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与读书—唐王朝的庚子年

多情剑客

<h3>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400年前建立的唐王朝先后历经五个庚子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h3><h3>去年利用周末走访了西安周边的部分大唐王陵,恰好唐王朝中历经庚子年的五位皇帝的帝陵都曾寻访,对唐代陵墓的规制以及墓主人生活的年代有了一些了解。现整理成一篇小文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br></h3> <h3>唐朝第一个庚子年是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这一年因高昌反唐归附突厥,唐太宗派侯君集率领大军攻占了高昌国,其首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h3><h3>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九嵕山,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昭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在陪葬墓中,有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李勣、程咬金等文臣武将大家耳熟能详。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太原起兵,之后“玄武门之变”逼迫父亲李渊让位,开创“贞观之治”!<br></h3> <h3>700年,唐朝的第二个庚子年是武则天的久视元年,此时武则天已废黜李唐自己做了皇帝十年。<br></h3><h3>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梁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陵,是大唐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陵园石刻众多,东西南北四门各有石狮一对,此外北门(玄武门)有仗马三对,南门(朱雀门)有华表、翼马、鸵鸟各一对,仗马五队、翁仲十对、述圣记碑、无字碑、六十一番臣像。</h3><h3>时光荏苒,1300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这些石刻面前也只是匆匆过客。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高宗去世的22年后,坦然回归到他丈夫的身旁,去帝还后,完成了一生的归属!<br></h3> <h3>唐朝的第三个庚子年是公元760年,这一年本来是乾元三年,中途改为上元元年。<br></h3><h3>建陵在西安礼泉县武将山,唐建陵是唐代第6个皇帝唐肃宗李亨之墓。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经历安史之乱,陈玄礼马嵬驿兵变,在宁夏灵武称帝。任用郭子仪,借用回纥兵平定了叛乱,但死的也可怜,宦官、皇后内讧,重病被宫廷政变惊吓而死。 建陵石刻保存相对完好,南门石狮及神道两侧的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石人还大都在原址,西门北门石狮保存在昭陵博物馆,2010年东门一对石狮被盗,至今下落不明。<br></h3> <h3>唐朝的第四个庚子年是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但唐宪宗在这一年的年初就突然去世了,他的儿子唐穆宗继位。<br></h3><h3>景陵是唐代第十二任皇帝宪宗李纯和孝明皇后郑氏的合葬陵墓。景陵依山为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 李纯是中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改革弊政,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宪宗李纯(元和中兴)与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可以说是唐朝三位最有作为的皇帝。李纯重用贤臣李吉甫、武元衡、裴度,削藩成功。《李愬雪夜下蔡州》记录了中唐名将李愬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势力,取得压制藩镇势力的决定性战役的历史。 削藩成功后,贪图享乐、迷信炼丹术,企图长生不老,求取“长生药”。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唐宪宗上表的《论佛骨表》,坚决反对唐宪宗拜迎佛骨。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被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杀害,年仅43岁。 神道上的石像残缺无头,像是因力主削藩被刺客行刺,导致身首异处的宰武元衡。傍晚的落日慢慢消失在荒草间,又或是象征“元和中兴”也只是大唐最后的回光返照!<br></h3> <h3>唐朝的第五个庚子年是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距离唐朝灭亡还有二十七年。<br></h3><h3>靖陵位于陕西乾县铁佛乡南陵村,是唐僖宗李儇的陵墓,也是西安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最后一座以“堆土为陵”形制建造的陵墓。 陵园四门原各有石狮一对,南门朱雀门神道两侧从南到北原有华表、翼马、仗马、石人,现或残损或丢失或埋入地下。 从乾陵到靖陵,相距不到数里地;从盛唐到晚唐,由盛及衰,跨越不过两百来年。靖陵极不相称的依附在乾陵身边,似乎在可怜巴巴的向祖先乞怜,强烈的反差对比,靖陵显得渺小可悲,仿佛仍奏着唐王朝的悲歌。<br></h3> <h3>2020.2.1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