敏哥出国前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妈妈在加拿大王卓家的留影。</span></p> <h1><b> 我的母亲她可是一个要强的女性,从小就离开了家,读书赚钱,贴补家用。她是上海第一批幼儿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担任着领导工作,直到退休。要让生命继续延续,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参加了老年大学国画班,努力的学画,勤奋地练习,终于画了一手好画,她还是忘不了那些孩子,做了兴趣班的国画老师,把国画技艺传授给了孩子们。</b></h1><h1><b> 记得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学之间也就是串串门,打打牌,母亲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我们的同学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他们似乎有点畏惧,但又很愿意和她交流,因为在她那严厉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一双大大的眼睛常常闪耀出和善的光泽,给人一种朴实母亲的感觉。母亲还是一个旅游达人,她平时省吃俭用,但花在旅游费上她从不小气,欧洲、加拿大、日本、韩国、新马泰、俄罗斯等都已游览过,国内的名胜古迹去的就更多了。她还是一个时尚的老太,永远不服输,80多岁学电脑,上网,玩游戏,还学会了用微信与人网上聊天。平时同学聚会、朋友出行都有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的满满的,充实的。生命有时就像一杯美酒,有时也是一首抒情的诗,母亲她总是这样认为:在自己的晚年生活里,不能让生命白白流失,要活的更加精彩!母亲盼望着我们幸福了、美满了,她便老去了,但她的心态没老,永远年轻。</b></h1><p>o</p> <h1><b> 阿姨们年轻时都漂亮,气质高雅、秀丽端庄。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时不时会把妈妈辈的老照片翻出来,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瞧上一阵子,羡慕她们年轻时的足迹和风采。</b></h1><p><br></p> <h1><b> 外婆很喜欢我们这些外孙、外孙女。每当我们去看他时,总是要摸出从生活费里省下的几块钱,叫小阿姨到对过马路的那个知名的生煎店买生煎给我们吃,这种肉多、皮薄、汤汁灌满整个生煎馒头的味道,至今念念不忘,逢年过节还有压岁钱可拿。外婆家是典型的石库门房子。妈妈和阿姨们都在那里长大,我们从小也在那里的弄堂里东窜西走。至今还很留恋石库门的拥挤,从嘈杂中都能透出和谐和温馨,这种感受时常荡漾在我的心间。外婆的一生注定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一个家家都有的老人。</b></h1><p class="ql-block"><br></p> <p><b> 外婆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抱着第四代的重孙,笑得多欢心。</b></p> <h1><b> 1996年的1月,是爸妈结婚四十周年,全家人都到齐了,为他们过了银婚纪念日,拍下了这张全家福,亲戚们都来祝福,也是我们全家永久的留念。</b></h1><p><br></p> <h1><b> 我们小时候的模样还记得吗,真是天真可爱!</b></h1><p><br></p> <h1><b> 我是第三代的老大,我们这些表姐妹们从小就在一起玩耍,不分你我,经常会做出一些大人哭笑不得的事,但是爸爸妈妈们从来不会骂我们,都是从教育的角度来启发引导我们,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为人正直,与人和善,努力学习的好习惯。二阿姨在五十年代去了新疆,做了支边青年,在那里安家落户。每逢二阿姨带了弟弟妹妹回上海探亲时,我们真是热闹非凡,照片就是最好的见证。当他们要回新疆时,我们去火车站送他们的情景,那是个个热泪盈眶,期盼早日再和他们相见。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贫乏,身上穿的都是清一色的衣物,脚上都是自己做的布鞋,梳着小辫或是自己剪的一刀平,我们都感觉生活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自在,浑身充满着朝气。</b></h1><p><br></p> <h1><b> 八十年代我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一个个都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过着两口子的小日子。这时我们才感悟到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这时的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打扮,淡漠了与朋友的交往,放弃了属于我们那时的天地,把一切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看着孩子们慢慢的成长,并完成自己的学业,找到了理想的职业,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b></h1><p><br></p> <h1><b> 我们结婚生子,孩子们按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一步一步走向成熟。</b></h1><p><br></p> <p><br></p> <h1><b> 看到我们的孩子有的走进了婚姻殿堂,突然感悟人生就是年轮,一个个轮回。时间不会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脸上多了几条皱纹,头上多了几根银发,可是我们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事业,他们在相爱的小巷里,留下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经营着自己的小家。</b></h1><p><b style="font-size: 20px;">2013年10月19号胡逸嫔和计晨彬结婚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5年10月24号是吴恩妮和王俊文结婚纪念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4年4月20号是王梦思和周俊结婚纪念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月12号是叶梦和万文斌结婚纪念日。</b></p> <h1><b>来自小桦对父母的表述:</b></h1><h1><b> 母亲,从小生长在美丽的东方---上海.自幼起就生活在温饱有余,读得起书这样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在母亲中学毕业那年,外公因病去世.家中缺少了主要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困境.于是,母亲报名参加了支援边疆的建设.分配在国有企业做业务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b></h1><h1><b> 父亲是一个很有胸怀、很有深度、很博爱的人。他是个给了我们儿女无尽父爱的好父亲,要是说起他就有讲不完的话语,述不尽的思念……</b></h1><h1><b> 父亲时常告诫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仔仔细细做事。生活中的他言语不多,没有打牌享乐的爱好,从不在吃穿上做文章,一生简朴,喜欢助人为乐。对待工作,他总是默默的奉献,从不抱怨个人得失。对待家庭,他总是独自承受着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和家庭生活的重担。</b></h1><h1><b> 父亲正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待人要诚恳,宽容、要学会忍让,做一个坚强且充满自信的人。</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静静回首,细细品味,走过风,淋过雨,行有得,过有失,这些都不重要,有家就好。欢乐在一起就是幸福快乐和依赖。</b></p> <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大阿姨大姨夫去新疆几十年,第一次在上海过年,今年又是他俩的本命年,他们各自带好外孙女送上的爱心围巾🧣,红红火火,相濡以沫一辈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二位阿姨笑得多欢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每一次的聚会,都有每一次的收获,都有不同的心灵感悟,岁月不饶人珍惜当今,大家庭永远是欢乐颂。</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5年8月北京大伯来上海过90岁生日的合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5年10月吴忆铭全家来上海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的大年夜在王凌家吃的年夜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年的春节,我们堂兄妹聚集在一起,举杯祝愿好热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嫂子和堂姐与妈妈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后 记</b></p><h1><b> 无痕的岁月飘然而去,心中的念想却油然而生,岁月使我们慢慢变老,但给我们的是更多的积淀。我们这一大家子是一种文化体现——和谐唯美,也是给我们一种情怀——互相惦记、这个家总给我们留下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就是这些记忆给历史留下了弥新的魅力。每一次家庭成员的碰面,聚会,总会谈及到过去,现在,将来的愿景。这本相册里承载着我这一大家子的回忆,记录着咱们的日日年年,点点滴滴。我们这代人,因为岁月的洗礼,特别珍惜而今的生活,我们是用生命守护着这个家庭。留下这组家庭相册,不仅是保存了那些故事,也是让后人更加了解几代人的经历,让他们懂得家人是最温暖的,是最可依靠的港湾。</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月12号叶梦结婚,全家欢聚一堂留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