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书藏于心,疫情之际聚力读

纸鸢客主

<h3><br></h3><h3> 陇原读书会“宅家静读抗疫,一卷在手聚力”在这个封城抗疫,众志成城的春天,吹响读书的号角,将“阅读照亮教育人生”读书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坚定进行,以精神的滋养来消减疫情带来的恐慌。</h3> <h3><br></h3><h3> 读书会有着既定的目标,明确下发了10天一本书的任务,看起来很重,细缕也可谓之举手之劳。十天一本书,要有阅读圈点、推荐语、原创读书笔记。虽发起者再三提醒,“人群要慎重,人群不是看热闹的!”还是入者众。其实我的加入,还是冲着这十天的压力,毕竟成人的我已经很少有被限定时间来读书的经历了,何况居家防疫的日子也想有点事来做。</h3> <h3><br></h3><h3> 选定《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来读,不是说我是男人中的女人,是因为这富有诗意的书名,更是因为看到“叶嘉莹”这三个字。记得初参加工作时,哪天同室的领导拿来一份复印的《叶嘉莹评点&lt;红楼梦&gt;》,观之甚是喜爱,对于这个“最美的先生,穿裙子的士”就油墨见面了。虽有失本真,但却因她的经纶童心至之。</h3> <h3><br></h3><h3>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本书开篇的言说。前言说“她(叶嘉莹)站在哪里,哪里就是诗词的国度,遍布芬芳的声律。”她“以诗为杖,诗词给了她无数次救赎。”叶嘉莹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少年丧母,中年入狱,老年丧失爱女,一生九十余载,大半在颠沛流离中度。可喜的是,她举着诗词的灯,以梦为马,一步步走向光明。</h3> <h3><br></h3><h3> 杨绛有钱钟书,冰心有吴文藻,林徽因有梁思成,而叶嘉莹只有诗词,足足和诗词谈了一辈子的恋爱,截获“中国诗词摆渡人”桂冠。关于叶嘉莹,我想录下苏茜茜在前言写下的话语,它值得我们诗词国度里的国人在这个特殊的春天精气萌生。</h3> <h3>(以下为苏茜茜在前言中的话语)</h3><h3><br></h3><h3> 正是因为诗词的国度太过神圣,她以传播古典诗词为己任,把毕生光阴致力于古典诗词研究,使中国古诗词的生命力穿越时空,在世界各地复兴。</h3><h3><br></h3><h3> 叶嘉莹对古典诗歌的品评赏析既具备传统的魅力,又具有现代的意识。她融通古今、学贯中西,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始终坚持感性与知性的结合,品与鉴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批评风格和美学追求,堪称目前古典诗歌研究领域的第一人,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br></h3><h3><br></h3><h3> </h3><h3> 她在诗词的国度戎马一生,受了诗词太多的恩惠。这种恩惠与滋养可以超越国界和时间与天地共存,所以,她才看不惯现代人守着诗词的宝库却两手空空。而今,这个九十五岁极瘦弱的身子仿佛有极坚韧的力量,她从不讲究吃穿,不计报酬,不辞劳累,依然保持着熬夜到深夜两点的睡眠习惯。每每接到采访和讲课的邀约,她又高兴认真得像个孩子。 </h3><h3><br></h3><h3>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以柔弱之躯、兼济天下的豪迈,平定了自己的天下,将中国诗词的魅力散播天下,赢得了世人的赞颂!</h3><h3><br></h3><h3> 有人问她: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br></h3><h3><br></h3><h3> 她动容地说: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br></h3><h3><br></h3><h3> 无论你信与不信,事实就摆在那里,即使九十五岁高龄,她依然如磐石般坚韧,如松柏般顽强,如春风一样明媚,怀着满腹诗情画意,明丽了近百年的春秋。<br></h3><h3><br></h3><h3>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br></h3><h3><br></h3><h3> (图片来自朋友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