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一挥衣袖

开明谦和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前言</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做好一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工作</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听老干部讲过去的事情</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走访红色足迹,不忘初心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第四章&nbsp;感受人格魅力,榜样激励热情</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文化品质成就团队事业高度</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难以忘怀的那些人和事</p><p class="ql-block">第七章 凝心聚力是工会工作的本质</p><p class="ql-block">第八章&nbsp;知恩于心,感恩于行</p> <p>从2011年5月起,组织上安排我从事离退休工作已整整八年半时间,其中后面两年还增加了工会工作。回忆过去的岁月,真的感慨万千!有的已经永远忘记,有的只能永远留在脑海里,有的有照片为证,值得在照片的背面写上几笔……用一句话——为了值得留取的纪念,再恰当不过了。挥一挥衣袖,让美丽的云彩变成雨滴撒向大地!</p> <h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奔跑,停下来歇歇脚,喘一口粗气,估计是马到成功的前奏曲!有了情怀胸怀和方法办法,就有了结果效果和祝福幸福!</h3> <h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船精神砥砺前行!</h3>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第一章 做好一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工作</span></p> <p>赵首先老总是一位智慧大师!他作为公司领导,分管了离退休工作有整7年时间。他管理和服务老干部很有一套办法,特别是离休干部们对他的感情很深!记得两年前,有一次和赵总一起喝茶聊天小聚。他说,干工作光靠激情远远不够,工作要想有持久力,员工要有奉献精神,还需要靠两个精神层面的东西,一个是大家都觉得做这件事有意义,另一个是员工慢慢觉得这个工作有意思!特别是后面一个,当员工觉得工作有意思了,那他们付诸于行的努力和智慧会很多很多!仔细想想,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如果把有意义和有意思结合起来了,哪有干不好工作的道理!春到人间山水间,茶树片片皆辛苦!跑到龙井村边上翁家山,当一回采茶老王子……原来,走出办公楼呼吸新鲜空气是那么的舒坦!有个词表达得好,叫接地气。白领弟兄姐妹们应该到农村去踏踏青,看看农舍,听听乡音,喝喝绿茶,偶尔再来一点土菜烧酒……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个江南人、中国汉!</p> <p>2020年1月20日上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委老干部处陆秀卿处长召开座谈会,邀请2019年期间离开老干部工作岗位的央企部门负责人座谈,并代表党委对大家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我们单位的前身是华东电业管理局,是1953年2月上海公用局电力处和上海电力公司总办事处合并并演变过来老单位。解放后,因为是重要的保卫单位,所以从接管部队、南下干部以及中共地下党员中选派了很多干部进来,单位老干部多的特点就这么形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实施干部离退休制度,华东电管局机关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位离休干部,老干部工作成了非常重要的人事管理工作,电管局也一直是上海老干部系统的先进单位。老领导姜培彬、王根和、陈文贵、周永兴、程光杰、赵首先、周永兴和王路同志相继分管或主管过老干部工作;唐维民、李志清、朱兴娣、吴忠立、王阳龙、张辉明、严洪宇、刘营超、董士昌、成宝强和姜玉凤等同志相继担任过主任或副主任,负责管理过离退休工作。我是在赵首先老总分管时,从董士昌同志那里接下了接力棒。经信委老干部处一直对我们非常关心、支持并给予了许多帮助!在我任上,从肖惠民处长到陆秀卿处长,一直对我们华东分部特别关心和重视!分部落实离休干部两项待遇主要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政策执行。经信党委老干部处是归口管理驻沪央企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机关。离休干部的离休金、企业综合补贴、护工费以及护理费调整,医药费报销、就医医院、两节慰问、丧葬费标准等政策出现调整,经信委老干部处领导都非常及时地向我们传达,有时还给我们开小灶,帮我们反映个性化问题,提供特殊解决渠道,为保障分部离休干部队伍稳定提供了可靠保证!多年来,我个人也得到了老干部处领导的关心和厚爱,在2016年经市经信委党委推荐,评为上海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衷心感谢经信党委和老干部处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p> <p>2011年5月,刚到分部离退休工作部工作,就陪同19位离休干部前往嘉兴南湖参观党的一大会议旧址,感受红船精神!第一次和那么多德高望重的老人出远门,还要在外住宿,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印象非常深刻!记得一路上,老人们谈笑风生,互帮互助,生活上简单自律,尽量不麻烦工作人员。而王金明、王洪清和李起杭等老干部工作者工作经验丰富,谈吐老道,各项服务细节考虑得非常周到,上车点名、行程介绍、身份证离休证收发以及行驶中气氛渲染,时间安排井然有序,恰到好处。特别是王金明同志的细节服务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很让我感动。他在分发矿泉水时,都是当着老人的面帮忙拧开瓶盖后递给他们;不管说话还是看手机,眼睛总是不停关注着周围老同志的一举一动,一有招呼,马上响应;到点下车时抢先一步,将事先准备的木质踏步板放在车门下,增加一层台阶,方便老人下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暗暗佩服这批新同事、新战友的敬业态度和服务水平。在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染下,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份新工作和团队的伙伴们,也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年来,我们的团队按照“服务需求”“解决问题”和“营造氛围”三个工作导向,认真平衡和处理好“在职与离退休”“离休和退休”以及“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三个方面的关系,以综合安全为第一,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开展老同志喜闻乐见的文化养老活动,确保了队伍和谐稳定。当时,分部健在的离休干部有46位,能每个月到高邮路活动中心参加组织活动35人,平均年龄86岁;到2020年1月,我离开这个岗位时,健在的离休干部还有25位,而能健健康康到高邮路活动中心参加组织活动的只有7人了,平均年龄达92岁。8年半时间,在我任上送走了21位老人,都是可亲可敬的革命老人!这些老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永远记在我的心间,历历在目,抹之不去,成为我学习和追求的榜样!</p><p><br></p> <p>2011年8月份,我上任离退休工作处工作后第一次组织老局长外出学习,周祥根、邵世伟、陈文贵、丁耀祖、王根和、邱国富、徐航、刘汉生、刘维烈和陈开庸等老领导参加了活动。我们先后到了新安江电厂、富春江电厂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这些都是以前老领导们领导和指挥过的基层企业,非常熟悉,如今走一路看一路,倍感亲切。特别是这几年机组改造、企业改革以及干部调整等变化很快,老领导参观调研兴致很高,问了很多问题,了解了很多情况。</p><p>对我个人来说,这次活动印象最深的是丁耀祖局长跟我讲的那段话。他意思是说,退休在家很清闲,隔一段时间总想到外面去走走看看。过去,也试着参加社会上旅游团组织的活动,也走了一些地方,商业化味道很浓,很辛苦,有时候为了一点经济利益,出现了不该有的矛盾纠纷,影响了游览的心情。现在上了年纪之后,就更加不敢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了!希望公司离退休工作部多给我们创造一些这方面的机会,费用如果有问题,我们自己负担得起,哪怕房费、餐费我们自己出,也都可以。老同事们一起出来谈谈看看,很高兴、很欣慰!过程当中,也可以对企业发展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当然仅供参考而已。那年,丁局长已经78岁。我明显感觉得到,丁局长讲这番话是认真的,是经过认真思考后对我这个新上任干部讲的,而且,我认为他讲的是对的。所以,我是听进去了,后来也是按此要求在认认真真做这方面事情!可惜的是,半年之后丁局长就生病了,是很难治愈的血液里的疾病,他非常冷静、自律和顽强,自己自学了很多医学知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反反复复出入于华东医院和自己家里,期间除了放化疗外,还做了脾脏切除手术,最后于2015年12月永远离开了我们。丁局长一辈子从事电力建设工作,先后经手完成或参与完成二十多家发电厂建设,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线工地度过,非常敬业、非常辛苦,专业技术上非常有造诣!他也是目前华东分部中唯一一个离开人世的退休局级干部!我们怀念丁耀祖老局长!</p><p>下图:2017年2月7日,我们离退休工作部全体同志赴江苏海门看望异地安置的老同志。正值农历正月,途径狼山脚下,吉日杰地,我们集体留影,为华东分部老领导、老同志祈福!</p> <p>这是2013年的老同志迎新春团拜活动,分部主任、党组书记林野走进高邮路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合唱队的老同志们一起引吭高歌,祝福新春佳节!林总是我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引路人!2011年4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对网公司第一轮职能、体制和机构改革。记得4月中旬一个周六,安排干部加班,那天我正好在处理原计划部副主任朱一晨同志工伤善后事宜(朱一晨是4月14日出差回沪,在路途中窒息身亡。几天后,由他弟弟出面给他父母打电话,说哥哥身体不好,请两老到上海探望!那天,计划部的周伟带着上电医院医生分两个车到浦东机场迎接。怕老人家知道情况后受不了,作为预案我和吕文、朱忠烈在仁济医院急症室的医生休息室里等,就在那里和他父母讲了朱一晨已经走了,以及死亡的前后过程,她妈妈有高血压,听到之后一度昏厥,现场每个人都很伤心,无人不落泪,等他父母平息了后,再驱车前往老朱家。)那天中午12点我还没吃午饭。这时接到了林总的电话,他说大家一致反映,你到离退休部工作最合适,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事先其实也听到一些传闻,比如在党群部任副主任(主任级)等。因此随即表态,听组织安排,听林总安排。后来,他又专门找我谈了话,对如何开展老干部工作,工作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做了交代。领导的要求,就是自己工作的使命!记得林总说,我们分部在职员工的福利待遇在前面几任公司领导的努力下搞得是不错的,现在已经都在做减法了;而离退休这一块我感觉和北京地区,特别是总部还有差距,你到总部挂一下职,做一些调研比较一下现状,争取分部的离退休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从此以后,我始终把林总的指示要求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当中!林总常说,我在福建电力公司也分管过老干部工作,如果说我有一点经验的话,那是向王根和局长学习的,王局长才是最称职领导,我向他学了不少好思想、好经验和好方法!林总对老同志有感情,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担任华东一把手期间,在费用预算、政策调整和管理服务方面为老同志动脑筋、想办法,尽力创造出好的环境支持老干部部门工作。他对我说,执行同样的政策对在职同志要严一点,这对中青年干部成长有好处;而对离退休干部则可以宽松一点,这最能体现组织上对党员干部的关怀和爱护!</p> <p>这张照片的名字叫《百笑图》,是唐维民处长在2013年的时候精心制作的。看得出,他用了很多心思,花了很多功夫,特别是长期以来他默默无闻地收集了很多分部离退休干部灿烂笑容的照片,很有创意和韧劲!唐处长退休后成了一位摄影爱好者,本以为兴趣是创造这幅作品的第一原因,如今自己做了8年多离退休工作,越发觉得这种想法简单了,这里肯定蕴藏着昔日老干部处长的孝心、爱心和职业耐心,这大概才是创造《百笑图》真正的力量源泉!当时,老唐已接近80岁,但他不服老,记得在讲述创造动因、制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时,那兴奋的神情完全可以用眉飞色舞和神采奕奕来形容!老唐很聪明,很善于运用软件工具,但收集照片,修补影像,编排名单,在电脑上把一个个笑脸抠出来,保证像素的质量要求,这些都还是些苦力活,但他乐此不疲!这张照片,当年就被放大成50*50CM见方,配了镜框一直悬挂在分部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墙上,非常醒目!同时,刊登在分部2013年《夕阳红》杂志的首页。《百笑图》这幅作品,寄托的寓意非常深厚:笑可以促进老人长寿,这是路人皆知的道理。但老人们怎么会多一点笑的机会,乃至变成一种习惯,固然有很多个人主观方面原因,但组织的关心、同志的帮助、家庭的温暖更是极其重要的客观因素!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讲,老干部工作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促进和保障老干部们生活和谐、身心愉快、健康长寿!记得那天将《百笑图》挂上墙的时候,我半开玩笑地说,衷心祝愿这百位老人健康长寿!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大家都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能笑到最后。如今七年时间过去了,百笑图中已有14位老人逃不脱客观规律,含笑驾鹤离我们远去!我们深深地为他们祈祷,一路走好!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那些依然笑对生活、笑对新时代的老干部们更加需要我们全心全意的优质服务,衷心祝愿他们一如既往笑口常开、幸福安康、长命百岁!</p> <p>2016年3月,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要求,华东分部党组决定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委,下设离休干部党支部,退休干部一、二、三党支部和离退休工作处党支部,共有党员140余名。党委书记乔谦明,委员:夏理身、李毅、于庆本、王阳龙、袁英华、赵义融。成立党委非常有必要,一是有利于有机结合两手抓,既管思想又管服务,把服务保障工作和思想建设工作相融合,有效推动新时期离退休工作;二是有利于克服体制不顺形成的党建空白点,原先直接隶属于机关党委(主要针对在职党员教育)的时候,老干部局关于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的指示精神很难体现进去,贯彻执行经常不知不觉打折扣;三是有利于营造离退休干部家的氛围,建立单独党委感觉在物理形态上有了完善的空间感,家里人说家里话的气氛更加浓。党委成立后,我们针对老党员实际情况和离退休党建工作要求制定了七大类、二十四条内容的党委工作条例,推行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公开和与在职党支部新老结对制度,建立和完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线上微信群管理,编辑《夕阳红》《家园》《红枫艺影》刊物,每年一个主题开展了“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一辈子听党话,一辈子跟党走”“讲好改革开放电力发展典型故事”“戴上纪念章,喜迎七十年”等党建活动。在服务保障工作中,以“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帮扶机制”为目标,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了“慰问三到”“体检服务五原则”“当年退休人员六告知”“工作人员电话接听标准化处理流程”等管理工作举措,编制两季慰问和离休干部专项用车网络服务图,提升了服务理念和质量,探索了服务型党组织工作路径。</p> <p>2011年以前,分部坚持一年两次召开离退休干部与分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老干部工作座谈会”。后来由于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座谈会不搞了,改为每月老干部活动日增加情况通报内容,老干部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直接同离退休部门负责同志反映。这种形式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参加过两次当年的座谈会,有幸感受赵首先同志在老干部工作方面高超的管理艺术!尤其是如何做到“有孝有顺”完美结合。比如: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落实和调整老干部各项政策待遇,进度和质量上不打折扣,这方面实例很多,总体体现了“孝”。每半年的座谈会上,有些老干部经常会控制不住情绪,说着说着摆起了老资格,谈到不愉快事情的时候,甚至还会爆粗口,每当这个时候,赵总依然笑容可掬认真地倾听,让老干部发泄一下情绪,顺顺气因为赵总温文尔雅的气度和气场,几次下来,老干部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座谈会的氛围变得和谐愉快。赵总和老干部的交流也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观点新颖,信息量大。老干部很愿意听,也不知不觉顺着赵总的思路谈体会,提建议。座谈会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向上的目的。这些实例也很多,总体体现了“顺”!当年,首先同志分管口子很多,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很有创意。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老干部工作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好经验、好方法!</p> <p>2019年9月29日上午,分部党委在高邮路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离休干部“喜迎国庆70周年座谈会”,并举办纪念章颁发仪式。华东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路同志代表分部党委向分部33位获章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向6位分部离休干部颁发纪念章。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大家的这块沉甸甸的纪念章意义不同一般,是充分肯定大家曾经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代表分部党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国家民族独立、党的建设事业和电力企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强调,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要继续努力认真工作,以实际行动不辜负老同志、老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精心做好离退休工作,让老干部们在政治上有归宿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生活上有幸福感!</p> <p>2016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老领导李世忠、焦亿安、谢松林和郑宝森一行考察新安江水库新能源建设和电网发展情况。下榻千岛湖酒店期间,分部领导李卫东同志和电厂领导李建华同志专程探望,并汇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交流电网发展规划。老领导对华东分部和华东区域电网经营管理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p> <p>2013年起,分部离休干部平均年龄跨入89岁。当时,离休干部集中活动日没有年龄限制,90多岁的老同志只要身体好都可以参加(单位派车到家附近接送)。高邮路招待所和上海电力医院做了很多服务支撑工作,理发、配药、血压血糖测量、听报告、交流讨论,最后吃一个午饭,送回家。每个月都如此,大家都习惯了。我发现老同志非常愿意参加活动,特别是活动日快到的前几天,就急盼着那一天的到来,活动日当天起得特别早,早早地在家门口等待班车的到来。他们又都没有手机,有时还在风里雨里张望,驾驶员还没法联系上他们……到了活动中心后,有些老人颤颤巍巍,有些老人出现了低血糖现象,有些老人情绪非常激动血压升高,这些情况前前后后在陈克家、徐菊如、于波、顾文沼以及李森等离休干部身上发生过。幸而被张瑾、高巍和高瑾等医生发现,及时由分部派车送到上海电力医院医治……于是,我就产生了设置年龄和健康状况门槛,减少参加活动人员数量的想法,和工作人员一起开始和风细雨地做老干部们的思想工作……“关了一扇门,就要开一扇窗”,其中一个补偿性举措,就是在五月份给老干部们集体过90岁生日,忆往事,话今朝,以实现三个百年(把建党、建国和自己长寿结合起来)为激励目标,在新时代鼓励老干部听党话,跟党走。经过几个月的交流沟通,老同志们明白了我的用意和苦心。很多人到了90岁后就不再参加集体活动了。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但他们做出了牺牲。这件事情过去7年了,我一直有种过意不去的感觉,方便了我们工作人员,牺牲了老干部的欢乐。我向讲大局、讲奉献的老干部们致敬!</p> <p>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华东分部的离退休老人不缺钱财,渴望的是对过去奉献的肯定;不缺住房,盼望的是房间里多一点欢声笑语;不缺文化,需要的是和青年人、和社会多一些沟通渠道!感谢退休党支部的老干部们和在职党员志愿者们的善举,他们做到了陪聊、陪学和陪笑,把分部党委对老同志的关心关怀送到老人的心上,带去了帮助、温暖和快乐,给高龄老人更多的爱和希望!</p> <p>2020年1月10日,分部老同志健康管理年度工作研讨会,在高邮路招待所举行!分部的老干部健康管理工作一直得到上海电力医院的具体指导和托底服务,赵崇华和向阳两任院长给予的长期的全力支持和帮助,显著提高了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对分部老干部工作的满意度。健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外围联系交流工作,那是从姜玉凤同志当处长时开创建立的,后来她把来之不易的人脉关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王洪清同志。老王不负众望,认认真真、兢兢业业落实着具体工作。我接任后,一直非常支持老王,精心保护好他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状态。这些来自各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臧主任、彭主席、袁主任、朱主任以及新华医院、肿瘤医院和电力医院的张主任,都非常敬业极具爱心,有的已为我们服务了近20年时间,我们彼此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老同志感谢你们!老干部工作需要你们!向你们致敬啦!</p> <p>从2015年开始,我们和上海电力学院联合开展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转型发展课题研究,相继完成了“企业兴办养老院可行性分析报告”“企业离退休工作职能定位和服务模式研究”“以转型发展为导向的12345离退休党建精准工作法深化研究”等三份研究报告。2017年在认真收集、研究和推广华东四省一市国网电力公司离退休工作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老领导朱良镭同志与出版社反复联络协商,委托中国电力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企业离退休工作转型发展》一书。这些,都为离退休工作扎实推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了我们的工作始终走在行业和地方的前列!上海电力学院的施泉生、陈新春、徐莉莉、滕明敏等老师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我们部门的李毅、夏理身、吕文、李冬梅和刘秋江等同志主动参与和投入到课题工作之中,在理论和实践的对比和分析中,点燃了思想火花,明确了工作方向;严军、瞿万昌、王舒、刘永明、林金义等几位主任给予了极大支持和全力配合;国网公司离退休工作部陈立忠主任更是给予了精准指导和定位把控。课题工作确实提升了一线业务能力和水平,在总结提炼、工作规范、方向纠偏以及前景预测方面起到巨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p><p>2019年3月,我第一次走上上海电力大学的讲台,为大学生作了题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性思考》的讲座!</p> <p>秋深冬来几多时,香醉花飞两相知。</p><p>纵有离别过往意,平生不就一行诗。</p><p>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实践丰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感谢上海电力大学管理学院徐莉莉老师!她手绘的分部离退休党建工作核心图表,高度浓缩了我们工作的理念、制度和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方向更明,动力更足,行动更自信!</p>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第二章 听老干部讲过去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华东电管局成立于1952年,隶属于中共中央华东局,管辖上海电力局、苏南、南京、青岛、鲁中电力局、安徽淮南电业局、浙江闸口电厂等,办公地点在延安西路的达华宾馆。电管局下设一室七处二科一所(办公室、人事处、计划处、生技处、基建处、财务处、材供处、劳资处、行政科、技安科和中试所)。第一任局长由国家电力总局副局长胡邦凯兼任,孟亚人为副局长。1954年,胡邦凯调职,李代耕为局长,孟亚人和李中为副局长。这个单位在1955年年中撤销,职能和很多人员并入上海电业管理局。孟亚人调北京,李中调上海电业局。上海电业管理局成立于1953年初,是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电力管理处和原美商上电总办事处合并组建而成的。它既是一个国营企业,又是统管全市电业的管理局,李代耕同志为第一任局长,办公地点在南京东路181号。1962年2月,上海电业管理局又改为华东电业管理局,统管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电力工业。1988年12月中国华东电力联合公司成立,为经济实体与华东电业管理局并存。1989年,办公地点搬到181号隔壁201号新大楼——华东电力大楼。1992年12月,成立中国华东电力集团。2000年7月改制为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2002年5月,撤消华东电业管理局。2003年9月组建成立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同时撤消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2011年4月,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改为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对外还是两块牌子,对内按分部模式运作。2015年,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撤销。纵观华东公司的发展历程,办公地点几乎一直在南京东路上,楼的正对面还是中国第一台商业运行发电厂的原址,在中国电业发展史上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26日,华东分部正式搬至浦东南路882号海光大厦办公。5月27日和6月21日,按照分部领导要求,我们分两批组织老领导、老同志参观新大楼。当时老同志们对老楼还保持着依依不舍的感情,多少人学校毕业就来到了这里,多少人长期在基层工作有了业绩被抽调到这里,多少人不止一次地每天出入这个高档办公楼而自豪,多少人永远也忘不了这栋楼里发生的故事……是的,这栋楼曾经两任总书记、三任总理到访过,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慰问电力职工、关心电力事业的身影……但参观了新大楼,看到了宽敞明亮的调度大厅和规整有序的现代化办公环境后,老同志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和雄厚实力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2019年,原华东电管局办公室的老职工聚会于高邮路招待所老干部活动中心。昔日英姿飒爽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白发苍苍、富态慈祥!真的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情!</p><p class="ql-block">照片由瞿仲明同志提供。</p> <p>照片第一排左起:薛钟苏、顾智鹏、邵世伟、钱忠伟、陈积民、程光杰、邱国富。他们是上世纪90年代,华东区域各电力企业当家人中的部分代表。上世纪90年代,小平南巡谈话后华东地区经济进入腾飞起步期。在资源紧缺、技术落后和管理转轨的特殊时期,他们紧紧抓住了电源增量发展和电网市场化管理等关键环节,积极应对方方面面的需求诉求,大胆打破计划经济留下的各种陈规陋习和条条框框,以共建共享为理念,精准开展集资办电,大力引进投资、技术和装备,探索透明公正的电力市场雏型,赢得了各方电力投资人、政府管电部门和广大电力用户的理解支持,很好化解了华东电网缺电的局面,促进了华东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兑现了电力行业有效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承诺!30多年过去,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一代的知识型企业家们!他们努力建设大电网,积极发挥大电网优势,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在脆弱的电力网上建设一塔一线、一机一厂,给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带去光明和能源!同时,更新了理念,带出了队伍,使传统电力企业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应对了挑战,实现了作为!</p><p>照片摄于2016年春天,杭州</p><p>照片第二排左起:梁青、王洪清、钱仲文、乔谦明、李龙</p> <p>2018年9月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委主办,国网华东分部承办的“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制造新征程”电业板块离退休干部迎国庆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报告会,在华东分部海光大楼举行。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杨佳瑛、经信党委书记陆晓春、副书记马列坚、华东能监局局长邱水录、国家电网公司离退休工作部副主任陈立忠以及上海电力行业8家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负责同志、离退休干部代表、老干部工作者代表、优秀青年代表共350人出席了活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分部主任、党委书记李桂生同志致辞中指出,能源电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进步。40年来,上海全社会用电量从143亿千瓦时攀升到1523亿千瓦时,是原来的10.6倍,成就了灯光璀璨的“夜上海”。上海电业的发展,见证和支撑了四十年改革开放在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书写奇迹。新时代赋予了上海电业人新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一定继承老一辈电力人的优秀品质,继续秉承“团结治网”的光荣传统,协力奋进,开拓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报告会上,上海电力系统13位老同志从上海城市用电量的增长、电厂建设、电力设备研发、技术的更新和升级、能源结构多元化等角度,讲述了上海电业技术从落后到世界领先,设备从引进到逐步出口的发展之路。老同志们指出,上海电业的蜕变和华丽转身,是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一代代电业人不懈奋斗、艰苦创业、勇于奉献、追求卓越的结果;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努力开启电业新征程的结果。老同志们表示,要继续讲好上海电业的故事,为上海城市更美丽,为打响上海制造的口碑,为上海电业的明天继续贡献正能量。青年同志们表示:为成为新时代的上海电业人而自豪,要不断加强学习,打造过硬的本领;要大力宣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继续拼搏,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为使上海面向未来面向全球,成为具有全球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城市、提升城市能级作出贡献;要发扬科技创新和工匠精神,为将上海建成全球卓越的制造基地发挥作用;要积极投身企业发展的新进程,以更高的质量、更新的创意、更高的站位,完成好新时代的答卷,不负新时代的使命。</p><p>在灯火灿烂的舞台中央,邱国富老局长用常州普通话回顾了抢建上海石洞口发电厂的艰苦历程。随着当年工程总指挥的精彩讲述,观众们的思绪被带回了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电业人为解决缺电问题奔波忙碌的身影如在眼前……徐航老局长用标准播音员的风度,在舞台上详细描述了2002年代表邵世伟局长接待习近平同志考察天荒坪电厂环评调研的故事,抑扬顿挫,深情演绎,感情真挚,让观众知道了上海天蓝水清的背后,靠的是电力部门源源不断送入的区外清洁能源,还知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在15年前就跟华东电网结下了不解之缘!</p><p>杨佳瑛局长在发言中赞扬了上海电业的老同志们作为“电业脊梁”所作的贡献。她指出,老同志讲述的改革发展故事生动再现了上海的各个产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责任担当和丰硕成果;此次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指示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市经信工作党委对发挥老干部优势的重视。老一辈人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如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依然为上海的建设发展奉献着新时代正能量。希望经信党委系统的广大离退休干部永葆革命的青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使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级党委要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常怀敬老之心,多做为老助老之事,让老同志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更有幸福感,为全社会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关心老同志的良好氛围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p><p>陆晓春书记指出,这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老干部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发挥广大离退休老同志正能量的具体举措。上海电业改革发展历程中的片段和瞬间,体现了上海电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也将老一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传递给了我们。这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陆晓春书记希望广大老同志继续发挥政治、经验、威望优势,为上海再建功勋。他还鼓励广大产业青年传承好老一辈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激发改革创新的激情和勇气,在“上海制造”的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辉煌。</p><p>这次报告会是近十年以来上海地区少有的电力系统离退休干部大聚会。报告会邀请了解放日报、文汇报、组织人事报、新闻晚报以及东方网等媒体参加。会后多家媒体作了详细报道。</p> <h3>上台接受采访的老同志名单:</h3><h3>邱国富 原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局级)</h3><h3>徐航 原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东能监局局长</h3><h3>徐寿林 原上海电力公司党办主任</h3><h3>石金根 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离休干部</h3><h3>蓝毓俊 原上海电力公司生技部主任</h3><h3>汪德星 原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总工程师</h3><h3>庄亚平 原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h3><h3>陆得仁 原淮沪煤电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h3><h3>俞健 原上海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h3><h3>张嘉树 原上海电力修造厂厂长</h3><h3>汪继达 原上海电力机械厂干部</h3><h3>张育德 原上海电力建设局高级工程师</h3><h3>汪之平 原华能上海检修公司总经理</h3><h3><br></h3><h3><br></h3> <p>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运丹告诉记者,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有电的地方,改革开放40年来获得了10倍的发展,上海电业从跟随者变成了创新者和创造者,在改革开放中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创新之路。</p><p>79岁的原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薛钟甦对上海电业寄语厚望,希望在新时代里,上海的电业在发扬“人民电业为人民”优良传统的同时,以原有的改革勇气、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工作,把上海的电业发展成为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服务便捷、服务老百姓的智慧型能源产业。</p><p>原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国富认为,报告会进一步挖掘了老同志们的正能量,对电力行业党的建设和产业的建设都会带来益处。也使得年轻同志更加了解了如今电业的壮大离不开几代人艰苦奋斗,体会到了电力“从小到大、从大又到强”的变化,更应把电力使命传承好,接好班。</p><p>华能上海石洞第一电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徐霆感叹老一辈电力人发扬了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回想老一辈的辛苦,更应在新时代中继承传扬“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二次创业”的目标。</p><p>与会青年同志表示,通过此次报告会,感受到老一辈电力人经历了40年不断创业、不断实践的精神,作为年轻的一代,应把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上海工业的发展贡献出上海年轻电力人的青春力量。</p><p>报告会采取视频播放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地释放故事情节和历史线索。四个采访主题开始前,分别播放有针对性的视频引导和内容提示,引领观众跟着舞台展示,很好的增强了报告会的气氛和感染力!上台接受采访的老同志除了在家准备材料,还专门到分部办公楼彩排了三天时间,非常辛苦、也非常幸福!由衷地向他们致敬!</p> <p>2017年9月15日,“颂党恩,展风采,促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区域离退休老同志文艺汇演在华东分部三楼礼堂隆重上演!四省一市电力公司、南瑞公司和华东分部的老同志共编排18个精彩节目,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高超的技艺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台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向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献礼!当时,夏理身同志生病,李慧星同志在离退休工作部挂职当处长,整个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统筹和服务保障,慧星处长带兵上阵,确保了大型活动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国网公司离退休部领导张刚、陈立忠等主任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认可!</p> <p>2019年6月18日,93岁高龄的原华东电管局教育处副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永源同志,在女儿赵义融大姐的搀扶下一清早从家里出来,和大部队一起从人民广场出发来到长兴岛江南造船厂新址,参加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委举办的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同志文艺作品展示会,并上台深情回忆1950年国民党“二六”轰炸杨树浦电厂的悲惨现场以及在陈毅市长亲自领导下恢复生产、恢复供电的往事!他语速平和,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最后告诫大家:一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海的明天定将更加美好!</p> <p>今天,公司一群耄耋老人再次来到</p><p>30多年前曾经工作过的杨树浦电厂</p><p>因为,他们永远记得</p><p>那位正义感极强的工会干部</p><p>如果还活着,今年他已经是95岁高龄</p><p>像他们一样,成了发电厂的离休干部</p><p>享受丰衣足食、儿孙绕膝的快乐</p><p>......</p><p>71年前,随着提篮桥监狱一声枪响</p><p>这位当时年仅24岁的地下党员王孝和</p><p>永远离开了当年远东第一大电厂</p><p>以及深爱他的父母、爱人,还有</p><p>两个可爱的孩子,其中一个尚未出生</p><p>在狱中他起了一个叫佩民的名字</p><p>想告诉孩子,反对派就是杀父的大仇人</p><p>.......</p><p>从此,电力工运史上多了一座丰碑</p><p>一座永远无法抹去的历史丰碑</p><p>感动,感激,感恩和感化</p><p>我们永远铭记</p><p>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p><p>2019年5月8日,离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建部党支部结对共建,参观杨树浦电厂,缅怀革命先烈王孝和,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原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张国诚同志50年代曾担任厂办秘书,对杨树浦电厂感情很深。他把多年珍藏的,50年代出版的反映老上电中共地下党组织反帝反压迫内容的,精装版小说《红色堡垒》一书捐献给上海电力工程公司,作为对杨厂革命烈士的敬意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城市在转型中发展,需要丰富的历史痕迹留存。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牢固实用、提供丰富物质享受的城市空间,更需要越来越多功能转型后的老建筑。因为她们是这座城市的老人,是故事会里的主角或配角。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p><p class="ql-block">分部高邮路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于1985年,当时在延安西路镇宁路口一个叫汪家弄的地方。那是一个带院子的独立三层别墅洋房,地段非常好,离休干部活动都在那里。上世纪90年代延安路拓宽建高架时,这栋房子被划进拆迁范围,算是为市政建设做了贡献。后来老干部活动中心一度转移至南市发电厂、江宁路凯迪克大楼活动,最终于2007年搬到高邮路招待所的西楼,直至现在。</p><p class="ql-block">高邮路招待所的中楼是一幢建于1927年的三层花园住宅,是较为典型的仿文艺复兴时期古罗马复古主义建筑。这里曾是爱国民主人士何世桢的住宅。何世桢(1894—1972),安徽望江人,字思毅。毕业于东吴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任上海学联会会长,由此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国民党。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法科教授,上海大学教务长。1923年,任第三届国际律师协会中国代表。1924年,任国民党“一大”上海代表,同年创办持志大学并任校长。五卅运动中,被宋庆龄指定为后援会法律组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是打入日伪内部的国民党地下工作者。解放战争时期,何宅是中共地下党组织情报工作的重要基地,秘密电台就设在三楼。刘人寿同志(解放后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带领几位电台工作人员终年奋战在楼上,每天由何世桢夫人负责送饭,直到上海解放。上海解放前夕,何世桢拒绝去台湾,1968年6月被上海市公检法机关逮捕,写过几十万字的交代材料。1972年,他在狱中病重,10月13日被撤销隔离保释回家,同月17日逝世。1979年上海市公安局在何世桢的复查结论中明确写道:“何世桢历史上与我党组织有过关系,曾做过有益于人民的工作,是有贡献的。”</p><p class="ql-block">那高邮路的房子又是怎么转到华东电管局的呢?这里又有一段重要的历史背景。1950年,国民党轰炸杨树浦电厂后,中国政府冻结美方在华资产,华东军管会接管杨树浦电厂,军代表程万里同志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宣布三件事:一是建造一个大食堂(原来有四个小食堂:西餐厅、俄罗斯餐厅、中餐厅和工人简易饭堂,不同层级的人在不同地方吃饭),也就是后来的大礼堂,管理人员和工人阶级一起吃大锅饭,取消不应该有的等级;二是办一所学校,培养干部服务电力事业发展,就是后来的隆昌路上海电力学院;三是办一家职工医院,为工人阶级医治职业病……这三件得人心的事情,为当时扭转局面,赢得工人阶级支持,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电力职工医院办在哪里?程万里同志几经寻找和讨论研究,后来通过房产市场由上海市政工会上海电力公司分会花15.3亿元(旧币)购得高邮路68号的房产(即中楼)和围墙里的花园。上海电力职工医院于1951年7月在此建成。后来,高邮路68号先是办医院,后来职工医院搬到延安西路江苏路,高邮路68号改为华东电力建设局机关办公地和电管局招待所合用场所至今。</p><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电力医院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几经改造和改革,医疗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电力系统内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特别在老干部保健工作方面,医院更是全力以赴,功不可没!老年病科精准周到的医疗服务,在老同志中间有着非常好的声誉!现任副院长汪研同志曾担任该科室负责人,这个团队人员业务精湛,工作负责,对老干部极具爱心。分部有近10位离休干部长年住在医院里,病人舒心,家属满意,很好解决了干保医院不肯接受以护理为主的老年医患矛盾,客观上帮助了单位落实老干部待遇、解决老干部后顾之忧。</p><p class="ql-block">1951年的“三反”运动中,程万里同志因高邮路房产交易一事被揭发举报存在贪污问题而受到组织处理,成为当时上海四个大案件之一(为更进一步展开“三反”斗争,中共上海市委举行党员干部大会,黎玉、顾准等四人思想恶劣阻碍“三反”被撤职;曹漫之、程万里等四人“品质极坏”被开除党籍。此段史料出自《解放日报》1952年3月2日第1版。)改革开放后这一案件得到平反,程万里同志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从历史沿革来看,高邮路招待所增加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功能非常合适。这里有党的光荣历史和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基因和血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真的要感谢程万里同志的高瞻远瞩和善人善举!上海电力后人会永远记住您!</p><p class="ql-block">下图:2016年9月29日,分部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于庆本和李毅同志,代表老干部向上海电力医院院长向阳、书记董永新和院长助理郭声君同志赠送锦旗,表达老干部们对医院长期以来的关心照顾和精心呵护的深深感谢之情!</p> <p>2014年12月,李晶生同志刚刚从分部主任岗位上卸任,于庆本、顾冰雁、王阳龙、袁英华、赵义融、管人龙和吴龙璋等离退休干部代表相约来到他的顾问办公室,如数家珍话实事,春风化雨对新人,衷心感谢晶生同志在任期间对老同志的关心照顾和帮助支持!</p>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第三章 走访红色足迹,不忘初心负重前行</span></p> <p>2018年4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离退休工作负责人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围绕离退休老干部正能量作用,在老同志中间深入开展学习“一六八”国网新战略目标工作进行了部署,交流了工作打算和体会。会议期间,郑云安主任、陈立忠副主任和王路同志带领与会同志集体参观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结合老干部工作实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统教育。没想到的是,后来国网主要领导三年中间换了三人,新战略每年都有新描述、新变化,从“一六八”到“泛在电力物联网”,再到如今的“中国特色”,新战略表述的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国网公司重塑形象的迫切性、战略调整的艰巨性以及摸石子搞改革的实践性。相信国家电网的发展必将螺旋式上升,继续走在央企的前列!</p> <p>2019年8月13日至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离退休干部党委在上海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干部主题教育学习班,前往党的诞生地再次体会98年前党的“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艰苦历程,重温体现初心镌刻使命的入党誓词。去南湖与红船合影感受开天辟地的伟大激情!参观之前,党委马超书记精心制作了PPT,为老同志们开讲党的“一大”会议的背景、任务和意义,对会议召开前后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分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老同志前往“一大”会址现场参观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和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指出:“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自动脱党,有的沦为汉奸,有的成为叛徒,最终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同一起点、同一征程,不同结局、不同人生。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大浪淘沙始见真金。实践表明,决定党的组织及成员能“走多远”的根本一条,就是初心能否坚守、信仰是否坚定。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如此,新时代更是如此。作为另一个参观点的天宝路881号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生活的好不好,“垃圾分类”能否成为新时尚……这些让总书记牵挂在心的问题,国网公司的老同志同样关心。这里面积不大,却能容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就餐、诊疗、手工、咨询等功能都被集纳到这里,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是街道5个“市民驿站”中的第一分站。党建服务站是它的枢纽核心,覆盖了6个居民区党总支、15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和16家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品牌,旨在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看病、取药、助幼、就餐、社区养老等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街道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依托5个市民驿站成立了5个党建服务站,形成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管理共治平台,满足群众的各种需求。来自北京的老同志们看后连声叫好,说上海的老年人太幸福啦!</p> <p>每逢佳节倍思亲。2019年4月12日,离退休干部党委组织部分老党员和在职党员干部赴福寿园公墓祭奠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华东电管局局长黄宇齐同志。</p><p>祭文:</p><p>在这祭祀的日子里,我们这些黄宇齐部长曾经的部下和从小仰慕您大名长大的孩子,一起来看您了。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八年。这八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列宁说,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共产主义。可以告慰您的是,今天的社会,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高度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极大发展,国人正一步步走向认识世界的自由王国。高铁的时速已达到400公里,机场建设充分布局,西气东送,西电东输,国家以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标志的综合能源利用能力得到空前发展。中国的GDP达到了世界第二位!老部长,您知道这些喜讯吗?当然,如今的社会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技术,人们的心态变得浮躁和不安;面对新财富、新积累,人民的选择机会不断增加,于是各种纠结困惑接踵而至,情绪反而变得急躁和易恼;面对财富分配中出现的新差距、新层级,人们的失落感也与日俱增。老部长!这些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共性问题,想必您生前也一定预料到了。但我们仍然相信,信仰是团结的纽带。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过去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我们要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新中国。过去您出生入死,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如今华东电力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无论发电装机还是工农业用电供应,无论是培养电力人才还是培育电力产业,变化之大令人叹止!华东分部在历次体制改革中积极发挥奉献型作用,干部员工身上凝聚了改革创新的精气神,表现出了艰苦创业的斗志和激情,为电网安全稳定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撑。他们始终弘扬工人阶级“以厂为家”、“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实现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再提升。喝水不忘挖井人。时代发展越是快,企业发展越是好,党员干部队伍越是和谐,我们越要无限感恩我们亲爱的老部长,为我们的事业,为我们的成长,为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打下的江山、作出的奉献、奠定的基础!八年时光静静流淌;许多往事难以忘怀。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苏联解体,东欧巨变。1991年华东电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召开年度党建工作会,您不顾八十岁高龄,坚持赶到安徽屯溪开会。在会上,您围绕“红旗还能打多久”“我们青年时期确立的理想难道错了吗”“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筑牢反和平演变钢铁长城”等话题作了语重心长的发言。与会的都是当时华东电力系统重量级的党政干部,大家听了以后感同身受,受到了启发,消除了迷茫。会议稳定了企业政工人员的思想,激励了大家的工作斗志,特别为进一步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出好产品,带好队伍,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提供了思路,坚定了信念。</p><p>亲爱的老部长,清明时节,我们思绪满怀。难忘曾经与您一起,笑谈事业,梦中洒泪,醉酒当歌的日子。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性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明确了“一个引领,三个变革”的战略路径。华东分部领导班子正带领了我们企业的干部员工以“共同的事业 共同的家园”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在全力支撑总部,精准服务省市的工作定位中实现新作为,发挥新作用。分部老干部工作也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拓展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开发,为发挥老党员正能量作用搭建舞台,提供服务。德高望重,高山仰止!敬爱的老部长,您一辈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您的遗志我们将永远继承和发扬,您的思想境界和革命情操,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行为的楷模!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 <p>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一晃眼那些安排我担任离退休工作的领导,很快也因为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成为了我们的服务对象。能不能全心全意做好他们的服务管理工作,让他们感到满意和舒心,这既体现出我们的能力,更反映出我们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人格。</p><p>2018年10月,帅军庆同志率领林野、李晶生、李卫东等6位老领导到河北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传承革命精神,重温初心使命!帅总执政华东电网公司6年时间,围绕当好国家电网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华东公司的生产基建、经营管理、党的建设和集体企业发展齐头并进,成绩斐然,亮点纷呈,在提升电网规模和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帅总的功绩有目共睹,群众公认,大家不会忘记。我们更由衷感谢帅军庆同志!</p> <p>绿水青山情,金山银山志</p><p>——市经信工作党委马列坚副书记调研国网华东分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p><p>2019年3月22日,市经信工作党委马列坚副书记赴国网华东分部专题调研基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马列坚等参观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厂和安吉余村村党支部,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讲话录像,并围绕2019年度离退休干部工作,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召开了工作汇报交流座谈会。国网公司华东分部副主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王路同志对马列坚副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电网服务社会、经济和民生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华东电网建设发展为世界最大、最先进区域电网的历程,并表示分部历来注重强党建、建队伍、抓业务,老干部工作始终与分部主体业务共同推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肯定。王路指出,这次调研对今年的老干部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希望分部的老干部工作更积极地融入经信系统老干部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马列坚副书记表示通过参观学习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电厂和余村时的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对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她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党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的政治定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服务于民生需求,服务于百姓致富。马列坚副书记肯定了各单位的老干部工作成绩,对2019年的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意见:一是要紧贴实际,体现老干部工作的时代性。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对象、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讲话精神,以庆祝建国70周年为抓手,发挥老同志的优势,鼓励他们为总书记赋予上海的三大任务和上海产业的三大重点领域建言献策,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紧跟形势,体现老干部工作的政治性。要引领老同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从离退休基层党组织、基础制度、基本内容着手,提高离退休党组织的政治本领,真正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开拓思路,体现老干部工作的创造性。要贯彻落实好全国老干部局长和上海市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中的作用,秉持用心用情的理念,在精准精细服务上下功夫,真正满足老同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进一步彰显老干部工作的价值。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华平介绍了电厂的运维情况,还着重介绍了电厂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综合开发利用造福地方百姓的过程。经信工作党委老干部处,国网华东分部、国网上海电力公司、上海船舶公司、上海航天局、中石化石油销售上海公司等单位老干部工作负责人参加调研。</p> <p>党建是国有企业治理之魂,也是企业离退休工作一以贯之的思想主题、工作主线和活动主角。2019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为发挥党建品牌对离退休工作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编印下发了《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品牌100例汇编》,华东分部“离退休党建精准工作法”被编入其中。工作法内容摘要如下: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积极探索围绕党建质量提升一条主线,聚焦“共同的事业 共同的家园”(两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实践精准发力三条路径,落实四项质控保障措施,合力打造五大正能量榜样群的“12345”离退休党建精准工作法。通过“六个一”举措,即每年围绕一个党建工作主题、每年开展一次大型活动、鼓励每个老同志写一篇文章、每月开展一次情况通报、每年一次登门慰问交流谈心、不放过每一个闪光点的宣传弘扬,成功塑造了“党性传教群”“专家讲师群”“‘自传’老人群”“互联网+群”和“党建骨干群”五大先进典型群体。用“三个百年”目标和“四个百家”凝聚力工程精准推进离退休党建“三项建设”;实施信息、制度和网格“三化”融合,精准推进为老服务实事工程;精心挖掘老干部精神世界五大金矿,精准推进正能量活动开展。以提质增效为管理手段,积极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管理和绩效改进四环节控制,有效提升了离退休党建工作质量。李毅同志是离退休干部党委委员兼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她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工作,为分部离退休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7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离退休干部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指示,组织老党员赴浙江嘉兴南湖瞻仰一大会址,接受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大家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心潮澎湃; 回忆自己在党的教育下不断成长的情景,不胜感恩; 不忘党的初心,跟着党继续前进的决心更加坚定。大家在红船之畔驻足流连,摄影留念。有的还戴上了红领巾,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这次活动是"两学一做"的再动员。集体照摄影人是施建江。建江和我一起调到离退休部门工作,他进步很快,计算机运用、摄影技术以及离休干部生活管理服务、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逐渐娴熟,成为这个部门不可或缺的行家里手!</p> <p>上海电力大学的前身历经上海电业学校、上海电力工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1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她曾经隶属于华东分部的前身——华东电业管理局、华东电力集团公司。现在已成为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是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是国际电力高校联盟发起单位,是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也是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单位。该校的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是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示范项目中唯一的智能微电网项目。68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华东电力行业,乃至全国电力行业培养了20多万名“光明使者”。2019年10月9日,作为当年敬老节的活动,离退休工作部组织分部老专家、老同志赴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上海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851号)参观学习,并与校长李和兴、副校长封金章等座谈交流,忆往昔,话今朝,展未来!据统计,这次前去参观的老领导老专家有近70位,其中有1/3与学校有着渊源关系。大家亲眼目睹学校的变化和发展,无不感叹、赞许和动容,并衷心祝福上海电力大学越办越好!</p> <p>2013年5月,由分部党组领导林野、李晶生同志倡导的华东电网首届“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政教走访交流活动在绍兴举行。浙江电力公司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精心组织,热情服务,时任浙江公司总经理的李卫东同志专门从杭州赶到驻地看望老同志,为此项工作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那年,华东四省一市电力公司的离退休工作部主任分别是:顾煜宪、徐强、钱仲文、黄进和杨正。我们共同努力,相互补台协作,建立和完善了增进老领导之间交流沟通的工作机制,并延续至今,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和好评。</p><p>照片三张,分别为:2013年,华东区域老领导们在绍兴的集体合影;在绍兴期间原华东电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文贵同志和我的合影;2015年9月在福建厦门活动时,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电力工业局的领导班子成员顾智鹏、陈文贵、徐松达、王根和和王能才等同志合影留念。</p> <p>第七届“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华东区域司局级老干部政教年度交流活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2019年9月在浙江宁波举行。浙江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驻地看望老同志。离退休工作部在瞿万昌主任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做好组织协调、服务保障工作。看社会、看电网、看管理……参加活动的老同志们的观后感是:我们大家一致感叹,浙江电网工作做得真好!</p><p>原华东分部副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卞蓓蕾热情慰问来自华东分部的老同志,并和大家合影留念!卞蓓蕾同志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华东电力调度中心工作,长期担任分部办公室、人资部、政工部主任,担任副总工程师后还分管过离退休工作,对华东老同志非常有感情,对老干部工作非常支持和关心,为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多资源和帮助!</p> <p>苏通GIL管廊工程自2017年6月28日盾构机始发,从掘进到贯通用时14个月建成,是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咽喉”项目。该工程首次采用江底隧道输送特高压GIL的模式,埋深最深处有-74.83米,这个深度的水土压力超过0.8兆帕,是中国国内江河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隧道。作为同行专家,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委员们在实地参观后感慨万千,科技革命让传统的电力行业装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家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p><p>2019年6月</p>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第四章 感受人格魅力,榜样激励热情</span></p> <p>2017年上海第三十个敬老节,分部领导非常重视,李卫东同志说,要办得有意义,办出特色,留下印象。那天国网公司正好有一个电视电话会,会后他和王路同志急忙赶往高邮路活动中心,老同志们边等边跟我打招呼,说叫李总不要急慢慢来,我们都是退休老人,有的是时间。那天,按照卫东同志的要求,我们作了精心准备,一改过去聚餐的模式,内容上增加了领导和老同志围绕“两个共同”交流发言,文艺节目表演,离退休党支部与在职党支部结对子签约,给当月生日的老同志集体过生日,按南方人习俗品尝长寿面等,老同志非常高兴和满意!那天,为了营造良好氛围,我斗胆与袁英华大姐合演沪剧《大雷雨》,不成熟的表演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和欢乐。</p><p>18位11月出生的老同志一致推举寿星钱忠伟老局长,代表他们分切生日蛋糕,分享健康快乐,传递友谊温暖,把敬老活动推向了高潮!</p> <p>周祥根老局长是我非常敬重的老领导、老前辈!周局长是上海电力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也就是传说中的上海电业系统“一百零八将”之一。从1983年到1993年,在华东电网最为缺电的十年间,他担任着集发电、供电、电建以及修造、学校、医院等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华东电业管理局的局长、华东电力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党组书记。那个时候当局长非常辛苦,摊子大、资源紧、分配难、压力大,如果没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以及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很难服众并开展好工作。记得1988年我从电力学院毕业分配在华东电管局干部学校。有一次(大概时间是1991年1月)周局长带着刘汉生书记、梅挺毅主任到学校里来宣布领导班子(当时的校长:张立德、书记李光伦,副校长:罗光华、郭柏青、彭毅,副书记:黄盛松)。全体员工参加的大会,会场就是一个大教室,可以容纳80人左右。当时条件非常简陋,领导讲话也没有扬声器,全凭自己的自然音量和演讲技巧。周局长讲话的时候,从电网形势到单位管理,从规划基建到安全生产以及干部队伍建设面面俱到,同时对干部学校和领导班子提出殷切希望。近半个小时的讲话他始终眼睛看着广大职工,稿子摊在桌子看也不看一眼。他的讲话观点鲜明,声音洪亮,言语连贯,逻辑严谨,信息量非常大,给所有在场同志深刻的教育和宽广的思考空间……当时我是二十出头的小青年,根本就是带着仰慕的心情聆听他的讲话,接受他的教育。我心想:做局长的真不容易,真的要有水平啊!思想上高屋建瓴,技术上融会贯通,数字倒背如流,待人恩威并重,只有这样才会有号召力和凝聚力!那次会议上的情景让我默默记住了对领导人的素质要求和形象描述,对我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件事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我真的万万没有想到,20多年后我能有机会直接服务周局长这样一大批为电力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干部!今年,周局长已86岁高龄了,但依然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讲话的声音还是那么响亮,朗朗笑声常常回响在高邮路活动中心的会场上……</p><p>记得2014年新春,在一次老干部集体过生日的活动上,刘维烈总工非常精彩地给大家讲述了自己选择电力系统专业的思想轨迹。他说,自己本来是喜欢文科的,但明白了列宁讲的“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等于共产主义”这句名言后,他的职业选择和事业目标就一下子改变了,义无反顾走上了一条电力“不归”路。老领导都是高手,轮到周局长即席发言时,他依然不用稿子,十来分钟的讲话中有回顾,有体会,有展望,还有希望,他娓娓道来,不打一个磕巴,语速流畅,语言严谨,给与会老同志们带来了无比的惊喜和深深的启发。大家纷纷表示:周局长和刘总真不容易,功底依旧,宝刀不老!当钱忠伟老局长上台为周局长、刘维烈总工程师等80岁老人派发生日礼物时,台下掌声不断。当钱局长和周局长会心长笑,紧紧握手的时候,台下更是掌声和喝彩声响成一片……施建江反应敏捷,急忙用镜头纪录下这一珍贵的时刻!</p><p>事后周局长对我说,退休以后他很少在公共场合说话,这次大会表态讲话主要是表示对分部老干部工作的支持。过完八十岁,以后就不讲了,轻轻松松地听我们讲。在退休生活中,周局长不仅关心退休干部,也是离休干部的知心朋友。李英才、张礼铨、于庆本等离休干部都是他时常关心惦记的老同志。尽管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非常感兴趣,电脑操作,智能手机,网上学习、支付和购物,都不输给后辈。他是个非常钻研用功的长者,遇到事情非要弄个明白,把原因搞清楚,干起活来就得心应手。有些事情他还像专家一样很热心地给人家介绍心得,帮助别人少走弯路。记得2012年3月份,他在华东医院看病时由于台阶弧形不平不慎跌倒,右侧大腿股骨骨折。华东医院非常重视,专门请专家会诊,明确了治疗方案。动好手术后,他按照医生的嘱咐和网上的医学知识认真配合治疗,术后恢复得既快又好。半年后走路和正常人一样,一点都看不出做过手术的影子!平时,他爱人张慧芬老师有点高血压,夫妻两人恩爱有加,何时用药,用什么药,怎么用,都是周局长牢牢记住,时时提醒。他们是同学同龄,和子女分开居住,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生活令人羡慕!8年多来,我有机会经常聆听周局长的教诲,关键的时候他还帮我出主意,打圆场,保证离退休干部队伍和谐稳定。</p> <p>责任感成就了事业,事业的发展促生了企业家之间的感情和友谊。随着高龄期的到来,老领导们对历史的回顾和事业的反思愈加清晰流畅,客观平和。2019年6月,钱忠伟老局长自费请客,诚邀当年分管华东电力调度工作的部分老同志刘维烈、张启平、冯贵明、高家芬、袁英华、武寒、郁东升、孙京和熊小凤等小聚,请周坚和我作为小字辈作陪。电网规划安全生产、经济手段调度电网、严格管理带好队伍始终是老同志们离不开的话题——忆往事峥嵘岁月,赞今朝神州巨变!很多事情其实已经很遥远,但依旧值得回味。原因有三:首先是有风险,值得做,做对了;其次是有瑕疵,有遗憾,想弥补;第三是谈心得,表心意,圆心愿。往往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老领导都有这样的特点,每一次坐在他们中间听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和奥妙,就像加入了企业家俱乐部,都会加快我的知识积累、思想拓展和站位提升的速率。我明显感觉到在他们的引导下,我看问题、做决定、处理矛盾的思路,包括做人的心胸和思维的层次,都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和提高!</p><p>在开场前,钱局长说,“今天召集大家聚一聚,没有什么理由。但如果说有没有原因?那就有一个:想大家了!”一句非常朴素的话,把他的智慧聪明、干练精明、豁达开明和重情重义集中表现了出来。旁人也许不懂,但业内人士都明白其中的内涵。钱局长是一位力量型的企业家。他那爱憎分明、坚毅硬朗的性格特点和换位思考、效果导向的管理风格有机结合,为电力企业很多领导人争相学习。在资源紧缺、技术落后和管理转轨的特殊时期,他作为华东电力的当家人,紧紧抓住电源增量发展和电网市场化调度两个关键环节,深入华东三省一市调查研究,了解方方面面的诉求,大胆打破计划经济留下的陈规陋习和阻碍电力发展的条条框框,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以口子电量考核为依据的省间电力经济调度运行规则,探索了透明公正的华东电力市场雏型,很好地化解了华东电网一度因缺电而分电争电造成的不和谐局面,促进了华东电力的快速发展。优秀的管理者都是矛盾体。既善于斗争,也一定善于妥协;既善于改造旧框架,也一定能建立新模式;既善于批评人,更善于团结人;既善于做大蛋糕,更善于分好蛋糕……钱忠伟局长和刘维烈、陈开庸、张启平总工程师以及调度中心的一大批生产管理专家们,默默工作,艰苦探索,为“团结治网”的成功实践作出了贡献!</p> <p>一辈子的职业生涯,最可回忆是福建。三年前,王根和局长动笔撰写了自己的《人生回忆》,前年已收笔付印……2018年夏天,由往日的部下们陪同,他再次走进福州和厦门的电力老人中间……看到多年不见的同志和战友,他激动不已,情谊依然,感情依旧。那一次,我们非常幸福地一路分享着王局长的喜悦和快乐;回到上海后,我拟了一副对联送给王局长:忆六载,话当今,无所不谈;数三子,夸人格,有所不知。还专门做了一个王局长赴福建之行的美篇,刊发后引来了上百位福建电力同仁的关注和点赞!2018年12月,王局长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最有影响力企业家称号。下面是东南电视台记者在海光大厦采访他时说的话:“从六年单身临危受命实现福建电力的腾飞,到退休后老两口养兔种草摄影著书的安逸。这位白天家里不点灯的电力局局长王根和把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与获得的荣誉说得云淡风轻。”话语不长,但抓住了关键,堪称经典!</p><p>我们衷心祝贺获奖的王根和局长!祝愿他健康长寿!</p> <p>2014年5月出版的《李鹏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对于我可能去国务院工作之事,钱正英可能还不知道。6日上午我和她交换意见时,她还对我说:‘埃及电力部邀请我部于1983年12 月举行第二次会议,我希望你能去一趟。’第二天上午,我和钱正英部长谈话,她说:‘如果调你到国务院工作,希望你对水电部的人事安排和工作提出一些意见。’我说:‘赵庆夫副部长协助钱正英主管电的工作,可任党组副书记,推荐50岁以下的张亚圣、史大桢为副部长,贺毅任水电总局局长;电力管理体制逐步做到政企分离,大的电站、项目、电网归中央,县以下的供电可下放到地方;水电施工和设计分开,施工不一定搞一统天下,水电部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水电总局可推广设立代表处的经验;部机关办好三件事,一是建设调度楼,二是办好《中国电力报》,三是办好电力医院;上海和北京两所电校可办大专班,管理学院要选有学问的人当校长,推荐沈根才同志。’15日,又商讨了提一名管电的副部长的问题,王林和赵庆夫都同意考虑姚振炎。我同意,同时认为姚至少应进部党组。</p><p>7月17日下午当我读到上述文字时,急忙带上书来到张亚圣老局长家里,把李鹏同志的新书呈上。亚圣局长激动地说:“你就像是中组部派来的,给我带好消息来啦!”房间里顿时笑声不断……张局长爱讲笑话,性格开朗,什么事情都看看得很开。打开了话匣子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故事。但对于他自己的辉煌历史,却常轻轻地一笔带过。张局长是原上海地下党市委书记张承宗的儿子,早年经常在父亲的指挥下为党送情报,但为了保密工作需要没有办理入党手续,是解放后入的党。因此,他不是离休干部,没有离休待遇。夫妻俩都是上电“一百零八将”。爱人胡三梅1985年就是上海电力学院党委书记(上海老资格的正局级干部),但近十年来动过两次脑部手术,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好,全靠张局长和保姆照顾。他一般不出门全身心陪伴年迈体弱的妻子,两人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他一生走南闯北,工作过很多地方,人生涤荡起伏很多回,到了老年依然有很多不如意。但他始终乐观向善,豁达大度,无论对待工作人员还是家里的保姆或邻居,凡事克己不求人,更不向组织提要求。有一次,我从侧面了解到一个故事。那次,张局长家面临一个特殊困难。他自己当然不会说,但无意中被张辉明同志知道了。辉明总很热心地主动帮他向有关单位说明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解了这个困局(这件事钱局长也很关心,问了我几次)。但自始至终亚圣局长自己没开过口,大家也装着像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老领导们之间的情深意重、高风亮节可见一斑……张局长常常风趣地跟我们说:“现在的待遇比刚退休的时候好多了!领导上也非常关心我,老干部处派邵宗新同志经常给我送这送那,非常过意不去!我现在很好的,你们不要担心我。不过,我最担心的是提高离休干部的护工护理补贴费,国家增加了这块钱,我家里也要给阿姨增加补贴啦……”我们的交流总是在嘻嘻哈哈中开始,在轻轻松松中结束。</p><p>图为:2014年冬天和2017年夏天,分部领导李卫东、张怀宇、李永鸣和王路登门慰问张亚圣老局长。</p> <p>口碑就是丰碑</p><p>李英才和张玉安两位同志都是1952年组建华东电管局时进驻机关的离休老干部,是长期以来在电管局里口碑非常好的一对革命伴侣!他们严以律己,宽容待人,平易近人的作风和非常强的组织观念,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李英才同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担任了上海市供电局党委书记。别看他职位不低,在生活上却对自己相当苛刻,艰苦朴素堪称模范!那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他家里孩子多,而且山东老家也闹饥荒,家里的老人赶到上海与他们住在一起,经常发生不够吃的情况。于是他就会在星期天的一大早,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五角场一带的荒野田埂上采摘野菜,补充家里的口粮。单位配给他的房子房间少,质量差,居住非常拥挤,遇到黄梅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更别说给组织提出解困方面的要求。尽管自己条件艰苦,他对待一线工人师傅却是爱护备至。大冬天夜里在厂值班,在深更半夜人最犯困的时候他会独自巡视运行车间,拿出自己早准备好一小瓶白酒和花生米等,犒劳一线工人师傅,唠家常、听意见,和大家打成一片。十年浩劫的时候,他担任吴泾热电厂党委书记被造反派批斗训斥,在有理说不清的被动场面,有好几次他都大声背诵曹植的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以特有的方式与极左思潮作坚决的斗争,保护了干部,化解了矛盾。他关心爱护有为年轻干部,积极推荐培养一心忙于业务,不拉帮结派勤于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后来成为局级干部的邱国富同志就是他在吴泾电厂时慧眼识才,大胆提拔的好干部。离休以后,他积极支持离退休部门工作,每天散步在苏州河畔,目睹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巨变,为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而高兴!</p><p>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李英才同志被中组部批准享受副部级医疗报销待遇。那年他89岁高龄,身体依然非常健朗,每天还能和孩子一起喝上一瓶啤酒,只是两个耳朵全聋,语言交流比较困难。我们组织了到嘉兴南湖和千岛湖培训中心两次出省活动,他都兴致勃勃参加了。期间,他上台朗诵歌颂改革开放和时代进步的诗歌,声音洪亮,气宇轩昂。2012年下半年起,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几经检查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在他病重期间,有一次我陪分管领导周永兴同志到华东医院探望。当时他人非常消瘦,皮肤蜡黄,而且两个耳朵全聋,永兴同志俯下身子贴着老人的耳边说:“老领导,您有什么事要我们办?有什么话要对党组说吗?”李英才同志平躺在床上指着我说,“我没有其它要求,就一件事,我要出一本诗集。”老人一直想把几十年来他在遇到重大政治事件、企业重大工作以及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时撰写的自由体诗歌汇编成册。其实在老人生病前我已经请《电力报》老编辑王银珍同志在编辑这本诗集了。当永兴同志知道是怎么回事时,急忙说:“老领导,我们立马就办,您放心,会给您做好的!”当时病房人很多,张玉安同志一直在边上陪着,她非常着急,不停地重复说,“周总、乔主任不要听他的,我们自己印,我们自己印,不给组织添麻烦……”李英才同志病逝后,我们和家属讨论治丧事宜。张玉安一再告诫子女,“都听乔主任的,听组织安排”。后来,每次遇到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等宣贯工作,张玉安同志总是带头表态,“我们听组织的!”</p><p>2013年春节前,分部老干部团拜会上老同志们争相传阅当年编辑复印的《夕阳红》画册,画册里有一张周总看望李英才的大幅照片。在场的工作人员王金明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张玉安看到照片后真的很难受,控制不住自己的伤心,一个人默默坐在墙角边独自流泪,当她发现大家在注意她的时候,张玉安平静地抹去泪水,微笑地对大家说:“看到李英才了,好些日子没有想他了,看到照片我很高兴!”4年前她90岁了,按照分部不成文的规定,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会不再派车接送她参加。她其实很想来参加活动,听听情况会会老友,但是既然组织作出了决定,她就坚决听组织的。从此,老人家再也没有来过高邮路。去年8月,张玉安老人也离开了我们。“听组织的”成了她留给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治丧期间,她的儿媳妇边哭边跟我们说,自己嫁到李家快30年了,三代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婆婆从来没有跟她红过脸。她在外面慈祥和善,对子女倾注关爱,不急不躁,极尽长辈做人的榜样。曾经和张玉安一起工作的孙雄兵同志在追悼老张期间回忆起这样一段往事:“张玉安老人善良亲切是有目共睹的!1978年,我刚到机关改正组(在老大楼三楼 ,属组织处管)上班的第一天,临近午饭我走过张玉安办公桌旁时她主动拿出饭菜票给我这个新来者,告诉说你刚来不熟悉情况,可先用这些饭菜票到食堂就餐,免得仓促排队购饭菜票。其实我是当天上午才认识张玉安同志,她这种长辈对年轻人的关爱让我好受感动!”华东分部的老职工都这样评价张玉安同志,“她1952年进入华东电管局,是最早的一批同志之一。在干部部门一直工作到离休,一直是科级待遇。无论李英才的职务和待遇如何起伏变化,张玉安对待周围同志始终像贴心的大姐一样,诚恳厚道,宽容大度,关心同志,维护团结。”</p><p>这些年来,每当想起李英才和张玉安的为人品格和作风做派,我都会非常感动。他们是一对革命伴侣,一辈子相扶相持,恩爱有加。他们把群众的口碑看得最大,赢得了群众的普遍尊重和赞扬。他们兢兢业业的勤勉作风和普普通通的低调做人,着实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p> <p>刘立峰同志是华东电管局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干部。老人家平时我们都尊称他刘老主任。他有比较严重的哮喘和心脏疾病,一般的离休干部活动他都请假,不出门在家休养。1923年出生于山东临沂的他,15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先是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后在山东解放区政府里从事管理工作,1949年作为负责人随山东兵团接管了潍坊县电力公司。全国解放后他到了上海,先后担任华东电管局中试所、闸电筹建处负责人。1956年起直至1983年离休前,他一直担任华东电管局办公室主任。期间,面对众多的政治运动和多变的体制改革浪潮,他始终恪尽职守,竭力维护单位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安全生产局面。“四人帮”粉碎后,作为老资格的办公室主任他按照拨乱反正的总体要求,全力恢复被文革废除、冲垮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营造和践行按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的企业管理氛围,在电管局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管理秩序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上海和华东电网的安全运行作出了卓越贡献!</p><p>刘老主任给我的最大印象是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无论是每个月工作人员登门送文件或福利物品,还是逢年过节我登门拜访慰问,他对我们都彬彬有礼非常客气,对我们这些晚辈问长问短,关怀备至,仿佛他在慰问我们一样。我们部门有位职工,其孩子就业遇到了困难,他知道后马上来电话说,“他儿子在张江高科园区的一家公司当领导,我已经跟他说了孩子的情况,你们直接去找他,落实一个工作岗位没问题。”这位职工当时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记得201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和王洪清到他家里授送纪念章,老人家那天特别激动,说,“我现在没法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92岁了,特别容易激动,看到有战士牺牲的场面就控制不了,泪流满面哭出声来……经常会想到牺牲在我身边的战友……战争很残酷,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有我们这代人的体会。”说完这些,老人拼命地摆手要跟我们告辞。后来,他老伴洪文媞老人(市园林局离休干部)解释说,“老刘最近情绪很脆弱,经常想起牺牲在沂蒙山区的战友,如果你们不走,他就要当着大家的面号啕大哭了,他怕你们受不了”。四个月后,刘立峰同志因心肺疾病医治无效于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分部领导周永兴参加了告别仪式,我代表单位致生平。第二天,他儿子来电跟我说,“爸爸生前从来不跟我们讲他的革命经历,昨天听了生平稿知道了他的革命历程和工作故事,感谢单位感谢组织!”</p><p>电管局办公室的老人们至今只要聚在一起,席间回忆、怀念和称赞刘主任是个少不了的一个话题。大家会举很多例子来感谢他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帮助和指点。老人们说,刘主任人称“小局长”,在办公室主任位置上足足干了27年。期间政治风云变化大,“一把手”换了一个又一个,而“刘主任”则巍然不动。他人品正、能力强、资格老,批改文件用的是毛笔,一手蝇头小楷;行政级别比他还高一点的老处长看到他都非常敬畏,汇报工作时都拿着笔记本,说话都很谨慎;办公室是电管局行政工作运转的总枢纽,他办公室的灵魂,是压得住场面,稳得住局面的大管家;他家住在中央商场附近离单位近,每天吃完晚饭就又会回到单位看文件,处理公务;和办公室小秘书们一起加班是常事……有一次听张辉明同志说,“刘主任对小青年很爱护很关心。有一回大概是要整一个大材料,晚上加班要晚一点,我被刘主任硬拉着到家里吃晚饭,刘主任的爱人是宁波人,生活很节俭,那天可能也是“突然袭击”没有准备,桌上没几个菜,而且很咸很精。我筷子也不敢动,刘主任还是很好客,不停地说,吃啊吃啊!场面搞得很尴尬!”压担子用干部,恩威并重带队伍,刘主任很有办法,也非常成功。</p><p>亲人痛离别,天上又相见。前年,我无意中得知他儿子也因病去世,很是惊讶和惋惜。据说他刚从张江的一家公司高管位置上退下来不久,60岁出头的年纪,直奔天堂与父亲会面,我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使我想起老刘主任过去跟我讲的一件事。他年轻时候身体一直不好,上世纪50年代初其实他先是到上海华东医院来治疗结核病的,后来因工作需要留在了上海。当时他一直以为自己活不过50岁。在上海电力系统工作期间,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慢性病很多,但不急不慢的生活节奏和正常的作息规律,保养得很好,最后活过了92岁。很有意思的是,每当讲到健康问题时,刘主任就会话风一转,跟你扯上一段1962年恢复成立华东电管局时他去东北调研,李鹏同志接待他的故事。真是“悠悠岁月匆匆过,用情几事难相忘”。2012年,华东电管局成立60周年,分部邀请部分老同志召开了座谈会,约稿编印了一本回忆文集。刘立峰同志认真撰写了《我所知的跨省联网统一调度的决策过程》一文,用文字的方式给华东电力企业发展史提供了一个重要故事细节和历史片段。</p><p>如今,刘主任走了,刘主任和洪老师唯一的儿子也走了,家里只剩下93岁高龄的洪老师孤独一人。原先,在康平路高安路十字路口的高层住宅楼里,一对革命老人隔着玻璃窗仰望徐家汇绿地,时不时还要纵论天下事的身影已经消失,成为往昔……2020年的冬至即将来临,刘老主任!您在那里都有五年了,您还好吗?</p> <p>2018年7月3日,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陆晓春书记到上海电力医院看望慰问原华东电管局保卫处处长、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享副部级医疗报销待遇的离休干部曹珠同志。曹珠同志在1964从部队(解放军20军60师政治部)转业到华东电建局任保卫处副处长,6年后调华东电管局任保卫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他在电力系统工作18年,一直没换过岗位,职务职级也一直没变,始终是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很多人都为他抱屈。其实,他革命工作的资格很老,执行政策水平也很高,工作勤勉,为人忠厚,不争名,不争利,原则性和执行力都很强。对于这样的职务安排,本人即使有点意见、发点牢骚也是很正常的。但事实却是他淡泊处之,乐观豁达,每当别人谈及此事,他都哈哈一笑了之。</p><p>说起老曹,他跟我之间也有一段忘年交往。离休以后,老曹搬到了中山西路777弄单位造的新工房。上世纪80年代电话号段资源紧缺,新小区更是要等待扩号码、排计划,所以他家很长时间装不上电话。当时,我妈妈正在管辖该地区的市电话局分局工作,接待过老曹所住小区居民的窗口申请。时间长了老曹跟我妈妈熟悉起来,也知道了我的情况(那时我还在华东电管局干部学校工作)。我担任离退休部负责人后,经常和他讲起当年装电话的往事。我通过老曹听取工作意见,交流思想状况,彼此之间的感情很好。据他女儿讲,在家里老曹话很少,而我们去了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次陆晓春书记看望他时,主动跟他提起原先服役的20军政治部的情况,老曹不紧不慢讲了很多部队建设方面的往事。陆书记曾经担任过上海航天局的领导,对20军也非常熟悉,两人你来我往谈得很欢。这次慰问的场景,是多年来我印象中老曹最兴奋、最幸福的一个画面。我们单位其实有很多像老曹这样从部队下来的离休干部,他们到了地方以后告别了轰轰烈烈的军功章生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也许他们建立的新功劳非常细微平凡,但他们依然那么认真,依然带着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崇高感在履行参加革命时对组织的承诺。听党话跟党走,成了他们一辈子的职业信仰和做人准则。老曹今年96岁高龄了,有时候我在想,很多为人厚道的老干部为什么长寿?也许,生活简单、性格开朗以及有着坚定的信仰,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向老干部学习,他们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p><p>下图:2013年12月15日,我们离退休部的同志和曹珠同志的老部下、原局保卫处长孙步强同志、离退休部原主任王阳龙同志一起到上海电力医院庆祝曹珠同志90岁寿辰。</p> <p>2019年10月12日和11月8日,与新安江电厂李建华厂长分别陪同国家电网公司总信息师孙正运和老领导栾军考察新安江水电厂。</p><p>顾寅章:记起1961年大学时在新安江电厂实习生活。</p><p>乔谦明:一晃半个多世纪!周总理1959年4月9日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的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已经60周年了。</p><p>张启平:新安江水力发电厂是我国“三自”最成功的水力发电厂。潘家铮(两院院士)主持大坝的设计施工。</p><p>乔谦明:是的。听孙煦等老同志说,当年新安江到上海的西郊站成立上海主要电源点,对上海城市用电贡献巨大。孙煦是西郊变电站的第一任站长。</p><p>张启平:据说潘老当时还被戴上“老右”的帽子,带领设计组在施工现场进行“三自”。</p><p>乔谦明:潘老这一代知识分子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是有信仰的一代人!</p><p>(2019年10月5日,微信朋友圈对话摘要)</p><p><br></p> <p>2019年9月21日上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离退休部综合处处长刘东同志专程来到上海,前往闵行莘庄的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华东电业管理局局长黄宇齐同志的夫人阎明光家里探望慰问。阎明光同志已93岁高龄,是上海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位离休干部,也是已故著名社会活动家、革命家、情报专家,我党隐秘战线上的英雄阎宝航同志的三女儿。她在革命大家庭里长大,经历了旧社会的腥风血雨,沐浴着革命胜利后党的阳光雨露,也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的波澜壮阔……离休以后,她依然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力所能及地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尽心尽力。刘处长首先转达了总部领导和离退休部郑云安主任、马超书记对阎老的亲切问候。刘处长此行是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慰问老部长遗孀,他代表组织高度赞扬黄宇齐老部长为电力事业和企业党的建设作出的贡献。祝福阎老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阎老非常激动,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地回忆起黄部长故世8年来,华东分部老干部部门的关心与帮助,介绍了她近年来参与慈善事业、困难群众救助,特别是与张学良将军后代开展统战工作的情况。老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她衷心祝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朝着“三型两网、世界一流”宏伟目标迈进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p><p>下图:2015年9月,在国家电网公司离退休工作部安排下,阎明光同志作为黄宇齐老部长的遗孀登上天安门广场观礼台,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老人家在观礼台上的留影。</p> <p>2017年9月5日,我陪同周祥根老局长慰问原华东电管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传庆。前些日子李总体检时查出前列腺指标异常,通过深入检查,确诊为坏毛病。老知识分子都有研究精神,得病成良医,竟成了医学专家。他很乐观,谈自己的毛病就像谈别人的一样……周局长刚知道他得这个病时很着急,一定要去探望。到他家里看了之后,心宽很多。两位老人谈笑风生,我也很高兴。我们的老领导,真是我们中年人的楷模,淡泊名利,遇事平静,宽容宽厚,风度不凡!李总在职时一直协助领导分管基建工作,特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力短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他思维敏锐,经验丰富,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在宝钢电厂、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电力项目筹建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p> <p>2017年1月,朱立同志从国网重庆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调华东分部任党委委员、副主任。10多年前,他在浙江公司担任财务部主任时,我们就认识,现在担任自己单位的领导我们都倍感亲切。有一次,在办公室他慎重其事地向我打听一个离休干部,并很动情地讲述着自己成长经历中难以忘怀的几个精彩片段。原来,在1981年朱立刚满21岁时,他还在浙江梅溪电厂当小会计,被单位推荐到华东电管局干部学校参加第一期财会人员培训班。近八个月的培训班,他学习刻苦努力,功课成绩优异,作为优秀学员在结业典礼上发言,拍集体照时专门安排他站在前来参加典礼的华东电管局财务处长诸笠中同志后面,以资鼓励。这件别人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朱立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丹心。</p><p>在秋高气爽的一天下午,我陪着朱立来到了新港路诸笠中老处长的家。踏进家门,当91岁高龄老人和朱立双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在场的人都非常激动!“朝朝夕夕常思念,人生最难遇知己”在一阵嘘寒问暖的对话后,朱立拿出手机,指着频幕上的照片跟诸处长仔细回忆起37年前结业典礼上的往事和学习班上的情况。诸处长用心倾听,略有记忆,不时评论,两人相谈甚欢……朱立说,“这次的培训班给我的成长进步打了非常好的基础,当年您在结业典礼上对我的鼓励,我一直记在心上,鞭策我前进!”诸处长说,“当时我讲过哪些话,现在记不得了。但希望年轻同志努力进步,一直是我衷心的愿望。你的进步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你成长为领导干部我由衷为你高兴!你今天带着过去的合影特意来看望我,我很激动!我们的事业一定要后继有人,更要有像你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我站在边上说,“诸处长坐着,朱立总站后面,再拍一张合影照,以后两张照片对比着看,可有意义啦!”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两位也是两代电力系统财务管理者,他们天南海北相隔一方,他们既熟悉又陌生。回首往事,初次见面时年轻人倾听长者言,立下宏愿志,如今再端坐在昔日教诲人边上,听其言观其行,朱立总感慨万千。看着他们老有兴趣地交流着专业、追溯着历史、畅述着过往的人和事,我体验到了诸笠中老处长的慈祥和雍容,感受到了朱立总的谦恭和襟怀!</p><p>我们常说,感恩于心,报恩于行。朱立同志对老干部的敬重,身体力行回报知遇之举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拳拳感恩心,什么是铮铮报恩行。诤言践诺,永远是我们做人的重要品格。</p>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第五章 文化品质成就团队事业高度</span></p> <p>2015年6月,分部离退休工作部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先进集体,分管领导周永兴专门前往高邮路活动中心,在老干部大会上为我们授牌以示鼓励。这几年,离退休工作部做了一些上下满意的事情,干出了一些成绩,既得益于有好领导的关心支持,也是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另外,吕文同志负责的分部离退休信息报表统计工作对口国网离退休工作部和上海市经信党委老干部处,基础数据真实完备,基础管理扎实到位,连年得到国网和经信委先进的表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的团队精神,“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家园”是我们的核心理念!</p> <p>衷心感谢大家8年多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对离退休工作的理解宽容和厚爱!一路走来,老领导老同志们的音容笑貌、促膝谈心、外出活动以及欢声笑语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付出的是岗位职责中所要求的努力,收获的却是掌声、友情和感动。分部党委的这次人事安排,更多的是对我们老干部工作的肯定,是对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和老同志的关怀。我一定牢记“让党委放心让老同志满意”这个初心和使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全力支持配合丁峰同志的工作,一如既往全心全意为大家做好服务。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p><p>2019年“七一”党的生日,王阳龙、袁英华和赵义融三位同志被华东分部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p><p>2018年1月,在奉贤华电燃气电厂与分部离退休干部党委的两位大姐——袁英华大姐和赵义融大姐合影留念。</p><p>2019年11月,在千岛湖培训中心和王忠仁、许俊华等合影留念。</p> <p>2012年9月,为纪念国家离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印制纪念章颁发给长期从事老干部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分部颁发仪式上,原老干部处退休的吴忠立、姜玉凤、邵秀丽、林德奎、杜寄初和沈自浩等同志,接受了纪念章。</p> <p>一年两期的老同志政治理论培训班,是离退休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响亮品牌,在老干部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高压技术基本参数和试验结果、全球能源互联网前景、“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成果等老同志急于了解的内容,都在这里得到了解答。2018年以前,因为不通火车都是由高邮路招待所提供大客车(一般一次需用车3辆),统一接送老同志们前往培训地。路上耗时4个半小时,上车下车,清点人数,行李上车、送房等具体工作非常细致繁杂。为此,离退休部的王金明、王洪清、李毅、施建江和陆旖旎等反复研究讨论,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得出了一套符合老同志特点,物质条件也许可的服务和工作方法,非常管用。上海电力医院的张瑾、陈民海、郭声君、高巍和高瑾等医护人员也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用心尽力,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尽管有风险,我们依然克服困难将举办老同志政治学习班的工作坚持了下来。千岛湖培训中心的干部职工为此也付出了辛勤努力,项晓光、徐政、陈斌、陈圆,以及导游小彭等同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房都成为了老同志心目中的美好回忆。</p> <p>2019年12月6日,我最后一次以离退休工作部主任身份参加离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那天有两个会议一个谈话的工作安排。上午是离休干部年度工作座谈会,下午是华东电网离退休工作部主任座谈会(国网总部陈立忠主任出席会议),上午还有国网公司人事部考察分部副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周坚(他是1997年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华东调度中心工作的。从值班员做起,一直干到中心主任,对华东电网运行机理烂熟于心,是干生产工作的一把好手。他父亲曾是常州供电局局长,但在他身上看不出官二代的优越感,做事认真细致,性格直爽,也是我们华东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那天我忙得不亦乐乎,一点也没有岗位即将变动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其实那天跟离休干部们再多一点思想交流该有多好啊!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p> <p>上海电力学院召开2015年文科科研工作会议</p><p>12月22日,我校2015年文科科研工作会议在杨浦校区小礼堂举行。校长李和兴、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春华、校党委副书记李艳玲、副校长封金章、副校长翁培奋出席。参加会议的嘉宾及学校有关院部领导、教师和研究生、机关部处的主要负责人等120多人与会。会议由翁培奋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主要有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主任道书明、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黎荣、杨浦区区委副书记唐海东、上海建科建筑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倩、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仓平、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研究室主任李苏华、杨浦区妇女联合会主席季金香、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离退休处处长乔谦明、定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吴岩等。李和兴致欢迎词,黎荣、唐海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黎荣和李艳玲为上海电力学院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揭牌,唐海东和封金章为上海电力学院“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揭牌。一批文科科研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李艳玲作2015年学校文科科研工作报告。她从文科学科分布、人员队伍、基地与平台、科研项目与成果等方面介绍了我校文科工作的现状,然后从科研经费的增长、标志性成果的获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进展等方面概括了2015年我校文科工作的“五个新”成绩,强调今后学校的文科建设需要着力强化“育人”“学科创新”“人才”“服务”和“国际化”五种意识,抓准重要的战略契机,着力推动我校文科建设“走出去” 。在主题报告时,道书明主讲了《文化与对外交流》,王小明主讲了《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技馆/博物馆科学传播方式变革》,叶倩主讲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文科创新的思考》、,李安方介绍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情况。另外,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周师迅介绍了如何转化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上海高校智库中心执行副主任沈国麟分享了基于同城协同的高校智库建设经验。</p> <p>与30年前华东电管局机关工会老领导吴龙璋和张荣根同志,畅聊华东分部曲折的企业历史和精彩的人文精神。在谈到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时,我的观点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同,三句话: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激励和稳定干部队伍意义重大;老干部工作既是党支部也是俱乐部,应做到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老同志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既是老干部又要争做小干部,这对调整心态,丰富退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必要。从2013年开始,每月8日的退休干部党员活动日都会邀请非党处级退休干部一起参加,并单独成立了一个非党干部小组,除民主生活会等党建内容外,党内外退休干部一起参加听报告、政治理论学习和参观考察活动。这些工作得到了吴龙璋等十几位老处长的拥护和支持。近几年来,吴龙璋主席每年都给分部主要领导写信,汇报过去一年的学习收获以及离退休工作部开展的活动和提供的帮助,感谢分部党委对老同志的关怀爱护。张荣根同志今年也有73岁了,党委每次开展学习参观活动王阳龙书记都会邀请他参加,因为他是最称职的随队记者,拍照、编辑、制作之外,他还免费将作品赠送给活动参加者作为留念……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党的群众工作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有爱心,热心肠。从2013年开始,我们在离退休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精准对接老同志各种需求,提出并践行了“建党百年、建国百年和长寿百年”三个百年目标激励教育、探索“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凝聚力工作法,将离退休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到老同志的生活学习当中,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夏理身,长我3岁的好部下、好朋友。1988年他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是一个思维严谨、业务扎实、作风细致、待人和蔼的知识型管理人员。2018年5月27日,他的宝贝女儿结婚啦!婚礼上,当年电管局人资口的卢华良夫妇、沈挺等同事前来祝福,恭祝理身兄家庭美满、幸福安康。8年多来,我很少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因此特别珍惜,真的希望我们这个年龄段同事的孩子快一点成熟,让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小老头早日“升级”。</p><p class="ql-block">从管理链条上讲,人资专业在离退休专业的上游,政策解释、费用预算和综合管理归口都在人资部的职责范围里。夏理身同志是人资方面的“老法师”,业务很熟很精,专业能力强。多年来,分部社保中心的崔伟民、赵筠筠、丁鼎、王耀华、刘颖,教育培训的沈挺,人事档案的顾丽鸿、李曼,特别是人资部门的最高领导张辉明同志,在我们离退休部门的背后默默无闻、实实在在做了大量资源支撑、环境营造和政策保障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动力和底气。向人资专业的同志们致敬!</p> <p>上海的城市文化,每当关键时刻其优秀的层度就会体现出来;而上海人则是创造这种优秀文化的主体,契约精神下的文明相处和互助合作,其产生的精神成果将是最为夺目光彩的!分部老同志摄影小组已坚持活动好多年,每年要举办一到两次采风活动,不定期在活动中心或微信群里举办摄影讲座和心得交流会。夕阳红画册每年选择作品刊登,每两年出版摄影作品集《红枫艺影》(已发行了4集)。庄思成同志担任摄影小组组长快十年了,他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力系统专业,去年已80岁,为人热心乐观,兴趣爱好广泛,是非常称职的小组长。管人龙同志是公认的“管教授”,一些新的应用软件都是他率先学习,再传授给大家;吴忠立、沈荣明等同志都是摄影高手和快手,每天都有好作品上传到摄影微信群里,供大家欣赏分享。“红枫艺影”的名字是原《华东电力报》编辑王银珍同志起的,汇聚夕阳红和艺术美等多种老年特色元素,深受老同志欢迎。王银珍同志默默无闻在《夕阳红》《红枫艺影》和《家园》刊物的出版做了大量编辑工作,并帮助提高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为老同志身心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p><p>附:2019年4—5月间庄思成、王银珍跟我的微信谈话纪录。可见他们的敬业精神。</p><p>庄思成:乔主任,仔细看了今年的《夕阳红》,看到李晶生的摄影作品。我想应发一份 “关于征集《红枫艺影》第四集摄影作品的通知 ”给他(我己告诉徐局长),希望他也能提供一些好的摄影作品。在去年广福林時,我曾请他进摄友群,他客气谦虚,我忽略了。現请他进摄友群你看妥否?</p><p>庄思成:乔主任,你好!昨天收到王银珍发来的《红枫艺影》第四期的草稿,想必你也收到。是否争取在六月底前(王银珍再修改一下,她建议下周的星期三26日下午)我们几位讨论一次,还有许多照片和文字需要有关人补充,向你汇报,希望你能莅临指导!由于王银珍女儿在25日晚生了外孙,《红枫艺影》稿子也來不及修改好,所以26日未碰头讨论,待修改稿出來后再安排。</p><p>庄思成:乔主任你好!《红枫艺影》在近一个多月内由于王银珍的努力经过了几次校对和调整。在7月17日的版本基礎上又一一地对照片和作者进行了核对,新的校正稿昨天也完成了。我询问了徐局长,管人龙和周新民,我们都无意见了。最后请您审定付印。</p><p>王银珍:乔主任,由于花卉虫草和飞禽走兽的作品少,故改篇目名为花木虫草,放入大树;私下约来贺凤杰的鸟虫和其他,调整加入。另排版人进展缓慢,已告负责人关心进度,他已做安排。估计周二可见第四版。特告!</p><p>王银珍:乔主任,昨天再去改了一天,今早继续完善一下。现发来第四稿。请阅并提意见。另也发邮箱。</p><p>王银珍:乔主任,总算搞定,已叫印一本送来,施建江收。</p> <p>2015年8月,参加摄影采风活动的老局长小歇照。采风活动的发起人是李永鸣同志。当时他还没从岗位上退下来,却主动和有关领导汇报协调,最后反反复复跟我商量了好多次,在如何提高采风活动的质量,同时确保参与人员安全方面动了很多脑筋,制定了很多方案。永鸣同志是一个热心人,我感激他。</p> <p>由兴趣爱好所产生的自发性和约束力,是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来源之一。离退休合唱队成立有33年了,发起人是原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邵秀丽同志。她现在已82岁,依然身体硬朗,每个礼拜还带领一批高龄队员到高邮路练唱交流,自娱自乐。30多年间,华东电管局的名称、构架和领导变化很多,很快。凭良心讲,也并没有很多人关注这个合唱队。但它却无拘无束很有生命力地生存着,并且由民办逐步转变为半公办半民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像一颗小草,经历春夏秋冬——十年一代人,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永远来不了了……在嘹亮的歌声里,多少夕阳无限好的电力人切身体会到了感恩和快乐!感谢邵秀丽老人,感谢还在为之张罗具体事务的王阳龙、钱立民和程黎明同志。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众人的幸福。</p><p>每一次学习,都会留下一段难忘的友情。2017年,我们为老同志们组建了沪剧兴趣班。这个班只存在了一年时间,但收获却不小。特别是通过李起杭同志的姐姐,邀请了著名沪剧演员徐蓉老师执教。两个学期,大家从一点不会,到基本掌握吐字、运腔等常识、方法,速记速背,最后还排演了一些节目……大家的热情很高,师生之间至今还保持联系,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沪剧情有独钟,非常热爱,跟着一起学习,受益匪浅。在这里衷心感谢徐蓉老师、媛媛琴师和李起航同志的辛勤付出!</p> <h3><font color="#1564fa">第六章 难以忘怀的那些人和事</font></h3> <p>感恩于心 报恩于行</p><p>——记离休干部于庆本</p><p>于庆本同志是分部离休干部队伍中先进代表,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战士、老政工干部!我与他相识于2011年5月,是我从事离退休工作后第一位登门拜访的离休干部,是相见恨晚的忘年之交!他待人和蔼,思维敏捷,生活中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老于”。老于担任国网华东分部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有10多年,他积极支持分部党委的工作部署和决定安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热情参与分部党的建设,讴歌企业发展,忠贞不渝,孜孜追求;他勤于动笔,发奋耕耘,离休以后撰写回忆文章和学习体会文章百余篇,史料清晰,故事完整,文字流畅,读来感人;他通过交流谈心的机会和苦口婆心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老同志们紧紧团结在分部离退休工作部周围,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凝聚人,发挥了领头雁的正能量作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一、坚定理想信念的老党员</p><p>我们常说,离休干部是革命老人,他们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白色恐怖下接触和学习了革命思想、革命理论,党就是他们寻找光明的领路人。他们对党的感情就像孩子和母亲一样,最深厚、最动情!</p><p>“我是荒坡一小草,</p><p>疾风暴雨相煎熬。</p><p>阳光雨露终挺起,</p><p>党的恩情比天高!”&nbsp;</p><p>这首名为《小草》的小诗,是老于年轻时创作,并一辈子铭记于心的立言之诗!在一篇题目为《一辈子感恩党》的文章中,老于这样写道:我出生在山东半岛一个偏僻山村。从我记事起,家贫如洗,生活饥寒交迫……1942年,与我相伴而邻的文友叔带我到八路军的军工厂,成了一名新工人,人生征途开始了新征程!兵工厂沿袭革命部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早上操练,晚上读书看报,从不间断,学文化、学政治、学技术气氛很浓,人人向上,这样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农村娃认识的字、掌握的知识和懂得的革命道理便多了起来。后来厂长把每天晚上读报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成了大家公认的“小先生”!可见,深厚的阶级基础是老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重要缘由。有一个故事,有一天山东地区共产党领导人林一山到兵工厂视察,厂长书记当着领导的面表扬于庆本,说,别看他人小,可志气大!已经能熟练掌握翻砂造型技术、铅粉使用等技能,小伙子学习特刻苦认真,现在就是一个能工巧匠哇……林一山同志拍着于庆本的肩膀说:“小伙子好样的!希望你苦练本领多生产弹药,支援前线打日本鬼子,保卫好我们的家园!”革命领导人的鼓励和关怀像一把开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金钥匙,激励着这个勤奋好学的“小山东 ”,一辈子以此为人生标尺,脚踏实地为党工作,尽心尽责为群众服务!</p><p>2016年“七一”党的生日前夕,在分部老干部活动中心会议室隆重举办了老党员和青年党员“忆往事、话当今、展未来”座谈会。会上,同时举办了老同志文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家园第一辑和于庆本同志回忆录《往事拾遗》家园第二集编印发送仪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委老干部处处长肖惠民出席会议讲了话,并给被经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分部离休干部于庆本同志颁证鲜花!《往事拾遗》收集老于离休以后陆续撰写的40余篇散文作品,共计12万字,编辑整理工作倾注了他很多心血!其中两首1945年春即将参军加入八路时,老于写下的题为《听党的话》、《上前线》的小诗,非常让人感慨!</p><p>“兵工是我家,</p><p>学艺学文化。</p><p>铭记培育恩,</p><p>永远听党的话!”</p><p>……</p><p>“胸戴大红花,</p><p>飞身跨战马;</p><p>今日上前线,</p><p>誓把鬼子杀!”</p><p>朗朗上口的小诗,就像这个革命小伙一样,幼稚而真实、乐观而向上,细细读来意味深长!是啊!一个人的三观就是“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一个人在青年时代树立起来的三观,以后是很难改变的!粉碎“四人帮”后,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李锡铭同志到闸北发电厂考察,李部长是第二次到该厂,对厂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在汇报会上,李部长直接问:</p><p>“你们厂里面领导班子里有参加造反派的?”</p><p>“有。”老于答道。</p><p>“老于,你参加过吗?”</p><p>“没有。”</p><p>“他们有否拉你参加?”</p><p>“有,那是在造反初期,他们忙于拉队伍之时。”</p><p>“那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参加呢?”</p><p>“我已经是老造反了,我造反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造日本鬼子的反,后来入了党,又继续造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参加共产党,实现了我一生的追求,我已经满足了。”</p><p>………</p><p>在电力系统40年的风风雨雨中,无论面对老干部、老工人、知识分子,还是“极左”思潮下的造反派、工作组,老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的创造力,特别是在自己受委屈的时候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坦坦荡荡,怎么说就怎么做,认真践行了自己年轻时对党许下的诺言。</p><p>二、坚持知恩图报的老战士</p><p>老于生于1930年。因为穷做了工人,12岁在山东东海军工厂参加工作;因为有了觉悟,15岁加入了八路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解放军山东东海军分区司令部电台、华东军区司令部电信总台工作。在部队的大熔炉里,老于在工作中学习,在战斗中觉醒,特别在济南战役、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他经受住了枪林弹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老于曾经告诉我,尽管自己在部队的时间不长,但是部队给了他铁一样纪律教育和忠诚的人格塑造,这些数不尽的精神财富让他终身难忘、一辈子享用!</p><p>1948年9月,他带领三位同志,手臂戴着印有军管会图案的红布袖章,手握一张路名草图,执行接管国民党山东省济南广播电台任务。为了防止电台遭国民党破坏,接管工作和一线部队同时推进,部队打到哪里,老于他们就接管到哪里。战斗的惨烈,一个个战士在黎明前倒下壮烈牺牲的场景,老于至今难以忘记;1949年5月10日,华东军区司令部在古城丹阳召开军区干部大会,老于和战士们一样席地而坐聆听陈毅军长作报告,“旧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花花世界,我们务必十分警惕!”陈毅那声情并茂、谆谆教诲,老于至今难以忘怀;进入上海后,电信总台改称中共中央华东局电信总台,搬进了巨鹿路733号一栋三层花园洋房。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同志分管总台工作,经常来到小洋楼了解电信工作。他特别关心年轻同志的学习问题,专门就青年革命人应该如何读书,读谁的书与大家展开讨论,说中央规定领导干部要读十本书,你们更要读毛主席的书、列宁的书,要学习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领袖处理和应对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唯物主义观点和唯物辩证法!直至1952年春天,魏文伯同志先后三次关于学习问题做专题探讨交流,老首长的谆谆教诲更让老于一辈子难以忘怀!……</p><p>2019年春节过后,双眼饱受黄斑变性折磨、89岁高龄的老于给担任离退休干部党委书记的我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情谊和力量!信中他写道:这次生病住院,主要是一根血管全堵,另一根堵了90%,尽管病情很严重,但医生让我不要紧张,后来,马上装了两个支架,情况得到控制,心脏已无大碍。我今年已经快90岁了,非常知足,大小病我都能坦然面对。我所以有今天,要感恩党的关怀,有党才会有我的今天;要感谢单位领导和老干部处的关心,你们都是我的亲人!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努力兑现对党的承诺,永远听党话,一生跟党走,这是我的人生标尺!一份思想汇报,字里行间充满着老党员对党的深厚感情……一段时间不和同志们联系、接触了,就想看看大家,听听大家的声音,和党说说心里话,这种境界和觉悟来自于部队的教育和组织的培养。</p><p>如今,眼疾成了老于生活的最大障碍,黄斑变性恶化很快,原来还能感受一点亮光的眼睛现在变得没有一点感觉,完全处于双目失明状态。但他非常乐观,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精神上已经做好了长时间与黑暗世界和平相处的准备!老于把老干部处当作大家庭,把同志们当亲人,“有妈在,自己永远是一个孩子”,老于是幸福的,更是崇高的,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学习和尊敬!</p><p>三、忠于党的事业的老政工</p><p>1952年,在老于22岁的时候,脱下了戎装,转业到华东电业管理局,从此与上海电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企业,他先后担任上海电业党委组织部科长、闸北发电厂党委副书记、杨树浦发电厂党委书记、华东电建局宣传处副处长、吴泾热电厂党委书记和华东电管局企管处处长等职,一直从事人事管理、党的建设,一直活跃在与人打交道的管理岗位上。他从一个电业门外汉,经过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蹲守一线接触电力生产运行,成为了一名懂政策、懂业务、会管理、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电厂老书记!在上海电业系统干部职工中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离休以后,他离岗不离党,继续关心支持企业改革、管理和发展事业。记得2011年起,电网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技术创新突飞猛进,以特高压技术为核心的能源生产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逐步走出行业、走向社会,一时间来自媒体和业界的各种声音,包括支持的、反对的观点在干部职工和老同志中间沸沸扬扬。老于置身其中非常敏感、非常焦虑。他主动到单位找我深谈了好几次,在充分吃透了分部领导在特高压问题上的观点意见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了解特高压关键技术的背景、意义和技术可靠性,经常电话与我沟通信息和观点,以及如何做好老同志思想工作交换看法。老于有想法,有行动。他结合听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特高压工程巡回报告和参观莲塘特高压变电站等活动,先后撰写了四篇体会文章,从一个电力老人的角度阐释了如何以一个创新的精神,宽容的心态积极面对高新技术和新生事物问题。老书记不仅写作文,还利用各种场合和离休干部们做思想工作,特别是几位专家型老干部的思想,旁征博引,立靶立据,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唯物辩证法用到了极致,做通了支部老党员的顾虑,很好地扭转了老干部群体在消极舆论面前不敢说真话、心里话,人云亦云,跟着小道消息随便说话的被动局面。</p><p>2019年12月,老于在新华医院做完眼球黄斑病变手术回到家里休养之际,正好组织上已经明确新的一轮干部岗位调整,当然我也在其中。本着感激和感恩之情,我约了华东老局长周祥根同志和纪委刘汉生书记一起到于庆本老人家里探望。我们在阳光下谈笑风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谈性很浓,当然老于只能在声音里感受温暖和友情!那天,周局长和刘书记给予了老于高度评价,他也讲了很多话,在他那山东音、上海音和普通话三者合一的基层干部“官腔”里,我感受到了那一代党的干部对待同志时的温情和直面困难时的坚毅,再一次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事业和电力企业的无悔追求和至诚热爱!他有一段话印象深刻,感觉好像是在表扬我,其实仔细想想更是反映了老于一辈子从事政治工作的真实写照。他是这么说的,“乔主任这么些年干的老干部工作,有这么一个特点:他首先有一个政治观点,任何事都能从政治角度出发,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远,同时他还有一个群众观点,不是就老干部工作做老干部工作,而是通过这个窗口把党组织的关怀、对老同志的关心传递给大家。”是啊!企业领导干部首先就是党的干部,体现党的意志,提高群众认可度,实现党的建设蓬勃向上的凝聚力量才是我们的工作的根本宗旨。老于的两个观点,充分阐释了新时期基层党建的思想理论和方式方法,是一个电力老政工一辈子宝贵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一定要遵循规律,倍加珍惜,努力丰富完善!</p><p>2014年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中央领导同志再次强调,要鼓励广大老同志帮助年轻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年前,老于身体硬朗的时候一直坚持为华东公司新进大学生讲授入职教育课程,如今他高龄体弱,一直在家由子女照顾安详晚年。其实,老于的经历和故事本身就是一本三观教育的活教材,听了让人感悟,学了深受启发!昨天是建军节,我们党创建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93年光辉历程!老于是我们党的老兵,我用写此文章的方式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感激!衷心祝愿于庆本书记平安吉祥、阖家幸福、健康长寿!</p><p>乔谦明</p><p>2020年8月2日</p> <p>“共同的事业 共同的家园”。离退休党委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当老同志中间有喜事乐事,大家总是第一时间在微信群里祝贺道喜。2018年2月,老领导邵世伟同志带领大家集体祝贺程光杰老局长新婚快乐。由衷的祝愿,发自肺腑的感言着实让人感动!</p> <p>《笑》的解读</p><p>有一位老领导跟我讲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交往时间长了,彼此间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容颜,不是财富,也不一定是才华,而是彼此间的信赖感和踏实感,尤其是给予对方的那份安全感和期望值。我想,人世间最亲莫过夫妻之亲。夫妻之间一辈子顶风冒雨,相扶相持,那份患难见真情中产生的快乐,那样的境界和体验,才是一生中最美的风景、最大的财富。</p><p>胡修瑾和周启芬是华东电管局为数不多的一对处长夫妇。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九十年代分别担任华东局生产技术处处长和人事教育处副处长。他们勤勉尽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艰苦的努力、辛勤的付出,迎来了如今电力技术的进步和电网企业的发展;而宽容谦恭、兴趣广泛的生活态度,也成就了他俩一路扶持,相濡以沫,共同见证了国家和社会的巨变。</p><p>这张取名《笑》的照片,是2018年11月在苏州黎里古镇临河街道上,我给他们抓拍的。那是一次摄影爱好者采风活动,他俩兴致很高,心情很好,带着相机边走边拍,边说边笑。也许是走累了,也许是高兴了,反正处于情不自禁、说笑自如的极佳状态,被我瞬间发现,赶紧按下了快门。一对电力老知识分子开朗朴实的模样被及时定格。两位老人的开怀一笑,给观者传递着一种向上的力量——那是酣畅淋漓的快乐、心满意足的幸福。</p><p>有时候我想,老人其实就是一群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老年人凭中年时的经验过日子,往往会招来失望、尴尬和被动。从60岁开始,每个人就进入老境,这是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60岁后的人将逐渐面对:陪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得学会独自生活和品尝孤独;社会关注度越来越低,得学会安静地呆在一角,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不能忌妒、抱怨;险情不断,得学会与疾病共处,带病生活,视病如友,不能再幻想重新生龙活虎;骗子很多,捂紧钱包,不轻易上当,把钱用在刀刃上。</p><p>多准备点活动,铺就点平台,为老年人多做点有益的事情,在人生最后的路途上,给他们洒上温暖的底色,应该是我们中年人积善行德的内容、义不容辞的责任。</p><p>衷心祝愿胡修瑾、周启芬夫妇幸福快乐、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2018年春节前,我陪同李卫东同志慰问98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李其佩同志。老李1942年参加革命时只有20岁。而今回忆起当年在山东日照从事抗日支前工作的那段历史,他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对一段段史料,一个个故事如数家珍。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块鲁南抗日英雄谱的展板,由于他南下时间早,展板上只出现了他部下的名字,却把他漏了。老李知道后哈哈一笑了之。他说,“那时条件多艰苦,斗争多激烈,能活下来就算不错啦,要留什么名字啊!”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先后担任上海国棉十八厂、八厂和九厂党委书记。九厂当时还是上万人的大厂。1961年他服从组织安排,举家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到了苏州望亭电厂担任党委书记,直到1977年调任华东电管局党委副书记时才回到上海。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拨乱反正”中他受了很多委屈,但凭着对党的爱和乐观的心态,他很好地处理了个人仕途和国家发展的关系。1984年离休以后,他有20多年时间移居澳大利亚墨尔本随儿子一家生活,安享天伦之乐。期间,他委托子女按时替他缴纳党费,离休证、干部医疗保健卡等重要证件都交给分部离退休部管理,防止家人瞒着他揩油看病。2017年,由于双目失明和言语不通,在外看病、养老越来越不方便,老夫妻俩人回到上海富民路的老式新里房子。老房子没有电梯,他们又住在三楼,一开始很不适应。有一天半夜他出来小便,从楼梯上摔了下去,被急救车送到徐汇区中心医院。之后的几个月,他的身体时好时坏。有一天,夫人潘佩秋来电告知老李的病情,提出去上海电力医院治疗。施建江和李毅同志急忙赶过去探望。当时他的情况非常不好,瘦弱的小施二话不说就把老李从三楼背了下来,送往医院。从那以后,老李一家和我们部门有了很深的感情,和我们无话不说。听他讲述那些往事:解放初在浙江温岭地区剿匪,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地方的政权巩固;在望亭电厂抓安全生产,确保正常的管理工作秩序等等,一口山东官话,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气场强大,风范依旧。如今,两位离休干部都过了90岁,都是离休干部,子孙满堂。按照老李的说法,家里的第三代比第二代还要强,好几个都在国外或外资企业、国企从事核心技术或高级管理工作,他们非常欣慰。言谈之间充满了对新时代的赞美,以及一个老党员对事业的忠贞不渝和无怨无悔!</p> <p>2017年12月29日的上午,我陪同原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张国诚同志到华东医院探望原华东电管局副局长徐祖德同志。在去的路上张局长说,徐局长是他的学长,是他身为地下党时未曾某面的上级。现在大家年纪都大了,很想念过去的战友和同志。这次自己备了礼品去看望他,尽尽心意,了了心愿。那一年,徐局长92岁,张局长88岁。两位离休干部都是旧上海时代的中共地下党员,而且都是在中学时代秘密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徐局长1942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入党,后考入复旦大学,担任了复旦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而张局长是1947年在育才中学入的党,后考上大同大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两位老人在70多年前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革命成功以后,他们会在华东电力系统相遇!如今,张局长从浙江远道而来,看到病床边端坐靠椅、神情端庄、不苟言笑的徐局长,心情非常激动。他握着徐局长的手讲了很多,问了很多,甚至还不停地抚摸他的肩背,好像想再听一听这位老学长和老上级的指示。但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徐局长已经无法给予满足。从2012年开始,他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后来又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尽管身体其他脏器还非常不错,但记忆力急剧衰退,已经不记事也不记人了。有一次,我和施建江一起去看他(那几年,施建江每个月都会到医院看望他,送书报或药品,报销医药费等)。我握住他的手说,徐局长您知道我是谁吗?他摇摇头;边上的施建江凑过来,他冲建江笑笑,憋了很长时间说了一句:“你是上级派来的。”大家一阵大笑!这次也一样,张局长坐定后就和早已等候在病房的徐局长夫人金老师聊了起来。金老师说,老徐近年来身体退化得厉害,家里两个子女都非常孝顺,原先的老房子地段不错但没有电梯,四楼老徐爬不动,儿子买了电梯房让老人住,还专门聘了一名司机接送二老外出看病、活动。家里非常注意老徐的营养和保健,所以,尽管病的发展有点快,但积极配合医院做好护理,他目前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金老师80多岁了,思维敏捷,语速轻快。她平时也是老干部微信朋友圈里的活跃分子,我们平时接触很多,围绕徐局长的老年生活,她和我们也结下深厚的友谊。张局长一边和金老师交流,一边不时仰望徐局长坚毅的脸庞。徐局长一声不吭,神情凝重地坐在他的靠背椅专座上,仿佛在倾听,仿佛在回忆,又仿佛在思考……也许他正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履行着地下党员严守秘密的政治纪律吧。</p><p>两位曾经在白色恐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心中有是非,所以不惧危险;心中有责任,所以默默无闻为党工作。如今,70多年弹指一挥间,耄耋之年再回首,此时此景令坐在一边的我非常感慨!是啊,一个人一辈子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奋斗,经历过漫漫岁月,艰难坎坷,昔日勇士已年迈,病榻之上忆征途。他们再次相聚之时,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肢体的表达好像都不再重要,只要在阳光下携手而坐,抚今追昔,闲话家常,可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一份革命者才能享受幸福快乐。</p> <p>闪耀星辉的光明使者</p><p>张礼铨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离休老局长。他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从小聪明好学,又极富正义感。1947年,他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才华出众,百里挑一,被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录用,成为令人羡慕的杨树浦发电厂练习工程师。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以后,张礼铨同志长期担任基层电力企业领导干部,上海闸北、苏州望亭、皖南池州、北京石景山等发电厂都曾留下他忙碌的身影……改革开放后,他从宝钢电厂厂长升任江苏省电力局副局长(分管无锡苏南核电)、华能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快到离休年龄的时候回到华东电管局担任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直至离休。带队伍、跑项目、抓工程,从基层一路打拼过来的工作经历,造就了张礼铨同志勤于思考、善于协调、待人热情、乐观开朗的工作作风和管理风格。他不但长期保持了党的优良传统和朴素品质,讲政治、讲风格,又精通电力技术和管理业务,甚至英语翻译,堪称综合素质扎实的专家型领导干部。他还特别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人缘很好,在华东电管局机关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张总!”</p><p>2011年我刚到离退休部门工作时,张总已85岁高龄。他思维敏捷,步履稳健,体态匀称,声音洪亮,担任着离休干部党支部的支委委员。尽管只是一个“小干部”,可他依然非常认真负责,为支部出谋划策,学习撰稿,电话联络,乐此不疲。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参加党支部理论学习讨论会。会上,他对特高压技术的成熟度、新一代设备的可靠性以及电网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提出一些忧虑和质疑。看得出他在会前收集了很多资料,整个发言系统完整。我觉得,他提到的部分问题的确客观存在的,也有一些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误解。会上的交流非常热烈,大家都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互通了信息,启发了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张总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钻研精神。他对电力系统的新技术非常感兴趣,思路也很开阔。特别当发现自己毕竟离开工作岗位时间长了,很多情况了解不全面时,他不像一般老年人那样固执,甚至偏执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主动修正自己的观点,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支持年轻一代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开展工作。2014年4月,我们组织离退休干部参观新投产的上海练塘特高压变电站,他在控制室仔细询问相关技术参数和运行指标,拿出笔记本,记录了很多他关心的数据,对新电网、新技术的成功运行赞不绝口!</p><p>我们经常跟张总开玩笑,鼓励他冲刺100岁,争做健康老人的楷模。2014年1月,张总以过生日为由,在丁香花园摆了一桌邀请老朋友小聚,王金明受邀参加。金明回来后跟我说,张总兴致很高,谈起自己的从业生涯感慨万千,缺电——基建——再缺电——再基建,一辈子的心血,都交给了艰苦的现场和做不完的工程。上世纪八十年代宏观经济收紧,宝钢电厂面临工程下马和重新调整上马,他作为厂长顶着政治、经济双重压力,利用作为人大代表等参加多种会议的机会,积极向上反映,陈述要害利弊,终于取得了企业想要、结果也是非常好的目标效果。生日宴上,他一再感谢这个,感谢那个……宴席之上充满了浓浓的战友情、电力情,情深意切……</p><p>然而,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很多不幸的事情常常是突然之间连招呼都不打,就发生了。。2014年8月17日,上午王金明同志来电说,张总昨天可能吃了冷的糯米团子不消化,上吐下泻,还发烧,他正陪着在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由于当天是星期天,医院干保门急诊不开放,只好把张总安排在普通病房。我听了之后关照了金明几个跟进服务方面的要求,又打电话给王洪清,请他再找找医院办公室的医生想想办法。不过我并没有很着急,因为张总的身体一直都这么棒,心想这次应该是一般的肠胃道感染。所以我只是想为他争取更好一些的医治条件,让他的就医过程更舒服些。没想到后来的情况变得很糟糕,几乎没有治愈方面的好消息。一个礼拜又一个礼拜,一个月又一个月,张总始终热度不退,食欲不好,心慌烦躁,神情恍惚……各项检查都做过,各种抗菌素都用上了,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专家也来会诊了,病情就是不见好转……后来他转到第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依然不见好转。期间,分部领导周永兴、赵首先,以及周祥根、钱忠伟和顾寅章等老领导都前往医院探望慰问,给他安慰与鼓励。记得有一次我到十院看他,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当时按照医生的嘱咐,想做一些思想工作让他尽量多吃一点东西,提高机体抵抗力。他躺在床上吊营养液,神志清楚,但精神不佳。他很无奈地对我说,“这个毛病怎么就医治不好呢?我平时是非常注意养生的,细嚼慢咽,冷的烫的都不吃。这次就吃了一个糯米团子,竟然会吃出这么大一个毛病,我现在是一点胃口都没有,吃下去胃里就难受……”王洪清同志去医院探望最多,每次回来他就跟我说,张总最不放心的是老安,平时老安是家里的照顾对象,儿子儿媳都在国外,如果自己不行了,老安怎么办?到了12月份后,张总的病情愈发严重,转到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2月24日,春节长假最后一天的上午,王洪清打电话给我说,张总的儿子来电,老人刚刚故世了,请我们马上到医院,与张总道别。病重期间,张总对老伴郑重交代,自己是党员干部,是唯物主义者,自己百年之后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给组织添麻烦,遗体捐给红十字会作医学解剖用……所以,家属已通过医院和有关部门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2个小时后红十字会会来接走张总的遗体。于是,我、夏理身和王洪清三个人急忙分别叫了出租车赶往第十人民医院。走进重症监护室,家属和护工已将张总的遗体梳洗干净,半年多的病痛折磨,人已非常消瘦,平时他穿的外套如今在他身上显得特别宽大。我们看了一眼,一阵心酸。我对他的老伴安荔裳同志,以及儿子儿媳、女儿说,我们怕有意外,所以张总的生平节前就已经写好,我建议我们七个人一起围拢在张总周围,我代表单位宣读生平,然后三鞠躬,以此作为一个简单的仪式,向张总告别。安荔裳同志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委的离休干部,原先也是电力系统的处级干部,张总在望亭电厂当厂长的时候,她是工会主席,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工作过,对张总的感情非常深厚。她对我的建议非常认可,表扬我们想得很周到。等大家站定以后,我对躺在床上的张总说,张总您请听好,下面我念的稿子是组织对您一生的评价,您老如果觉得有不对的地方,就告诉我。稿子还没有开始念,我已经泪流满面……念稿时候,监护病房里出奇地安静,没有一点声音,大家都仿佛随着稿件中对张总生平事迹的回顾,再一次重温了这位朴实无华、勤勉尽责的电力老干部的一生……我宣读完文稿后,大家向张总深深地鞠躬告别。之后,我和夏理身、王洪清陪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护送张总的遗体到地下室的停尸房。在红十字会的同志和医院办理遗体交接手续之前我们退了出来。那便是我们和张总最后的告别。算是和张总最后告别。当我们重新回到医院一楼大堂的时候,又遇到了安荔裳同志和她的儿子儿媳,我们再次相互安慰,互道珍重。这时,一直无比坚强的老安终于憋不住了,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老张一辈子走南闯北,艰苦奋斗,服从命令,从来不跟组织讨价还价,辛苦了一辈子啊!70年代他奉命建设小三线,在安徽皖南造火电厂,物资缺成那样,又要赶工期,连续加班,有一次坐火车回到家里,浑身上下都是沙土灰尘,但他还是乐呵呵的……我们60多年的夫妻,多好的感情啊!如今丢下我走了……”心酸再次袭来,多好的一对革命夫妇啊!第二天长假结束第一天上班,我们按照规定在《解放日报》刊发了张礼铨同志的讣告,把张总不幸逝世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以及遗体捐献医学事业的遗嘱一并公布。华东分部党委对张礼铨同志的逝世高度重视,李卫东书记因离沪出差特意委托张辉明同志代表分部领导班子登门慰问,并要求离退休工作部陪同周祥根、丁耀祖、于庆本等老领导看望安荔裳同志,以张总生前最乐意接受的方式给予张总家属最大的精神慰藉。</p><p>如今,张总离开我们五年多了,回顾他的成就和感人事迹,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我们电力系统的革命老人长期接受党的教育,他们把党的教育记心间,始终和基层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做到了胸襟坦荡、无私无畏,他们以自己朴素的言行向大家证明自己是怎样的共产党员,怎样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们确确实实是我们国家“两个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可歌可泣、可爱可敬的一群人!</p> <p>怀念恽重同志</p><p>二十年前,有一位年仅66岁的长者因意外交通事故离开了我们。这位身材高大,斯文儒雅,平日里讲话幽默风趣、富于哲理,待人又热情的学者型老人,突然之间与我们告别,大家一下子陷入了十分沉痛的情绪之中。这位老人就是恽重同志,平时我们亲热地称呼他老恽。</p><p>老恽曾担任华东电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专职秘书长,是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是当时华东电力系统很有声望的一位政工干部。早在1951年,他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后来参军长期在青岛海军军校担任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员,理论功底深厚。我和他都属羊,他比我大整整36岁。1991年,我调入电管局团委工作时认识了他,那年他已经60岁,因为享受高级专家延迟退休的政策,继续在政工处工作。我们在同一个楼面办公,同属一个党支部,而且都喜欢哲学,常常不约而同凑在一起讨论一些彼此感兴趣的时事、理论和艺术方面的问题,时间长了,也就成了忘年之交。记得政工支部书记王士林同志曾在一次党小组会议上说,“我们支部有一老一小两个知识分子,思想交锋很激烈,理论学习的劲头很大。”说的就是我们俩。当时老恽冲我会心一笑的画面,我至今难以忘怀。如今回想过去,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好领导、好同事,他们是恩师,也是挚友,恽重同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他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他的有些理论知识、思想观念,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帮助着我,成为我后来开展业务工作、处理各种难题时经常使用的思想、方法和经验。</p><p>党的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的好教员</p><p>老恽常讲,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要像剥笋一样,层层揭开,理清概念,不能囫囵吞枣,还要学会自我思想斗争。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担任上海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理事期间写的《搞好形势政策教育的关键点在哪里》一文,被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当时,党内正深入开展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路线“三基”教育,特别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学习和改造。老恽经常下基层,给领导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讲党课。授课中,他会列举很多理论学习中概念模糊、实践错位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给人以启发。有一次我有幸坐在下面听他讲课,他说,现在一些青年同志不愿意入党,说共产主义我是相信的,但这辈子我看不到,既然看不到也就放弃了。他说,做好这部分同志的思想工作,首先要分析这句话错误在哪里。如果大而化之扣“三观”错误的大帽子,那就犯了理论错误的毛病,这对政工干部是很忌讳的。其实,只要相信共产主义,那他的世界观就没有错,而“看不到实现,就放弃”说明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错误,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那天,我着实感受到了恽重同志身上那种极富魅力的专业气质和理论素养。之后的许多年,他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直影响着我,特别是在撰写调研报告等分析材料时,经常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区分概念”“正确认识”以及“把事物相关联、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和表述形式。老恽讲得对,政工干部一定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这样做事情才不会迷失方向,更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p><p>“一分为二”是老恽习惯性的处事准则。有一次,政工党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他在剖析自己的不足时,很客观地概括为“到头”“清高”和“吃亏”三种思想。他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正确分析自己,分析别人和分析环境。分析自己,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尤其是获得各种荣誉时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自己从事30多年的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取得这些成绩没什么了不起;分析别人,就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现在的年轻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年数虽不长,但取得的成绩已非常了不起;分析环境,就是要看到我们一生的道路是客观环境的产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同志比自己更努力,但遭遇更坎坷,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还是积极向上的。他讲话时有点激动,但字里行间闪耀着理性、冷静和智慧。至今回忆起老恽的那次自我剖析,我依然能感受到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直面缺点的勇气。20多年来,我每每碰到难题,都会将他的这些话以及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用我的话来说,就是盯着自己的短板,学着别人的长项,研究环境方面有没有机遇,以此作为自己工作中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做什么的行动策略。真是“跟对一位好师傅,少走多少冤枉路”。</p><p><br></p> <p>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以理服人”</p><p>1991年的时候老恽写过一篇得奖论文,题目叫《浅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非权力化和民主化》。文章发表后颇受争议。赞同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是以权压人。这是恢复党的光荣传统的体现。反对方则表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基层已经没有地位了,说话不管用了,还强调什么非权力化,那是雪上加霜。而且持反对态度的还都是政工干部。老恽感到压力很大,他说,思想认识的统一需要很长的过程,就像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一样,靠权力推动的运动,只能逞一时之强,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还是需要平等的思维、民主的氛围和对话的机制,这样的工作才有生命力。</p><p>老恽常说,旧中国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是因为高举民主的旗帜,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解放后一段时间,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民主遭到破坏,给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上海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等一些会议场合,他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反封建,因为长期遗留在我们思想深处的封建主义思想及其派生出来的各种习惯思维,正在破坏着我们的民主进程和民主成果。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首先是党内要讲民主,要让人说话,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他曾情绪激动地在我面前说,没有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不可能拨乱反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也不可能得到落实,我们的党和国家不会迎来现在这样生机勃勃的局面。有一次,他像讲故事一样对我说,黄宇齐部长是一位民主作风很好的老干部,他主持工作期间,正值真理问题大讨论,中央层面两种观点和思想斗争非常激烈。黄部长非常关心时事,也非常注意学习,每当人民日报有相关社论发表,他都会主动打电话下来叫老恽去他办公室,问他对当天社论的看法。老恽自然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观点、分析和结论一股脑儿地向他汇报。黄部长总是认真地听,听完后就某些他关注的或不赞同的地方与老恽进一步讨论,交换意见,真的是和蔼可亲、心平气和、以理服人的好榜样……那天讲到最后,老恽感慨地说,现在这样的干部太少了!语气里充满无奈。我立即反驳他,说老恽啊你这就犯了一叶障目的毛病了,现在的领导干部都具备科学精神,只要崇尚科学,齐心协力想把事情做好,那民主气氛只会更浓……他听我这么一说也赞许回答,年轻人血气方刚啊!其实,老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太了解我们的体制、制度和文化,如果今天他能看到中央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用心和魄力,该是多么欣慰啊!</p><p>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是阿Q</p><p>上世纪80年代,人文科学领域开放力度很大,特别是以卢梭、弗洛伊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大量翻译作品的引进,给大量青年大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波动,也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当时,理论界和社会上普遍存在资本主义“垂而不死”、社会主义“信仰危机”以及“出国潮”等观念和现象,特别是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思想界更提出了“筑起反和平演变钢铁长城”等尖锐的口号。那段时间,老恽作为理论工作者深深地陷入了理性的痛苦之中——难道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的解释不了走向开放的中国现实吗?理论创新的出路在哪里?他默默地思考着。他在一次部门学习会上有过这样的表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出现了大量棘手的问题。这几年,好的方面在于贯彻了“双百”方针,但争论过程中确实有些混乱,不容易形成正确的理论来解决这些矛盾。老恽说,他为此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他深信社会主义总有一天会从低潮阶段走出来,但需要多久?要付出多少代价?很难估计。要打“持久战”,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不让“速胜论”转化成“失败论”。当时20多岁的我年轻气盛,真的有些坐不住,觉得他危言耸听,难以从心底里理解一位老政工的责任心和负重感。现在自己也快到了半百的年纪,逐步理解了老恽的沉重——信了一辈子的东西说放弃就放弃吗?还有一次,他对我说,靠筑起钢铁长城是没法抵御西方文化侵蚀的。堵的办法是和开放政策相违背的,只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才能抵抗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如何提高免疫力呢?还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加强这方面的信念和本领,我们党才能始终战无不胜。老恽说的是对的。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大力倡导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家园,这与当年老恽的想法是多么的吻合!如果他还在世,看到今天这样良好的政治局面,该会有多么的高兴!</p><p>老恽跟我说过,他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时常常会拉着扶手走神,一旦有了思想火花,到了办公室或家里马上记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半夜睡觉,常常在梦中也在思考。这时候他会强迫自己醒过来,将这些零星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长了,这本厚厚的思想录成了他的宝贝。他说,自己已经60多岁了,该要形成独立的思想了,也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成熟的贡献。因为经历过旧社会的黑暗、新中国的蓬勃,也遭受过极“左”思潮的迫害,更亲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进步。他深深感受到我们党是年轻的、善于修正错误的党,我们的国家真的是有希望的。现在看来,老恽这种革命者的乐观是有预见性的,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国家正如他所期盼的那样,道路很艰辛,前途很光明,成果很丰硕。当年他讲的那些话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这得益于他很好地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很好地坚定了理想信念。</p><p>风趣和幽默,源自对真善美生活的追求</p><p>老恽一生喜爱交响乐,特别是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给他安慰,给他智慧,给他力量。我第一次遇到他时正值午休时间,他戴着耳机躺在椅子上午睡。当时我心想,这位老人很“克勒”,竟然用上了年轻人流行的Walkman。有一次,机关党委专门邀请他在6楼大会议室为公司职工开了一堂交响乐欣赏讲座。开始时我真为他捏把汗,老恽啊你只是个音乐爱好者,平时跟我讲讲没问题,我基本上是音乐盲,而机关里能人有的是,能压得住场面吗?那天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他时而放音乐,时而谈体会,备课认真,感想丰富,效果很理想。记得他花了很大功夫从乐理上讲解哪种音阶会让听众产生美感和崇高感的效果,给人以力量;哪种音阶会让听众只感到舒缓、催眠,直至情绪萎靡,即所谓的靡靡之音。尽管这些知识和分析我不完全理解和认可,但讲课时他那投入、享受的神情,让我忽然之间明白了什么叫真懂、真信和“精神真的会变成物质”的道理。</p><p>老恽出生在旧社会一个殷实家庭,他经常讲,小时候吃穿都过得去,只是看不惯国民党的腐败,心里有仇恨。他心里藏不住事,喜欢一吐为快。我印象中,他最开心得意的时候就是稿子被刊物录用后到邮局取回稿费时,在办公室情不自禁地对同事熊慎英说,“小熊啊,今天回家可以甩票子了。”说着,他真的把稿费从口袋里取出来,向大家扬一扬,那痛快劲真是太美了。其实我们都知道,老恽这是在用他特有的“拜金”行为激励部门里的同志多动笔,多投稿。在他的帮助下,我也开始注意思想的积累和方法的提炼,不怕见笑,不怕退稿,陆陆续续写了许多文章,其中《企业青工选择共青团工作岗位时的心态扫描》《团的工作难以成为企业行为的障碍分析》和《团工作体现企业行为职能滞后的对策》等先后在团中央主办的《团情快报》和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探索与研究》杂志上发表。像老恽一样,自己用脑力劳动得来稿费时,感觉真的非常金贵。</p><p>1992年春节,小平同志到上海过年,去了当时最高的五星级酒店——新锦江的顶楼观看上海全景。小平在那里感概地说,上海长高了。之后,中宣部有关同志到上海召开调研会,请有关专家学者座谈,听取思想动态汇报和大家的意见建议。老恽受邀参加。会议结束后安排与会同志上新锦江41楼旋转餐厅享用当时最为时髦高档的自助餐。回到办公室后,老恽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反反复复对大家讲,上海的高楼真的是多了,谁说我们没有发展?面貌的改变是事实嘛。大家都说老恽这次真是小资了一把。他一点也不回避,还说自己第一次吃自助餐,刘姥姥进大观园,刚进去看到烤得很香的蒜蓉面包和小块白脱,吃了两个就饱了,后面的好东西就吃不了了……全办公室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合不拢嘴。</p><p>恽重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20年多年来,我们国家和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牵挂的党的改革开放理论已经发展成为极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和实践道路。我本人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得到了进步和成长。老恽如果还在的话,一定会为我们国家和企业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p> <p>顾冰雁同志是目前分部离休干部中为数不多的高龄独居老人,大家一般都亲切地称她老顾。她勤于学习,乐善好施,豁达大度,从外表一点也看不出已经年届94岁。1985年底她从华东电管局基建处副处长的职位上离休后,并也没在家里闲着,而是发挥余热在中国和华东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担任理事和秘书长、上海市退(离)高级专家协会理事和电力大组副组长等职务。1998年起,她担任华东公司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总支书记,很快成了华东公司离退休老干部中的活跃分子。老顾平时经常独自出门办事,坐公交、乘地铁,往来于青松城上海市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公司高邮路活动室,看文件,听讲座,交流谈心,离休生活排得满满的。我总结一下,她有三好:身体素质好、心态情绪好、工作状态好,堪称我们离休干部队伍中的典范。</p><p>一、老顾政治意识强对理论学习特别认真。在支部生活会上她总是带头发言,谈学习体会。不像一般老人,在会上只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随便说说而已。老顾都是事先在家里做好充分发言准备,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写上几页纸,有些新概念、新提法她都标注出来。在发言时会先读一遍,然后不看稿子自己讲一遍,以示内容重要,提醒自己和大家重视。有好几次参加离休干部支部学习会时,当讲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用概念的引用等内容,老顾就会很认真地提醒大家说:“要正确使用标准提法”。在这方面她身体力行,非常较真。2013年,她带着孙煦、陈廉两位离休干部参加上海市老干部局举办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获得区二等奖、市百花奖。分部新大楼落成后在组织老干部参观,她在调度大厅拉着年轻调度员申屠刚的手问这问那,异常兴奋,着实为公司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高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她第一个跑到我办公室,跟我交流如何在离休干部中认真贯彻好中央八项规定要求。那天,我真的很吃惊,也很受教育。她的政治敏感性和觉悟意识这么高,令人敬佩!2014年,华电公寓的居民和物业公司发生一些不愉快,居民们联名写信向分部党组反映情况。事先有人请老顾签名,她情面难却,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来经过调查研究,她发现信中表达的一些观点、要求和国家政策、企业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老顾于是非常自责,她慎重其事地写了一份思想汇报书给党组,原原本本讲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思想变化过程,以及她的签名给分部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并表示自己一方面会主动接受组织的批评教育,另一方面还会带头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做华电公寓居民思想稳定的促进派。</p><p>二、老顾待人热情对支部老党员的感情特别真挚。2009年我还在工会工作时,有一次筹办华东公司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汇演。筹备组需要拟一个反映华东电网发展成就的朗诵诗歌稿。在创作座谈会上我认识了老顾。从此,她一直像老熟人一样帮助我,支持我。我们之间虽然相差40岁,却成了忘年之交。平时,她作为支部书记总是积极主动地关心老党员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善于发现和弘扬老同志中间的好人好事,老同志们也愿意跟她讲心里话。大家的喜怒哀乐常常是她最早知道。所以我们总是能从老顾那里得到最新“情报”,这对帮助我们做好服务,优化管理帮助很大。前些年老顾年岁高了,为了保证安全有些活动我们不建议她参加。但老同志故世了,她总是一个人悄悄出现在告别仪式现场,瞒也瞒不住。她每次都郑重其事地代表离休干部党支部向老同志执礼送别,让逝者家属强烈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除了经常打电话慰问因病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同志外,到医院看望和登门拜访是她在85岁以前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还主动撰写身边老同志的好人好事以及已故老同志的生平事迹回忆文章,宣传他们的故事,以正能量激励老同志们,给他们的家属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以无限的安慰。像离休干部朱德衍老人捐助两位困难学生的故事、曹珠老人参加老战友遗体告别仪式路上见义勇为的故事、陈景祺老人在社区义务帮助初中孩子补习英语以及帮助社区搞好环境卫生管理的故事,她都写成了文字,在分部和街道党委等编印的刊物上发表,有效扩大了离休干部发挥正能量的影响力。</p><p>三、老顾的性格倔强特别不服老。大概是五年前,分部有几位老同志一起参加上海市科协举办的会议。会议结束,一位老领导主动对老顾说:“今天公司给我派车参加会议。我们都年纪大了,也是顺路,一起走吧!”老顾欣然答应。车到了老领导家小区,老顾急忙也下了车,笑着对老局长说:“搭了顺风车,谢谢老局长!接下来这一段路,就不要再让驾驶员送了!我坐公交去,没几站路,很方便的。”老局长与她长时间共事,非常明白她的意思,一直站在家门口不放心地看着一边招手回望,一边步履匆匆走出小区大门的倔强老人……真的,老顾性格直来直去,怎么想就怎么说,而且说到做到!如今她依然一个人居住,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她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家里的家具是老旧的,身上的衣服穿了不知多少年……但看到周围生活困难群众,总是想方设法予以帮助。2017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期间,她主动上缴1万元党费,建议党组织用以帮困扶贫。我登门劝她,说:“你年纪这么大,身体也不好,也属于困难对象,是不是不要捐或少捐一点?”她坚决不同意。其实,只要她下决心做的事情,其他人是很难改变的。她爱子女爱在心里,孙辈们读书深造,她掏钱资助特别开心。平时,老顾只让女儿一个礼拜送几次熟菜热饭,其它的时候都是她自己做些简单的饭菜,或就附近的区老干部活动室就餐。就这样简简单单,快快乐乐,信心满满地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老顾好强,她非常不满意分部不再邀请90岁以上离休干部参加集体学习活动的规定,依然雷打不动地坚持参加。她还说如果哪天单位不派车来接送她就自己坐公交参加。对此,我也实在没辙,以她身体确实能够承受学习活动要求为由,只得以她身体确实能够承受学习活动要求为由,破例同意她的要求。</p><p>多年来,老顾风风火火的生活节奏和敢言直爽的处事风格,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她的事迹很多很多,但这些看似平凡、零散的事情,如果用一根红线串起来,就会是一部鲜活的老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修炼宝典!而这根红线,我觉得以她整理的文稿集的题名最为合适:“不忘初心,永葆青春”!明年就是建党100周年,我衷心祝愿老党员老顾健康长寿、幸福安康!&nbsp;</p> <p>原华东电管局财务处长诸翌中老人,今年已93岁高龄了,依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当年,诸处长曾是以陈毅市长为首长的军管会领导下的公用事业局电力处的干部。上海解放时,她是穿着军装走进南京东路181号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大楼的共产党接管干部之一。现在已经是这批电力系统接管干部中唯一在世的一位了。他的老伴是分部德高望重离休干部项方中同志,原华东电管局副总工程师兼计划处长,解放初曾担任军代表程万里同志的秘书。他对五十年代上海电力系统公有制改造,消除“二六”轰炸影响恢复电力生产,以及适应经济社会需要重点开展电力建设的那段历史非常熟悉,堪称“上海电力活字典”,可惜三年前病故。好在项总生前留下了不少回忆上海电力发展的文献资料,为我们了解上海电力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指南。离休以后,这对革命老人在女儿们的精心照顾下每天坚持读报看书,走路锻炼。夫妻俩严于律己,从不在生活待遇方面跟组织提要求。他们说,“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了!千万不要再给组织添麻烦……”在单位,他们一直是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干部、好干部。在今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诸笠中老人打电话给我说,看到新闻联播里无数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春节期间奔赴武汉支援抗疫很感动!自己年纪大了,干不了别的,想给组织捐款1万元特殊党费,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我急忙让老人的女儿听电话,请她劝劝老人,节衣缩食攒点钱不容易,自己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这份心意组织上心领了,就可以了,钱还是按照一般标准来捐吧。她女儿说,母亲决心已定,子女也都同意,请组织无论如何得收下这笔款。真挚的善举令人动容!衷心祝愿诸处长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长命百岁!</p> <p>初秋落叶黄,往事续残阳。</p><p>如烟空空忆,浓茶淡淡香。</p><p>楼角探红霞,垂帘又纱窗。</p><p>萧瑟百年梦,却道太寻常。</p><p>田雨:领导给老同志过生日,很温馨!</p><p>张荣根:“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照片中那位满脸笑容的老者肖森可是咱机关退休职工中的百岁寿星!我们的老寿星看起来是慈眉善目,心怀喜悦,宁静慈详,精神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其长寿秘诀就是四个字:淡泊人生。</p><p>李起杭:百年常青树,乐享期颐寿。</p><p>林野:百味人生终归淡,百年往事恍如梦。</p><p>谢部长:乔老爷五言律诗出口道来,了得!何时来首七言?等待分享。</p><p>储麒平:怎么感觉你在过生日啊!携手进入百岁,一道过吧。</p><p>王阳龙:恭贺肖老百岁寿辰!</p><p>乔谦明:今天参加公司第二位百岁寿星——肖森老人的庆生活动,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当我代表组织把慰问金送到老人手上时,他的媳妇激动地对我说,家里商量过了,想把这个钱捐出来,给那些比他们家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我当即泪奔!其实,肖老退休早,家里条件很艰苦,老式工房底楼的两居室里住着三代人六个人。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睦睦。我明白了老人长寿的秘诀:除了豁达开朗、粗茶淡饭、生活有规律外,家庭和睦、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更加重要的原因。</p><p>杜蓓蓓:学习了,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者!</p><p>梁青:好感动啊!乐善好施,豁达开朗,家庭和睦,当然健康长寿,祝福!</p><p>乔谦明:近年来,我们拜访90以上高龄老人时都有个共同的体会,就是他们都有颗平常心,性情都豁达温和。和他们接触,内心充满祥和喜悦。这位老人是解放前毕业的大学生,曾是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的员工。上世纪五十年代镇压反革命时被判刑入狱。文革后才得到平反,回到原单位电管局,并在局里干到退休。现在基本生活还能自理,真是“难得糊涂聪明人,笑对百年沧桑事”。</p><p>乔谦明:不容易啊!我们老干部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看来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百岁老干部。</p><p>邵世伟:以后老人们都要说感谢领导栽培。</p><p>庄思成:长寿祕诀值得我们学习,感谢老干部处给我们创造了养老的好环境。</p><p>许琴:我不认识你公司两位老寿星,看到你一段介绍,深受感动。在此也祝福寿星们幸福健康!</p><p>乔谦明:另外一位是已故的黄宇齐老部长,他在解放前也蹬过国民党的牢房。</p><p>2016年8月30日记录</p><p>附吴龙璋主席回忆肖森的文章。</p><p>回忆百岁老人肖森</p><p>肖森文革后得到平反,返回电管局重新安排工作。当时大家对他不熟悉,他的年纪也大了,加上“左”的思潮还没有肃清,连后勤部门也不接纳他。工会老主席李荣林和我商量能否在工会安排一下。我了解过他的情况后当即表态,既然已经平反就说明没有问题,应该想办法让他恢复工作。当时正好工会图书馆需要人管理图书、录像带等资料。肖森在图书馆工作期间为人善和,工作认真负责,和大家相处得很好。</p><p>我记得有一天上午,李荣林老主席突然找到我说肖森含泪回家了。我问为啥,原来一位纪委领导突然跑到图书馆大声指责:“工会带头违法劳动纪律,上班时间还在借录像带……”肖森本来就胆小谨慎,当即被气得含泪而去。李荣林说这事对肖森不公平,如果违反劳动纪律应当批评处分他这个工会主席,不应该是肖森代他受过。当天我先向当时在场借录像带小车班司机和炊事员了解,然后与李荣林一起带上慰问品过江到上钢新村的肖森家里,跟他说上午发生的事情责任在工会主席,他是代人受过。我们上门就是当面向他道歉,并承诺会解决好这件事情。在肖森家里,我们相互谈得很融洽,第二天肖森按时来上班了。</p><p>当时肖森已年过七旬,办了退休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工会又让他多做了几年,以弥补过去他受到的不公。</p> <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中旬,我们来到江苏海门市,探望华东电管局一位老资格的退休工人,施维康。那一年他已经84岁了,慈祥和蔼,性格开朗,身体硬朗。他住着普通的农村瓦房,屋门朝南,朝东有一湾河水,门前有一块方整的自留地,生活条件没法和城市里比。一到他家,就看到堂屋里已摆好的一桌子农家菜,大家心里顿时热乎乎的。三面石灰涂料的白墙,正面悬挂着毛主席、小平同志等领袖画像,左侧悬挂他媳妇手工编织题字的老人八十寿辰纪念镜框,而右侧则挂着老人父母的照片以及老人自己工作期间获得的六七张奖状和荣誉证书。解放初期,他从海门农村到上海找工作。当时电业工会在嘉定郊区筹办工人疗养院,他被招工进去做服务工作,后来由于表现好被华东电管局行政处领导看中,转到了机关做服务工作。所以,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就到南京东路181号大楼上班了,是我们单位名副其实的老员工。至今,很多老人还称呼他为“司令”。老人们说,这个“司令”工作很卖力。作为食堂的小头头,他团结带领一批工人兢兢业业地为机关干部提供优质服务,称他“司令”名至实归。他是食堂的班长兼采购员,每天最早来单位上班,开着一辆小卡车一早到菜场买菜,然后在食堂里忙着洗菜做饭。当时机关食堂有三四百号人用餐,规模不算小,而且因为有调度中心的翻班人员,早晚用餐的人也不少。“司令”的工作就变得非常有意义、有意思了。他的徒弟叶永华有一次说,“司令”带队伍,在以身作则方面做的特别好。“难活重活自己抢着干,群众和徒弟们跟着干,就连落后分子也不好意思不干”。所以,那个时候食堂员工队伍的风气非常正。不过那时候食堂的条件比较差,不像现在都有空调,极端天气非常考验和锻炼人。大冬天的清早5点以前工人就开始用冷水洗餐具了,大热天中午老师傅也要在火炉旁下面条馄饨。下水道狭窄经常堵塞,旁边弄堂里的居民意见大。他就定期自己拿着长竹条疏通。豆制品很受职工欢迎,但需凭票供应,他就利用星期天出车义务给副食品公司帮忙,主动跟供应单位搞好关系,弄到了一些指标以外的边角料(主要是豆腐干),给职工增加福利……这样的比比皆是。听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回味起来却无不体现着企业精神,感人至深。九十年代初,“司令”的工作岗位由儿子顶替,他自己被反聘了一段时间后回落农村,老两口有两个孝顺女儿陪伴左右,清贫的生活也其乐融融,有滋有味。“司令”的豁达和墙上泛黄的奖状,的确给人满满的正能量!他现在一顿饭还能喝上几口啤酒,酒过三巡,他一再告诫儿子——离退休工作部的施建江同志,要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做事。他说自己在电管局的好人缘就是一点一滴做出的,既然顶替了工作就要为父亲争光!</p><p class="ql-block">这真是——</p><p class="ql-block">家教传承碗筷间,</p><p class="ql-block">一桌同仁记君言!</p><p class="ql-block">衷心祝福“司令”健康幸福,长寿喜乐!</p> <p>刘健同志退休前担任华东电管局机关党委书记,2017年4月体检时查出消化道肿瘤转移,在近6个月的放化疗和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来回折腾于长海医院、上海电力医院之间。家人的精心照顾和单位、同志们的关心给了他最后的温暖。在弥留之际他对前来探望的赵义融大姐说:“生了这么严重的病,才知道看病这么难!拖了这么长时间,得到了这么多同志的关心照顾,组织还帮我提供了这么多的方便,有组织真是好!”就在12月12日党支部的同志们发出慰问视频后的第20天,刘健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1岁。刘健家里其实非常困难,他生前只是简单跟我说起:55岁的大儿子下岗在家,孙女尚在读中学,全有其奶奶照顾……当时还在主管集体企业当领导的孙京同志知道情况后亲自做了大量协调沟通工作,将他的儿子重新招聘了进来,暖了一颗心,解了一家忧,凝聚了一个团队的情!</p><p><br></p><p>刘健同志病重期间,他和他的儿子在微信里给我的留言(摘要):</p><p>乔主任,我是刘健的小儿子,叫刘晓春。今早我去医院看我爸,我爸与我说了一些想法,想告知您(我爸近日耳朵不太好,时常觉得听电话听不清楚),以便与您下周一见面时交流。烦请您有空时告知我,我电话您。刘健病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院区1号楼1楼介入一科A病区11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墨玉北路700号。谢谢!刘晓春 敬上6月24日</p><p>乔主任,非常感谢您的帮忙!我明早必须去济南,您有关周三转院去上电医院细节事项,也可以打电话给我哥刘恒春 135 6470 6471,当然打给我也行的。谢谢您!刘晓春6月26日</p><p>乔主任,您好!按之前的商定明天我爸(刘健)转院去上电医院,烦请告知上电医院此事的联系人及其手机号码,以便我们及时与其接洽。麻烦您了,谢谢!(刘晓春 敬上)6月27日</p><p>乔主任,我爸已在13:30入住上电医院特需病区1306室3床。非常感谢您的鼎力相助!刘晓春 敬上6月28日</p><p>乔处:今下午王洪清和張医生陪钱忠伟老局长来病房看望我,很感动。谢谢老领导的关心,谢谢你们的费心,我心领了,再次谢谢。7月3日。</p><p>乔处:经过努力和协调,好不容易从东方肝胆医院安亭院区放疗科争取到一个放疗床位,本周五上午入院。因此本周五上午将从上电医院出院。估计在肝胆医院放疗十天左右,又将出院。由于引流袋一时还难以拆除,还将再回到上电医院外科病房。为此,前几天,我小儿子曾和外科主任政峰和管床医生王永勇联系过,讲明情况,请求继续给予帮助。当时政讲,只要有床位,会给的,要早点给我们联系,如特需病房暂时没有,可以先住别的病房,等特需有了,再转过去,等等。仅管如此,我还是有些担心。到时,遇到困难了,还得请你们出面协调,真不好意思。7月12日。</p><p>乔处:今上午我已从上电医院转到东方肝胆医院,医生已两次问诊,下午做了x光胸透和心电图检查,还将验血,再做一次增强CT,然后做出评估,确定治疗方案。</p><p>我住康复楼(即3号楼)4楼47床。</p><p>特告。刘健7月14日</p><p>乔处:你好!下午接到王洪清电话,我已向他谈了简要情况。然后小儿子又去找医生商谈,了解情况,现一併报告如下:我本安排在上周四夜里23时做第一次放疗,因前面延误,到23时30分还没轮到,只好取消,明天再做。上周五(2l日)8时15分左右进放疗室,9时3O分左右出来,约三刻钟。周六,周日没做。今上午我做第二次放疗,也是三刻钟。肝胆医院的放疗,最先进的就是有一台进口设备,叫射波刀,把x的某一种射线射向肿瘤。为此,全国患者都有。我一共要进行6次放疗,每天一次,强度不小,顺利的话,到本周五可以放疗结束。一个半月再来复查,根据效果,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这次放疗,因为我年老,承受能力较差,医生很小心。这次主要对右肝的大的肿瘤放疗,对转移到淋巴的两个小的没有做,以后再说。放疗后的反映,因各人放疗的时间長短不一,体质不同,反映的强弱程度也不一。我放疗后,有些头晕,有些厌食,有点热度(上周五38.2度),人发软,整天卧床闭眼。最要紧的是何时回上电医院,再三和医生商量,很可能是下周一、二吧,要到本周四、五,才能最后确定准确日期。当然这还要看上电医院床位情况。7月24日。</p><p>乔处:不好意思,又要麻烦你们了。刘健</p><p>乔处:你好!经小儿子和医生协商,最后定在本周五上午做基因测试,而且患者不需要躺在医院等看结果。放疗,我最后一次也是在周五上午可以完成了。按照治疗日程和前面许多病人的做法,本周五下午,我就可以出院了。主要看上电医院有无床位了。当然比较急促了一点,周六出院可能稍宽舒一些。但上电医院周六不一定能办入院手续。再不行,估计拖到下周一出院,问题也不会太大。不好意思,又给你出难题了,抱歉!</p><p>刘健7月26日</p><p>乔处:我下午已回到上电医院,仍住13楼3床。谢谢你们,也謝谢政峰主任的安排。(因政不在办公室没碰到)</p><p>致礼!</p><p>刘健7月28日</p><p>乔处:你好!</p><p>近况报告如下:我已于9月4日上午去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拔掉了外引流管。经过上电医院几天观察,已于今天(9月9日)上午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休养。继续吃药打针,密切关注身体变化,特别是黄疸情况。</p><p>后续治疗任务,医院安排两项:一是放疗效果的复查工作,约在9月中下旬进行。二是对转移到淋巴的肿瘤进行放疗。时间在上次放疗的三个月以后,视身体情况来安排。</p><p>在生病期间,得到了单位和组织、以及老领导、老同事们的热情关怀,再一次的致以衷心的感谢,謝谢你们!</p><p>刘健9月9日</p><p>乔处:你好!</p><p>自9月9日回家静养,一直到16日,都比较好。17日突然发现体温异常,达到38.6,18日14时前,仍是38.4,决定去市一人民医院掛急诊,验血,发现胆红素从26.2上升到了40.9,吊了三天头孢,半夜再服泰诺林退烧,出汗后体温有所下降,几小时后仍继续升到38度以上。吊头孢三天,仍然如此。20日看了市一医院肝胆外科专家门诊,专家要求转掛外科急诊(原来吊头孢是内科急诊),改吊普通消炎降热药水。21日下午掛了外科急诊,老医生问了病情,看了化验单,说你现在白血球已不高,有的接近正常值,有的已低于正常值,说明你的高热已非普通炎症,吊普通药水已无用,而且会使本已不高的白血球继续下降。那样不好,水不能再吊了。你的高热,可能是肿瘤引起的,还是问东方肝胆的医生吧。</p><p>自急诊吊水高烧不退开始,家里人就紧张忙录起来,儿子们就在准备与医院联系,不行就只好住院检查治疗。22日传来了东方肝胆葛教授的意见,提出了一个“肿瘤热”的概念,要求先服点新癀片退热,下周一带着资料来安亭新院门诊一次。老人可先不来。新癀片,经网上查,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于是去药房咨询,买了一合回来。晚上仃服头孢,改服新癀片。23日开始,体温奇迹般地降下来了。三天来,多次测试,都在36.1至37.2之间。按要求,25日一早,去市一医院做了空腹B超,然后儿子带着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冒雨开车直奔安亭肝胆新院,请葛教授门诊。教授听了病情述说(事前准备好了文字提纲)和看了验血、B超检查报告等有关资料,作出了诊断,提出了后续治疗意见,並开了两种常服药。至此,困挠全家一周多的病情小反复终于解决,现在继续归于静养。並积极准备对放疗的复查安排。</p><p>以上情况,特此报告。刘健 9/26</p><p>乔处:你好,这两天连续高烧,连续吃了降温药,对胃刺激很大,己经2天不能吃东西渴水吃药,生活很难继续,只有住院治疗才行,麻烦你跟上电医院联系协调一下。很不好意思又麻烦你了。谢谢!刘健10月23日</p><p>乔处:你好。在你来电告知前,上电医院王永勇医生已来电给我儿子,告知下午二时入院。因为我给你早上发微信后,儿子也发了微信给政峰和王永勇求援。刚才接你电话时,一下没反映过来,没及时告你。歉!</p><p>乔处:你好!我已于今下午顺利住进13楼23床。謝谢关照。刘健10月23日</p><p>乔处:你好!今天我从上电医院回到家中。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关心、帮助。刘健11月7日</p><p>乔处:你好。今天又往进东方肝胆医院介入科二楼16床。谢谢关心,特此报告。刘健11月24日</p><p>乔处你好,我昨天下午在肝胆医院做了第2次微创手术,又挂上了外引流袋。经检查胆红素到了三百七十几,所以先治黄胆,其它胃胀、腹水还没作为重点治疗。特此报告 刘健11月29日(已接到王洪清电话,谢谢关心。)</p><p>乔处:你好!今下午又回到上电医院,住13楼3床。谢谢一直以来的关照。刘健12月15日</p><p>乔处长,您好!我是刘健小儿子 刘晓春。我父亲在之前曾与我说,如果他过世请第一时间通知组织(即 您)。我父亲还说,他长期在建设局工作,也希望告知建设局。我问通过什么渠道通知?他复:到时候可能还是要请您转告的。我上午给您电话时,忘了这个请求,现补上。谢谢您!(刘晓春 敬上)12月31日</p> <p>2017年1月,分部离退休干部党委给当年满80周岁的四位老同志刘健、高家芬、冯贵明和林肖男集体过生日(林肖男同志已生病住院,没有参加)。邵世伟同志给他们颁发生日纪念品。</p> <p>2019年10月24日上午,我接待了一位从未谋面的老员工——邵安慈老人。邵老1929年出生,今年已90高寿,但依然思维清晰,温文儒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老人家1952年圣约翰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刚成立的华东电管局(当时的办公地点在延安西路918号达华宾馆)材料处,后调到华东电力建设局等单位工作。1969年40岁的时候,她不幸得了脑膜瘤,在圣约翰医学院同学的帮助下,仁济医院的医生给她做了开颅手术去除了脑肿瘤。此后她就一直休长病假,在家休养,直至1979年办理了退休手续。上世纪80年代她随儿子去了香港,现在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移居美国,老夫妻俩留在香港生活。她和先生是大学同学,老先生是学化学的,毕业后做中学化学老师,身体也非常不错,就是记忆力下降,老年性反应慢的情况比较明显。邵老有20多年没来过公司了,走进浦东新大楼她感触良多。在她的记忆里,南京东路181号的印象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在香港,她通过各种报刊杂志了解上海的发展,关心华东电力事业的进步。今天实地到自己的老单位看看,她非常高兴。在一旁她的儿子反复对我说,妈妈非常不容易,50年前做了这么大一个手术,当时全家都是很悲观的,想不到她能从逆境中乐观走出来,重新拥抱幸福生活。是啊,人生一辈子,勤勤恳恳与人为善,平平安安逢凶化吉,健健康康幸福快乐是何等的重要,又是何等的成功!</p><p>摄影:理身</p> <p>2018年1月,陪同王路主席慰问分部老员工王素珍同志。王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先在杨树浦发电厂工作,从计划科长的位置上调到华东电管局企管处工作。她负责编辑的刊物《华东电业企业管理》在80年代华东电业系统很有影响力。她严谨细致、勤勉尽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给年轻时担任团委书记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先生是陈章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曾经担任上海哲学学会会长、上海社会发展预测咨询研究所所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真理标准讨论的标志性人物,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哲学、应用哲学和社会主义哲学。那天,冬日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当我们按下门铃走进她家里时,两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已经热情地迎候在客厅里了。刚在沙发上坐下,王老就一边沏茶倒水,递水果、剥糖纸,一边如数家珍介绍情况。80多岁的老人讲话依然宛如大家闺秀,和风细雨,不紧不慢,饶有兴致地跟我们回忆起自己如何在党的教育下兢兢业业工作,从一名青年女工被推荐进入大学读书的往事;介绍了自己退休生活的作息安排、子女们工作和事业发展情况以及近年来老两口与常见病周旋斗争的情况。谈话间,她不时地对社区的服务和单位的关心表示感谢。陈先生近年来站立和行动多有不便,但说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书看报上网从不间断,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非常清楚,对党中央铁拳反腐、“一带一路”扩大开放衷心拥护……在热烈的交谈间,从他的神情里我们看到了老人家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感受到了我们党培养的老一辈哲学理论工作者身上闪亮的智慧和铿锵的力量!</p> <p>汪柏棠同志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电力系统知识型干部。他是上海人,1939年出生,如果还健在的话已经81岁了。他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新安江电厂工作。从24岁起一直在班组车间从事继电保护工作,40岁左右担任富春江水电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调华东电管局生产技术处工作,后担任企管处任处长直至退休。我在团委(思政部)工作的时候,曾经有好几次跟着他到华东三省一市电力公司的基层企业开展“双达标”“创一流”等评审考核工作,从中学到不少电力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经验,对他的管理伦理、管理思路、管理工具的运用都比较了解。他非常喜欢跟年轻同志交流思想,特别是出差的路上,车厢里常常回荡着他诙谐幽默的话语。我们之间相差31多岁,他比我父亲还大1岁,他的大儿子和我的年龄相仿。我们应该算是属忘年之交吧。记得1998年电管局最后一次福利分房,我们都搬进了蒙自路的华电公寓大楼。他在18楼,我住16楼。当时他是处长我是科长,两家都是二室一厅,他的面积只比我大5个平米。但他很坦然,不因为差距小而感觉不舒服,真正做到了在利益分配面前讲奉献顾大局。从那时起我就非常佩服我们单位的这批老专家老领导和老知识分子。有了这种敬仰之心也为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战胜困难和挑战提供了思想基础。汪处长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本来人就聪明,而且愿意学,很多东西一学就会,真是与时代共同进步。他多次参加离退休干部桥牌比赛,屡获佳绩;钻研摄录像技术,单位的各类文化活动都留下了他拍摄的宝贵资料;学习声乐,刻苦视唱乐谱,成为一位称职的声部长;坚持一周三次斯诺克练球训练,球技不断提升。每天每周每月,汪处长都在有条不紊中行进,忙忙碌碌中度过。2012年“七一”党的生日,他光荣地被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党组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4月,华东分部从南京东路搬到浦东南路。6月21日组织老同志集体参观新大楼,他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手持着自己心爱的摄像设备,走前走后,对焦特写,忙个不停……回家后立即编辑制作,通过快递把初稿寄给我看,还专门写便条请我提修改意见。2013年8月27日下午,他在吴中路职工活动中心游泳时突发脑溢血,被急忙送至瑞金医院救治,于第二天清晨不幸离世。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的老知识分子没留任何遗言就离开了我们!大家闻讯后都非常吃惊,感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记得治丧期间,他爱人王老师非常难受,思绪很乱,心情难以平静,我们党委的袁英华、唐维民、王阳龙、孙步强等都到他家里给王老师做思想工作;李永鸣书记当天赶到他家里,既作为在职领导也作为曾经的富春江电厂一个领导班子的战友表达慰问之情;王金明、夏理身和王洪清等工作人员更是忙前忙后,帮着家属办理各种具体事宜……汪处长这么潇洒地走了,留给王老师和两个儿子无限的悲痛和遗憾,也留给我们离退休大家庭的所有人无限的思念和缅怀。退休生活要过得愉快,但退休老人参加的文化活动需要慎重选择,注意量力而行!</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校协合作 &nbsp;培养电力工匠型人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纪念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成立30周年</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者:程黎明、袁英华</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还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极大鼓舞和激励退休高级专家发挥才智余热,积极促进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院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传承电力事业的工匠精神。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秉持“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宗旨,支持机电专委会组建“华东电网高校专家讲师团”,充分展现其功底扎实、经验丰富、才智感召的特质,为实践十九大报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培育电力工匠型人才开展有益探索。</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随着特高压直流和交流电网建设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和远程监控全面推广,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定位和隔离故障,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物联网,水电燃热联合抄表和大数据分析等,出现电力技术创新的人才短缺,专业教学与企业发展脱节等现象。上海电力学院迫切需要结合电力生产实际和创新发展,设置基础、专业、工程相衔接的三阶段教学课程,注重实践知识、技术应用、创新发展的融合贯通。为弥补高校工程教学师资不足、企业调研时间不足、跟踪高新技术授课不足,专家讲师团精心挑选25门电力系统课程;为实现“请进来、走出去”教学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视野和创新能力,开放三处电力系统重点实验基地,观摩电力系统仿真、智能变电站应用、风电/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微电网、自动巡检机器人、智能配网运维管控平台、电力大数据的分析应用等。身临其境地再现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技术特点,培养卓越工程师和电力工匠型人才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热情,深受电力学院师生的欢迎。</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领导、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和上海电力公司的技术核心单位鼎力支持下,聘请18位高学历和高职称电力专家任课,有退休党员干部、教授级高工、市劳动模范、电网调控中心原总工、国家电力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电网技术带头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硕士等,专家讲师团的专业齐全、阵容强大。为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讲师团专家精心制作彩色投影图片、配乐视频录像、现场摄影照片、三维立体图像、实验观摩演示等课件,汇编专家授课讲义。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实现基础、专业、工程三阶段教学课程的衔接贯通。讲师团负责人和专家代表受聘学院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定期与院长、任课和实验室老师座谈交流合作,编制教学计划,评估授课成效,共同注重基础应用和专业技能,培养电力工匠型人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许多任课专家专程到特高压变电站、设备制造厂、运行检修、科研试验等单位收集资料和拍摄图片,结合国家或省市重点示范工程,借助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论坛,获取电力创新技术的发展详情,图文并茂地纳入讲座课件,运用图示、照片、影像、模拟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物理设备紧密结合,深入浅出的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技术要点和发展动向。华东电网继电保护著名高龄老专家吴晓梅教授级高工主动请缨、领衔示范;华东电力调控中心原总工程师、上海市劳动模范、退休党员干部汪德星同志家住松江九亭,每次赴杨浦区学院需横穿5个市区,来回倒换公交和地铁化5个多小时,午餐只能在路途中自行解决,但仍坚持克服困难和完成高水平的授课;继电保护专家骆敬年高工,隔天需上医院做血透治疗,每逢授课日期有冲突,都是自行调整时间,从不耽误授课;许多在职专家担任专业领导和运行科研任务,为授课常有出差深夜赶回上海。这充分体现“忠守职业、传承事业”的电力专家精神,为培养“电力工匠”型人才,身体力行地向学生灌输高级专家们的“优秀基因”。</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经国家电网公司东分部的分管领导审核同意,与协会共同为上海电力学院出示“华东电网高校专家讲师团”工程教育成效的证明,进一步确立协会组织创办和受益企业作支撑的“高校、协会、企业”联合模式,也为企业离退休工作转型发展提供创新探索和有益实践。“华东电网高校专家讲师团的经验介绍”被刊载入国家电网公司主编和中国电力出版社的《企业离退休工作转型发展的研究和探索》论文集,扩大了协会创办高校专家讲师团的经验和影响。</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华东电网高校专家讲师团的专业授课已纳入上海电力学院的工程教育体系和国际认证试点,协会与电力学院已经签订后四年的专家讲座协议,并有进一步全院、全国推广的趋势。为实施“一带一路”国际战略和中国工业走向世界,培养国际工程教育互认的专业工程师和技术工匠人才,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的机电专委会将按照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向,积极促进高校工程教育的质量提高和国际认证,共同建立工程教育体系,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开展工程教育评估,审核注册工程师资质等方面,具有开创高校与协会高层次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在隆重纪念上海市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励志传承,新老接棒,继续努力,积极创建协会与高校的合作典范,奋力打造“老有所为”的亮丽品牌。</h3> <p>2019年7月,离退休干部党委拍摄了《不变的初心》纪实片。片子反映了近年来邱国富老局长带领的华东专家讲师团为上海电力大学学生授课的故事。片名以“不变的初心”为题,主要引用了刘维烈总工程师曾经讲过的当年报考电力专业的初心,即列宁的那句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整个片子突出反映了我们电力人对企业对事业不变的情怀和奉献。拍摄制作前后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李毅、袁英华、潘勇伟、陈黎明、王忠仁等同志都付出了热情、智慧和心血。由于时间仓促,还有许多不足,敬请大家谅解。片子时间不长,但给老同志留下了许多美好的镜头,希望在激励晚辈的同时,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p> <p>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在关键时刻,一个高尚的举动看似个人行为,其实却是在引领一个团队和社会的发展方向。</p><p>2017年8月25日,新民晚报第8版转载了一件感人的事情。主人公是原华东电管局计划处副处长,84岁的吴海荣老人。吴处长因房颤第二次入住龙华医院,在医院得到精心治疗后,特意用手绘漫画记录了住院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给漫画取名《住院日记》,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医院。这件事在电视台、报纸以及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反响强烈。正像龙华医院党委书记讲的,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两年半过去了,吴处长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以漫画描绘新时代,生动记录了电网建设、城市发展和警民关系等方方面面。2018年9月,离退休工作部专门为吴海荣编印了取名为《用心描绘新时代》个人漫画作品集;2019年9月又以他的先进事迹为主题拍摄了题为《生命的价值》的视频专辑,以弘扬新时代里老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和无穷智慧。</p> <p>离休干部费克铎曾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东路上拔地而起的新中国上海十大建筑之一—华东电力大楼筹建工程负责人,如今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老干部典型。在2019年3月90岁生日那天,他对着镜头谈了很多人生体会。他所关心5G、股市、国家经济发展大势等话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休干部都是革命老人,在与他们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人们“忠于事业忠于党,坚定理想为人民”的那种精神和力量。我知道,正是这样的精神财富,帮助他们在历次政治运动和重大事件中意志坚定,闯关过坎,战胜困难,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理想信念很好结合在了一起,成为最终成为生命的强者!向老干部致敬!</p><p>2017年4月乔谦明</p> <p>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礼物的寓意。今天下午,当得知我在公司纪委工作时的师傅、长辈华文康老人逝世的消息,我心里十分难过。77岁的年纪真的不算大,况且20天前我去医院探望的时候,他还是有说有笑的,怎么病情变化这么快,突然间什么话也来不及交待就撒手人寰?世事难料啊!恍恍惚惚间,一个人在书房里东看西找,我找到了2003年初老华临退休前郑重其事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曾经经常划划刻刻用的“三角尺”。睹物思人,感慨万千!这么多年来,我看到它眼前就浮现出老华那朴实无华、低调做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形象。他给我这份礼物,就是要我也像他一样“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办事。不但像三角尺一样有棱有角,还要像尺子上的刻度一样公正公平”。人生的路还很长,不管风雨和坎坷,我们都将以您为榜样,实实在在,兢兢业业。老华,愿您一路放心走好!谦明&nbsp;2018年6月22日</p> <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第七章 凝心聚力是工会工作的本质</span></p> <p>2019年5月,我精心策划和全力推动的书香办公室评选活动启动了!我陪王路同志去了获奖部门颁奖。本来希望通过持续举办这个活动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部门建设,促进工会工作融入生产管理,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推不下去。眼看它要么变成形式主义,要么困难一大堆,此时,领导决定让我转岗。12月中旬,我在即将离开工会岗位的时候向分工会主席们宣布该项活动还需要深化(自找了一个理由和说法),但目前暂停。总结暂停的原因,我认为是评比工作增加了大家的负担,而且具体做法有些一厢情愿,主观臆想,不合时宜。</p><p>总结自己工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有以下几条:</p><p>一是总体上把握好围绕中心当好配角、主动作为服务大局和创新突破民主管理三个战略定位,坚定党性,赢得民心,发挥事业心,摆正位置,做到到位而不缺位不越位。</p><p>二是工作方式上要注意平衡几个关系:企业深化提质增效管理和优化职工福利待遇的关系;规范经济管理堵死铺张浪费后门和结合实际开好服务职工合理需求窗户的关系;坚守企业商业秘密和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关系;强化工会专业化管理和发挥兼职骨干队伍作用的关系……</p><p>三是下力气解决好几个矛盾体:1、职工队伍中需求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矛盾体。职工利益是广泛性利益,是刚性需求,总体水平也是固化的,个体性需求多了,总体水平就下来了,特别是代表文化竞技的小群体利益,一定要精挑细琢,提升团队品质的活动砸锅卖铁也要搞,但一定要把有限的经费要用在刀刃上。2、职工队伍中觉悟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矛盾体。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我们要团结所有的职工群众,进步的党员要团结,一般的群众更要注意团结,我们推出的福利措施是不分会员觉悟高低的,一视同仁,文体活动也要注意雅俗共赏,但要倡导健康文明进步,在向上的氛围下更好地团结凝聚各个层面的职工群众,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做贡献。3、职工队伍生活条件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矛盾体。向有特殊生活困难或对企业有特殊贡献的人员采取政策倾斜是必须的,但应该有一个度,需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持续性,防止发生影响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的问题。</p><p>四是科学合理安排工会各项活动问题。具体说就是,在什么时间段、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资源开展活动?如何做到党政支持、班组欢迎、职工高兴以及工会影响力扩大,四方共赢的效果。</p><p>五是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是政治工作,必须风清气正,突出正能量。策划团建活动能够有效推动凝心聚力的效果;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骨干力量带头实干,是工会工作赢得口碑的机会;有没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是工会组织力和领导力的试金石,是工会工作有效性的具体体现。</p><p>六是关于工会主席的胸怀问题。其核心是是否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反对派不是反动派。只有做到听取了不同意见,才能不断修正错误继续前进。</p> <p>由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华东电力工委举办的华东电网职工技术技能竞赛已成功举办了五轮(20余年)。年度会员单位“团结杯”网球公开赛,已成功举办了16届。2019年的这两项赛事分别安排在安徽合肥和江苏无锡举行!工委的赛事得到了国网副总工程师,分部主任、党委书记李桂生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亲自参加并讲话。</p><p>华东电力工委是一个老资格的产业工会,成立于1985年,最早的名称叫中国水利电力工会华东电力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主席叫陈克家,局级干部,美商上海电力公司江边电厂的地下党员,已于2012年故世。他是我担任离退休工作部主任后第一位去世的离休干部。陈主席后面有王以德、施申新、李永鸣、庄毅群、王航、李永鸣、周永兴和王路同志相继担任主席,其中庄毅群同志在任的时间比较长,从2000年到2011年。其间他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如团结杯网球赛、调度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实施“万人培训计划”(每年培训百名两期基层班组长)、实施“年度华东电网系统劳模健康休养计划”等等都是在他手上搞起来的,并一直延续至今。2011年国家电网扁平化体制改革后,很多分部工会都主动或被动放弃了区域电网职工比赛活动,只有华东电力工委坚持了下来。在舆论压力大、工作资源匮乏等不利的情况下,各项工作做到不间断实属不易!除了工会主席们坚持真理,肯担当有作为外(期间换了4任主席),这还与施炜伟、张永豪、史佩敏两位同志坚定的毅力和求实的作风有很大的关系。坚守阵地十来年,传统载体真的成为了工会文化,这种文化在王路主席任上又有了新的拓展。走出电力看电网、工会发挥独特作用的“四桥”工作法等,这几年不断被国网公司工会肯定和表扬,真所谓熬过了冬天迎来了春天。</p><p>我一直在想,华东工委能有今天,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准确的答案,应该是工会倡导的工匠精神,孜孜不倦、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事半功倍。华东电力工委,我是二进宫。2008年11月,帅军庆同志担任华东公司“一把手”的时候把我从监察部副主任的岗位提到正处,担任工委副主任(正处级),主任是庄毅群同志。2011年4月华东公司体制改革时,华东工会(工委)与党建部门合并,我调到离退休工作部做主任。2017年12月,离退休部又和工会合署办公成立工会办公室(离退休工作部),我担任主任,施炜伟任副主任。我对工会非常有感情,对四省一市电力公司的华东工委委员以及施炜伟等同志的敬业精神非常钦佩,对开展的各项工作记忆非常深刻,合作非常愉快,成效非常显著!</p> <p>2019年7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歌会华东赛区文艺成果展示活动在华东分部三楼报告厅举行。成果展示活动历时三天,演职人员共有300余位。演出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主要由华东工委的工作人员负责。为此,张永豪、刘秋江、吕文和史佩敏投入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省一市电力公司工会选送的节目主题鲜明,形式丰富,整个舞台效果活泼高雅,精彩纷呈。由吕文同志领衔主演的华东分部歌舞作品《绣红旗》以新旧社会交替对比的结构,紧凑的故事场景,舒展的韵律之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吕文的表演更给人以亲近感,现场气氛热烈。</p> <p>2018年12月,在上海电力学院(平凉路校区)参加“上电杯”第三届上海电力行业乒乓球友谊赛。这项活动在王路同志的倡导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得到了上海电力公司、华能上海公司、华电上海公司、国投上电股份等企业的积极响应。乒乓球是分部职工文体活动中的强项,丁峰、邵勇、成宝强、聂宇本、陈小潮、吴敏等都是好手。这次上海电力行业的比赛,分部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赛后,我还和第一名的上海电力公司队全体选手合影留念。华洁铭主席、张根发书记、何蓉主席和王素华部长都一个个精神抖擞,一副夺冠的气势!</p> <p>华东分部近20年来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每年春节前都会举办职工迎新春系列文体娱乐活动,持续时间一般一个礼拜到十来天不等。最后一项则通过举办有仪式感规模较大的活动收场,2018后的3个活动分别采取了职工文艺汇演、拔河舞狮和集体健步走形式,其中还穿插着猜灯谜、颁奖、送祝福等元素。期间领导与员工同乐,欢声笑语融成一片,预示着来年有一个好兆头。这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这样的团建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对提高企业凝聚力非常需要!</p><p>这些年在本部大楼里开展的文体活动,辰华网络公司的员工总是最配合,最有团队凝聚力。每次办活动只要约定好事情,无论是纪律性、组织力以及呈现的节目质量和演员水平都在分部遥遥领先,非常耀眼!这种现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客观上对分部员工调整心态、积极工作和生活起到非常好的正面启发作用。很有意思,这个公司前后三任主要负责人都姓孙,孙维宁、孙京和孙旦。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老孙家的活泼基因决定了辰华的生机和活力。分部遭受几次机构改革后,其职能受到削弱,定位迷糊,员工士气有些低落。但以服务分部为己任的辰华网络员工依旧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看来,这里面除了行业自豪感以外,企业带头人的管理素养和政治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感谢三位孙总!</p><p>其实,要使家园升华为“家圆”,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们一定要反思我们的职工思想教育工作。高学历的员工队伍不一定等同于高尚的企业人格和企业文化。当绩效考核工具帮助企业解决了生存和盈利等底线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对理想信仰、道德情操和文化品质的追求。因为这些会给员工和企业带来精神层面的补给,提升企业的软实力。过去,我一直以为宗教是对神灵的崇拜,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对自然和宇宙乃至事业和使命的崇拜就是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p> <p>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可能受老同志的影响,我不知不觉喜欢上用单反相机拍照,经常在休息日行走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拍摄民俗风情照片。出差的时候也把装备背着,利用间隙时间找地方拍照,晚上常常在编辑照片中度过。用一发不可收拾来形容这种爱好,恰如其分,但愿这一爱好能一直坚持下去。</p> <h3>第八章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h3> <p>西风一夜度申城</p><p>撒玉抛珠步履轻</p><p>莫道寒冬无韵致</p><p>平明血色著风情</p><p>杨柳青诗,开明谦和摄影</p><p>2018年1月15日。一早起来见屋顶积雪了!6:30,天还没有亮,勤劳的鸟儿已经叽叽喳喳。拉来窗帘,探出窗外,哇!期盼了一整天的冬雪终于降临!原来鸟儿已经激动得歌唱了。白雪是那么的明亮,路灯和白雪相印成趣。看着看着有了一种莫名的忧伤,好景总是不常在,赶紧取来相机记录一二。照片发到朋友圈后,邵世伟局长即为其中的一张照片题了诗。后面的几天时间里,我反反复复阅读邵总的诗,再看自己的照片,觉得这首小诗是那么的精致巧妙、情怀高远。</p><p>华东电力系统很多人都非常仰慕和敬重邵总的才华和人格。上世纪末,邵总从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厅主任的位置上调任华东电管局局长、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在华东公司“一把手”的岗位上,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改革,开放创新,积极进取,成功实现了福建与华东的交流联网,华东四省一市电网格局最终形成。2003年,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成果,资本金800亿人民币(当时上海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公司)的“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到华东公司本部视察,了解华东地区供用电需求和电力发展情况,华东公司积极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强劲势头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鼓励和肯定。他积极探索电网电价机制改革,成功引入电力电量和容量“两部制”电价的收入模式,很好解决了电网升级改造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问题,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邵总是哲人治企,他博大的阅读量和不断升华的理性思考,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当中,给我以回味和快乐。他提出的学习型企业建设,开展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管理以及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理念,都有力地推动了华东公司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台阶。他虚怀若谷、老而弥坚、刻苦勤奋、慈悲乐观的精神是我一辈子修身学习的榜样。</p><p>下图:2019年10月,邵总在宁波石浦渔村,摄影乔谦明。</p> <p>师恩如海!2019年11月17日中午,应老领导李树林书记的邀请,我和王伟令主任、李慧琴大姐、刘营超主任等几个曾经在华东公司监察部工作过的兄弟姐妹一起来到位于南汇的李书记家里,话古论今叙友情,谈天说地望将来。李书记比我大20岁最年长,做人做事厚道善良,阅历经历宽广丰富。过去我们在他的关心爱护下成长进步,如今他当年那些发自肺腑的循循善诱和耿耿忠言,依然清晰可见,历历在目,对我们这批中年人来说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健康良药。那天聚会回家后,李书记在我们监察部老人群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今天,各位老同事光临寒舍,大家忆往昔,聊当下,叙友情,让我和老伴过了一个愉快,难忘的周末。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之间的友谊,已经成了激励我和老伴对生活充满激情和信心的重要因素,成了我和老伴的一笔财富。说心里话,大家来我家,我们是要做些准备,会比平时辛苦点,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今天,我发自内心的说,欢迎大家空闲时常来我家坐坐,你们的到来对我们来说绝不是什么麻烦,而是快乐、信心和希望!同事们!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向幸福出发!”</p><p>和李书记在一起,我们都会深刻感受到平等平和、平凡平常和平静平安的领导者风范,在不急不慢、稳稳妥妥的工作氛围中,各项工作在不断开展和默默进步。部下们耳濡目染着“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作风,干工作有主心骨,做事情有分寸有底气。就是退出领导岗位后,和李书记在一起交流座谈也能在分析时事和回忆往事中体会出多维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他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管理技巧,特别是对组织和企业忠诚可靠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p><p>照片:2005年李书记送给我的君子兰盆花。当时是很小的一支,十多年来一直放在窗台上养护着。我不会养花,但偶尔开花,鲜艳无比!</p> <p>2018年6月,有幸在北京清河国家电网培训中心参加短期理论培训。7号那天雨过天晴,天特别蓝,阳光特灿烂。下午放了学,独自乘地铁1个小时来到颐和园。北京的日落时间是19:30,天黑时间是20:00,混在一大堆退休摄影爱好者堆里,宁静的昆明湖在“大师”们哇啦哇啦的叫喊声中愈加显得庄重大气。很多人久久仰望,期待着六月里的北京天空焕发出别样的壮丽。</p><p>霞和夕阳浪漫!</p><p>走出家的田园</p><p>即将走上世界很多条的路</p><p>我们回望一路走过的脚印和车辙</p><p>正好一阵凉风吹过</p><p>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p><p>后来才明白</p><p>其实最难得的是重逢</p><p>……</p><p>过去就过去了</p><p>不会再回去</p><p>但是,未来的路会很漫长</p><p>需要慎笃、勇气和微笑</p><p>……</p><p>再见吧!我的伙伴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