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山探胜记

明溪顽石

&nbsp; &nbsp; &nbsp; &nbsp; 驱车从湖州来长兴的路上,只要你稍微留意车窗外的风景,一定会看到104国道的右边有一座险峻又不失秀丽的雄伟山峰,山顶上有十余架巨大的风力发电车在慢悠悠地转动。<br>&nbsp; &nbsp; &nbsp; &nbsp; 它,就是弁山。<br>&nbsp; &nbsp; &nbsp; &nbsp; 弁山并不出名,出了湖州恐怕也就没几个人知晓了。好山川地理的我,也是来到长兴数年以后才知道弁山,并不断去探索的。<br> &nbsp; &nbsp; &nbsp; &nbsp; “弁山北起赵家桥”,百度了一下,首先这一句深入了我的脑海中。赵家桥就在洪桥镇弁山路的南边,我供职的公司——长兴旗滨玻璃正巧离此不远。原来我日日所见的山峰就是弁山,怪不得这山峰平常看着总觉得有几分秀丽不凡呢。<br>&nbsp; &nbsp; &nbsp; &nbsp; 弁山不大,面积才80平方公里,海拔却有521.5米,雄峙太湖南岸的浙北平原,素有“太湖最高峰”的美称。弁山因“山势如弁冠”而得名,颇有几分文雅,然而当地人却多以“碧岩”或“碧岩寺”来称谓弁山。弁山最高峰云峰顶北麓,因有岩石垒峭于山腰,望之若苔藓绣错,故称碧岩。自宋代以来,碧岩为长兴著名景点之一。<br>&nbsp; &nbsp; &nbsp; &nbsp; 名山都有故事,这弁山不光有不俗的名号,还有许多历史的传说。相传项羽起兵江东时,弁山是驻兵之所。唐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所作《石柱记》中,就有“项王庙”的记载。项羽殁后,在湖州、长兴一带被尊为“苍弁山神”、“卞山王”。<br>&nbsp; &nbsp; &nbsp; &nbsp; 不光有传说,因弁山的秀丽,文人墨客也纷至沓来,留下不少诗作,不妨摘录一些:<br>&nbsp; &nbsp; &nbsp; &nbsp; <i>唐田园诗人陆龟蒙诗称:“更感弁峰颜色好,晓云才散已当门”。<br>&nbsp; &nbsp; &nbsp; &nbsp; 宋叶梦得有诗:“山势如冠弁,相看四面同”。<br>宋苏轼有诗称:“具区(太湖别名)吞灭三州界,浩浩荡荡纳千派。今朝偶上法华巅,纵观如觉人寰隘”。<br>&nbsp; &nbsp; &nbsp; &nbsp; ——看了百度的介绍,越觉得弁山是一座被埋没了的名山了,恨不得立刻就将这一个个山峰都走个遍。</i><br> &nbsp; &nbsp; &nbsp; &nbsp; 我一向热衷于探寻山川地理的未知,并以此为乐。这身边的弁山正好合我胃口:不算太高,半天足以打个来回;不算太广,结合卫星地图方向还是容易把握。去年以来,一次次地从各个方向不断攀登,我从一个不知碧岩的外地人,到如今已是把弁山摸清了大概的熟路人。现将这个过程记叙下来,觉得也是一桩有趣的事。<br>&nbsp; &nbsp; &nbsp; &nbsp; 2013年我到长兴后,首先接触到的是钓鱼的同事,爱爬山的朋友还不多见。早几年都费神在了钓鱼上,特别醉心于潼溪的冬钓。后来潼溪的鱼也少了,工作更是越来越紧张,根本无暇垂钓,即使坐于钓鱼台,也是不停的电话、微信。一个字:烦。钓竿就这样渐渐束之高阁了。后面足有两年,哪儿也不去,什么也不干,新陈代谢越来越弱,终于身体越来越差。于是决心出去爬爬山,找个清静的所在,也不妨碍应付工作,周末有空就去碧岩寺登山。<br> &nbsp; &nbsp; &nbsp; &nbsp; 在洪桥、李家巷一带,登山就去碧岩寺是当然的选择了。2017年新春佳节刚过,部门组织碧岩寺烧香祈愿,第一次来到了弁山。然而那一次却与弁山擦肩而过。当时一行人望了望山峰,多数人无心攀登,少数人有心无力,也不知山上有什么风景,于是作罢。同年初秋,部门二度组织碧岩寺烧香,烧完香我提议爬爬山,于是往上走了。可惜到了药王殿,大家就感觉不太走得动,于是半途而废。我追求登山就要到顶,喜欢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次完全没有尽兴,于是登顶碧岩寺就成了我一桩小小的心愿,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会去实现它。<br>&nbsp; &nbsp; &nbsp; &nbsp; 2018年春,一次与妻共游碧岩寺,并一起爬山,到了山上的金殿,她已累得走不动,我却一心想要登顶,一览太湖水色。金殿再往上已无台阶,尽是山间小路杂竹丛生,其他游客到了金殿也都不再往上攀登。我让妻子在金殿休息片刻,独自往上攀登,由于没有找对路,迷入丛林,眼睁睁看着风车就在眼前,却就是无路可达山顶。由于天色不早,只好悻悻然下来,看了寒泉便下山回家。<br>&nbsp; &nbsp; &nbsp; &nbsp; 我把这一次失败的经历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果然就有人指点可以到顶。原来我起先走的路是对的,当时因为路越来越窄,且布满小竹子几乎无法通行,就以为另一条往寒泉那边是正路。<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18年中秋,机会再次来临,利用中秋节放假我终于实现了登顶弁山的小小愿望。那一次是独行,而且运气颇好,半路捡到一颗灵芝。第一次看到长在地上的灵芝,欣喜不已,更添了几分对弁山的景仰与热爱。特别是登顶的那一刻,只见头顶风叶呼啸而过,气势如虹,站在庞然大物之下,更觉得自己的渺小。<br>&nbsp; &nbsp; &nbsp; &nbsp; 与我想象的大不一样,山上居然如此平坦开阔,还有宽阔的山路蜿蜒旋绕,通向远方。我察看地势,感觉最高峰还在左右两旁。不是说站在山顶可以眺望到碧波万顷、长风浩荡的太湖吗?太湖在哪里?于是我一定要找到最高峰。经过抉择,我决定向右。独自行进在山巅宽广的大路上,放眼望去,一片苍翠尽收眼底,四周草木葱茏,虽无花香四溢,却有鸟鸣幽涧。在这艳阳高照广阔无垠的天地间,再无第二个新新人类,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可由我独自主宰,这种感觉实在是好得无法形容。<br>&nbsp; &nbsp; &nbsp; &nbsp; 山上没有4G信号,地图半天没有打开,我努力判断自己所处的方位,最终确定太湖应该在我爬上山来的那一侧——与我想当然的完全相反。顺着山路拐弯绕过了山头,来到006号风力发电车下,地图显示此处为白虎岗,虽然我无法判定这是不是弁山的最高峰,但凭目测至少这也属于次高峰了。我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寻找波光滟潋的太湖,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难道我辨错了方向?另一侧更是不可能,一眼望得到边,绝无半点湖水的影子。再仔细辨别,终于发现了东面尽头是一片天空,什么都没有,那,应该就是太湖了。由于有点淡淡的雾霾,低矮的天空中又飘散着一些毫无轮廓的阴云,是天还是水,完全分辨不清。再细看,朦胧中标志性的月亮湾酒店也显现出了影子,于是我确定那是太湖无疑。<br>&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次登顶,虽然没有观赏到美丽的太湖景色,有点遗憾,但我对弁山的好奇却一点也没有减少。下山回家行驶在公路上时,我还在仰望弁山峰顶那缓缓转动的风车,总想数数清楚到底有几个?这次虽然已经登顶,但对我来说弁山依然是一个尚未揭开神秘面纱的少女,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去揭开它。<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自从登顶之后,弁山那几架标志性的风车便无处不在。不管我去哪里,几乎每次都能与风车来个照面:到李家巷理发也好,从长兴回来也罢,去太湖边吃饭也是,哪怕是上下班,一路过地磅我就能发现山上的风车!——那,是我驻足过的地方,好高呦。我竟有几分自豪。<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也是在第一次登顶的时候,不光捡到了灵芝,我还碰到了一队驴友,他们从湖州方向南云峰上来,从碧岩寺下,走环线碧岩古道。相同的爱好使我们认识并走到了一起,敬哥哥将我拉入了长兴户外群。进群后我知道了长兴有“十大古道”,碧岩古道是其中之一。对这条古道的介绍是:起于碧岩禅寺,止于李家巷大明觉寺,全程约15公里。<br>&nbsp; &nbsp; &nbsp; &nbsp; 原来李家巷也可以登上弁山!一查卫星地图,果然李家巷对面就是碧岩寺一带。那么大明觉寺在哪里呢,搜遍地图也找不到。倒是有一个叫龙华禅寺的,在李家巷里面弁山脚下。应该是搞错了吧,肯定是龙华寺了,从地图上看着附近也再无什么寺庙了。经过一番“侦察”,觉得从龙华寺那边肯定可以上山。这太好了,李家巷多近哪,不必绕那么远的路过龙之梦到碧岩寺去登山了。我决心要把这条路去找到,“打通”这条古道。<br>&nbsp; &nbsp; &nbsp; &nbsp; 接下去,两个周末,我都花于“打通”上了。<br> &nbsp; &nbsp; &nbsp; &nbsp; 第一次我是导航到龙华寺的。那是3月初,春雨刚停的一个上午,烟雨蒙蒙的钱家庄绿树成荫翠竹傍屋,树丛里偶有溪水淙淙。东一家西一家崭新的别墅,都有极大极宽阔的场院,令我羡慕不已。魅力李家巷,魅力李家巷,原来真正有魅力的还是在这里。过了钱家庄不一会就到了龙华寺。寺庙面积不小,弁山脚下,荒凉的原野,寺庙可以轻易的占地,只是香火却是十分的稀少。由于春雨刚停,弁山隐在云雾中,我不知方向,大致判断庙后那条大路可以上山。刚过了庙,一位持枪的士兵拦住了我的去路,称前面打靶,禁止进山。原来那是解放军在打靶,先前我还以为是鞭炮声呢。<br>&nbsp; &nbsp; &nbsp; &nbsp; 我只好变换路线,往北选了一条大的山路上去,还问了一位赶羊的大姐,她称可以上山。进山不久就能看到风车在头顶呼呼转动。经过一个废弃的矿山后,前面已经没路,土软路滑,我好不容易爬上了坡顶。站在坡顶就能看到对面的村庄了,风车在我右侧山头上的云雾中呼啸,可是没路可以过去。山上风很大。我看四周无路可通,看来今天只能到此为止了。<br>由于第一趟没有找到上山的路,总结了一下认为还是部队打靶的缘故,龙华寺后面肯定可以上去。<br>&nbsp; &nbsp; &nbsp; &nbsp; 隔了一周,我第二次泊车龙华寺,开始登山。那一天天气很好,春暖花开,踏青的人也不算少。这次没遇上打靶,顺利进山。我踌躇满志地加快脚步,可是走到半山腰,前面却无路可通,我走遍所有的岔口,条条都是断头路。问了一位散步的当地人,他说确实没有路可到山顶。我郁闷了,非常失望。回到龙华寺附近往各条路都尝试了一遍,甚至茶场都进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可达山顶的路。距山顶最近的一处,是穿过一片小松林再越过一块大岩石后,可到一处山坡,前面虽已无路,但只要穿过并不算茂密的野树林,是可以到山顶上的大路的。<br>&nbsp; &nbsp; &nbsp; &nbsp; 我把这几次探路时咕咚记录的运动轨迹与卫星地图进行对照,确信李家巷一带是没有可以直接上山的路的,非穿过野树丛不可。<br>&nbsp; &nbsp; &nbsp; &nbsp; 此后,我还是选择从碧岩寺登山,因为这条道不光人气最旺,风景也是最优,而且挑战难度也是最大的。<br>&nbsp; &nbsp; &nbsp; &nbsp; 此后不久,一次从碧岩寺登顶后发觉山上的车多了,三三两两都是开车上山挖树的人。他们是从哪里上来的呢,我不禁有些好奇,于是想探个明白。往右,也就是往北,第一次登顶时已经走过一半,今天还是先去南面云峰顶看看吧。没多久就到了001号风车下,再过去就没有可通汽车的路了。小路还在继续向南蜿蜒伸展,我就沿着小路快速前进。路边有好几个新挖的大坑,露出乌黑的新泥,肥沃的泥土令我心动——这土种花多好啊!可恶的盗树者,挖了树连坑也不回填。穿过一个小树林,再往前就是下山了。我的目的是要找到汽车上来的地方,于是我不再往前,掉头向北,显然车路是从北边上山的。<br>&nbsp; &nbsp; &nbsp; &nbsp; 这次我决心走远一点。我记得这应该是第三次从碧岩寺登顶,我又把第一次走过的路重走了一遍,并且走得更远,走到了009号风车、能望见最后一个011号风车为止。返回时时候已经不早,挖树的人都已结束工作,站直路边等着把树装上面包车。我就上前打听,终于知道他们是从陈桥开车上山的,并不如我猜测的从李家巷上来。<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当晚我就查了卫星地图,找到了那条经太阳能光伏电厂、中海驾校上山的路,下一个周末我就背个照相机出现在了通往弁山的大道上。<br>&nbsp; &nbsp; &nbsp; &nbsp; 那一次我从中海驾校开始徒步上山,一直走到007号风车,也就是第一次登顶时止步折返的地方。我将一条环线分段完成了。<br>&nbsp; &nbsp; &nbsp; &nbsp; 在上山我拍了不少照片,回来拷到电脑放大细看,可是没有找到旗滨玻璃。既然我在地磅房附近能看到007号风车,理应在山上也能拍到玻璃厂。地磅房确实太小了,分辨不清,可那几个硕大的油罐总该看得清楚。后来想想我还是没有找对方位,从山顶上望下来,玻璃厂应该在山脚附近。<br>&nbsp; &nbsp; &nbsp; &nbsp; 探索的步伐已经可以终止,但弁山依然是我周末向往的去处。茂密的竹林,淙淙的山泉,突兀的岩石,飞洒的寒泉,以及站在山顶瞭望太湖、龙之梦与湿地公园,有如此美妙的风景作伴,果然是可以“清空世界”了。<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019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