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人民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发目击记(附隔夜组队视频及38名队员名单。)

玩石不恭居士王家干

<h3>六合人民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发目击记</h3><h3><br></h3><h3> 口述:李九生</h3><h3> 整理:王家干</h3><h3><br></h3><h3>2020年2月9日上午9点,因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之因自己主动在家不外出,只玩微信的我看到朋友圈里六合人民医院崔院长发的短信:“今天我们六合人民医院又要有38名医护人员赴武汉驰援,昨天夜里我们深夜11点去六合苏果超市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这是一个难忘而又难眠的元宵节,从接到通知到组队完毕仅仅两小时,我院由8名医生和30名护士组成的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即将整装待发,勇士们已经做好个人防护,一定平安归来!”</h3><h3> 看到这里,我迅速穿上外衣,戴上口罩,拿起照相机立即下楼赶往六合人民医院,刚走近人民医院大门口,老远就看到崔院长正指挥人民医院的办公室及医务科、护理部等行政人员帮忙往行李箱里装入生活用品、医药用品及雨靴、防护衣服等。并在行李箱外面贴上“六合人民医院”、“加油武汉”等小标签。他们一个个既紧张而又非常有条理地在忙碌不停。</h3><h3>我赶紧用手中的相机抓拍现场的动人画面,那边有人传达医护人员到急诊室去理发、打预防针的通知,我立刻去那抓拍38名医护人员排队打预防针的镜头,之后又赶回到大楼外继续抓拍出征医护人员家属、好友、同事有序的来帮助他们整理行装的场景。</h3><h3>12点40分,出征人员已经集合好了,六合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六合人民医院领导分别用铿锵有力的语调作了简短精练的鼓动讲话,又举行了六合区红十字会支援六合人民医院出征湖北医疗队人民币4万元的交接仪式。</h3><h3>仪式结束后,出征人员拎起行李包向大客车走去,这时候,出现了出征医护人员家属、好友、同事、子女👧送鲜花和与出征医护人员相互拥抱、叮咛时热泪滚滚的感人至深的场景😭,我也一边流泪、一边抓拍这平生从不曾见过的动人心魄的镜头,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一个个稍纵即逝的宝贵画面。</h3><h3>有一个小女孩紧拉着她妈的手,从中午起一直怀抱着鲜花陪着自己的爸爸,直至送到他走上客车后才对父亲说:“爸爸你安心去支援武汉,我会在家好好读书,陪妈妈等你安全回来的!”</h3><h3>身材窈窕的女护士身旁,含情脉脉的爱人依依不舍地为她送行,而男医生身后的妻子也帮助他把行礼送上车,临别时对他保证:”家里两位老人和小孩子我都会照顾得好好的,你安心去吧,千万要尽责尽职,为我们家人和全体六合人争光!”</h3><h3>就在客车、救护车即将离开医院向南京机场驶去时,我回头看见路边一辆车里的男驾驶员在默默地流泪,他刚送走自己的爱人。我举起相机准备拍下他泪流满面的样子,他摇摇头迅速开车离开了,我拍到的是他车后面牌照的号码。</h3><h3>为了今天的拍摄,我虽然连中饭都没顾得上吃,忙得连内衣都湿透了,但觉得在全国上下抗疫战斗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退休的党员干部能为历史留下这宝贵的摄影记录,我即使再吃多少辛苦也还是值得的。</h3><h3>(本美篇所有照片为李九生先生摄,引用者请务必署上李九生的姓名并和他联系)</h3> <h3>崔院长(中)和潘玉兰副书记(右)</h3> <h3>中国民主同盟六合基层委员会主委张弛(左一)前往送行盟员吴冬(中)。</h3> <h3>爸爸:等你们的好消息……</h3> <h3>最方便</h3><h3>最美丽</h3> <h3>此时无声</h3> <h3>千言万语藏心头</h3><h3><br></h3> <h3>六合人社局的退休干部、六合文联摄影家协会的李九生今天为六合人民留下了一笔优厚的精神财富,他抓拍了大几十张精彩的照片,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了几张,就转发了三张,标题是《我不信你不哭》。点赞跟帖的很多!</h3><h3>他看到我的相册后又发来好几十张,我看后泪流不止……他嘱咐我:照片千万别外传,我说你应该写个文字说明,连照片一起发出来啊!(2019年江苏省最美文艺志愿者:王家干。)</h3> <h3>(隔夜组队视频)</h3><h3>元宵夜晚不寻常</h3><h3>上级号令耳边响</h3><h3>聊天群里争报名</h3><h3>两个小时全停当</h3><h3><br></h3> <h3>我在茉莉花的芬芳里等你</h3><h3> 一一献给逆行武汉的白衣战士</h3><h3>作者:六合文化与旅游局 周旭东</h3><h3>朗诵者:周旭东</h3><h3>2020年,</h3><h3>冬春交替之际,</h3><h3>飘来了漫天的乌云,</h3><h3>遮住了武汉,</h3><h3>遮住了神州,</h3><h3>遮住了日月,</h3><h3>遮住了大地,</h3><h3>遮住了新年的团聚,</h3><h3>遮住了万家的欢庆。</h3><h3>此时此刻,</h3><h3>你们冒着撞见死神的风险,</h3><h3>逆行武汉,</h3><h3>到乌云最暗的地方,</h3><h3>去帮助那些在乌云笼罩下</h3><h3>被病毒伤害的人们。</h3><h3>你们是天使,</h3><h3>将中华大爱播洒;</h3><h3>你们是勇士,</h3><h3>把风险踩在脚下;</h3><h3>你们是英雄,</h3><h3>去拯救那些并不相识的姐妹兄弟;</h3><h3>你们更像是春风,</h3><h3>所到之处,</h3><h3>驱散乌云,</h3><h3>吹开湖北大地上千家万户迎春的大门。待你们平安归来,</h3><h3>家乡的乌云也该散去,</h3><h3>我在茉莉花的芬芳里等你!</h3> <h3>N56车男子送爰人走后,在驾驶室内流着泪,我举起相机正准备拍他,他摇揺头立马发动车就开走了,我只拍到他车后的牌照号码。</h3>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家干,男,1945年8月出生,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国家二胡考级考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他自幼喜爱艺术,10岁习琴,13岁被特招入艺术师范,16岁至专业文艺团体,由主胡而指挥,由指挥而作曲,由作曲而作词,由作词而作诗,由作诗而作文。曾任靖江县歌舞团、六合县文工团乐队队长兼指挥、六合师专音乐老师、六合县文化馆常务副馆长、六合区文艺创作室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王家干一生以“手艺人”自居。自称“不甘寂寞的小人物,不肯盲从的老百姓”。“不信天命信拼命”是其座右铭。信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不吹牛、不拍马、不落井下石、不墙倒众人推”。极力“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但也“嫉恶如仇、针锋相对”。追日追月追真谛,觅琴觅弦觅知音。有感而发创作,很少无病呻吟,且为文始终坚持四个标准:民众欢迎、行家认定、总编放行、自己过瘾。曾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有《弦外集》、《中外诗歌精选》、《现代诗歌精选》。参与过《江苏二胡考级教材》和《放歌南京》等书的编辑。长篇传纪文学作品《芬芳人生》(经典《茉莉花》收集加工者何仿传)在南京出版社付印出版。也曾应中国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邀请,于2004年率领12名民歌手进京录制了20多个江苏民歌专题节目,在央视的多个频道中向世界播放过。退休后被南京《都市文化报》和《周末新江北报》聘用主编文化副刊。先后参加南京钟山民乐团和南京市文化馆的群星民乐团,演奏二胡、高胡、板胡、中胡及自己改良的三根弦的胡琴。1983年率先发起举办雨花石展览而担任过南京雨花石协会副会长二十载,现仍任其顾问。70岁后依然在全国的征文和南京市的器乐创作和比赛中得创作奖和演出奖。其中《灵岩石说》获中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二等奖、《妹打号子哥等待》获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等奖和创作奖。</p><p class="ql-block">王家干2007年被南京民乐团邀请,任其在英特网《西祠胡同》的《金陵乐谈》的版主,并兼任《雨花石文化园》的首席顾问和名誉版主。曾被西祠胡同《六合人家》评为十佳网友。2017年获江苏省百名健康文化老人称号,2019年获江苏省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百度里输入“王家干”可看到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为他摄制的电视专题片《跨界奇人王家干》(上下集)和他演奏的很多视频及大量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