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环游四川,46天的苦与乐(下)

山横水远

<h3>  这是哪里,好美!</h3> <h3>  </h3><h3><br></h3><h3><br></h3><h3> 离开麦日乡日龙村。每一次回望都想将场景印入脑海。也许今生今世不可能再回到这里。</h3> <p class="ql-block">  日龙到俄西不到50公里,却在路上折腾了一整天。</p><p class="ql-block"> 出日龙就盘山,在盘山路上折返一次就看一眼日龙村,就这样一眼一眼的渐次升高。当看不见日龙村时,看村子那一带的峡谷已经很深远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段路是半骑半推的过来的。因为太烂,骑比推也快不了好多。路窄路烂,路外就是七八十度的崖坡,绝大部分的坡上连个树毛都没有,往下看一眼都有些毛骨悚然,如果滚到那底下去,还真琢磨不出如何绕到谷底去拉人。</p> <p class="ql-block">  那天经历了我骑行史上最艰难的路段。</p><p class="ql-block"> 那路不光窄,而且悬崖峭壁,遍地乱石。多半都推车走。一段我看有些树,就骑上车,不料连续几块石头颠得我难以掌控,一踋踏空连人带车翻下路基。两个筋斗掸下去两米多,幸亏一个小树桩拦住了我,令我腰肋疼痛难忍,唉哟连声。把在后面推行的二兄吓出一身冷汗。他们要下來拉我,我说别别别,你们帮我将车弄上去,我自己慢慢爬上来。我忍痛爬上去,取出膏药在肋间贴了三张,又休息好一阵才继续推车前行。</p><p class="ql-block"> 在前面又与昨天见到的警察相遇,还停下來问长问短,感到什分亲切。他们为办案风尘仆仆驰骋在这样吉普车都过不了的烂路上,真为他们耽心。</p><p class="ql-block"> 我摔跤影响了些行程,到峨西已几近天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以为俄西是一个较大的镇子,还听说可以食宿。可到头一看,却是山坡上散落的村庄。原來这里只是俄西的水磨村。天已快黑了,山村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灯光。</p><p class="ql-block"> 路下面是水磨河,河的两岸都有一排工棚,河上有一座便桥。一打听,河这边是建桥指挥部,河那边是修路指挥部。听说河那边的都是成都人,我们过桥求宿。</p><p class="ql-block"> 修路指挥部的胡、王二总出去了,胡总的弟弟听我们一说便热情地接待我们,先让我们到伙房吃饭。伙房的肖师是龙泉驿山泉镇人,对我们格外亲热,问长道短,饭热菜香。</p><p class="ql-block"> 提起216省道,肖师说,原计划三年完工的路,修了五年还没完,看来还得两三年。前两天又死了两个工人,今天刚送走一个,河坝头还摆了一个,老板忙得团团转。正说着,老总回来了。胡总进来打热水,没好气地对我们说:饭你们吃了,铺可没有,死者家属住满了,只好委屈你们坐一夜了。出门后还让电工把发电机关了。</p><p class="ql-block"> 屋里一下黑洞洞的。肖师连忙安慰我们:他不了解情况,他兄弟已经安排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电筒照着洗脸洗脚后,肖师带我们进了一间工棚,打地铺和两个死者家属住在一起。我腰疼,不能翻身,吃了两颗安定,怀着对成都老乡的感激之情慢慢入睡。</p><p class="ql-block"> 看官要问,吃住给钱否?其实我在饭后独自去和胡领班聊了一会,除了第二天的路况就是食宿费问题。他淡淡地说,不急,等老板回来再说。直到第二天清晨离开向肖师告别,问到费用,肖师说:剩菜剩饭,给啥子钱哦!</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要翻越从水磨到915的箩兜山。垭口3900米,碎石路面二级公路。</p><p class="ql-block"> 刚上路就是陡坡,只能推行。推行过程中我腰疼吃力落在后面,恰遇一辆带斗的吉普车开来,我稍稍犹豫了一下,感觉不能再拖后腿,便招手求助。司机旁边那位听说我腰痛便欣然同意,说在后排挤挤吧。</p><p class="ql-block"> 和何大哥、老崔告别,约好915等。</p><p class="ql-block"> 两个小伙子下车帮我将车装上,我上车一看,已是五座满员。挤在后排中间坐下。上车后得知,这车是修路指挥部的,到木里办事,首长席坐的是位工区长。他们很乐意听我讲骑行故事。我一再说明只到山顶,工区长一再劝我到915或者木里,到医院检查检查。说下午三点过就到木里。</p><p class="ql-block"> 不到两个小时车到山顶,见山上雪景不错,说实在舍不得这好风景,恳请停车。工区长才示意停车。问及车费,工区长说:相遇是我们的缘分,你一人要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 坚持下车,一是挤得难受,二是他们抽烟熏得难受,三是颠簸腰疼难受。</p><p class="ql-block"> 下坡慢慢滑行,观景拍照,感觉好多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风景不错,峡谷葱茏、流水潺潺,时有杜鹃花点缀其间。车很少,除了几辆摩托车、一辆指挥部送殡的越野车和几辆货车,70公里山谷没有遇到一个行人。</p><p class="ql-block"> 我不紧不慢骑行到下午四点才看到第一个停车住宿点及其主人。问915还有多远,回答12公里。这是12公里弯来拐去的碎石土路,又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来到羊肠小镇915.</p> <h3>  915原来是915林场所在地。这几年修公路修电站因其地理位置变得热闹起来。来至成都周边及湖北的商贾在这里摆开了1公里长的战线。我选择了林场打火队大院的食宿接待站来等待我的两个伙伴。</h3><h3> 我要了一个10元一铺的三人间,点好了几个菜甚至还点杀了一只公鸡准备犒劳我的伙伴;并告诉老板我的伙伴大约9点左右到。</h3><h3> 我在路上询问过两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到915后遇到送殡车上昨晚和我们住同一工棚的死者哥哥,都说两点钟我的伙伴已接近山顶。</h3><h3> 我从7点钟开始在门口等候,老崔的手机好几天都没信号,我接连发了几次短信告诉何大哥我的地址均告失败。至8点半问到一辆灌装水泥车司机,他说我的伙伴离此十多公里。9点钟一辆130车开进大院,一问下车的工人告知,两人中后面的那个在13公里处补胎,他们已告诉前面那个,前面那个返回去了。这里是他们租用的一个食宿点。</h3><h3> 我请求包车去接他们,驾驶员说这是工程车,钢板坏了,要修。要我别着急,他们晚了会住在上面12公里处的食宿点的。我一直在对面的家家乐小超市门口等至夜里11点,买了两次东西请老板晚点关门。住宿点的老板切好菜也一直等到11点才搜检睡觉。(老板嘟啷说,幸亏没有杀鸡!) 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房间,望着两张空床,心里空荡荡的。早已超过了他们应该达到的时间,又拨了几次电话,显示有信号却怎么也拨不通!妈的,不是没信号就是没电了,不可能关机啊!索性相信他们已经在上面住下了。我的手机明明显示有信号,但短信就是发不出去,还以为对方手机没信号。后来听人说电信的在915一带显示的是假信号。那一带只有联通的手机好用。 </h3><h3><br></h3>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到门口把望。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下山的路最后一个弯道的一排路垛。偶尔看见一辆车开下来,我会等他到时摆手呼叫询问,结果总是令人失望。7点过了,我得回去给手机换电池,生怕电话来了接不到,待我再回到门口,一直和我一块站在门口等车的小伙子告诉我:你们骑游队的人在找你。我抬眼一看,那不是云山兄吗,正提着根内胎朝我走来。终于找到你了!情感流露在眼里;没有多言,兄弟俩接掌致意!</p><p class="ql-block"> 如此熬人的期盼,我记不清一生中是否还曾有过。</p><p class="ql-block"> </p> <h3>  对木里这段路,老崔说 “一直处于迷蒙之中。回来后几乎天天在网上找我们的轨迹。查地图,怎么也找不到那条路线,连谷歌卫星地图我也查不到。翻过的那个令人生畏的梁子到底是叫什么,有多高,网上也白读不出来了。别人去木里,是探险什么的,搞什么“重走洛克路”,“泸(沽湖)亚(丁)穿越”。</h3><h3> 交通地图上的省道216肯定是设计图纸,我们走的路做了很大变动。那真是一个神秘王国,叫我们给莫名其妙地“穿越”了。真想再回去问问当地人———其实,当地的也说不清楚。</h3><h3> 我在网上看到的唯一一支去年骑游到亚丁的队伍,结果在915后没走216省道,在山上那个三岔路口朝水洛走去了,重走了洛克路,雇佣马帮驮着自行车翻的山。</h3><h3> 当时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在那个三岔路迷失,又没有人问路。雇佣马帮驮着自行车翻山也只能是年轻人哦。 而我们却是在对路况毫不知情而又势在必行的状况下完成这段游历的。骑山道、歇藏家、住工棚都是顺其自然而为之,本不是我们所要找的。但现在细细咀嚼起来却很有味道。 </h3><h3><br></h3> <h3>  915林场打火队的确是个不错的住宿点。便宜、干净、方便、安静,阳光明媚、空气清爽、场地宽敞、老板大度,无论吃饭、洗衣服、修车、洗车、上厕所都很方便,感觉很自在。</h3><h3> 我把我的两个折腾了几乎一天一夜,住在那头临时板房(一人20元)的伙伴请了过来,叫老板给一人下了一大碗面外加一人一个生态咸鸭蛋。吃后让他们赶快到房间去补瞌睡。</h3><h3> 昨晚他俩错失了一个搭乘那辆130工程车下来的机会(当时我就问司机为何不搭他们下来,司机说:他们没说要搭车啊)。外胎爆了,就要天黑,还有13公里,是我肯定会求助的。在我焦虑地等待时,老崔和何大哥正在山里转。那天他俩到达梁子上是下午4点半,雪雨交加中一路狂奔下山。约8点天将黑时,何大哥外胎爆胎,就只有推行。加上后来又被一个老乡误导,走进一条迷魂阵似的小路,已经能看见915的房子,转了几个小时,就是下不来,高声呼叫“老于”、“老于”,谁能听得见。后来不得不退回原路走出这"百幕大"。。。。</h3><h3> 路过打火队也不知老于就在里面!直到凌晨四点半才住进那间工棚式客店。他们经历了让人揪心的苦难! 苦难很快被在打火队一天的幸福生活淹没:洗澡、洗衣、理发、修面、饮酒、聊天,昨晚的故事变为笑谈。真是两个可敬可叹的好伙伴!</h3><h3> 在915渡过了阳光明媚的一天。915 是915林场演化而来的,一个图上找不到的单元。林业、林场曾经是那片山区最“提劲”的行业、单位,现在封山育林人去楼空变成了“打火队”。</h3><h3> 对木里来说,是林业留下了915这条长街。别看它破破烂烂满街的泥泞(头天下了雨),但这里饭馆旅店有好多个,菜店,小商店一应俱全而且价格公道。到木里探险旅游和过路的人都认为,这里是除了县城外最繁华的住地。</h3><h3> 这里海拔高度约2400米,处在峡谷中,气候很温和。理塘河的清流在它身边奔流而过,大环境很不错。</h3><h3> 我们住的那个招待所院子宽大,生活方便,阳光明媚,感觉在此地养老送终似乎也可以。</h3><h3><br></h3> <h3>  对于这一段老崔曾经这样描述:木里,是这次环川骑行最艰难最精彩的部分。走进木里,是一场误会---交通地图册的误会,本来没有路,地图册上却有大路;走进木里,是民间传说的误会,稻城至木里汽车走不通,稻城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却说能通。</h3><h3> 结果,精彩纷呈;结果,惨不忍睹。骑行,要的就是精彩!平平安安从稻城骑过了木里,惨不忍睹变做壮丽辉煌,不容易啊! </h3><h3> 老崔这段精彩的文字令人回味无穷。进入木里的那两天骑行,虽然还不至于惨不忍睹,也不见得壮丽辉煌,但的确精彩纷呈!</h3><h3> </h3> <h3>  由于何大哥的自行车在915没法修好,也不知木里能不能换到外胎,我们决定先一块儿搭车到木里。</h3><h3> 第二天九点过我们搭水洛到木里的班车前往木里。木里县城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虽然街道不算宽但还算整洁,毗连的商铺、旅馆、餐馆散发着浓浓的商业味。</h3><h3> 我们很容易就在一个路边的修理摊找到了何大哥急需的外胎,并且附近就有让我们满意的旅馆和餐馆。旅馆的名字记不起了,小小的门面,向下的阶梯,老板是遂宁人,三人间带卫生间一人20元。</h3><h3> 那家名叫百姓饭店的餐馆给人印象很深。老板是一位广元姑娘。宽宽的门面不错的装修,烧、炒、炖齐全,合理的价格,热情的应酬,红火的生意。我们在木里的两天都在这里吃饭。</h3><h3> 晚饭后老崔让我们先洗澡,他独自到外面转转。我们的一个同学20年前在木里代过副县长。也许想要得到一些求证而增加了几分好奇心。</h3><h3> 他把木里县城的主要街道都看了看,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木里县城像模像样的,很不错。 </h3><h3><br></h3> <h3>  到木里就要去长海子看看,这是老伴交代的。她20年前随队到木里给木里纸厂搞环境评估,县里送她们到长海子玩了一天,还吃了海子里的鱼,说风景很美,人称小九寨。</h3><h3> 在我的鼓动下,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骑车前往长海子。</h3> <h3>  沿着我们来的路(216省道)返回骑行18公里(几乎都在修路),向右拐进了去长海子的路。那是一条弯来拐去不断攀升的柏油路。路过一个加水点后是一个陡坡,上坡后是一片接一片的高山牧场,接近中午终于登上了康坞山垭口。</h3> <h3>  眼前呈现出一片壮阔的高原风光。近处有高原牧场(康坞牧场)散落的棚舍、牛群;远处蓝天白云下群山环抱中的长海子在阳光下泛出熠熠波光。一切静怡而又明朗,令人赏心悦目。</h3> <h3>  长海子藏名“撒尔脚错”,又名寸东海子。在木里县城西北海拔3404米的康坞山顶,距县城大约40公里。属高原积水湖泊。眼下正值花开季节,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野杜鹃花。</h3> <p class="ql-block">  一切都还像老伴描述那样原始。除了远处山坡上的牧民新村,看不出任何人工打造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草地上野餐,尽情享受这迷人的风光。何大哥还是用躺在草地上酣睡的方式来亲近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两个开吉普车的小伙子来到我们跟前。他们不是来看风景,是对我们好奇。他们说这是第一次看见有人骑自行车到这里玩。听了我的介绍,他们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连说了不起。 </p> <h3>  一出木里就是十几公里的大下坡,一直下到河谷。过小金河大桥沿着小金河骑行十来公里便又开始上坡。</h3><h3> 8点过路过下麦地乡一所小学时,上学的孩子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前面我的东西被孩子偷过,被孩子们好奇的追撵过,泼水玩笑过,这里的孩子们只是好奇地看着我们,友好地挥手。看来学校的教育是不错的。我没有停留,好像何大哥在小卖店买了营养快线。我在前面骑骑等等,拍照、喝水、吃干粮。他俩好像越掉越远,直到骑上云遮雾罩的垭口。</h3><h3> </h3><h3><br></h3> <p class="ql-block">  大凉山在木里到盐源这一带呈现的雄浑和缤纷的色彩可以与仍何丹霞地貌的色彩媲美。它是靠辉宏和壮丽给我留下美好印像的。</p> <h3>  垭口上开着雪白的挂满了水珠的硕大的杜鹃,一排瓦灰色的玛尼堆列阵静立,一座转经塔被雨水冲洗得光亮亮的,,,,, </h3> <p class="ql-block">  进入盐源境内便一路下坡,还一直下小雨,从海拔四千米直降到两千多米,两点钟骑出峡谷,这时天空豁然开朗,峡谷下面是一片宽阔的红土地。</p> <p class="ql-block">  到盐源前我和老崔在前面,何大哥掉在后面。到最后一个3公里的坡已经快5点了,我让老崔等等何大哥,我骑快点到邮局盖邮戳。</p><p class="ql-block"> 紧赶慢赶邮局还是下班了。我到邮局院里向一位老同志打听找谁能盖章(用这种办法已经好几次了),老同志对我的心情十分理解,马上就帮我喊人。值班的小伙子很快就来了,很热情地给我盖了邮戳。一会儿老崔和何大哥也赶到了,我说他们还要盖章,老同志又把已经走远的小伙子喊了回来。小伙子又返回来开门盖章。后来老同志还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盐源到西昌的路况。猜想老同志肯定是邮局的领导。真要感谢这些同情、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人。</p><p class="ql-block"> 晚上住武警招待所,3人间一人20元,蛮好的。</p><p class="ql-block"> </p> <h3>雨后,盐源的红土地特别鲜亮。</h3> <h3>  按邮局那位老同志的介绍,盐源到西昌要翻两座山,一出盐源就是30公里上坡,到西昌前还要翻一座山共150多公里。</h3><h3> 我们实际骑的情况与他介绍的差不多。只是坡没有他说的那么长,山也没有他说的那么高。也许是我们翻的高山太多。加上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感觉难度没有他说的那么大。</h3><h3> 上午九点过翻越3500米的小高山后,一直是缓缓地下坡,下午翻越马鞍山,因改道修了两个隧道,因而比想象的轻松一些。骑程也只有136公里。</h3><h3> 一路下坡,天上下起了雨。过了丁佑君镇后便来到攀钢第二基地。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见过彩虹了,只记得40年前在汉源落户时见过。也不知今生是否还有这样的运气。7点半到达西昌。住在土城路一家旅馆,3人间60元。<br></h3><h3> </h3><h3><br></h3> <h3>  第二天一早,我们沿着三岔口东路出城朝着昭觉骑行。开始了我们穿越大凉山的第三天历程。 我们远远的绕着邛海骑行,直到爬上高高的马裤儿山还能看到她的丽影。告别邛海便一直骑向大凉山腹心地带。</h3><h3> 这一带丘陵起伏,植被茂盛,公路在海拔2,500~3,500公尺间起伏,307省道东西贯穿。应该说307这一段的路况是不错的,因此骑得并不算很辛苦,只是吃饭的地方不好找。</h3><h3> 中午在解放乡那顿火锅很有意思。老板里里外外一个人,忙得团团转。我索性到厨房里帮厨。他给前面来的炒菜,我自己煮连锅。</h3><h3> 请他称了一斤半熟肉乘在一个大不锈钢盆里加水煮,我尽量往里面加菜,满球球一大盆。我们放开肚子吃的干干净净。吃完算账,老板说要加10元菜钱。我说吃连锅都不加菜钱的。他说,你们太吃得了。我说他事前不打招呼,我还好心帮厨,他在才让步。肉45元、饭3元,一人刚好16元。 </h3> <p class="ql-block">  5月23日一早从昭觉出发,一夜雨水将空气洗涤得清清亮亮。远处的贡嘎山现出了雄伟的身姿目送骑游人远去。</p> <p class="ql-block">  离开县城几公里便是碎石路,雨后一路泥泞,加上路烂, 骑行艰难。8点50到达去美姑和雷波的三岔路口,这是一个三县相邻的交汇处。大凉山重镇美姑大桥镇(原名洛俄依甘)坐落于此。我想在旗子上增加一个美姑的邮戳,便约何大哥一块骑了进去。适逢赶场,三邻五乡的父老乡亲都来了。牵牛牵马的、赶猪幺羊的、卖菜卖米的,五花八门的场市只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连邮局门前也挤满了摊位。等了一阵不见开门,我爬上侧门高高的阶梯到后院高声呼喊。一位女同志应声而出,下楼给我们开门盖章。</p><p class="ql-block"> 我们与路口的老崔会和后骑往雷波。一路熙熙攘攘赶场的人流不断。一处被溪流冲断的公路只能扛着车从一个个乱七八糟的大石头上战战兢兢地跨过去。何大哥的车还是请老乡帮忙扛过去的。中午在哈甘乡又是一顿连锅,饭后骑了十多公里后就一头骑进了美姑河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穿越美姑大峡谷实在是一种享受。不知是美姑河的千年奔流宕击还是地壳变迁拙成这道两边都是千刃之壁的峡谷。层层叠叠的暗红色断崖绝壁使我们完全置身于雄奇险峻 之中。。。。。。</p> <h3>  美姑河流经这里,两岸绝壁凌空,峭崖拔地而起,气势恢宏,令我们惊叹不已。但危崖常有落石,十分危险,好几次落石就砸在身旁。开吉普车的巡警告诫我们不能停留拍照,须尽快通过。</h3> <h3>  在离雷波只有不到40公里的地方从一个骑摩托回雷波又不得不返回的人那里得到前方10公里处塌方的消息。我们将信将疑,一见从雷波方向来的车就打听,回答是肯定的。刚才穿越美姑河大峡谷的兴致荡然无存。现在要已经下午3点过,再返回去上坡骑50公里回美姑大桥镇很可能就得摸黑,那就有一定风险了。</h3><h3> 附近正好有一个《有困难、找路政》的牌子,于是,我拨通了路政的电话证实路况并求助。路政的同志告诉我们公路塌方属实,要4-6天才能修通,并帮我们与当地乡政府取得联系。后来还是乡政府帮我们联系了一辆车,150元将我们送回大桥镇。</h3><h3> 我们早上9点还在这里盖了邮戳,下午6点又回来了。你说冤不冤。其实也不冤,这辈子有机会骑自行车游一次美姑何大峡谷还是挺不错的。。。。。 就这样,我们别无选择,决定取道经美姑、峨边返回成都。 <br></h3> <h3>  我们在洛俄依甘一家小旅馆二楼的三人间住下。夜里又下了雨。</h3><h3> 第二天出门就是十多公里泥泞烂路,总算路况渐好。九点多钟到了离美姑县城3公里的分路口,我到县城打了一头,看看有没有当天到成都的班车。自从“5.1”节带外孙的阿姨走后,老伴一天几个电话要我回去。我给两位同伴说还是争取早两天回去。但跑到车站,每天一趟的班车头一天票就卖完了。这样也好,总算给老伴有个交代。后来又返回去追他们。何大哥的车接连爆了两次胎,那车好像就是故意赖着不走,要等我回来似的。我很快就追上了在路边补胎的同伴,会合一同骑往峨边。</h3><h3> 中午在尼哈乡那顿连锅是我们若干连锅中创纪录的一顿。老板说用生肉煮连锅更香,称了一坨两斤半,说50元。我们说可以。煮出来一大盆,肉多菜少。我们几乎把肉当了顿。何大哥说吃啊,在家里一点肥肉都不吃,出来就不管那么多了。那顿连锅就是香,我们差点吃不完。。。</h3> <h3>  骑到去峨边和马边分路口前一个叫依裹脚的乡镇,我看有一个邮电所,过去一看,没人。一问,说在那边打麻将。我走近那座四方城,也不管谁是工作人员,就表明了来意。一位大哥站起来说,快来嘛!我喊何大哥快盖章,我去追回老崔,老崔回去却没盖上,原来那老哥又去麻将了。 当天骑行92公里,于三点到达美姑至峨边的最后一个乡镇洪溪。洪溪至峨边途中住宿困难,只能就在洪溪住下。洪溪曾经是美姑的县城,但给人的感觉相当落后。可能主要是因为交通闭塞,不通商贾,商贸十分落后。在这里看不到外来的生意人。还是一种较封闭的商业环境。打听去峨边的路况,十问九不知。只听说山上有十多公里烂路。我们住的旅馆算是洪溪最好的旅馆。前面小院有几间客房,中间大屋是过厅兼麻将馆,挤挤嚷嚷烟雾缭绕,后院一排简单装修的平房和一个简陋的厕所。我们住后院,夜里很安静。 第二天打早出发顺着之字形盘山公路爬坡骑行,沿途植被葱茏、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到得垭口极目远望,山峦苍翠,云雾缭绕,顿感心旷神怡。然而一看前面下山的路,又不禁毛骨悚然:这哪里还叫路,泥泞、乱石、深沟。与之相比前面所有的路都不及它的险恶。坡度很大,既要通过,还不能推行。只能硬着头皮骑过去。就这样马儿在沟槽里拐来蹦去,一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满身是泥。好在哥们仨驾驭能力较强。我们把座位调到最低,逮住刹车,双脚不停地蹬踏两边的石头和土埂,任凭车轮在泥里和石头上蹦跳,我的托包蹭满了泥,何大哥和老崔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就这样被恶魔般的烂路蹂躏了近两个小时才逃出炼狱。何大哥说,我几次都差点摔倒,太悬了!老崔的一只鞋全是泥,嘴里叫道,妈的,这哪里是路啊! 这段路莫说骑自行车,就连汽车都很难通过。我们就看见三辆汽车:两辆大货车,其中一辆陷在那里不能自拔。还有一辆神奇的出租车居然开上了垭口,现在想起来都令人乍舌。只能用艺高人胆大來形容。</h3><h3> </h3><h3><br></h3> <h3>不知是天天连锅吃的不消化了,还是一个半月的艰苦骑行有些疲惫,从峨边出来后何大哥一直感到肠胃不舒服,骑行很不给力。我们总是骑一段等一阵。弄得老崔在中间常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午在峨眉山市吃午饭、盖邮戳。下午3点左右到夹江,又热又渴,沿路问西瓜都要3元一斤。我到邮局盖章出来在路边等他们,老崔来了。一个大姐挑着卖的西瓜2,5元一斤,个小。和老崔分吃一个,口感不错。一会何大哥也来了,先去盖章,那大姐见状又回来兜售,我说那就优惠一点,两元一斤。又买了一个和何大哥分享。下午原计划骑到思蒙,可何大哥还是跟不上,四点钟路过土门乡,见路边有一家旅店,我向门口摆摊的大姐打听房价,一听,挺合理。原来大姐就是老板娘。街对面正好有个卖西瓜的,还想吃,选了一个。说如果我们住对门就帮我送过去。这时老崔来了。他说还不知何大哥在哪里呢。又过了一会何大哥来了。我说要不就住这里,反正明天中午能到新津。何大哥赞成。其实这里还真不错,宽宽的三人间带宽宽的卫生间一人20元。我们又是洗澡又是洗衣服又是洗车,准备明天干干净净、风风光光地接受检阅。 </h3> <h3>  真是归心似箭。来不及吃早饭就踏上了归途。一到思蒙桥头那家包子店就叫老板多凉了两碗稀饭,没得一会老崔和何大哥先后来到。吃饱喝足继续赶路。过眉山、过彭山都聚合了一次,到观音镇我盖了邮戳等了一阵,老崔来了。他说要不你先赶到新津,免得他们着急。我想也是,就继续赶路。还没等我到新津,识丁兄的电话来了,说他们已经到了指定地点,问我们在哪里,我说还有5分钟就到,他们还在后面。心里热乎乎的。 月光老师、陈鹏副队长以及识丁、李大哥、丙别、老酒、牛百岁等等一干朋友骑行40多公里到新津来接我们。远在山西骑游的含笑大姐打来电话代表俱乐部和在那里的队友给我们送来祝贺。久别重逢,大家见面都很激动,看着朋友们,何大哥眼里闪着泪光。在新津午宴之后一起回城,我到成都衣冠庙邮局去盖了最后一个邮戳,为这次行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br></h3> <h3>  这是一次艰难而又快乐的骑行。游历了四川沿边的主要地段,经历了难忘的悲欢离合,饱览了无数大自然圣造的美景,翻越了十一座四千米以上的高山,阅山无数,赏水无数,,,,,</h3><h3> 与我同享此游的两位兄长已驾鹤西去,唯我独自回忆,虽有伤感,但幸福多矣!以此回忆寄托对二位兄长的哀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