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疫情袭来,作为新闻单位的平江电视台是最早得到信息的部门之一。疫情就是集结号!大年三十,来不及好好吃一顿年夜晚,平江广播电视台台长唐杏桂当夜在宣传线微信群发出指令:“所有宣传线同志全员返岗,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随时待命!”大年初一,四十名编辑记者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红色的工作服,返回了岗位,开始了各个平台紧张忙碍的新闻采写工作。</p><p>兵分两路!一路编辑记者驻守在指挥部随时听令,负责新媒体《今日平江》、《平江发布》任务,另一路在电视台负责采写《平江新闻》、平江视界App的采编播。另,取消春节期间所有的飞字广告业务,随时编发县委、县政府指令和疫情动态。89.7广播电台、村村响广播即刻在全县二十四个乡镇上空响起、一场从空中到地面全履盖的新闻信息防疫之战全面打响。</p> <p> 这是一场速度与激情之战,而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平江发布平台在腊月二十九连夜采访并发布了《县卫健局主要负责人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答记者问》的报道,信息公开及时、包涵了县委县政府应对疫情的工作动态,是否有人感染、武汉返乡人员该怎么办等系列敏感问题进行了公开和答疑。稿件一经发出,点击量立即达到了十万加,关注度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每一天,平江发布总会在关键节点,及时亮剑,信息战直达人心、稳控一方。</p> <p> 《今日平江》公众号作为手机端的重要发布平台,升级了动态更新的功能,每日三次发布重要指令和即时消息。《平江新闻》作为电视频道的新闻来源渠道,实现了一天三次在上午九点、下午四点、晚上六点四十更新。并增加了重播的次数。平江视界App发挥了信息容量大、无限制编发的优势开辟了《战疫情 动态刷新》的版块,由平江电视主持人组成的强大的播出团队日日更新“村村响内容和“防控疫情 我们在一起“好故事”,清脆悦耳的声音响彻在平江田间地头、带来了信息流、政策雨、还有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带着地气、冒着热气、温暖着人心、鼓舞着士气、带领着全县人民和县委县政府抗疫步伐同频共振、奏响了最强音。</p> <p> 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一群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的媒体人,他们第一时间进入全中战时报道状态、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深入防疫一线最核心的区域,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记录疫情防控的最新进展、为打赢战疫凝聚信心和力量。</p><p>作为最基层一线的记者,县级台的记者一样冲锋在前线。</p><p>何晶晶、张鑫鑫主动请缨深入到县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采访第一批医务人员。“天气很冷、穿着隔离防护符却热得出汗”摄影记者张鑫鑫这样说;“看到医护人士和幼小孩子通电话,我也眼泪直掉”作为一个有一个一岁小孩的妈妈,何晶晶回来之后也一样抹眼泪。当天采访回来之后,何晶晶不敢回家。怕给家人和女儿带来麻烦,在得知有一个去志愿去隔离病房当志愿者的典型之后,她又和张鑫鑫一起深入到隔离病房采访。回来之后,他俩曝料,因为防护服不够,医院再也不准他们进去采访。。</p> <p> 在采访隔离区的武汉人员前一天晚上,记者周杏说:“我真的有点怕。。”第二天,周杏还是义务返顾地去了隔离区,带回了最全面、最真实的报道</p> <p>为了采访到平江第一名新冠肺炎康复的患者,新闻部副主任廖维和记者周杏、向涛轮流守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拍回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报道,又连夜赶稿子把消息传到全县。</p> <p>为了拍到屠宰场开工的镜头,记者杨梓涛穿着防护服,守到晚上三点</p> <p> 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在指挥部值守的新媒体编辑饶丽莎、廖维、曾婷姿、余毅带着笔记本,随时听令,把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指令第一时间采写编辑。早上八点半,她们要参与指挥部领导们的碰头会,得知各路信息,为报道定调做准备。每晚要编审完《今日平江》最后一版才可以松口气,每天的值守要到凌晨才结束,结束之后,要开选题会,继续投入第二天的战斗。这期间,他们记不清写了多少报道,拍了多少的小视频,累了就和衣躺在指挥部的椅子上休息会。这样的守候,是害怕漏掉一个指令、少发一条重要信息。曾婷姿、余毅家里还有幼小的孩子等着妈妈回去照顾。工作与生活的困难重重,她们一直在克服、在忍耐。等报道一经发出,如《我县积极处置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又一例!疫情警报再次拉响》、《岳阳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3例 平江有1例确诊病例》、《网民担心被何某平病例感染的权威解释来了!》、《今日除夕,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召开调度会》、《在全县涉卾人数最多的村,书记怎么说?》、《面对疫情,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小编为你准备好了!》等系列报道一经发布,点击率高达十万、甚至二十万,创下历史新高,影响力可想而之。</p> <p> 为了保障前线记者的安全,总编室主任冷侃组织了一支采购队伍,把口罩、酒精分到记者手里。因为买不到喷雾酒精,他灵激一动想了个办法,到街上买了几个小的化妆瓶,自制喷雾酒精。口罩少了,他四处求人然后定量供应。</p> <p>总编室庞昆,把新闻热线电话带在身上,随时接听,随时反馈情况。记者因为赶稿子不能回家吃饭,庞昆还从家里把热饭热菜带到台里给大家改善伙食。疫情发生时,因为正处于电视台向融媒体转型建设的前期,《平江新闻》后期编辑系统已经老化来不及更新,余紫艳说,有时候《平江新闻》明明已经编好,合成后文件丢失,只好又重新编制。“这个时候,你会知道什么叫急得直冒烟” 后期编辑曾小玉说。而因为家住城郊,四级隔断启动后,她回家不方便,开新闻采访车的司机叶国庆每天耐心接送。没有车,记者周锋、洪时来只好“私车公用“。在各乡镇采访新闻。战役期间、熬夜是常事、吃方便面是常事、为了减少和家人的接触,在指挥部工作的袁小妹、周杏、向涛、邹佳四位记者干脆住在了天岳汽车站旁边的小旅馆里。向涛和邹佳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见到自已的女儿和儿子。新媒体主任陈文,刚刚做完肛肠脓肿手术,没法坐,上午去打针,下午和晚上躺着上动态刷新的内容。坚守、坚守、还是坚守!到发稿时,已经有四位记者在前线写下了入党申请书。</p> <p><br></p><p> 火力全开、全体出动!新媒体、总编室、新闻部、制作室、播音室、编单室、播控室……所有工作人员高强度工作,从早上6点多到凌晨2、3点,一直坚守一线。大家丢下家庭全身心投入工作,每日的工作量是平常的3倍以上,连轴转的这十几天,平江广电人用敬业和奉献谱写下了奇迹。</p> <p> 抗疫期间,,平江广播电视台发挥全媒体优势,派出12组记者60余人次到防疫最前沿开展采访报道,采写了新媒体报道300余条、平江新闻电视报道120条 实时飞字 60 多条 、主播说防疫栏目 期10期、同时及时向上级台反映平江抗疫战争的最新进展。在中央媒体发稿1条,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经视等省级媒体发稿5篇,市级媒体发稿10条。推出的《致敬平凡天使—平江加油》《空一座城、护一个家》MV视频点击量达到10万+,创历史新高。全方位展示了平江人民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目前,平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正转战复工之后如何防疫宣传报道中。</p> <p> 这些报道和信息拨云散雾、直达人心、凝聚了力量、点燃了希望、抗疫战斗中,平江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在线、在路上、和全县人民在一起!这就是新闻人在战役期间的勇敢、坚韧与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