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看哪些?

于凯

<h5>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和优秀个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也反复强调“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那么究竟要考察什么、识别什么?我把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做个交流,希望能对年轻同志成长进步有所帮助。</h5><h3><br></h3><h5> <b>一要看担当意识。</b>党是先锋队,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只有党员带头干,群众才会跟着干。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必须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义不容辞、冲锋在前,这就是担当。平日里工作要担当,关键时刻更需要担当,只有人人担当、带头担当,才会形成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才会拧成气吞山河的磅礴力量。反之,如果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仅会丧失工作良机,也会失去组织对你的信任与期待。</h5><h3><br></h3><h5> <b>二要看能力本领。</b>“我来”“我行”“我上”不能只是一个态度,更不能是轻率的表态、作秀的姿态,我们必须要有拿得下、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必须要有过得硬、打得胜的强大能力和本领。要在贯彻上级精神上坚定不移,要在落实工作要求上不折不扣,要在指导思想上科学务实,要在工作方法举措上千方百计,要在团结凝聚人心上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重托,才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期待。否则,三拳两脚败下阵来,贻笑大方事小,误人误事事大。</h5><h5><br></h5><h5> <b>三要看为民情怀。</b>我们的党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只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把群众的需要当做工作的方向,把群众的评价当做是非成败的判断标准。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道指令,都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决贯彻落实,始终想着群众安全不安全、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满意不满意。不能眼睛只向上看,心里只装着自己,只想着省力、省事,只想着立头功、抢头彩,不分析思考,不因地制宜,生搬硬套、急于求成。这样,时间一长定会原形毕现,令人生厌。</h5><h3><br></h3><h5> <b>四要看工作作风。</b>有的同志干工作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有的喜欢干人前露脸的“洋活事”,不愿意干默默无闻的“琐碎事”;有的只会被人推着走,不会也不愿意思考总结主动干;有的初上阵来生龙活虎,时间一久萎靡不振。这些都是工作作风漂浮、不实的表现。一项复杂工作很难立竿见影,疫情防控不是一朝一夕,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气度,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否则,眼高手低做不成大事。</h5><h5><b><br></b></h5><h5> <b>五要看工作成效。</b>这也是考察识别干部最关键的一条,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出成绩、才算有效。日常工作中,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日积月累见成效;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们涉险滩、渡急流、力挑重担、巧解难题是成效。防疫工作更容不得半点大意马虎,必须科学施策、深入发动、严防死守、善做善成,不仅要看一件工作做的怎么样,还要看一系列工作怎么样、最终效果怎么样。不能因为一件工作有成效就沾沾自喜,不能因为时间一长就麻痹大意,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毁。</h5><h3><br></h3><h5> <b>六要看胸怀境界。</b>团结才有力量,群众最有智慧。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彻底想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善于用显绩引领前进、用实绩服务群众、用潜绩凝聚人心。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做揽功诿过的旧政客,不做唯唯诺诺的老好人,不做单打独斗的独行侠。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否则大家敬而远之,自己孤掌难鸣,终将一事无成。</h5><h5><br></h5><h5> <b>七要看牺牲精神。</b>我们的入党誓词中写着大大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们曾经都举起右拳庄严承诺过。平日里,可能最多需要你牺牲些休息时间、个人利益;关键时,可能需要你牺牲掉很多身份,牺牲掉个人安危。递交入党申请是一时的,党性锻炼是一生的,关键时刻的表现既是人性光辉,更是党性考验。关键时刻站不站得出来、冲不冲得上去、豁不豁得出来,既是党员党性的试金石,也是公职人员使命责任的测高仪。</h5><h5><b><br></b></h5><h5> <b>八要看纪律品格。</b>很多时候,特殊时期都有特殊政策,讲求特事特办,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效率的目的。但越在这个时候,越考验人的纪律规矩意识和道德品格修养,可以特事特办,但决不能越格出线,更不能无所忌惮。要始终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该遵守的遵守,该公开的公开,该报告的报告,该担当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行得稳、走得直,否则后患无穷。</h5><h3><br></h3><h5> 总之,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就是要看特殊情况下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强不强、能力素质行不行、工作成效好不好、群众评价高不高。个人在干,大家在看,组织部门不可能全程连线、放大透视,但群众的评价无时无刻不在、立体精准呈现,金杯银杯都不如群众的口碑,我们要牢记这一点,切不可舍本逐末。与大家共勉。</h5><h3></h3>

群众

担当

工作

干部

识别

牺牲

必须

考察

否则

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