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全县抗击疫情战役打响以来,我辖区乡医全力投入到疫情的防控中去,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作出了极大的贡献。<br> 上吊沟村是我辖区内湖北及其他地区返回人员最多的村,上吊沟村乡医马文学,去年年底由于车祸头部受伤未愈,本身患有糖尿病,且年龄五十有余,本就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但在疫情面前,他没有忘自己的职责,身先士卒,全身性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每天早晨9点出发,带领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卫生院生院驻村医师,挨家挨户进行外来人员排查及体温检测工作。至今已连续工作近20天,没有一丝怨言,没有提出一次要求,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我们牢记心间。 <h3><font color="#010101">乡村医师马应林,年龄五十有余,是我辖区年龄最大的女乡医,黑石头村也是武汉返乡人员及它省返回人数较多的村庄且确诊了三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疫情发生以来,她毫不退缩,积极应战,并和丈夫一直奋斗在第一线,在黑石头村武汉返乡人员感染确诊后,夫妻双方均被居家隔离。在隔离期间她没有休息,继续通过村内建立的联络群,帮助排查返回人员,并及时向卫生院反馈,隔离至今没有向卫生院提一次自己的要求,她的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font></h3> <div><br></div><div>乡医闫福库,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工作认真踏实规范,并在接触疑似病例被隔离后,强烈要求解除隔离继续在一线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在卫生院强行隔离14天,在隔离期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随时向院领导打电话了解疫情防控的情况并通过村内建立的联络群,继续帮忙排查返回人员,并及时上报登记。乡村医师苏得坚,平凡的一名村医,承担上铁迈村外来人员排查登记及省外返乡人员的居家体温监测工作,随着返乡人员的增多,为了使工作落实到实处,吃住在车里,至今没有回过一次门源的家,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医务人员的职责。<br></div> <div><br></div><div>医师包显英,当工作进入紧急状态之时,是他第一个向卫生院请战,他关闭了自己的社区诊所,舍弃了自己挣钱的机会,积极主动要求加入卫生院疫情防控的战队,和其妻子乡医马元秀,一起工作在防疫的第一线,每天开着自己的私家车烧着自己的油,拉着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走村窜户,流动性筛查和登记外来人员及体温监测工作。疫情当前,群众四处寻找口罩,是他舍己为人,把自己仅有的口罩免费送给了群众,他的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称赞。<br></div> <div><br></div><div>医师马存元,六旬之人,是我辖区年龄最大的乡村医师,疫情面前他没有退缩,疫情防控工作至今,工作认真踏实,有条有理,有困难自己想办法,他用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仁厚的心感化着群众,用精明的工作方式推进着防疫工作,每次串户入巷都留下了一道道卫士的足迹。<br></div> <div><br></div><div> 医师马斌智,形单立薄,经常看见他都是在群众家门口详细的写着自己的登记、不停的嘱咐着“不聚众、不外出,有不舒服及时通知我们”伴随着几句幽默的话语逗笑了群众,疫情面前始终不慌不乱,亲民的服务方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力单志坚,扛起了防疫重担。医师梁俊军,身处偏远的管辖村庄,虽然返乡人员不多,工作兢兢业业,忙完自己一天的事还主动放弃休息,给附近的村医搭把手、拖着疲乏的双腿,永远行走在田园小道上,身残志不残,他用左手书写出了一道防疫墙。<br>医师童海英,乐呵呵的冲在最前面,抢着窜户入巷,每次都是“我来”,留给众人干劲十足,没有一丝退缩的背影。童福艳医师自疫情发生至今,一直走村串户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从未提过任何困难,为了使排查工作进展的更快,把自己的丈夫拉进防控一线充当司机,在村庄进进出出。医师马德全,勇敢的担当,敢于帮助别人,在疫情来临,排查返乡人员,每天重复的对居家留观的群众进行医学监测,始终在前线,乐此不疲的服务着群众。<br></div> <div><br></div><div> 医师韩宝峰,在庞大的疫情工作面前,不给卫生院添乱,不增加卫生院的困难,一开始一个人承担着辖区50多人的监测工作,卫生院担心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给他安排一名卫生院职工帮忙,他婉言谢绝,要求将人手留给更困难的地方,一个人孤身奋战。医师马则拜,去年成为我辖区的一名乡村医师,在疫情面前,无所畏惧,每天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奋战在第一线。<br><h3> 这些乡村医师,助力着我辖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丝毫没有退缩,没有懈怠。时刻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着每一天的挑战。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必将打赢这场攻坚战。在此我们卫生院所有同志,向你们致敬。</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