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东的日记

铁路办事处

<h3><font color="#9b9b9b">&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疫情,好多词汇被重新提及,比如野味、封城、逆行等。这背后,其实都是两个字:生命。我们对灾难的恐惧源于未知,但生命有多么脆弱也就有多么坚强。<br>&nbsp; &nbsp; &nbsp; &nbsp;抗疫工作开展以来,很多人在基层一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未结束,防控工作远不能松懈。因此,本文不谈成果,只谈在抗疫工作中普通人的故事,希望这些人、这些事,可以让看到文章的你多些温暖、多些力量。<br>&nbsp; &nbsp; &nbsp; &nbsp;全文共2660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font></h3> <h1></h1><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9b9b9b">管中窥一豹,今天从宝丰县铁路办铁东社区说起。</font></h3>&nbsp; &nbsp; &nbsp;<font color="#ff8a00">&nbsp; &nbsp;一、特殊的“他们”</font><br><h3>&nbsp; &nbsp; &nbsp; (一)牛建军,铁路地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手脚行动不便, 54岁。</h3><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9b9b9b">如果你是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才认识他,那你一定不会发觉他是一名残疾人。因为每天大家到卡点时,他已经穿着志愿者服装,拿着喇叭上线了。不论是去小区巡逻、驱散集聚群众,还是站在卡口、把关登记,他一干就是大半天,并且主动要求在卡口进行夜班值守。<br>&nbsp; &nbsp; &nbsp; &nbsp;换班休息的间隙,去掉一次性手套,别人都是去拿水杯,而他干的第一件事却是拿手机开始学习强国挑战答题。<br>&nbsp; &nbsp; &nbsp; &nbsp;第一次、第二次、几次碰到后,<br>&nbsp; &nbsp; &nbsp; &nbsp;我好奇了,问他,“牛师傅为什么你总在答题?”<br>&nbsp; &nbsp; &nbsp; &nbsp;他朴实一笑“社区一些老党员年级大了,看不清楚也记不清楚,我每天帮他们做挑战答题。”<br>&nbsp; &nbsp; &nbsp;“ 你挑战答题准确率很高吗?”<br>&nbsp; &nbsp; &nbsp;“刚开始也不是,只是老在学老在看,不知不觉就会了,最高纪录大概是39道题。而且疫情爆发后,五花八门的消息太多了,不知道哪些真哪些假,我就在学习强国上看新闻,感觉这里很踏实。”<br>&nbsp; &nbsp; &nbsp; &nbsp;说这些,并不是鼓励挑战答题外包,只是想让屏幕前面的你离他更近一些,让他呈现形象的维度更多一些,他是残疾人,却比我们正常人做的更好、更多。</font></h3><h3><font color="#9b9b9b">&nbsp; &nbsp;&nbsp;</font>&nbsp;(二)谢文俊,智力四级残疾;杨晓伟,智力三级残疾。</h3><h3>&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9b9b9b">他们两个总是同时出现,一个骑着三轮车,一个坐在后面。本是铁东社区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给他们安排了打扫社区、干些杂活的岗位,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他们却出了大力气。每天和工作人员一起准时到岗上班,铁东社区30栋楼房、16排平房的所有单元门栋都整齐地贴着《致全县居民的一封信》《致湖北、南阳、信阳等地返乡人员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这都是他俩的成果。<br>&nbsp; &nbsp; &nbsp; &nbsp; 如果你在铁东社区,如果你因为不能出门而觉得烦闷,需要到阳台上透口气,那你不妨等等看。当你听到由远及近的喇叭广播疫情防控知识,那就是他俩在走街串巷的进行宣传了。 <br>&nbsp; &nbsp; &nbsp; &nbsp;俩人之中,个高一点的是杨晓伟,有次他和工作人员一起吃饭(卡点值班的午饭是由办事处统一供应的盒饭),社区书记周向英发现他很快吃完一盒就要去干活,不由问了句吃饱了吗,他点头。可是告诉他还多一盒没人吃,把饭再塞给他,他又飞快吃完,才确定他只吃一盒根本没有饱,但他怕有人不够吃、更怕给大伙儿添麻烦。<br>&nbsp; &nbsp; &nbsp; &nbsp;瘦弱一点的是谢文俊,他在铁路地处出生长大,性格也更活泼一点,附近的群众也大多认识他,这些天卡口过往见他穿着红马甲和迷彩服,总会打趣一句“小伙不错,还挺精神”。他没有往常的嘻嘻哈哈,回答的严肃而认真“没啥事别出门,出门记得带好口罩。”</font></h3><h3>&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9b9b9b">可能他们比正常人懂得知识要少一些,他们的世界也更简单一点,比如八点前入睡,每天吃苹果。但是疫情来临,他们也会害怕恐惧,甚至比普通人更缺乏安全感。可他们仍旧想和这个世界交谈,即使在这个特殊时期也想做些什么。每一个安排、每一项指令,他们都在尽最大努力。2月6日的一场雪,给出行造成了不便,办事处大伙儿一起动手打扫出一条路后就去了各自卡口岗位,可换岗回办公室时才发现,他俩扫清了办事处的整个院子和门前空地的所有积雪。<br>&nbsp; &nbsp; &nbsp; &nbsp;对了,杨晓伟同志还是铁东社区的先进,这里有个疑问,智力有残缺的人适合当先进吗?同样一件事,我们用七分力气完成,他需要十二分,而且比正常人做得更好,答案在每个人心中。</font></h3><h3><font color="#9b9b9b">&nbsp; &nbsp;</font></h3><h1>&nbsp; &nbsp;</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晓伟(左一)、牛建军(中)、谢文俊(右一)</h5> <h1><font color="#ff8a00">&nbsp; &nbsp; &nbsp; 二、两个不能用的口罩</font></h1><font color="#333333">&nbsp; &nbsp; &nbsp; &nbsp;杨松义,铁东社区监委成员, 75岁。</font><br>&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9b9b9b">&nbsp;如果说铁东社区的三委队伍有文有武,杨师傅就是拿笔儒将。疫情卡口有时会遇到情绪激动、不予配合的群众,杨师傅会“硬”话“软”说,既放缓态度、融化矛盾,又做到了坚持原则、分毫不让。<br> 来势汹汹的疫情,让医疗物资极度匮乏,一线的社区人员,最缺的是口罩。杨师傅对疫情防治职责很认真,但对自己的口罩却不怎么认真。<br> 铁路办曾给每名一线同志配发了一个N95的口罩,连续使用几天后,大家的都陆续不能再用。有一天我发现杨师傅带的还是这个白色的N95口罩,口罩的纱布已经有些撕裂,在闲谈才得知,为了省出一次性口罩,他每天回家都会把这个口罩用肥皂洗后烤干再带。可是这样完全不到防御病毒的效果了,第二天在大家的劝说下,他换上了新的一次性口罩。<br> 又有一天,风很大,吹裂了铁东卡口的横幅,杨师傅踩着梯子重新系上绑好,从梯子上下来,他的口罩被哈气湿透了,那时我们才发现他带的一次性口罩是坏的,是他把断了的挂耳带子绑起来戴上的,也是那天,我们才知道,这位老人已经75岁了。<br> 此处并不提倡一次性口罩反复使用,只是想请看到这里的大家珍惜你手中的每一个口罩,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请妥善保管、多用一次。要知道,杨松义老人在卡点值守每天都超过8个小时,他却舍不得换一个口罩。<br></font><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松义对出人卡点人员进行登记</h5> <h3>&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ff8a00">三、会蒸包子的“向导”</font></h3>&nbsp; &nbsp; &nbsp; &nbsp; 程秧,铁东社区监委会主任,61岁。<br>&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9b9b9b"> 铁东社区有4个小区,30栋楼房、16排平房,总人口1922人。面积不算大,可是单位人口密度不低,但有人能做到“一口清”,这人就是程秧,一个头发花白的女同志。她对社区的了解和熟悉,为外地返乡人口入户排查工作的开展帮了大忙。哪栋楼哪个单元谁是外租户,敲不开门的这一户可以在哪里找到他……等等,也就是说,问铁东的人和事,找她当向导就对了。连日来,卡点同志们常态是中午不回家,晚上到九点,饿了吃泡面。谁无意间提起,如果有个馒头就好了。她默默记下,晚上回家开始剁馅和面蒸包子。<br>其实,她到家时最早也是晚上八九点了,当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时,已是深夜。她所做的早已超出了工作责任的范畴,她是我们的“战友”,还给我们带来了食物的温度。</font><br>&nbsp; &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ff8a00">四、社区“花木兰”</font><br>&nbsp; &nbsp; &nbsp; &nbsp;<font color="#9b9b9b">疫情是一场大考,能烈火真金地试炼出每个人的品质。<br>作为铁东社区三委的带头人,他们的社区书记会是什么样子?或者说能带出这些“奇葩”的人是谁?<br>&nbsp; &nbsp; &nbsp; &nbsp;是一名女同志,周向英,45岁。<br>&nbsp; &nbsp; &nbsp; &nbsp;周书记圆圆脸、未说先笑,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一般情况下,她确实是一个脾气温和的好领导,但她又非常能够抗住压力,仅防疫警报拉响以来,她早上开会听取上级安排后,迅速赶到社区进行任务分解布置,晚上总结梳理汇报后,再回到岗位上值夜班。我不知道她这样联轴转了几天,只知道社区三委这些老同志们有一天嘀嘀咕咕地策划晚上要提前霸占值班小床,把周书记赶回家休息。<br>&nbsp; &nbsp; &nbsp; &nbsp;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疫情来势凶猛,但是我们对狙断病毒越来越有信心,因为身边有这么多人共同铸成了阻断病毒的高墙,他们有医生、警察、执法人员、社区党员、热心群众,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做着有情有义不普通的事。<br>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这是小人物的众生相,或喜或悲,但他们所展示出的善良和美好,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也是我们抵御病毒的勇气。</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333333">(张莹周)</font></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程秧(左)、周向英(右)</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