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三矿的历史更替

鹏程万里

<h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内心充满了疑虑,洗煤厂原南岭煤矿关溪分矿怎么会在一夜间消失,原来这么庞大的山区矿山,我的童年乐园,我的童年一天都有几次来回,那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岁月,勾起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曾代表了南岭煤矿矿区工人战天斗地,向土地要资源最为辉煌的时代,是许多远在他乡子弟情感的归宿,作为非矿区子弟,也不是局中人的我应该如何去揭开这段历史?又要以怎样的方式告诉我身边的小伙伴,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就在这样的情愫中十余年过去了,在我辗转难眠的夜晚,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开始吧,哪怕失败,也要给自己一个像样的交代”!今天,我鼓起了勇气要让它燃烧起来······ 南岭煤矿关溪分矿建矿于1964年。最终以广东省煤炭厅坪石矿务局南岭煤矿关溪分矿一九九九剧终。历时三十余年。 儿时的记忆对南岭煤矿关溪分矿是充满了向往,这里曾经凝聚了很多从湖南宜章周边农村招来的矿工。也有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探矿专家,工程师,建筑师等等。在90年代初期,国内劳苦大众的生活水平还只是停留在温饱线上时,南岭三矿却被称为“小香港”,在本地人眼里代表着前卫和高不可攀。 当矿里的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弹着钢琴、拉着手提琴、跳着优美的爵士舞,我们这些在田地里“撒欢”的“野孩子”眼睛里流露的是满满的羡慕之情。但凡能待在里边的学生都是矿区子弟的小孩。人们称南岭煤矿三矿学校。我村余友生老师在此长期任教,后来当上了校长;余家法老师后来也改行到矿区小学任教。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让这里一夜之间曲终人散,变成了一座“荒园”。无人打理的树木肆意的侵占着整片土地,也让很多动物把它当作栖息的天堂,破败的外墙自不必说,进入楼内才叫震撼,悠长的走廊里砖头瓦砾和着多年来沉积的灰尘铺了一地,教室也面目全非了,横七竖八的躺着。拾起地上掉落的小本子,这兴许是某个学生来不及收走的作业本,落款处清晰的写着1999年,历史的时间仿佛就被定格在这一刻,琅琅的读书声似乎依然还回响在耳边,但这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这里为什么曾经如此辉煌?在那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年代。在那个曾经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年代。当时的南岭煤矿关溪三矿,几千名工人在这里日夜奋斗,几十年来,为了解决煤炭北煤南运问题,不分昼夜地辛勤劳动,为多出煤出好煤而甘酒热血。南岭三矿与我家最结缘,我的爷爷中年时期就在那里堵水彻坝经营香粉和面粉,为了生计劳累奔波。后来的旧居还有矿工居住过;关溪三矿曾经也是我童年的乐园,白天我们去那里拾柴捡煤,晚上经常有电影。在那个消息封锁的年代,南岭三矿几乎每星期有二晚电影,有时还要增加电影,来丰富了矿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也増添了我儿时的梦想。我们从黑白电影到有色电影,我们从盼星星盼月亮的《卖花姑娘》到巜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我们从《少林寺》《少林弟子》的武打片中知道了要强身健体。七十年代我们从饭票、粮票、布票中走过,我们伴随着矿山的经济腾飞而欢乐;我们也为矿工的牺牲而默哀,瓦斯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矿工的生命在坚强中成长! 我见证了关溪三矿从辉煌到低落的历史由来,很多老职工已经退休,部分员工调坪石矿务局或八字岭,九公里。我始终相信坪石矿务局今涅槃重生,她正扛起时代的大旗,属于她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她也正朝下一个辉煌步步前行。 踏着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飘泊…… 每逢清明还有一小部分人从珠三角地区远道而来,在矿区的废墟之上拍照,寻找故人的足迹,对着仅存一面墙或是一块大操场,深鞠躬祭奠父辈,然后驱车渐渐离去。这里有他们儿时最美好的回忆,有对这不是故乡胜过故乡的矿区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思念,有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同事情谊!同志情!战友情!<br></h3> <h3>三矿搬走后,民间横冲煤矿运应而生</h3> <h3>当年来三矿拉煤的火车,也在庵庵一息了。</h3> <h3>家乡。故乡。他乡。 有这么一群人,超大的一群人,当有人问,你是哪里人时会犹豫该怎么回答。一个时期一群人从四面八方被安排在陌生的地方或生或长或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然后再无奈离开……就像历史长河湾里的一群候鸟?散播世界各地的鸟儿们再也无法回归,却又无法割舍那份牵挂那份扎在心底的爱恨情怀!<br></h3> <h3></h3><h3></h3><h3> 岁月沧桑,涟漪感怀。 昔日煤都,繁荣景象, 汽车奔驰,火车隆隆。 经济建设,乌金滚滚。 而今变故,关闭破产, 人去楼空,只留念想。 当年的火车披着帝国的盔甲长驱直入坪石三矿,带着勤快的隆隆声而来。又带着满载而归的轰隆声高兴地扬长而去。给我们注入了新的梦想!我们翘首期盼⋯⋯<br></h3><h3></h3><h3></h3> <h3>当年交通要道,铁路枕木变成了水泥公路。江山依旧在,人事物已非。不堪回首,记忆伤痛,记忆的尚存却又历历在目!</h3> <h3>在这油菜花开的季节,睹物思人,只可惜一场突来其它的变故,关溪三矿(余家村洗煤厂)就这样冲走了我的收藏与记忆。煤矿是历史的产物,煤矿工人是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的像煤一样最可爱的人。可惜,当年由于劳动保护设备落后,很多矿工得矽肺病(职业病)退休没几年就走了。幸好他们的子女,通过技校、煤校等大中专院校,有的是招工或调动,走出了大山,涌向了珠三角,矿山人优良的品质在各地生根发芽。山还是那座山,人已不是那批人。去年清明回到三矿,满目疮痍,一片萧条,矿山文化荡然无存。有幸的是小妹商店已变成了小妹饭店,来矿山看看还有息脚之处。田野还在,开的不是过去的鲜花。楼房倒塌,一片废墟、不见了熟悉的面孔。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但是人老了会怀旧,怀旧,就去寻找童年、青年的回忆,那些父亲的工友、老乡、邻居,早已失去了联系。山也还是那座山,路也还是那条路,人已不是那批人。感谢当年陪伴过我那段日子的每一个人。即使当年的生活是那么艰苦,也是我此生此世最难忘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