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他们铸成第一道防线

逯玉克

&nbsp; &nbsp; &nbsp; &nbsp;2009年9月,一株幼苗破土而出,风风雨雨中,以茁壮挺拔的姿态,长成一棵树,名字叫:偃师市第四人民医院,人们都习惯它的简称:四院。 &nbsp; &nbsp; &nbsp; &nbsp;党支部书记、院长底冠波,副院长李墨峰、温现波,工会主席李腾,每天都要亲临一线,跟值班人员一起测体温,登记、消毒、吃泡面、睡车厢。落雪的早晨,底冠波院长为值班人员送去亲手做的牛奶炖荷包蛋。岑寂的夜晚,山下万家灯火,每一扇窗口,都是一个温暖的巢穴,而山上,只有刺骨的寒风从他们身上呼呼掠过,只有无边的黑暗把天幕的寒星残月无情淹没,让高速出口的灯光显得分外刺目和冷寂。 &nbsp; &nbsp; &nbsp; &nbsp;2019年底,一种可以飞沫传播的可怕病毒,在江城武汉爆发,当沉浸在节日喜庆气氛中猝不及防的国人获知消息时,疫情的蔓延已成决堤之水、燎原之火——武汉封城,继而湖北十几座城市相继沦陷。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举国震恐,神州各地无不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nbsp; &nbsp; &nbsp; &nbsp;疫情如火,刻不容缓,为应对疫情,偃师市政府当机立断,将四院被辟为偃师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点。<div>&nbsp; &nbsp; &nbsp; &nbsp;那是多少年来最为沉寂的一个春节,动员大会召开,短暂的惊讶之后,一切都在紧张地进行。默默收拾完物品,悄然抹一下眼泪,悲壮地转身,不敢回首再看一眼。“我举得起我的体重,但举不起我流下的汗水。”当年,举重名将的这句话,让离别的他们无语凝噎。</div> <div>&nbsp; &nbsp; &nbsp; &nbsp; 一些职工有些迷茫,党支部书记、院长底冠波说:相信政府,听党话,跟党走,没错的。非常时期,急国家所急,这也是四院一个全新的开始。明天,跟着党旗,咱们到新的岗位。<br>&nbsp; &nbsp; &nbsp; &nbsp;连霍高速公路偃师站,是我市唯一的一个高速进出通道,也是这次疫情防疫的第一道防线。那里,一面鲜艳醒目的党旗,火一般灼灼燃烧。那是为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党支部书记、院长底冠波亲手插上的。</div> &nbsp; &nbsp; &nbsp; &nbsp;狙击疫情,重任在肩,四院职工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奔赴高速出口,对进入偃师的行人和车辆分别进行检疫和消毒。<br>&nbsp; &nbsp; &nbsp; &nbsp;走过二十年,因为一场疫情,四院突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成为扼守在高速出口、隔绝病毒的第一道堡垒。从窗明几净的诊室、病房、手术室,到天寒地冻一片萧索的山野,他们初心不变,使命未改,那就是:保障全市60万民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nbsp; &nbsp; &nbsp; &nbsp;正是滴水成冰的寒冬,邙山上的高速出口毫无遮拦地裸露于寒冬的凛冽。沉沉黑夜里,瑟瑟寒风中,这支“野战部队”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坚守在岗位。隔离服穿脱麻烦,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他们每天少吃饭,少喝水,以此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往消毒喷壶加水时,他们先要砸烂水面的结冰;为保障电子测温计的有效识别,他们总是把测温计夹在腋下、捂在手中。&nbsp; &nbsp; &nbsp; &nbsp; &nbsp;2月2日,高速路卡囗共检测车辆153辆,检测人员270人,体温正常270人,体温异常0人;<br>&nbsp; &nbsp; &nbsp; &nbsp;2月3日,高速路卡口共检测车辆208辆,检测人员582人,体温正常582人,体温异常0人;<br>&nbsp; &nbsp; &nbsp; &nbsp;2月4日,高速路卡口共检测车辆209辆,检测人员345人,体温正常345人,体温异常0人;<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三天、五天、一周、十天过去了,在车流量大,过往人员多的春运高峰,在那面鲜红的党旗下,他们就这样吃着泡面,喝着开水,不漏过一辆车,不漏过一个人。只有后半夜车辆稀少时,才能挤在狭窄的车厢里,避避风、打个盹。 &nbsp; &nbsp; &nbsp; &nbsp;作为偃师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市领导非常重视,纪委书记刘边江、吴副市长等,也多次亲临视察,指导工作。 <div>&nbsp; &nbsp; &nbsp; &nbsp;肺炎肆虐,风口浪尖的四院,涌现了很多疾风劲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br>&nbsp; &nbsp; &nbsp; &nbsp;一位刚休产假两个多月的医生,孩子还在哺乳期,一听到医院疫情动员,就主动申请提前结束假期,到防控疫情第一线。一班八个小时,每次刚交接完班,换下隔离服消毒后,匆忙赶到家,迎接她的往往是孩子哇哇的哭声。</div> &nbsp; &nbsp; &nbsp; &nbsp;入党积极分子王有理、杨磊,职工李科卫、朱娜娜,主动请缨,要求奔赴一线。歇班时间,也经常到一线服务。<div>&nbsp; &nbsp; &nbsp; &nbsp;因身体原因,张晓丹女士长期休假在家。2月3日上午,晓丹和爱人一起,专程来到高速路口,为执勤的同事送来了八宝粥、火腿肠、方便面、面包、红牛等食品饮料。她说,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很惭愧,我不能跟大家一起奋战一线,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和对同事日夜辛苦的敬意!<br></div> &nbsp; &nbsp; &nbsp; &nbsp;党支部书记、院长底冠波,副院长李墨峰、温现波,工会主席李腾,每天都要亲临一线,跟值班人员一起测体温,登记、消毒、吃泡面、睡车厢。落雪的早晨,底冠波院长为值班人员送去亲手做的牛奶炖荷包蛋。岑寂的夜晚,山下万家灯火,每一扇窗口,都是一个温暖的巢穴,而山上,只有刺骨的寒风从他们身上呼呼掠过,只有无边的黑暗把天幕的寒星残月无情淹没,让高速出口的灯光显得分外刺目和冷寂。 &nbsp; &nbsp; &nbsp; &nbsp; 但他们没有人叫苦,更没有人退却,他们知道,身后,是偃师60万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康与社会稳定,而守候在外围防线的他们,是让偃师人民得以安澜的大坝,是让病毒细菌无法逾越的长城。 &nbsp; &nbsp; 其实,不止一线的同志,即使那些年龄偏大或有孕在身的职工,也在后方积极开展“四包一”人员的摸底、登记、联系沟通、测量体温等工作,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div>&nbsp; &nbsp; &nbsp; &nbsp;当初,四院职工顾全大局,毅然撤离那块他们浸满血汗朝夕与共的家园,同样的原因,他们坚守在只是临时阵地的高速出口。院长底冠波说:家园可以忍痛舍弃,阵地可以猝然变换,但四院敬业奉献的精神不能丢,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不能丢。</div>&nbsp; &nbsp; &nbsp; &nbsp;在炉火中锤打、在冷水中淬炼,在那面鲜红党旗的指引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久经战阵的四院,已然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临危不乱百炼成钢的钢铁队伍! &nbsp; &nbsp; &nbsp; &nbsp;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不单是一种干云的豪气,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div>&nbsp; &nbsp; &nbsp; &nbsp;寒风猎猎,疫情汹汹,抗击疫情,他们冲在最前线!<br>&nbsp; &nbsp; &nbsp; &nbsp;寒风猎猎,党旗飘飘,疫情面前,他们为偃师60万民众筑起第一道防线!<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