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记》摘要

ZYL

<h3>容闳:1828年-1912年,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外交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促成和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一一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成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br></h3> <h3><b>第一章 幼稚时代</b></h3><h3>容闳家乡近澳门,7岁入传教士所设西塾,12岁父丧辍学,以往来乡镇贩卖零碎,小补家用。</h3><h3><br></h3> <h3><b>第二章 小学时代</b> </h3><h3>13岁得原校恩师古夫人所在托玛礼孙教会学校学习5年,后随勃朗先生赴美修学。</h3><h3><br></h3> <h3><b>第三章 初游美国</b></h3><h3>进入美国,大开眼界,一路得人帮助。<br></h3> <h3><b>第四章 中学时代</b></h3><h3>入孟松学校学习3年,婉拒赴英学习专科,而励志入耶鲁大学,以求更好的教育,报效国家。</h3> <h3><b>第五章 大学时代</b></h3><h3>考入耶鲁大学,成为中国毕业耶鲁第一人。</h3> <h3><b>第六章 学成归国</b></h3><h3>185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粤人遭清政府屠杀甚巨,容闳深惑前途。</h3> <h3><b>第七章 入世谋生</b></h3><h3>留学归来,反觉国文极其困难,先从美代公使做书记员,旋去。</h3><h3>入香港律师行,因处理关系失误,只得离港赴沪。 入上海海关厌其贪污成风,而升迁无望,四月后离去,另觅光明磊落之事业。</h3> <h3><b>第八章 经商之阅历</b></h3><h3>至某英商公司为书记,收卖丝茶,六阅月中,值以外之二事,使容在上海博得名望。</h3><h3>其一言辞斥责某游轮大副言行失态,后者登门谢罪。</h3><h3>其二拳击无聊挑衅之苏格兰人,颇得租界之人注目。</h3><h3>随后以翻译书籍为业,期间因以精准之长篇英文翻译一篇诔文,再博喝彩。未几,为黄河决口灾民撰西文,募捐甚巨,人咸敬而重之 于是交友渐广。</h3><h3>日商欲聘其为买办,然其不愿为奴隶之首领,人评:容某虽贫,傲骨殊棱棱。</h3> <h3><b>第九章 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b></h3><h3>为宝顺公司往华中产茶区调查茶叶市场,此行在湖南逗留数月,所历山水城镇,均可按图追溯,其中对我省湘潭、长沙、华容、临湘等地的描述,让我第一次感觉到当年湖湘农耕文化的原貌。我第一次知道聂市和羊楼洞作为重要的茶叶重镇的地位,有机会我想沿着这条路线实地体验。</h3> <h3><b>第十章 太平军中之访察</b></h3><h3><b></b>与太平天国各阶层零距离接触,可能是我能够看到的关于太平天国最真实的记录。干王洪仁轩想挽留重用,容闳婉拒,最能够体现容闳的胆略、远见和抱负。<b> </b></h3> <h3><b>第十一章 对于太平军战争之观感</b></h3><h3>革命之在中国,固数见不鲜。闻者疑吾言乎?则试一翻中国历史。其中所谓二十四朝,非即二十四次革命写真耶?顾虽如此,战国而外,中国之所谓革命,类不过一姓之废兴,于国体及政治上,无重大改革之效果。以故中国两千年历史,如其文化,常陈陈相因,乏新颖趣味;亦无英雄豪杰,创立不世伟业,以增历史精神。太平军战争之起,则视中国前此鼎革,有特异之点,非谓彼果英雄豪杰,以含有宗教性质耳。其魄力至伟,能自僻远之广西,由西南蔓延东北,而达精华荟萃之金陵,历时至十五年之久,亦惟宗教之故。此十五年中,满洲政府几无日不处于飘摇风雨之中。然于历史上究有若何精神,则未易轻许也。 </h3><h3><br></h3> <h3><b>第十二章 太平县产茶地之旅行</b></h3><h3>携同伴往太平军控制区收购茶叶,经历各种险境,虽为纯商业活动,然任难事而能坚忍,遇危险而能镇定,颇受中西商人疾风劲草之知。</h3> <h3><b>第十三章 与曾文正之谈话</b></h3><h3>受上海有识之士推荐,得曾文正公赏识,托付远航购机器、建立江南机器制造局之使命。</h3> <h3><b>第十四章 购办机器</b></h3><h3>1863年10月,从上海出发,取到香港,经新加坡,跨印度洋,彼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完工,乃由开罗乘火车,抵亚历山大城,复乘船跨地中海,至法国马赛上岸,游巴黎十日。渡英吉利海峡,游当时世界第一都会伦敦,次年春天抵纽约。</h3><h3>在等待设备生产的半年时间,参加了耶鲁大学的十年同学会。时美国南北战争尚未结束,而容闳曾入美籍,视美国为第二祖国,欲投军报效,表忠爱美国之诚,虽未获实行,自问心无愧。</h3> <h3><b>第十五章 第二次归国</b></h3><h3>予所购办之机器,直至一八六五年春间始成,由轮船 装运,自纽约而东,绕好望角直趋上海,子则不复循来时旧路。盖予之愿望,此生至少环游地球一次。今既得有机会,大可藉此游历,以扩眼界,以是决计由旧金山西行,横渡太平洋回国,实现环游地球之愿。</h3><h3>回国交差后,受曾文正公提拔,后借机提出建立兵工学校,已造就无数机械工程师矣。</h3><h3><br></h3> <h3><b>第十六章 予之教育计划</b></h3><h3>容撰四则条陈,请丁日昌代奏,转寄北京:一为组织宜组织一气船公司,二提容日夜思之留洋计划,三提政府宜设法开采矿产以尽地利,四提禁止教会干涉人民词讼,以防外力之侵入。此陈条之一、三、四特假以为陪衬,第二实为望其必成者,切为容之目的所在,又不显偏重。但遇上呈之文相国丁艰,未达夙愿。</h3><h3>已而天津人民忽有仇教举动,丁奉派后,招容为译员,借此机会,夙愿终成。</h3> <h3><b>第十七章 经理留学事务所</b></h3><h3>在曾文正公和丁扶帮助下,留学计划终得实现。</h3> <h3><b>第十八章 秘鲁华工之调查</b></h3><h3>首次记录华工在南美的悲惨经历,但是若干年后,这些华工在海外忍辱负重、落地生根,打拼出辉煌的天地,这又是容闳所料未及。</h3> <h3><b>第十九章 留学事务所之终局</b></h3><h3>受国内保守势力的干扰,留学计划半途夭折,容公欲哭无泪,美国教育界扼腕叹息。</h3> <h3><b>第二十章 北京之行与悼亡</b></h3><h3>留学机构解散,辞去公使之职,容回北京消差,与李文忠公交谈过程中,得知此令也非其本意,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遂城千古遗憾。其妻体弱,赴美照顾,辗转数地,最终仙逝,独自扶养二子,先后进入耶鲁大学。</h3> <h3><b>第二十一章 末次之归国</b> </h3><h3>1894年,中日因朝鲜问题遽起衅端,容建议从英贷款,得张文襄赞成,但在英谈好,清政府又未达成统一意见,只好作罢。随后又提银行计划、建造铁路之建议,清政府始纳终弃。</h3><h3></h3> <h3><b>第二十二章 戊戌政变</b> </h3><h3>光绪支持维新,容留京觇其究竟,戊戌政变失败后,因犯隐匿党人之嫌,不得已逃往上海,期间组织中国强学会,后去香港,逐步成为革命党,帮助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期间,台湾总督玉子爵问及当年拟贷款抗日之事,容闳慷慨自认,深受敬重。</h3><h3>1912年辛亥革命,收到孙中山的慰问信,次日离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