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条——从新疆克拉玛依走出去的民谣歌手

大北(天山诗刊负责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马条演唱《给给》</font></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上世纪初,中国民谣发展进入稳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并喜欢上这种艺术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994年,克拉玛依不甘平庸的23岁小伙马条,因为热爱音乐,抛下工作和家人,怀揣5000块钱去了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通过20多年的打拼和积淀,马条如今已成为中国最有实力、最具特色的独立音乐人和民谣歌手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安逸的生活,不安分的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工业化程度高,人们生活富足,不仅生产石油,也"生产"人才。像作家安定一、残疾人吉他歌手艾山江·木合塔尔、脱口秀演员卡姆、影视演员阿卜力克木、"中国好舞蹈"冠军古丽米娜、中职篮运动员丁彦雨航、音乐人吕永新等等都是克拉玛依人,马条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p><p><br></p><p> 来北京之前,马条是克拉玛依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做过修井工,干过测井工。克拉玛依石油单位工资高、福利好,只要好好工作,什么都不愁,连住房、看病都是免费的。马条说:"比如你结婚了,单位会根据你年龄的大小,给你分配一套房子。只要领了结婚证马上就能领上房钥匙。"</p><p><br></p> <p>  然而,爱好音乐的马条并不喜欢这样安逸的生活,甚至变得有点颓废,经常打群架,也经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一天晚上,马条没吃饭喝白酒喝了六七个小时,直至把自己"喝"进了医院。医院一诊断,发现马条的胃有一个针眼大小的孔,马上就要穿透,幸亏送医及时,住了20天的院。但马条满不在乎,因为这是当地的民风,喝胃穿孔的人司空见惯,一拨拉一大把。</p><p><br></p><p>  然而,这也不是马条想要的生活。马条想,每月按时拿工资,干一个技术含量很低的一个工作。这样下去一辈子就完了。"比如说测井工,3天就学会了,但要干一辈子,想一想就害怕。"</p><p><br></p><p> 那时候,马条已经参加了一个名叫"穿山甲"的乐队,担任主唱。但他不会弹吉他。他觉得弹吉他太酷太帅了,所以开始琢磨着学吉他,做一名能边弹边唱的吉他手。而到北京学习成了他的首选。</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二、一堂课80块,太贵了</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 马条1994年来北京前,很多身边的朋友劝他别去,说北京不是其他小地方的人呆的地方。可马条当时想,大不了吉他学会了就回来。谁也没想到,马条竟然一去不复返。</h3><h3><br></h3><h3>  到了北京,马条还没把自己安顿好,就去王府井买了把吉他,并在买吉他的时候有幸认识了一位玩摇滚的哥们。马条说,他干脆就在这哥们家的附近租个一间小平房,经常背着吉他找这哥们一起玩音乐。</h3><h3><br></h3><h3> 刚开始的日子,马条每天只能用电炉子煮面吃。那哥们没事干,他俩就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h3><h3><br></h3><h3> 吃住解决了,马条就想到了学吉他,很快,他报了一个班,每堂课要80块钱。这在当时是很贵的学费了。马条借那哥们的自行车,从姚家园骑到北二环的北太平庄学吉他。上了一堂课,他发现老师不好好教。因为学生太多,老师一堂课比划比划就完了。</h3><h3><br></h3> <h3>  马条觉得一堂课花80块钱太不划算了,于是自己在街上随便买了本吉他教材,自己在家练习,结果发现这东西很简单,就像做数学题,公式掌握了,多练习就会不断进步。不到半年,他就弹得有模有样了。</h3><h3><br></h3><h3>  那段日子,马条每天练8个小时的吉他,虽然练习枯燥,每天吃着面条,但他觉得非常充实,非常快乐。他说,当新的东西你能够掌握、驾驭了,那种刺激是特别特别让人兴奋的。</h3><h3><br></h3><h3> 怀着愉悦的心情和对音乐执著的坚持,马条开始尝试写歌,几个和弦,几句歌词,就感觉很美。但现在听那些歌,马条觉得特别烂,而且里边有很多别人的痕迹,缺乏新意。</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三、弹琴挣钱,认识了老狼</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  马条找到了到北京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安定门外,有一个叫"韩尚楼"的石锅烧烤。马条吃完饭以后,可以到一个钢琴走廊里喝点酒,听听音乐。客人可以随便点歌,马条等乐手就给他伴奏。后来,钢琴手对马条说,我教你弹钢琴吧,以后我弹累的时候,你可以帮我一下。</h3><h3><br></h3><h3> 还有这么好的事,免费学钢琴。马条马上应允下来,而且没多长时间,就能拿得出手了。当时,钢琴上有一只高脚杯,是放小费的,一晚上,差一点挣五六百块,好的时候一两千,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呢。这在当时的北京也是高收入了。马条在那里干了一年多。</h3><h3><br></h3> <h3>  马条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我那时候挣了钱,晚上就和朋友到酒吧里把它喝掉。我喜欢那种感觉,基本上天天醉,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未来没有一个规划。"马条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认为当下最重要,只要当下快乐的就行,不去想以后怎么怎么样。</h3><h3><br></h3><h3>  后来,黄燎原在北京展览馆办了一场新民谣新歌试听会,是中国首届“不插电”流行音乐会。马条写了一些歌,参加了演出,并认识了一个乐队的吉他手李延亮。马条觉得李延亮吉他弹得很棒,同时,李延亮也觉得马条的音乐也不错。于是,李延亮帮马条录小样,带马条去老狼家让老狼听。老狼一听,觉得很不错。</h3><h3><br></h3><h3> 那时,老狼住在军博,和马条隔一条马路,两人从此认识并有了交往。当时校园民谣特别火,老狼很红。他介绍给马条几家唱片公司,包括红星生产社,大地唱片等,但是很不幸,他们当时都没看上马条。</h3><h3><br></h3> <h3>  1997年,马条认识了舌头乐队。舌头乐队来自新疆,1997年移师北京。他们以狂噪不安的歌词和凌乱的节奏演唱着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声音。其中《小鸡出壳》这张专辑是以赤裸裸的歌词对这个社会不满的鞭策。主唱吴吞用时而尖锐的声音发泄着内心的情绪,"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这一切印证了崔健时代的思想及其信仰。</h3><h3><br></h3><h3> 马条和舌头乐队是老乡,大家聊得特别好,没事就在一块烂喝。当时,北京有很多地下酒吧。一到周末,马条就饶有兴趣地到这些酒吧看演出。都是顶级的乐队,现场气氛活跃。马条看的最多的就是舌头乐队表演。直到现在,马条也认为,没有几支乐队能够超越舌头,他们的表演形式、节奏、设计、思想,超越这个时代太多。</h3><h3><br></h3><h3>  1995年的一个晚上,马条睡觉起来,突然发现自己一下明白什么是摇滚了。他认为摇滚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人类原始血液里的符号。第二天,马条把之前写的所有歌全部撕碎扔掉,觉得自己以前就是一个土鳖,俗得他妈的不行。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奇妙,百思不得其解时往往瞬间就领悟了。马条说:"在这之前,我关心的是外边的人喜欢什么,忽视了自己的感觉。从那以后,早上起来,我会问自己的灵魂两遍,你到底要什么。慢慢地,我改变了很多装出来的成分,开始写我内心想真实表达的东西。"</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四、低谷时,两任女友说拜拜</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1998年,李延亮介绍马条认识麦田的宋柯等人。马条给他们听小样,他们觉得还不错,挺有意思,并给马条很多鼓励。马条把自己的歌整理整理,花了一年时间自己掏钱录歌,因为没钱了只录了六首,并将卡带寄给麦田。</h3><h3><br></h3><h3>  过了几天,宋柯给马条打电话,叫他来公司。那时麦田在亚运村,马条赶了过去。宋柯说:"你的歌我听了,我觉得非常非常好。我这有一份合约,你看看,你要觉得合适,咱们就签吧。"马条不懂这些,有点犹豫,于是拿着合同去找一哥们。那哥们根本没看合同,立马说:"你傻啊,赶快签,多好的机会。"那时,麦田有朴树、叶蓓,音乐总监是高晓松。当时给马条的条件特别好,只要签了,先给10万块钱。那会儿,10万可是个钱。</h3><h3><br></h3> <h3>  当时宋柯跟马条讲,他有一个项目叫"红蓝白",是受法国电影《蓝白红》三部曲的启发,想搞一个组合,红蓝白分别是朴树、叶培和尹吾。他觉得尹吾不太适合,而马条刚好适合,三人各出一张唱片,形成一个系列。谁知,签约后录制完准备出片时,却因故停了下来,没了下文。</h3><h3><br></h3><h3> 一年多后,也就是2001年6月,马条再去找宋柯。当时马条穿着拖鞋、大裤衩,去朝阳门的华纳总部。那会儿宋柯已把公司给卖掉了,叫"华纳麦田"。宋柯说:"这事现在不好弄,我现在也在为别人打工,唱片的事再等一等"。宋柯给了马条一笔钱,叫马条先买身衣服去。</h3><h3><br></h3><h3>  到2002年唱片也没发,马条钱花光了,女友也跟他分手了。因为连房贷也付不起,当时和女友一起在通县买的商品房也没要,给了女友。</h3><h3><br></h3> <p>  2003年春天,马条去了广州,靠接一些散活、干一些户外秀维持生活。马条自己有原创音乐,便宜点的几千、一万的演出,也去接去做,带着乐队坐着火车去过新疆、云南、辽宁等好多地方。</p><p><br></p><p> 在广州,马条经常跟一帮音乐人在一块喝酒,但多数时候跟他们格格不入。那帮音乐人只想着怎么去挣钱,没有理想,没有对艺术的追求,而马条不一样,他只不过暂时换个地方,换个心情,换个环境,骨子里始终是热爱艺术热爱音乐的。</p><p><br></p><p>  2005年,马条在广州录了一张唱片。录好了后准备回北京。他觉得,广州的音乐氛围不好。它是以流行歌、粤语歌为主,整体的文化氛围一点都不先锋,很保守,自己不喜欢。</p><p><br></p><p> 在广州期间,马条认识了一个女孩,大学生,各方面都挺好,特别爱干净,跟着马条颠沛流离到处跑。后来马条回北京,她却不愿来,她说她离不开广州。于是,马条和第二任女友就这样分手了。</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五、家庭,带来了很多改变</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马条回北京后找到老狼,给老狼听了一下那张在广州录好的唱片。老狼对此赞赏有加,说,你看这多好,里边有《花》,有《封锁线》这些歌。太牛了。</h3><h3><br></h3><h3>  可以说,这些年老狼是马条的伯乐。马条曾说,他特别懂音乐,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中年。他不爱喝酒,不爱参加这个那个局,只爱看书、听音乐,这是他最大的爱好。</h3><h3><br></h3><h3>  有一天晚上,老狼给马条打电话,说今天晚上万晓利发唱片,咱们一块去。在现场,马条碰上了卢中强。老狼介绍说,这是马条,你要把他签了,你就齐了。卢中强当时签了苏阳和万晓利,让马条第二天到公司来。第二天,马条见到卢中强,给他一个CD,他听了半首没听完,啪的一声就关了,说,咱们签约吧。</h3><h3><br></h3><h3> 2007年,马条和卢中强签约。签约十三月后,演出活动就越来越多。演出多了以后,乐迷慢慢也就多了,很多人开始听马条的歌。</h3><h3><br></h3> <h3>  做民谣,卢中强是第一个,他是一个拓荒者。“民谣在路上”演出,马条他们是一帮音乐民工,挑着乐器,坐着火车,除了西藏、新疆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去了。一周演两场,一年五十多场,这么演很辛苦但是很快乐。有一次在西安一个音乐厅,老狼压轴唱《恋恋风尘》,万晓利激动地冲上去跟他一块跳舞,俩人抱在一块。马条在台下看,也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h3><h3><br></h3><h3>  就在顺风顺水的时候,2012年,马条结婚了,女孩是中央美院的老师,教设计。2013年,小孩也出生了。做父亲对马条改变很大,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不行,觉得一定要给孩子创造特别好的氛围,一定要给他留些什么;性格也软得一塌糊涂,见到小猫小狗都怜爱得不行,见不得任何虐待动物或者对小孩、老人不尊敬;同时,那段时间音乐作品也变软了。</h3><h3><br></h3><h3>  2014年,马条有意参加中国好歌曲。导演找他,我却犹豫起来,怕去了以后,以前喜欢他的那些人会觉得他怎么样怎么样。说白了,这个圈子挺抵触上电视的。在他们看来,只要你上了,就是投降妥协了。</h3><h3><br></h3> <h3>  不久,马条的儿子出生了,他脑袋一下就变了: 我要给儿子留下一些什么,哪怕是种纪念。他想,干嘛顾虑那么多呢?孩子我都敢生,还有什么不敢做的。</h3><h3><br></h3><h3> 其实,马条这种人是拎着皮箱到处跑惯了的。有两次都到节目现场了,马条却拎着箱子准备离开。他有一个朋友叫王凡瑞,也参加这个节目,是他劝马条留下了。参加节目之前,马条对导演说,如果这些导师都没有转身,千万不要播,不要有任何宣传。导演说,如果你没被转身,我一定不会播。</h3><h3><br></h3><h3>  马条上节目后,没想到挺幸运的,反响挺好。在那里,马条又认识了许多新生代的音乐人,觉得好的秀是能够锻炼自己的,以后再有机会一定会去。为什么不去呢?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锻炼锻炼自己,干嘛要拒绝呢?</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六、特立独行,每首歌都有故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爱情是马条的歌里离不开的主题。2004年创作的《花儿》,被马条看作是一个男人这么多年来对爱情的一种释怀。那东西困扰了他许久,终于从身体里自然流淌出来,“开始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好,后来想就叫《花儿》吧,像西北地区背着彩礼去相亲唱的调调一样,算是个美满的梦圆。”</p><p><br></p><p> 在广州的岁月,马条命里注定认识了一个小他15岁的女孩。然而,现实再次让这段爱情无疾而终。意识到要分手时,他写出了《封锁线》——“在我垂暮的心灵湖泊,倒映你天真灿烂的笑,你叫我如何能走得掉。”这段爱情让他疯狂,分手后他一度深陷在伤感里无法自拔。</p><p><br></p><p> 马条在《塔吉汗》中唱到: “我已没有了山一样的体魄,我已丧失了波涛汹涌的豪情。”《塔吉汗》的创作灵感来自多年前听来的一段故事。1999年,马条在新疆且末遇到一个弹冬不拉的放羊老人,老人说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富人家的姑娘,可自卑的他一直不敢向姑娘表白。老人感叹说:“年轻时我们连手都没拉过,这真是挺要命的事。”塔吉汗是这个姑娘的名字,而《塔吉汗》这首歌成为马条现场演出最热闹的乐章。</p><p><br></p><p> "那是一次短暂的邂逅,像一道闪电,一瞬间耗尽我的一生。我没有了痛苦,也不再快乐,只是习惯了在夜风中,静静地发呆……" 2018年,马条推出新的专辑《邂逅美丽达》,同时举办首发和全国巡演发布会,为喜欢原创音乐的国内音乐爱好者献上巨礼!这张专辑的吉他伴奏和全国巡演启用国产品牌吉他美丽达吉他伴奏,开启国内品牌和专业民谣音乐演出合作!</p><p><br></p><p> 曾经,马条专辑发片会上的场面令人难忘。没有歌迷的疯狂围堵,也没有荧光棒和尖叫,但老狼、叶蓓、谢天笑、张楚、梁龙、唐朝乐队、黄燎原、宋柯……几乎所有最有个性的歌手,音乐圈最有代表性的老板们都不约而同地来了。马条在音乐圈的好人缘是多年积累起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一方面,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更能俘获人心。</p> <p>  马条有着令女孩着迷的帅气的脸,可他从来都不是偶像。了解马条,你最好去听他的歌,听懂了歌,也就懂了马条这个人。这些歌听起来有点沧桑,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无一例外记录着一个歌手特立独行的成长。至于曲风,马条曾说:“什么民谣、节奏布鲁斯、FUNK、乡土……我也搞不懂。我用我的方式表达我的观点和看法。这个我,是真的我,就行了。”</p><p><br></p><p> 来自新疆、来自克拉玛依的马条,如今步入中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也喜欢他的歌他的演出。20多年来,他已经奠定了在中国民谣的地位。他说:"我想我60岁的时候,一定会火遍天下,不着急。60岁,我老老的,穿个花衬衣,见了小姑娘,飞个媚眼,多牛。一张口是那种很低沉的样子,特别范。这是我喜欢的一个目标,所以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和辛苦,对我来说都是快乐的。"</p><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马条《旅程》MV</font></h5><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阅读链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马条及其作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马条出生于新疆克拉玛依,中国著名独立音乐人、民谣歌手。1994年来到北京,2004年签约太合麦田,并为老狼、叶蓓等歌手创作歌曲。2007年,推出个人原创民谣单曲《花儿》。2008年,推出个人原创民谣单曲《塔吉汗》。2009年,推出首张个人同名专辑《马条》;同年7月,出演邵泽辉执导的话剧《那一夜,我们搞音乐》。2010年,获得“第十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艺人奖提名。2011年,凭借专辑《你找错了地方》获得“第1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最佳摇滚艺人奖。2012年,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高手》。2015年,参加CCTV-3《中国好歌曲第二季》比赛,成为刘欢组学员;同年,签约树音乐,成为旗下签约艺人。2016年,推出第四张个人专辑《篝火》。2018年,又推出新专辑《邂逅美丽达》。</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部分媒体评论</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 马条的歌被认为是本土音乐与西方摇滚结合的典范,有别于中国内地音乐规定的模式框架,不拘泥,很奔放,像燃烧在沙漠中孤独的火焰。马条的音乐就像“黑油”一样,充满了未知的颗粒感,不时地激情迸发,不时地含蓄缠绵,让人眩晕、着迷。他像一只低空飞行的大漠之鹰,敏感地捕捉着生活带给他的五味,而音乐则是他对生活的一种解读和一种与世人交流的方式。<b>(新浪)</b></h3><h3><br></h3><h3> 马条的民谣和摇滚乐风简洁凶猛、节奏强劲而层次清晰,让人有一种身心交融的节奏与旋律融合的感觉,而歌词则简洁中暗含诗意,是对自由生命与梦想的思考与表达。他的吉他技法高超且实用,他与乐队的配合呈现出其丰富的音乐性。<b>(南方都市报)</b></h3><h3><br></h3><h3> 马条的音乐就像西北的烈酒,煽情、够劲,演唱汲取新疆民族乐风之精华,并将其与摇滚乐完美结合,土色土香又不失现代风味。<b>(每日新报)</b></h3><h3><br></h3><h3> 歌曲《花儿》如同一封西北汉子的情书,马条仅用声音就可以让听众看到他坚毅的鼻线,嗅到他灵魂发条中缠绵的柔情。<b>(新华网)</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