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

新如莲花自芬芳

<h3><br></h3><h3> 每次送儿子出行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上学时期待他学业进步,上班后期待他工作顺利。但是今天心里更多的是忐忑,是不安 。</h3><h3> 其实从昨天开始就在为今天的出行做准备,首先是向单位报备要出县城,晚上儿子收拾行李,我不止一次的围绕着他的行李箱打转,惹得家里的猫咪也趴进了行李箱,难道猫咪猜透了我的心思?</h3><h3> 儿子笑问:妈,你有事吗?</h3><h3> 我赶紧说: 没事,怕你丢落东西</h3><h3>“ 我都二十大几,你想管我一辈子?快去看元宵晚会吧”</h3><h3> 来到客厅,打开电视,正在直播元宵晚会,一曲《我们众志成城》伴随疫情一线的背景,我泪水长流,为儿子只身在外的健康,为这个现场只有演员没有观众的舞台,为无数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抉择,更为我亲爱的祖国所经历的磨难。</h3><h3> 拿起手机,疫情实时播报,确诊和疑似病例已达到六万两千多人,数据的攀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偷偷瞄一眼儿子,他正在又一次把猫咪从行李箱抱出来,抚摸着猫咪的头,猫咪抬头深情的望着他,偶尔舔舔他的手指,一副优哉游哉的和谐画面。</h3><h3> 我又站起来,走进卧室,怕儿子看到我流泪的双眼,背对着他,装作若无其事的说,上海确诊282例了,浦东最多,五十五例。</h3><h3>“我每天都在关注,并且我在网上填报了返户人员信息,放心老妈”或许儿子看出了我的担心吧,宽慰着我,又把我推了出来“你还是出去看电视,你在我容易丢落东西”。他笑嘻嘻的说。</h3><h3> 又回到客厅,我不再看电视,怕再流泪,让儿子也担心,低头刷着新闻,还是用眼睛的余光看着儿子,大约一分钟或许更长,听着他对猫咪说了一句,一切就绪,球球,好好陪伴我爸妈。</h3><h3> 我终于再也坐不住,请原谅我作为母亲的自私,我快步走进屋,但又不敢理直气壮,我用一种商量似乎又是乞求的语气说:儿子,咱能不能请几天假?再晚去几天?</h3><h3>儿子抬起头,惊奇的说:妈,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这些天,你歇过一天吗?昨晚你还不是为发布公众号一直到深夜吗?关键时候你怎么让我当逃兵?</h3><h3> 我自觉理亏,不再说话。儿子说,公司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到达后,先在家自我隔离,网上办公,一直到月底,除非公司需要,都在家办公,我保证保护好我自己。</h3><h3> 再也无计可施,问道,行李不多啊?</h3><h3> 是的,就一周的时间我就带了一件换洗的衣服。</h3><h3> 我赶紧到厨房,把准备好的方便面和蛋糕,搬出来,一股脑的往行李箱里塞。</h3><h3> 妈,你会变戏法?什么时候买的?你想让我吃一个月的方便面?我估计染不上肺炎,会吃出“火”来。</h3><h3> 还有水果呢!</h3><h3> 妈,你在咱这临近县城的村子里都可以买到的东西,我在上海买不到吗?现在的物质供应没问题的,要相信我们国家有控制疫情的能力和实力。妈你听晚会里唱什么歌了?</h3><h3>“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h3><h3>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h3><h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h3><h3> 妈,我们不是医生,不能去一线。但是,也不能退缩,咱时刻关注网上的政策,不给国家添麻烦,我都二十多岁了,我还担心你和我爸在家的健康呢!年前是我网上叮嘱你们出门戴口罩,要注意的吧!你就放心吧,我把行李箱塞满,能塞多少塞多少行了吧。</h3><h3> 送至高铁站,我要下车帮他拿行李,儿子说:咱不说好了吗,你和我爸不下车,我自己进站。</h3><h3> 隔着车窗,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眼泪又模糊了眼睛,今天天气晴朗,是出行的好日子,因为疫情客流量骤减,工作人员都穿着防护服,顾客也都低头前行,偶尔两人相遇,也都互相向两方让开,保持安全的距离。</h3><h3> 抹去眼泪,还是忍不住来到车外,找个没人的地方站一会,给儿子发了一条微信:儿子,在站内,和顾客保持距离,去人少的地方;车上不要摘口罩,不要吃东西,去卫生间戴手套;万一进不了小区要去找宾馆。</h3><h3> 妈,你今天啰嗦了啊!</h3><h3> 我知道,再多说,会不耐烦了,儿子长大了,其实早已长大了,只是在父母的眼里还是小孩子而已。</h3><h3> 归程,和一辆洒水车相遇,浓浓的消毒水味道,但是在今天,对这种味道有了一种亲切感,这种味道的背后是很多人逆流而上的付出,是强大祖国给我们无声的安慰,安全的保障。</h3><h3> 祝愿,我的儿子,返程平安,一切如意安康。</h3><h3> 祝愿,我的祖国,战胜疫情,九州祥和安宁。</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