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富贵鸟

<h3>书法:李桂强</h3> <h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h3><h3>寄诸佛子,共结来缘</h3><h3> 一一唐.鉴真</h3><h3><br></h3><h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h3><h3>患难见真情!</h3><h3>2020年庚子年,中国遭新冠毒疫,日本友人慨然相助,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在打包物资的纸箱上,除了两国国旗、“加油中国”外,还附言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h3><h3>从“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想表达什么?</h3><h3><br></h3> <h3>疫情之下,一个异域国家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他们对中华文字的解读,汉语言之美,美得让人泪目。仔细思量,说实话我觉得汗颜!<br></h3><h3>为什么觉得汗颜呢?因为我知道有不少国人并不太了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与“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出处与含义。</h3><h3>我们总以五千年文化自居,其实所剩还有多少?即便有,那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吟诵出这些传统的优雅诗词吗?</h3><h3>看看中国人年阅读量仅仅只为4.3本,不及某些国家的十分之一。深厚的文化,也会被不读书、被外来文化侵蚀得差不多了吧!试问当你看到落日霞晖、天光水色和群鸟飞渡时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卧槽,这天空也忒好看了,还有好大一群鸟!”为什么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h3><h3><br></h3> <h3>《诗经·王风·黍离》 <br></h3><h3>文脉断了,难怪有人总结出:唐文化传承在日本,宋文化传承在韩国,明文化传承在南洋,清文化传在台湾。</h3><h3>今天日本用我们的文化给我们上了一课,感谢他们此时此刻对我们捐助,也向我们提示了文化一定要传承下去。于是,我翻出家中的藏书,打开来重新细读,现在不学、更待何时?</h3><h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这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来源于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鉴真法师相关的典故。</h3><h3>根据记载鉴真事迹的历史典籍《东征传》,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h3><h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h3><h3>寄诸佛子,共结来缘。</h3><h3>鉴真法师感其诚,由此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之一。</h3><h3><br></h3> <h3>《诗经·秦风·无衣》<br></h3><h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是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袍!全诗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h3><h3> 1300多年后,在中国遭遇疫病侵袭的危急时刻,日本友人伸出援助之手,捐出口罩、捐出防护服等物资,并在包装箱上很用心的印上了这几个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优美的古汉语用在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特殊的场景,感人至深。</h3><h3>谢谢日本!</h3><h3><br></h3> <h3>而根据日媒报道,1月31日前后,日本还有多座城市向中国支援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物资。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向江苏省常熟市捐赠的30000只口罩、广岛县广岛市向重庆支援10万只口罩, 静冈县浜松市向杭州、沈阳捐赠7400只口罩和460套防护服, 新泻县新泻市向哈尔滨支援3万只口罩,日本明星 矢野浩二也向武汉捐赠13万只口罩等等。我们要知道上述大部分城市的人口规模只有几万、十几万,甚至不如中国许多镇一级的行政机构。在日本本土也面临新冠肺炎感染的情况下,这些城市出于国际人道主义和对友好城市的责任,尽其所能,自发捐赠,有些甚至将城市常规医疗储备倾囊而出,这正是延续一千多年“山川异域,风月同光”精神的最好体现。<br></h3><h3>文化可以无国界,信仰可以无国界,音乐可以无国界,恋爱可以无国界,女人可以无国界,苍老师是世界的,志玲姐姐是日本的。春天就在眼前了,樱花可以无国界,年复一年,盛开在武大的校园,盛开在日本的富士山下。</h3> <h3>编辑:梦墨斋</h3><h3>责编:李桂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