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面灯情结</p><p> 今年的元宵节是一个特殊的上元节——宅家、防疫、加油!你安好,我无恙,就是彼此之间最好的消息。 </p><p>下午看到朋友圈关于蒸灯的照片,元宵节满满的仪式感,一时间唤醒了我所有有关蒸灯的记忆,这也许就是我的面灯情结。</p><p> 正月十五“蒸灯”是皖北习俗。一般都是早上就开始和大豆面做准备,下午两三点钟就开始放鞭炮蒸灯了。蒸灯和点灯都有许多讲究的。</p><p> 奶奶在父亲三岁时就去世了,一直感觉大娘就是我的奶奶。我们一家和大伯家一起整整生活了十一年,因为父亲工作忙,我基本是由大娘一手带大,记忆中最小的一张照片就是坐在大娘的怀里!每到元宵节,母亲和大娘带着我们姊妹蒸灯,大娘边教我们捏灯边说各种讲究,至今记忆犹新一一"你们以后嫁人了,要自己蒸灯的,不学捏灯怎能行?出嫁后,正月十五是不能看娘家灯的!""家里有人去逝了,三年不能蒸灯,要靠亲戚朋友送,收到灯也不能点着。""家里有属什么的,就捏什么样的属象;有几口人就点几盏灯,几月出生的就点几月的灯;灯点着了是不能吹灭的,让它自己灭掉。""必须蒸一个大龙灯,留着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吃龙灯"。大娘边说边教,我们边听边学。捏龙、马、兔、羊灯;捏十二月份灯,在十二个灯胚边分别捏一至十二个褶子,以一个褶子代表一个月份。当空气中弥漫着豆面的香气时,伴随着一阵欢快的鞭炮声,灯蒸熟了!我们把蒸好的豆面灯放在风中吹凉,等灯凉透了,母亲和大娘总是拿出一些灯让我们姊妹给不能蒸灯的邻居送去。</p><p> 那时最期待的是天黑点灯。天刚刚黑,大娘和母亲把用棉花捻成的灯芯绕在竹签上,插在一个个灯的中间,从面灯的顶部倒入豆油或香油后用火柴点燃灯芯。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厨房门口,总之,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要放一盏灯。小时候,大娘最喜欢带着我们,手捧着面灯,先照亮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再去照一照院子里的石榴树、葡萄树、无花果树等各类果树,让里里外外亮亮堂堂,用灯光驱邪,保佑一年平平安安。当灯油燃尽之后,大人们会根据每根灯芯所结“灯花”的多少、大小及其形状,来判断一年当中每个月份的旱涝、收成和年景。而这时在外疯野了、跑累了、知道回家了的孩子们则把未烧尽的灯芯拔掉,一口咬在被油火烤的焦黄焦黄的面灯上,那个美啊,现在想想都流口水。</p><p> 母亲已去逝快二十年了,今晚的八点零五分,我的大娘也走了,享年97岁!愿您们在天堂里幸福相聚那里不再有疫情和痛苦!</p><p>昔年上元蒸灯中,人面灯火相映红。人面早已离散去,面灯依旧迎春风。</p><p>在这个不寻常的元宵佳节里,点上一盏平安灯,愿大娘走好,愿母亲平安,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我们所有的人一切安好🙏🙏🙏乌云总会散去,太阳终将升起,待到春暖花开时,不负春光不负卿!</p> <p>捏制过程一</p> <p>上锅蒸制作过程二</p><p>相机手机一起来,美食家摄影家应该是我这样的</p> <p>出锅的面灯,看起来口感不错</p> <p>一锅没完,这个时期感觉有点浪费</p> <p>全部出锅</p> <p>制作灯芯完毕</p> <p>加上香油,先给母亲和大娘点一盏灯</p> <p>把最亮的那盏送给最喜欢的你</p> <p>愿一切顺利</p> <p>宝贝也来盗图发朋友圈了</p> <p>祝我们一家三口吉祥如意平安健康</p> <p>点亮所有的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