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欧洲4—萨尔茨堡、哈尔施塔特

淡定

<h3>  我们选择了在维也纳过圣诞,在萨尔茨堡过新年。萨尔茨堡,一座奥地利现区域内最古老的城市,莫扎特和卡拉扬的故乡,这座奥地利的音乐艺术中心之城在夏季的国际音乐节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和游客,而一部《音乐之声》让更多的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阿尔卑斯山脉间精致美丽的城市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h3> <h3>  一道萨尔茨河充当了护城河,划出了老城和新城,无论晨和昏站在河边望向老城,景致都很入画。</h3> <h3>  新年前夕,31号下午四点开始,着传统服装的仪仗队在城堡城墙上发射礼炮。我们匆匆赶到,远远地就能听到礼炮声,隔着护城河看到阵阵硝烟,来不及看到仪仗队。炮声惊起了河边树丛中的飞鸟,也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节日的气氛中。</h3> <h3>  萨尔茨堡大教堂,初建于公元774年,1598年火灾被毁,1614年开始重建,1628年建成后的教堂成为阿尔卑斯山北侧第一座巴洛克风格大教堂,1944年被炸毁一部分建筑,之后重建,1959年扩建成现在的样子。故大门栅栏上有三个数字“774”、“1628”、“1959”分别代表了教堂建设大事记。大教堂前矗立着18世纪建造,象征萨尔茨堡主教权利和独立性的圣母柱(现在被罩上保护起来,五年前还没有)。萨尔茨堡19世纪前政教合一,大主教是罗马天主教的领导,拥有极大的权势。</h3> <h3>  山上俯瞰萨尔茨堡大教堂。莫扎特在这座教堂受洗。</h3> <h3>  《平安夜》大概是世界上被翻译、被传唱最多的歌曲吧,即使不是最多也是最多之一。《平安夜》于1818年诞生于萨尔茨堡,并由此走向世界。2019年最后一晚,我们无意中走进大教堂,教堂里只有少数烛光,黑压压站满人的大教堂无一丝杂音,只有《平安夜》圣洁的歌声。那一刻我被这传递着和平安宁的歌声深深打动,几乎落下泪来。</h3> <h3>  大教堂的钟声响彻萨尔茨堡。</h3> <h3>  入夜,广场舞台上DJ放着音乐,不多的人舞动着,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大概是天冷吧。广场周边一溜的小帐篷里倒是挤满了人,一杯热腾腾的红酒,一点小食,聊聊天,迎接新年钟声敲响。</h3> <h3>  夜色中的萨尔茨堡要塞。本来这个地方应该是看烟花的最佳位置,但烟花要午夜12点开始,大冷的天等不了。</h3><h3> 因为时差,让我们的2019年多过了七个小时!</h3> <h3>  第二天上城堡山,在山上俯瞰整个城市。</h3> <h3>  萨尔茨堡要塞无疑是萨尔茨堡的名片和地标。</h3> <h3>  萨尔茨堡要塞建于1077年,由当时大主教主持建造,后继的主教又进行了扩建。既是防御工事,又是主教官邸,还曾兼充了兵营、监狱的角色。城堡建成后从未被攻破过,是中欧现存保存最完好最大的城堡。现在城堡内部有各种博物馆。</h3> <h3>  </h3> <h3>  要塞尚存的大炮提醒人们这里也曾经有过刀光剑影。</h3> <h3>  出于防御需要,有许多地下通道。</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要塞不仅有厚实坚硬的外墙,有御敌的武器,还是一个生活场所,这是要塞的庭院。</h3> <h3>  装饰华美的彩釉取暖炉。</h3> <h3>  晚上又缆车上城堡山听音乐会,这条1515年开通的缆车基本是世界最古老的缆车,那时主要用于运货,当然现在我们乘坐的是2011年重建。</h3> <h3>  晚上看灯光璀璨的萨尔茨堡又是别一种风景。</h3> <h3>  要塞不是教堂,没有那么好的音效,音乐会用到了扩音设备。</h3> <h3>  观众席,所有的椅子和墙上的挂毯都是要塞的老物件。</h3> <h3>  音乐会的最后无例外的《拉德茨基进行曲》。</h3> <h3>  要塞东边沿着山坡向上可以到达古老的农贝格修道院。</h3> <h3>  初建于714年的农贝格修道院,是一座本笃会女修院,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女修院。《音乐之声》曾以此修道院为场景。现在修道院不对外开放,只开放了修道院教堂。</h3> <h3>  修道院教堂前的墓地。</h3> <h3>  修道院小教堂</h3> <h3>  爱到处留言的同伴在教堂留言薄上留下了我们的爪印。</h3> <h3>  莫扎特广场上的莫扎特塑像,萨尔茨堡人在1842年捐建,如今是到萨尔茨堡的游客必到处。</h3> <h3>  音乐神童莫扎特出生在粮食胡同九号,莫扎特一家在这房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莫扎特是萨尔茨堡的骄傲和名片,而莫扎特当年在萨尔茨堡的生活并非如意,25岁离开后没有再回家乡。</h3> <h3>  粮食胡同因了莫扎特出生地而著名,成为萨尔茨堡游客最多的步行街。那些缤纷的铁艺招牌是一大亮点。</h3> <h3>  入夜的粮食胡同还是攘来熙往。小小的萨尔茨堡一年四季都挤满了游客。</h3> <h3>  低调的萨尔茨堡大学。1622年创立,中间曾关闭,1962年重建。</h3> <h3>  1703年的咖啡馆曾是莫扎特经常光顾的,所以今天总是人头攒动,无论是环境还是侍者都使其像个小酒馆,一点没有咖啡馆的安静和斯文,无怪乎这里以服务态度差而闻名。</h3> <h3>  1890年著名甜点师福尔斯特首创的巧克力“莫扎特球”是萨尔茨堡最受欢迎的巧克力,银色包装,上面印着莫扎特头像。这是萨尔茨堡福尔斯特巧克力总店,除了莫扎特球,另有玲琅满目的巧克力和甜点。</h3> <h3>  截自广告视频,非常诱人。</h3> <h3>  巧克力球上印有莫扎特头像。</h3> <h3>  萨尔茨堡有数不清的教堂,傻傻分不清。</h3> <h3>  胡同里一扇锈迹斑斑的铁窗门浪漫得令人叫绝。</h3> <h3>  一家小小照相馆门前的广告牌,如果你有时间有兴致,可以在这儿拍一些复古的照片,价格不算很贵。</h3> <h3>  猜猜这是啥呀。</h3> <h3>  阿尔卑斯山东部的哈尔施塔特被称为奥地利最美小镇,其实哈尔施塔特并非只是“花瓶”,追根溯源,这里是欧洲铁器时代的发源地,2500年前就已经有相当发达的文化,只是这一切现在被其漂亮的外貌掩盖了。这里有最早的盐矿(至今尚存,我们没去参观),因而当时就有比较发达的经济,经济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小镇广场上背着木头盐桶的盐矿工人雕塑告诉了我们这里久远的历史。</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仿佛是一夜间,哈尔施塔特便成为了网红小镇,红到2020年开始每天要限制进镇游客数。网上出现的照片确实非常非常迷人,让我充满了期待......</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实际情况是,小镇确实美,但只有在特定天气条件下才能看到令人惊艳的那种美。没有白雪覆盖,没有晨光薄雾,景色逊色不少。关键是这样的小镇只适合于清净之时悠悠闲逛方能领略其美,到处是拥挤的游客,你走着走着就连继续向前的念头都会消失。所以只有在那里住一夜,待坐着旅游大巴一日游的大量游客撤了,一早一晚才能缓过一口气,只是不一定有适合拍照的光线。</h3> <h3>  这就是哈尔施塔特的名片。</h3> <h3>  茜茜公主曾在这间亮着灯的酒店下榻。</h3> <h3>  依山而建的木头小屋是小镇的特色。</h3> <h3>  这里的人喜爱木头,喜欢木匠活,不少屋子将木匠工具作为装饰。</h3> <h3>  去年这里曾遭遇过一次火灾。</h3> <h3>  我们住的民宿是房东祖上留下的三层小楼,房间的地板和柜门动一下都会吱呀作响。</h3> <h3>  巨大漂亮的吊灯居然是纸做的球,低垂着,我每次走过总是撞一下头,真怕把它给撞坏了。</h3> <h3>  萨尔茨堡是我们在奥地利的最后一站,虽然期间还穿梭到斯洛文尼亚,奥、德边境,主要还是在奥地利几个城市间流连。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的美景与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人去了还想再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