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是谁在4千多米的深山搭起了帐篷?</h3> <h3> </h3><h3><br></h3><h3> 天蒙蒙亮离开翁达,鸡鸣狗叫已习以为常。出发就是18公里的上坡,而且前面十几公里全是碎石土路,路烂难走。我们每5公里休息一次。天色由朦胧渐渐变得晴朗,路虽不好但风光迷人,我们不时停下来拍照,减去了不少疲惫。花了整整四个小时登上了海拔4300米高山。
那天运气不错,中午在路上遇到了猴群,有近百只。给我们带来一阵惊喜。只是还未能拿出相机拍照,刚要接近,猴群便呼啦啦跑进了山林。这是我们环川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偶遇野生猴群。</h3><h3> 我们下午两点到达炉霍县。骑行75公里,住炉霍宾馆。</h3> <p> 炉霍到甘孜又是好天气。回想起来,我们这次环川,老天爷可真是眷顾,除了到达州那天和到翁达那天下雨以外,基本上都是晴天。</p><p> 天气好加上风景好,再加上放飞大自然心中无烦恼,心情当然好。虽然天天要爬山,但已经习以为常,毫无惧怕心理。每当登上一座高峰,极目远望时,那种平日里根本不可能感受到的豪迈之情就油然而生。</p><p> 那天翻越了4200米的高山。这是出发以来翻越的第三座四千米以上的高山。接着是四千米左右连绵起伏的高原。那天高原上的风光格外奇特,顶上金光灿烂,天边黑云翻滚;近处黄土高坡,远处雪山连绵。那黑云直压在银光褶褶的雪山上,给人强烈的视觉反差。</p><p> 一路的景色非常的壮丽:云压着雪山,海子边的村庄,高山上辽阔的牧场,,,,,,骑行其间真有出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后来知道,从炉霍到甘孜,我们翻越的是罗锅梁子,那是自古来绿林好汉出没的地方。中午在山下的朱倭乡的藏族老妈妈家里吃了一大碗牛肉面,就开始了爬山。很多路段修路,很不好走。</p><p class="ql-block"> 出朱倭后拐上山路不远的村庄就有派出所的检查站,年轻的警务人员对我们进行了盘问并对骑行者表达了好感和敬意。</p><p class="ql-block"> 快到垭口时,见路边一座整洁的建筑,走近看是一个公安派出所,大横幅上鲜亮的书写着:缺的是氧气,有的是忠诚。政府为交通的顺畅采取了必要措施,是那些警察在确保着我们的安全。</p> <p> 下午4点过来到甘孜和新龙的分路口,到甘孜的那一段在修路,本想就地投宿,但路口无宿可投,只好硬着头皮骑进去。在毛坯路上颠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甘孜。想想明天还要再骑出来,觉得又冤枉又无奈。还好,赶到邮局时恰巧遇上邮局领导,让业务员盖了邮戳.并顺利住进一家新开不久的遂宁宾馆。3人间一人20元,不仅干净,洗澡吃饭都很方便。</p> <h3> 凭借在遂宁宾馆住宿,我们在街对面的遂宁餐馆享受了8折优惠的晚餐和早餐。天还没亮透,我们已经骑上了那条无谓往返的烂路。黎明的阳光照亮了远处的雪山,而眼前的路却仍然昏昏暗暗。正在路上颠着,一条黑影从左面窜了过来,接着狂吠着朝我扑来,吓我一身冷汗,我慌忙抽出木棍,路一颠,差点摔倒,赶紧下车招架,且战且走,好一阵那大黑狗才收兵回朝。
那天的大部分行程都是沿雅砻江骑行,有的路段很烂,骑得较费力。</h3><h3> 雅砻江起初是平缓的,江水在朝阳的映射下泛出灿灿的银光。在就要转弯进入大峡谷的那一段显得特别柔美。雅砻江峡谷也十分优美,江水跌宕 起伏、峡谷苍翠幽深,特别是有一段峡谷两边开满了杜鹃花,难怪这里被誉为杜鹃山谷。出得谷口,沿途 山花烂漫。桃花、梨花、李花、杜鹃花、漫坡的野黄花,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是我们进入高原以来最艳丽的一段。
下午五点半到新龙.直奔邮局,邮局业已关门。我们到一旁的报亭打问,报亭那位大哥热心地帮忙用电话联系当班工作人员,不一会一位女同志赶来给我们开门盖了邮戳。有好心人告诉我们,她是报亭大哥的妻子。真是一对好夫妻!
新龙旅馆很贵,我们退回河那边,住在一家背靠江水的旅馆的负一楼。还好,开窗可望江,涛声伴人眠。
</h3><h3><br></h3> <p> 新龙县县城不大,就像是雅砻江这根藤上结的一个瓜。但有卡瓦洛日雪山的峥嵘壮观,雅砻江大峡谷的绮丽神秘,拉日马草原的宽广美丽也就足够了。</p><p> 第二天早上沿雅砻江边的217省道骑往君坝,路况较差,很多路段的沥青路已经变成了碎石路。</p><p> 最后10公里烂得一塌糊涂,大部分只能推着走。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君坝。住在一位藏族阿妈的客店里 ,住宿费15元。没有厕所,更谈不上洗澡。我们住在木楼上,梯子又窄又陡,上下很不方便。自行车只能放在楼下。</p><p><br></p> <h3> 卡瓦洛日雪山下的新龙。</h3> <h3> 在藏族阿妈那里定了饭就到镇子里闲逛 。从头到尾没看见一个厕所。一打听,只有卫生院有一个厕所。我们走出了镇子,到野外唱山歌。街上好几条大狗,白天倒不咬,可晚上就不同了。何大哥起夜次数多。这个问题必须提前解决。我们向阿妈提出诉求,阿妈给了我们一个报废的汽油桶,算是解决了这个难题。和我们住一个客店的一对承包修路工程的夫妇那天刚到。他们告诉我山上正在修路,路很烂。听说我们要骑车上山便直摇头。出于关心,说明天他们有车上山,可以搭我们上去。我将这些信息转告何大哥,何大哥说,谢谢他的好意,我们还是骑车上去。</h3><h3> 天黑了,阿妈的女儿将饭菜送到房间。她在理塘上高中,对我们的骑游精神赞不绝口,给了我们心理上很大的安慰。</h3> <h3> 从君坝出发较早,不到一公里就开始爬坡。一直沿着溪流逆流而上。35公里的上坡,途中就一直分段在修路。我们骑出十多公里那对夫妇开车上来了,女的伸出头来,喊了几声加油,没几分钟就跑的无影无踪。那天我骑在前面,老崔和何大哥掉的较远,随着海拔的升高,感觉越来越骑不动,上梁子前的最后两公里几乎都是推上去的。
</h3><h3><br></h3> <p> 梁子上风景好美,一边是山峦起伏,辽阔无边的高原,平缓处散落着不同色彩的帐篷;另一边是广袤的高山牧场,牦牛在蓝天白云下缓缓地移动。</p><p> </p> <h3> 垭口上的海拔高度在4700米左右。那些帐篷是挖虫草的人搭的。</h3> <p> 那天梁子上较冷,寒风呼呼的吹,老不见老崔和何大哥上来。我在这里呆了20多分钟就发生了头痛现象。约半小时后他们上来了,原来何大哥拉肚子连推车都困难。幸亏老崔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推了他的车又帮何大哥推了几段车。不过到顶时我看见何大哥居然是骑上来的。</p><p> 后来老崔说:“何大哥那天拉肚子拉得有些惨,蹲在路旁还得抱着大石头。他的顽强是人们共知的,需要我帮着推车子,可想当时他的状态。在最后那个大转弯的小卖店里我买了两个红牛,上顶前我们休息了一下,何大哥喝了红牛,又推了一阵,最后奋力骑上去的。红牛可能是有兴奋作用。”</p><p> 原来他俩一人喝了一罐红牛才骑上来的。何大哥一直到理塘也再没有闹肚子了。</p><p> 下坡不到300米,我的头痛加剧,不得不停下来吸了10分钟氧。感觉好一点又骑,直到大河边(地名)才逐渐缓解。原以为大河边是个镇子可以吃午饭,却原来只是与318国道的交汇处。要吃饭还得朝反方向跑几公里冤枉路。大家决定继续赶路,反正带了干粮。</p><p><br></p> <h3>瞧瞧住在山上采虫草的藏族小伙子有多棒!</h3> <h3> 本以为上了318就是好路了,但318并非平坦大道。路况虽比217那段好些,但也在修路,我们不得不在路基上颠。接着又是二十公里上坡,靠着自带的干粮又要翻越4300米的高山,我的“高反”心理有了明显的表现,离上梁子还有两三公里就下来推,其实那一段坡度不是很大,就是觉得没劲。老崔状态却越发神勇,直骑到垭口等我和何大哥。在快到理塘的路上我们捡了一棵大白菜,算是世界最高城给我们的见面礼。
</h3> <p> 傍晚快要8点钟才到达理塘。高原上黑的晚,太阳将最后一抹余晖留给骑行者。那一刻的景致真的妙极了,灰蒙蒙的大地上洒着几道金色的亮光,隐隐约约地看到大片的房屋、道路、山川。</p><p> 刚进城正想问路,一个小伙子就招呼我们,说骑友都住这里。我们朝他指的地方看,有点像驾驶员的食宿点,跟着他过去一看,是叫做《国富大酒店》的旅馆。果然在门厅里停了不少自行车。原来小伙子也是一位骑友。他说这里吃住都要便宜些,住宿一人20元,菜贵点,吃连锅比较划算,20元一人随便吃。可我们这顿还不能吃连锅,我们还自带一棵大白菜呢。我们要了两个菜,请师父给我们煮了一大钵白菜汤。</p><p> 第二天那顿连锅记忆犹新,肉和菜煮了一锅。说的是20元一人管吃好,但像我们这样能吃的,那好意思井倒要呢。</p><p> 这里可以免费上网,正好可以满足网友们想看我们高原骑行图片的要求。</p><p><br></p> <h3>暮色中的理塘西门。</h3> <p> 这个旅馆每天都要接待骑行318到西藏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骑游爱好者。房间里的墙壁上写满了各式各样的留言,大多数是挑战318的豪言壮语,还有给同伴留言的、抒情的、骂娘的、、、有的还特别有意思。一个女骑友写道:蹲在厕所里,看窗外那蓝天白云,姐拉的不是屎,拉的是高兴。</p><p> 我们在理塘休整一天,洗澡洗衣服,逛街买干粮,我还特意花70元买了一盒高原灵。老板说这是效果最好的抗高反药品。参观了理塘颇有名气的长青春科尔寺(理塘寺)。</p><p><br></p> <p> 长青春科尔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西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p><p> 走进大殿,墙角边的一块块嘛呢经文石讲述着寺庙四百余年的历史。金色的马鞍,麒麟号角上的道道铜箍,十世班禅大师的坐床,僧侣们翻动着的古老刻板《甘珠尔》。</p><p> 《丹珠尔》和信徒们转动着的经筒,无不追忆着长青春科尔寺昔日的故事。如今,该寺的几大主建筑已修复一新,僧侣已达2000余人,学经制度及每月的各种修供仪轨和每年的大法会(如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以及酥油花会等)也恢复完善。长青春科尔寺又以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浩瀚的文献藏书等,成为一座当今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库。</p><p> 我们跟着一位香客轻轻地走进诵经堂,密密麻麻的喇嘛正在用低沉的声音念经,整个诵经堂回荡着强烈的共鸣声。我们跟着他悄悄地参观,学着他把一些零碎钱放进相应的盒子里。</p><p> 我们希望能在旗帜上盖上寺庙的章,在打听的过程中何大哥的那面杏黄色旗帜引起了僧侣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对何大哥的骑游经历赞不绝口。可惜到后来还是没能盖上章。</p><p> 在侧面院里的工地上捆着两个挂牌示众的小偷。僧侣们若无其事地从他们面前走过。没看见他们有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也难怪,商品经济的意识早已淹没了这片“净土”,我们亲眼看见寺里的师傅开着豪华轿车进出。“ 长青科尔寺的师傅穿皮鞋开汽车骑摩驮玩电脑用手机....”早已不足为奇。</p><p><br></p> <p> 喇嘛们对何大哥那面印着中国地图,盖满章的旗织惊叹不已。</p> <p> </p><p> 晚饭,三个人围着一个蜂窝煤炉子,炉子上是一个不锈钢盆子,里面煮着带皮的肉片、土豆、豆腐、木耳、青菜,几张凳子上放着油碟,哥几个放开肚子的吃。不一会儿“老板,再来点菜!”又一会儿“老板,再来点土豆片!”再问他们还要不要啥,何大哥说,算了,差不多了。我们连菜带汤吃了个盆干碗净。何大哥本来就喜欢喝汤,加上这连锅又耙和又热络,正中了他的下怀。连称不错。打这以后,只要有条件,我们都吃连锅。</p> <h3>
由于服了高原灵,第二天的骑行给力多了。尽管路烂坡陡,我们骑骑歇歇还是在九点过翻上了4700米的垭口。正如司机所说,梁子上的路相对平顺一些。从卫星地图上看,这一段公路不少是修在山脊上。几十公里几乎荒无人烟。除了道班外没有一处民居,连车辆都少得可怜。中午时分我们意外地遇到几个老外,相互友好地打招呼。其中一个男子停下来向我问路,来拿出一个有关部门为他们准备的小册子比比划划。我边摇头边摊手,然后用手指了指理塘方向,比了一个下坡的动作说“tu liting”,那老外是乎明白了,连声ok,!!(几十年前学的英语早就忘了。勉强记得几个单词还只能用拼音来对付)又过了一会,一位小个子老外托着满车的行李过来了。路过时边打招呼边停下来,我连忙骑到他身旁,扶着他的肩友好地说了声“how are you!”他转过脸我才看清是一位姑娘!连连shorei。她也是拿出小册子来问路,我又如法炮制比划一通。还比划着告诉她她的同伴在前面。这时何大哥他们上来了,何大哥转到姑娘的另一边让老崔给我们拍照。姑娘走后何大哥对老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赞不绝口。后来我们又先后遇到两个老外男子。他们都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h3><h3><br></h3> <h3> 海子山一带的地貌十分奇特,漫山遍野都是巨石,连高高的山顶上也是巨石掀天!更有清泉从山坡上的巨石缝里溢出。我用瓶子接了一瓶来喝,啊!甘甜润口,这被尘封了亿万年的琼浆!那涓涓泉水好像正在向我们述说远古那场地壳的变迁。<br></h3><h3> 海子山位于理塘与稻城之间,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帽遗迹,嶙峋怪石及大小海子星罗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个大小海子闪烁在山间,其规模密度为我国之最。海子山独特的景观是大大小小的花岗石漂砾组成的石河、石海及形态各异的冰蚀岩盆(海子)。没有树木、就连野草也少见,“蛮荒”得像是来到外星球表面。
</h3><h3><br></h3> <p> 昨天听司机描绘兔儿山,我骑在前面不停地在视野内搜索,在距离垭口200米的地方我突然看见右前方远远的群峰中,两道微微弯斜的山峰,太像了!我情不自禁的高呼,我看见了!兔儿山!兔儿山!我呼喊着还在下面一个弯道的伙伴,取出相机连连拍照。。。。</p><p> 兔儿山位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北部稻城县境内,陡峭巍峨。垭口海拔4696米。远望去就像兔子耳朵长在怪石嶙峋的山峰之上,仿佛是小兔子受到了惊吓就要跑开。周围的冰蚀峰林地貌,映衬着晶莹剔透的海子。</p> <p> 翻过兔儿山的垭口,仍然是石河、石海和冰蚀峰林地貌不断。然后便一路下坡直到桑堆。看看天色已晚,就在一家藏族旅店住下来。</p> <h3> 离开藏族旅馆低矮的小木屋,我们清晨6点过便骑行在前往稻城的路上。稻城是我参加环川游的又一个梦。这在以前,稻城亚丁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圣洁而美丽的名字。就像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让人魂牵梦绕。而眼前的骑行,正是在一步步走近这曾经的梦幻。一种渴求、一种向往、一种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感觉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随着天空渐渐泛亮,公路两边在晨风中抖动着翠绿新叶的青杨;路边小溪旁紫红的杜鹃;田野里碧浪滚滚的青稞;远处山坡上刚刚出牧的牛羊;清新悦目的转经塔;一切都那么令人心醉。美好的感觉伴随着轻快的骑行,心海里荡漾着幸福和甜蜜。</h3> <h3> 我们从稻城的3750米海拔又逐渐又爬升到4000米以上。并开始翻越4513米的波瓦山.令人称奇的是公路两边高高的山坡上居然还有村落。不由得感叹人类的生存能力是多么的强大。下午途径著名的贡嘎朗杰岭寺,贡寺是当地最大的黄教寺庙,84年9月30日,十世班禅大师曾在该寺进行过佛事活动(念经、灌顶),寺中存有五世达赖所赠弥勒铜像一尊,弥足珍贵。那天一路上风景都很美.起伏的高山牧场,河边青稞葱绿的农田,茫茫苍苍的山野里开着的各种野花都让人心醉。
</h3><h3><br></h3> <h3> 骑行104公里,下午4点来到香格里拉镇。在一个新修不久的香格里旅店住下。这里的旅馆费较高,我和那位藏族老阿妈讨价还价,最后以住两天每人共60元敲定。考虑到第二天要到30多公里外的亚丁游览.我们还是决定包一辆面包车,以便节省时间和更轻松的游览。
香巴拉并不遥远,我们已经身在其中了.
</h3><h3><br></h3> <h3> 亚丁风景区有两条路线。 以冲古草坪和冲古寺一线为起点,向左可乘观光车到洛绒牛场(40元),再爬上山可到牛奶海,再往上爬还有五色海。其中牛奶海和五色海都在4800米以上,那不光是对身体、体力、意志的考验,还得花两天以上的时间。向右则可到珍珠海、仙乃日神山。</h3><h3> 我们只有一天的计划,只能选择后者。离开冲古寺,我们跟着司机沿着木栈道和圆木铺出的山道向上爬,满山的杉木给山坡铺上了厚厚的一层锗红色的杉针。半个小时后来到一个开阔处,抬头一看,美丽的仙乃日神山已在不远的云雾缭绕中。就像一位羞涩的少女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顺着木栈道前行向右拐过一片林子,一个透碧的高山海子正好镶嵌在仙乃日神山的脚下。司机说如果是晴天,蓝天白云下的仙乃日格外漂亮。阳光映射下仙乃日银光哲哲,那银光泼洒在湖面泛起潺潺波光,像无数颗珍珠在闪闪发光。我们尽情地欣赏、拍照。坐在木头搭的观景台上午餐,就着大自然给我们捧上的满目秀色,享受这幸福时光。</h3><h3> </h3> <h3> 我们到的时候并不是亚丁最好的季节,珍珠海的水还没有得到补充,仙乃日也没有奉献出最美的风采 。寥寥无几的游客 有时候也会被多出游客好多倍的马夫们争先恐后地游说到马背上。我们的司机一开始就不建议我们骑马,因为从沟口到珍珠海的距离并不远,到冲古草甸只有3公里,况且路也不难走,花50元骑马实在不值。</h3> <h3> 我们3点半钟就早早地回到了香格里拉镇,于是想利用下午的时间再回到稻城。经与司机协商,司机同意一人加50元就OK。我们担心在藏族阿妈那里退不了房租,司机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将情况告诉阿妈,果然顺利地退了房。离稻城6公里处司机给我们指了指往巨龙去的那个分路口。说他曾经骑摩托从这里去过木里。车到稻城司机送我们到圣洁罗客栈住下,这是一家庄园式旅馆,还不错的条件一人25元让我们相当满意。晚饭后我们在稻城闲逛,稻城高高的青杨在西阳照射下哲哲发光,很美。我们到长途车站打听去木里的路况,才知道稻城到木里不通公路,只有小路,根本就没有到木里的班车。我们很难想像那条路到底有多难走,只知道从那条路可以到木里,可以去园我们的环川梦。</h3> <h3> 清晨离开圣洁罗客栈,到一家金堂人开的小餐馆吃了包子稀饭,便开始了由稻城到木里的行程。回到那个到巨龙的分路口,沿着那条虽有些坑坑洼洼但路边还算平顺的碎石路骑行。路上一条无家可归的黑狗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开始我还对它存有戒心,后来看到它一眼祈求的目光便扔了两块饼干给它,在以后更是形影不离。我们休息它就在附近溜达,我们一走它就跟上来。遇到其他狗的驱赶,它就躲到我们身边。就这样如影随形地跟了我们20多公里,几个放长坡才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以外。我们实在沒法带上它完成未来的旅程。</h3> <h3> 从地图上看这条路只标到了巨龙乡。这就意味着以后全是乡以下的小路。我们就在弯来拐去的小路上经过同古村后又一次翻越了4100米的波瓦山(西段)。中午在干衣村吃午饭时遇到两个从木里骑摩托过来的小伙子,说他们出发已经第3天了。看他们满身的尘埃便知路途的艰辛。小路从干衣折进了无量河的河谷地带,河谷的每一个较大的弯滩都会聚落为一个村庄。就会有上百号人口在这里繁衍生息。
</h3> <h3> 下午两点过我们在山道上遇到几个骑摩托的年轻警察,他们是到915去处理一桩案子的。他们热情地关心我们的食宿和安全。告诉我们当天到不了俄西,要我们住麦日乡,找乡政府帮助安排。</h3><h3> 我们本来是到麦日乡政府求宿的。乡书记却介绍我们去日龙村住,说每家人都会接待我们。又骑了十多公里的又一个湾滩,眼前呈现一幅小春收割景象,断言这里就是日龙。行至日龙村1号,见一老者在门前,我们上前求宿。起初老者有些推托,说前面书记家有客房。我们说就住你家,老者这才开门让我们进去。后来散步时与开着吉普车回家的书记相遇,他问我们住下没有,回答住下了。问满意不,回答满意。他点头后开车离去。我们后来才悟出一点他让我们来日隆村的道理来——至少我们肯定会有住处(没准就是想安排我们住他家),至少我们明天可以提前一个多小时途程。这意味着我们第二天天黑前能赶到俄西,否则后果难以设想.</h3> <h3> 老藏胞今年62岁,有两儿一女。大儿子伴在身边,两个小孙女是他的最爱。小儿子另立家业,女儿远嫁泸定。他见多识广,为人大度。我说我们吃两餐住一宿,一人40元如何?他说可以。他儿子想一人多要10元,他说,10元不说了。儿子为我们打酥油茶、煮饭炒菜。我们三人住隔壁,地板上铺张篷布,三床被毯,楼下既是牛圈又是厕所。 </h3> <h3> 村里竟然有两座佛塔,据说每座耗资上百万 .全靠每家出资出力,足见户户殷实。
</h3> <h3> 在麦日乡见到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村官欧吾尔祖,他感叹:“来这里最难的是路太远!”
他第一次去麦日乡报到时,从县城没有到麦日乡的公共汽车,他只好在县城花500元租了辆“摩的”,沿着满是尘土飞扬的土路,沿着峡谷走了一个整天,到了有名的915林场,这时的他变成了灰人。到了那里,听开摩托的师傅说明天的路很险,是猴子都要被摔死的地方,他有些担心。
第二天他又花800元租了一辆摩托车朝着高山森林里的公路行去,摩托车或费劲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前行,或在阴森森的森林里行驶,或小心地在悬崖边慢慢走着。下午终于到了麦日乡政府所在地,此时,他浑身都在痛。跑了整整两天,车费共花了1300元.。。
我们在乡政府外的吉普车前见到的 欧吾尔祖,我还向他打听乡书记在哪里,当时我以为他是一名司机。
欧吾尔祖坐摩托经过的两天路段正是我们将要骑车经过的路途。
</h3><h3><br></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