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春节本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是热闹、团聚、祥和、美好的象征,辛勤一整年的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在这一时候返回家中,与父母亲人团圆,共度这一段美好时光。然而2020年的春节并不平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降临,随后蔓延肆虐全国。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这场战役没有局外人,大家都是参与者。有这么一群人,在大家还沉浸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喜悦中,已经取消假期,返回工作岗位,随时准备支援武汉、支援一线发热门诊,被大家称作最美逆行者,其实美不美我们没有考虑过,心里想的都是责任、承担与守护。在重大疫情面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迅速作出反应,成立抗击冠状病毒医护小组梯队,第一时间作出部署。</p> <p>在院领导和王砚丽总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发热门诊,与感染科同事进行交接,正式接手感染科。我院感染科自从2019年9月起,为开展预防鼠疫工作,已经多个月未曾休息,身心俱疲的他们仍然奋战在第一线,没有一人退缩,在这里也向感染科同事致以崇高的敬意!</p><p>后勤相关部门也送来了日常用品、牛奶酸奶以及水果,保证所有人营养需求,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孙德俊院长、袁军副院长也来酒店慰问大家,询问酒店住宿食物情况,并叮嘱大家一定要科学防护,照顾好身体,合理休息,多给家人报平安,医院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p><p><br></p> <p>初入感染科由于大家都来自各个科室,内外科工作形式各不相同,最忙碌的要属护理组组长王砚丽总护士长,既要安排各方人员工作部署、又要保障防护物资充足有效、还要制定工作流程,保证各个小组完成完美衔接,还要重点关注所有病人治疗护理措施。经常电话不断、说话不停,在各个环节穿梭调配,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别人工作都有排班,唯独她每天都需要进入病房,协调各方工作,也被大家称为“王总”,就是因为太忙了,每天电话微信不间断,即使回到住宿地点,还得为今天工作总结,安排明天工作事宜,联系后勤部门,保证大家日常所需。“王总”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也为大家树立了积极的榜样,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们相信在王总的带领下,此次一线小组定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p> <p>除了总领全局的“王总”,还有各司其职的优秀医护人员,在各个地方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用自己的汗水,打造出坚实的堡垒,与病毒作斗争。由于防护物资紧缺,消毒供应中心自制口罩,全院职工自愿下班后加班加点缝制口罩,节约下来物资都留给一线人员,在大家这样的付出下,我们更不舍得浪费防护用品,尽可能减少穿脱,一件防护服一个n95口罩都显得格外珍贵,平均一件防护服需要连续使用6-8小时,甚至更久,在此期间不吃不喝不尿,还要进行日常工作,发热门诊更是需要不停说话,询问患者情况,及时记录登记,许多同事甚至需要穿纸尿裤,每次下班衣服总是画上了地图,那都是汗水干燥了析出的盐分,脸上也被口罩勒出了印记,这都是“天使的印记”与“天使的纹身”。我们小组有五名护理人员组成,分别是组长:李莲芝(泌尿外科护士长)、组员:苏梅(妇科护士长)、王先荣(肾内科护士长)、孙楠(麻醉科护师)、刘智超(泌尿外科护师),除我(刘智超)之外,其余各位都是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的老前辈,各个科室的骨干,在面临此次重大疫情的时候,她们又第一批义无反顾的冲到了第一线,到最危险的地方,做最辛苦的工作。最让人动容的是相见之后的四个字“又见面了”。平时大家都各自负责各自的工作,见面不多,见到后也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然后忙碌自己的工作,一旦有了重大疫情需要人员的时候,“老朋友们”又都来了,一起肩并肩共同面对,即使风浪再大,你的身边还有我。</p> <p>李莲芝组长是泌尿外科二区的护士长,也是一名老党员,2003年的3月份,被医院派往北京第三医院泌尿外科进修肾移植,刚去不久就赶上了全国的非典疫情,北京也是重点疫情区,仅仅40天就将一个很好的学习进修机会浪费掉。回来后正赶上呼市疫情严重,便主动请缨上了非典一线工作。那年才30岁,当时年轻体力旺盛,无惧无畏,立刻冲锋陷阵到了一线,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了两周。由于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平时工作也忙,交流见面的时候很少,今年春节本来打算好好陪陪姑娘,又接到新冠病毒肆虐的通知,立马投身一线工作中,也错过了和女儿每年仅有的团圆机会。</p><p>作为小组的组长,除了要与各方面进行协调外,还需要和小组成员一样,完成日常工作,每次遇到难题难事儿,总是第一个上,冲锋陷阵在前,“我先去门诊看看怎么回事儿,回来教你们”、“我先去隔离病房,学会了教你们操作”,等大家都学会了后,还要每次看着大家穿防护服、隔离衣,生怕大家操作不到位,感染了病毒,每天还定时提醒大家按时吃饭睡觉,关心大家身体情况,自己却因为咽炎每天大把吃药,但从来不和别人说,一直奋战在最前线。除了所有的日常工作外,每次还要和其他接班小组进行交接,大到病人治疗情况,小到病房垃圾重量,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并记录,然后逐条交代给下一个接班人员。</p> <p>苏梅是来自妇科的护士长,同时还是一位二宝妈妈,在接到疫情通知后,没有丝毫犹豫,将两个孩子交给家里照顾,立马请缨上一线,没有因为顾虑两个孩子年幼而留在病房,平时主动负责发热门诊的患者排查接诊工作,穿上隔离服就立马化身最强战士,一直奋战第一线,工作认真负责,能坚持八小时绝不六小时换人,主动让下一个人晚点换人,照顾组里成员,交接完后又继续检查护理文件,查漏补缺,防止遗漏。</p> <p>王先荣是来自肾内科的护士长,一名资深党员,也是一位二宝妈妈,在小组中主动负责隔离病房的所有日常工作,包括所有隔离病人的日常治疗、药物发放、采血及床旁心电图,还有所有病人的cdc采样,以及病区日常消毒和患者的日常指导,可以说是在最危险的地方的最危险的工作,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完成了所有工作。平日里话不多,用行动诠释了“谨言慎行”“少说多做”这八个字。</p> <p>孙楠是来自麻醉科一名资深骨干护士,面对疫情,积极主动向护理部申请加入内蒙古医院发热门诊病房第二梯队,。她总说医院培养了她,现在是医院需要尽她全力为抗新冠尽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她有防护经验,她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去照顾更多的患者康复。此次白班夜班为12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即使护士替换也是要最少在污染区工作6个小时。为了避免防护服的浪费,大家都不敢多喝水,还准备了纸尿裤。发热门诊病房病人数量大,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全副武装的状态下,一个轮班下来,需要同几十名患者进行交流,还不能喝水,每次交接班都是嗓子哑的说不出话,捂出一身汗。</p><p>接班、处理医嘱、给所有患者订饭送饭、解决患者的所需物品、打扫病房的卫生等繁琐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还需要及时将自己发现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与同事们分享,齐心协力保障患者健康。</p> <p>我作为组里年龄最小的,是一名90后,还记得当年“非典”的时候,还在上小学,不理解病毒到底有多可怕,只是觉得不用去上学了还挺开心,当时也不理解为什么当时家里好多人为了抗击“非典”不能回家,现在才懂得,正是有了无数的他们才使得年幼的我们能渡过难关,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来守护自己的国家了。你护我年幼,待我而立,誓保一方平安!所以这次毫不犹豫的报名支援武汉、支援一线,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早日战胜疫情!</p><p>并且在一线工作期间,有幸和孙楠及另外两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由积极分子转变为预备党员,在党支部书记刘喜主任和“王总”的带领行,进行了入党宣誓。从今往后更要以身作则,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p> <p>随着疫情的发展,每天发热门诊就诊的人数也在逐步上升,并且除了常规流行病学调查外,还需进行相关血液检查、肺ct等项目,进一步增加了发热门诊医护工作量,导致需要增派一名护士才可以满足工作需求,这样一来,原本的排班顺序被打乱,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人员参与到发热门诊排查患者,每到这种时候大家从不推诿,“我先来”、“我先进”、“我先上”,耳边响起的都是这样的声音,大家争先恐后,彼此照顾,从没有因为自己是护士长或者资历深而趾高气扬,无论脏活累活都抢着干。</p> <p>同时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1000多年前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悲剧之后忘掉悲剧,于是悲剧复悲剧。最后祝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国家万众一心,从此更加繁荣昌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