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疫情笼罩下的春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刘青荣</h3><h3> </h3><h3> 大街上十分冷清,来来往往走着的行人基本上都带着口罩。药店的门上也挂出了“口罩已售完”的字样。我一下子感觉到了一种紧张的压迫感正从四面八方向我袭来。</h3><h3> </h3><h3> 一场疫情就这样展开了,源头武汉。当时脑海里立即显现出非典席卷全国,那个时候年轻懵懂,无网络,宣传也没这么具体,没有恐慌。这次,一向有洁癖的我,认为继续加强注意自身卫生,不轻易入座他人桌椅,勤洗手,与人保持一米距离就OK!</h3><h3> </h3><h3> 直到网络里报告出整个疫情已经蔓延到整个中国,以及国际,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相比2003年的 SARS,这场疫情传播的速度惊人,这自然得益于现在的网络互连和大数据,科技让大家都知道了世界各个角落的事情。一个幽灵在天空中游弋,星辰不再熠辉,明月已是昏暗,城市不再繁华,连太阳也变得柔弱无力,沉寂阴笼在城市的上空。每个地方都开始严防死守,一定要把所有的疫情杜绝在域外。</h3> <h3>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十万火急”一场严峻的防疫保卫战打响,许多街口、村口都设置了路障,封闭成了防疫形势下最标准的配置。出外的人自然也被告知一定要戴口罩,对所有武汉归来的人一定要报告,有密切接触的也必须第一时间上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每天伴随着可怕的网络数字痛击着所有人的心灵。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趴在家里自然成了不二选择。<br></h3><h3> </h3><h3> 自经历过孩子父亲的生离死别,深深感触到生活的艰难, 生命的残忍,生死离别对于我来说并不奇怪!习惯了对待生命的漠然,看待小病小灾的一向漠视。而今疫情紧张气氛,也许是家里喜添血脉,才懂得对生命的重视,疼爱已扎根在传统的血脉里。已是奶奶辈的年纪,突然也有悲天悯怀、忧国忧民、忧家忧亲了!我,在口罩与禁步中梦萦,寂寂中偶尔跑到30公里外的鄱阳湖怀抱放松一下。</h3><h3> </h3><h3> 非常时刻,生存者还得继续耕耘。不顾儿女劝说,向着美好的梦想:工作就是创造价值!</h3><h3> </h3><h3> 此时,口罩代替了最美的妆容,出门上班前,不忘仔细检查,确定没有问题了才能出门。好在有部遮风挡雨的代步车,进出都是我家书先生接送,省了担心路上的病毒侵入。上下班途中,整个街道人很少,大家出门也基本上都捂着口罩,偶尔见几个没带口罩的大人,旁者更是唯恐避之不及。一街两道,除了药店和超市,所有的店铺大门紧闭,整个县城空荡荡的,好不落寞。</h3> <h3> 踏进上班所在的老年公寓大门,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用消毒液洗手后方能入寓。全体员工依照规定,必须做好自身的保护工作,正确佩戴口罩,先是严格测量体温准入,所有员工都保持一米距离以上,有点若即若离,呵呵!工作沟通交流中口罩下的口音,都带着些瓮声瓮气的鼻音,大家都在小心沾染病菌。所有的人都会提防对方,因为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不是一个病毒的传染源,尤其是当网上公布已经有那种隐形传播者的情况下,所有人的心更是一次次揪紧。<br></h3><h3> </h3><h3> 余干老年公寓严格实施防疫制度,实行封闭管理。每天坚持帮助老人们测体温并记录,如体温测量发热则劝其隔离就医;所有区域,以及走廊、门把每天消毒2次,关心保障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动态,全力保护员工和老人安全健康。 </h3> <h3> 每一次回家赶紧脱了自身的外套,天晴就洗涤或者暴晒,生怕可能的病毒带回家来。其实,还是呆在家里好,无惧病毒侵入,更是陪伴了家人,享受清福。只要疫情没消灭,谁都无法安生。在生命面前,活着,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如果没有人,又何以称社会?</h3> <h3> 这场疫情源于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将来,如果还有人吃野味,请首先考虑下,自然也许再一次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法惩罚着我们。你口中的野生动物,是否都做过检疫呢?如果没有检疫,可知道其体内含有什么微生物甚至病毒?请一定敬畏自然!否则必定被自然狠狠报复!</h3><h3><br></h3><h3> 全国各省采取最高级别的应对措施,封路、封城、封小区,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交警等部门人员全部投入一线抗疫斗争。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相信疫情不久将要结束,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将在胜利中相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