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心灵手巧的李家兄弟姐妹</h1><h1> 作者: 李彩华</h1> <h1> 李家有兄弟姐妹七人,他们都是四八年~五九年出生的人。他们一生经历的很多,有幸福有开心,有痛苦有失望。但是在对待革命事业,对待工作态度上都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都是各个单位中不可缺失的有用之才,个个表现的不凡,有目可睹。</h1><h1> 生活中他们继承了老一辈父母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好作风。心灵手巧,旧物利用,自己动手,改善家境,动笔绘画,陶冶情操,小改小革,创新生活,可谓各有特色!这些在年轻人眼中可能是多余无用,但是在这代人当中体现的是:李家的骨气,李家的能力,李家的才智,李家的勤恳,发扬的是父母的基因。这些值得收集、整理、珍藏。</h1><h1> 请看:</h1> <h1> 这是大姐,年轻时是东北旅社的服务员,改制后到沈阳第一阀门厂做铣工,后在厂办任计生员到退休。她今年已经72岁了,排行老大,是心灵手巧第一人。她戴着老花镜,顶着颈椎病痛,编织了三十多件泳衣,各式各色,有模有样,分发给游泳的姐妹。一针针,一线线,体现了一奶同胞的深情厚谊,给姐妹们增强了游泳锻炼的信心。她钩织的各式拖鞋,各式包包,家家都有她的作品。</h1><h3> </h3> <h1> 这是她设计编织的泳衣:</h1> <h1> 大姐辛勤织衣</h1><h1> 我给配图赞誉</h1> <h1> 这是她钩、织的座便套:</h1> <h1> 这是她钩的兜子和制作的拖鞋:</h1> <h1> 这是她宅家的日子里织的外搭</h1> <h1> 这是她写的文字:</h1> <h1> 这是我,属兔的,排行老二,是六八届知青,回城后分配到沈阳玻璃仪器厂当工人,经入党提干,从事行政党务工作,直到买断工龄下岗。我有个俏皮的网名“茉莉女孩”。本人自称是老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是姐妹中号召游泳第一人。单位破产下岗后,闲着没事,就琢磨用旧衣改造物品,防止自己虚度时光。</h1><h3> </h3> <h1> 这是我钩的拖鞋:</h1> <h1> </h1> <h1> 这是我用小裙子改成的包包</h1> <h1> 这是我用旧雨伞改成的包包</h1> <h1> 下面是用旧物改制的物品:</h1> <h1> 这是用旧毛衫改成的帽子</h1> <h1> 这是二O一八年九月学校开展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活动,我设计的展示板图标</h1> <h1> 这是我今年春节新画的:</h1> <h1> 这是我写的文字:</h1> <h1> 这是大弟弟,排行老三,网名“老李”。他也是六八届知青,回城后分配到沈阳市轻工机械二厂当工人,后在企业做宣传工作。工余之中为职工修理自行车、理发很有一套,深受职工好评。因给儿子带孩子,北京~沈阳经常往返,很是辛苦。平时爱喝点小酒,收拾家务也是勤劳之人,。酒后经常发表点小诗小作,感慨良多。大字小字写的挺好,继承了父辈的字体,有板有眼,独树一帜。</h1> <h1> 这是他的诗作和楷书作品:</h1> <h1></h1><h1> 宅家多日,浮想连连。借毛泽东诗 句,遥望南天,欣然感叹!</h1><h1> (不敢命笔)——</h1><h3></h3><h1> 绿水青山枉自多,</h1><h3></h3><h1> 华夏齐力抗瘟魔。</h1><h3></h3><h1> 千村锁闭人稀少,</h1><h3></h3><h1> 万户宅家街冷落。</h1><h3></h3><h1> 由此而感:</h1><h3></h3><h1> 今年——</h1><h3></h3><h1> 灶王糖瓜粘,</h1><h3></h3><h1> 初夕庆团圆。</h1><h3></h3><h1> 大年吃饺子,</h1><h3></h3><h1> 立春把饼摊。</h1><h3></h3><h1> 初五聚会散,</h1><h3></h3><h1> 十五独看天。</h1><h3></h3><h1> 月圆是我心,</h1><h3></h3><h1> 安全唯我愿。</h1><h3></h3><h1> 协力抗病毒,</h1><h3></h3><h1> 花好月也圆。</h1><h3></h3><h1> 还是老毛对!</h1><h3></h3><h1> 纸船照天燃。</h1><h3></h3><h1> 借用主席句:</h1><h3></h3><h1> 借问瘟君欲何往?</h1><h3></h3><h1> 纸船明烛照天烧。</h1><h3></h3><h1> ——</h1><h3></h3><h1> 老李有感。</h1><h3></h3> <h1> 这是他画的画:</h1> <h1> 这是三妹,排行老四,小名“小远”。按照四个面向政策,她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沈阳第一毛纺织厂做了挡车工,当过带队干部。三妹努力工作,入党提干,当了团委书记,后在六毛退休。现在六十六岁了,还在辛苦的劳作,为儿子看管超市,家里~超市两头跑,累加辛苦她都有。这么累,还不见瘦,她是我家身体最壮的一个。别看胖,老年病一点也没有,勤劳能干属她行。</h1><h1> 在学校时她是文艺队的,专唱老旦,“样板戏”里的老奶奶形象,被她诠释的惟妙惟肖。</h1> <h1> 这是她写的文字</h1> <h1> 这是她第一次动笔画的画:</h1> <h1> 这是她一针一线缝制的被罩:</h1> <h1> 这是她做的帽子,具有“琪式”风格:</h1> <h1> 这是四妹,小名“晓富”,排行老五。她因病留城,分配在区属企业~环保设备厂当工人,后做财务工作,至今仍在发挥余热。她是我们家最有才华的人,心灵手巧样样行。不但有一手像样的好厨艺,还有能写会画、飞针走线的好手艺,字写的相当漂亮。小诗也随手就来,每次出去旅游,一路游玩一路诗,感动很多同行人。针线活更是了得,左手出好活,旧衣旧物在她手中,转眼就成“时尚”之物。</h1> <h1> 这是她用旧裙改制的灯罩:</h1> <h1> 这是她20多年前做的拖鞋:</h1> <h1> 这是她织的毛衣:</h1> <h1> 这是她做的口罩:</h1> <h1> 这是她画的素描画:</h1> <h1> 下面是她宅家的日子里画的彩铅画和水彩画:</h1> <h1> 这是她旅游途中写的诗:</h1> <h1> 姐妹出游九天整</h1><h3></h3><h1> 回首往事在归行</h1><h3></h3><h1> 探亲数日难分手</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挥别泪洒蚌埠城</span><br></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span></h3><h3></h3><h1> 黄山两日观美景</h1><h3></h3><h1> 考验双腿基本功</h1><h3></h3><h1> 西海峡谷十八里</h1><h1> 奋力冲上“光明顶”</h1><h3><br></h3><h3></h3><h1> 千岛湖上乘游艇</h1><h3></h3><h1> “梅峰”众揽群岛型</h1><h3></h3><h1> 湖水蓝, 山青青</h1><h3></h3><h1> 流连忘返醉其中</h1><h3><br></h3><h3></h3><h1> 西湖沿途看“十景”</h1><h3></h3><h1> 雨中漫步很轻松</h1><h3></h3><h1> 一步一景不虚名</h1><h3></h3><h1> 山水如画天堂称</h1><h3><br></h3><h3></h3><h1> 大石二华微和英</h1><h3></h3><h1> 四人踏青向南行</h1><h3></h3><h1> 家中亲人伴一路</h1><h3></h3><h1> 热切关注始与终</h1><h3></h3> <h1> 这是她写的字</h1> <h1>这是她29年前写的的报纸摘要:</h1> <h1> 这是五妹,小名“小微”,排行老六,七四届知青,回城后在省二建任油工,后一直从事项目工程材料员工作。整天在工地风吹日晒,验货出库,忙的不亦乐乎,一直干到六十多岁。退休后变成了家务的能手,屋里屋外收拾的干净利索,柜里的衣服,从来都是叠的整整齐齐。小院、仓库、葡萄架……只要是活,都是她登高望远,忙上忙下。谁家刷油、抹灰、刮大白,只要她来,一切迎刃而解,拿下。</h1><h1> 原来我认为她不会针线活,实际上她一点也不差,家里整的井井有条,字写的也不错。还和同学学习手编各式小工艺品,动手钩杯套、帽子。这是她和同学在海南度假拍回来的作品。</h1><h1> </h1> <h1> 这是她手编的小工艺品</h1> <h1> 这是她抄写的杜甫的诗</h1> <h1> 这是她钩的帽子:抗击疫情,她正赶上在海南休养,宅家没事做,她买了很多线,给姐妹们一人钩了一顶帽子。</h1> <h1> 这是她领着几个姐妹给大妹妹家涮浆,她是助力,照相却在后边。</h1> <h1> 这是小弟,排行老七,七八届知青。按政策接班回城,在省二建当了木工。后来做财务管理,再后来中国医大招聘财务人员,他成了唯一一个“子承父业”在医大就职的子弟。去年刚刚退休,家境比哥姐强,财会工作做了一辈子,净和数字打交道啦。弟弟是个勤快人,为了健康也时常参加一些运动。老弟字写的也挺好,只是在岗期间,练的时间少了。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副好嗓子,歌唱的地道,蒋大为、阎维文的歌都是他拿手的好歌,唱的水平曾经在医大歌咏比赛中获过奖。</h1><h1> 他还有一个特长:摄影,经常参加摄影展,作品拿过奖。</h1> <h1> 这是他的摄影作品和奖状:</h1> <h1> 这是他的字体</h1> <h1> 这是他画的画,这可是第一次画哦!</h1> <h1> 这是在宅家闲的没事,整理出的美篇,谢谢兄弟姐妹们的合作。</h1><h1> 愿我们:</h1><h1> 宅家做贡献</h1><h1> 出门不添乱</h1><h1> 养生保身体</h1><h1> 共同渡难关</h1><h1> 向奋战在抗击冠状肺炎病毒的医务人员、解放军医务人员、向逆行的英雄们致敬!</h1><h1>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战疫必胜!</h1><h1> 2020年3月5日</h1><h1> 李彩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