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564fa"> 正月十五点面灯盏的风俗在陕、甘、宁都有,有学者将陕、甘、宁交界的一定范围的地理位置称之为“关陇三角”,点面灯盏的范围准确的说就在“关陇三角”范围,似乎和戏剧秦腔的分布范围大抵一致。</font></h1><h1><font color="#1564fa"> 正月十五点灯盏,和中国人元宵节点灯、闹灯、玩灯的传统文化风俗一脉相承,《红楼梦》中就详写了元宵节作灯谜、猜灯谜的故事,通过灯谜寓意了故事走向、人物结局等等。自于“关陇三角”范围内的祖祖辈辈为什么在正月十五点面灯盏,开启的故事背景我是不了解的,但点灯盏的仪式,祈福、除害的主旨我是知道的。</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 在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捏灯盏,捏灯盏的食料只有面这一味,一般用荞面,不过我还吃过玉米面的,但绝对没有见过白面(小麦面)的。捏灯盏就是用发好的荞面捏成各种灯的样子,农人淳朴,捏灯也崇尚淳朴风格的,一般将面做成五、六、七、八厘米见方的圆柱体,再在中间用面杖压个用来装油的窝,入笼蒸熟就行了。当然也有一些巧手的婆婆、媳妇会标新立异,将灯盏做的花繁些,总体也花繁不到那里去,或是用剪子铰点儿花边,或是将灯盏捏成十二生肖形状等等,不一而足的创新些花样罢了。男主人要做的事就是做灯捻子,将胡麻秸秆截成二寸左右长短,缠上新棉花就行了。二事俱备,等天黑之后,在灯盏的灯窝中插上灯捻,灌上胡麻油,就可以开始点灯了。</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 点灯盏一般是将盘子放在炕桌上点,将整整一炕桌的灯盏全部点亮后就端到院子里放下,这时男主人就要拿上香表,跪于灯前,进行一个简单的祭拜仪式,当然这是最郑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font></h1><h1><font color="#1564fa"> 祭拜结束,孩子则每人手端一个灯盏在院里、屋里的角角落落转来转去的寻蚰蜒,这也许就是一个玩灯、驱害的过程。期间,孩童兄弟姐妹之间的嬉戏之声,一直绕耳不散。寻完蚰蜒后,就将灯盏放于门楣、桌案,并且明确那一个灯盏是那一个家人的,甚至给牛羊猪鸡也分定有之。</font></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1><font color="#1564fa"> 看灯花(灯盏着完后灯捻形成的黑色花状物,如下照)是祈福的具体表现,灯花大、灯花好就预示着年内运气好。</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 吃灯盏则是正月十六及之后的事了,荞面发好后的蒸食本来就甜,再加上清油的点亮烧烤,那味儿甜中带脆,脆中韵甘,至今回味无穷,垂涎不已。[色]</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