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过年

白亮

&nbsp; &nbsp; &nbsp; &nbsp; 今年过年因武汉爆发新型冠状肺炎流行疫情,原打算一家人的出游计划搁浅了,飞机、动车、自驾出行的交通方式受限了,相互拜年的传统习俗被劝阻了,就连走亲戚聚在一起喝小酒也没人愿意来了。我只好足不出户,呆在家里,过把“宅男”瘾,仿佛又回到儿时简约、朴实的节日氛围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武江波</h5> &nbsp; &nbsp; &nbsp; &nbsp; 记得小时候过年,年味很浓。穿新衣,放花炮,家人都要赶在大年三十回家吃年夜饭。那时的生活不富裕,家家户户炸麻叶,炸麻花,做蒸碗,炒花生,蒸馒头,做拿手菜,把好吃的东西都攒到过年吃。灶台上炊烟袅袅,厨房里香气扑鼻,为的就是那份团圆和喜庆。日子慢慢地好起来以后,饭馆的时尚菜肴摆上了餐桌。像黄焖鸡、小酥肉、粉蒸肉、糖醋里脊等,都是我记忆中的最爱,好吃极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性情中人</h5> &nbsp; &nbsp; &nbsp; &nbsp; 有一道叫拔丝苹果的菜,吃起来很有趣。用筷子加起来站在凳子上拔高,糖丝不断。除了赞叹厨艺外,别有一番“离家远行,情丝难断”的寓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不单单是在家守岁、相聚吃喝、走亲访友了,而加进了现代生活元素。如:看一场电影、听一次音乐会、与朋友一起K歌、报团出境游和开车自驾游等。风俗的异化,过年可以随兴所至,自得其乐。然而,今年的情况不同。病毒肆虐,出行受阻,呆在家里过年成为必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夏&nbsp; 丽</h5> &nbsp; &nbsp; &nbsp; &nbsp; 年前,我去采买年货,马路上人稀车少了,临街的商铺都关门了,平常喧嚣繁杂的快节奏生活猛然放慢了脚步,显得有些冷清。可是,超市里的人很多,摩肩擦踵,熙熙攘攘。我戴着口罩,扎在人堆里从货架中“淘宝”,出手频频,不想停留。走到收银台结账时,大车小筐队排成行,望人兴叹,欲速则不达。遇到院内的邻居,推着购物车“满载而归”。我问:“老兄抢购这么多东西,家里待客吗?”<br>&nbsp; &nbsp; &nbsp; &nbsp; 他莞尔一笑,轻声回答:“不待客!春节宅在家里,东西一次买够,少跑几趟,避免病毒交叉传染。” 听君一番话,倒觉得他“自我隔离”的保护意识和善待他人的境界值得尊敬。于是,我也受他影响多添了些日用品,算是备足了年货。<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陈&nbsp; 曦</h5> &nbsp; &nbsp; &nbsp; &nbsp; 在家过年,这给妻子摊上了事。她一日三餐下厨房,洗切炖煮炸烧炒,还是蛮辛苦的。好在她对烘焙烹饪有兴趣,有天赋,一学就会,一做就成。每天起床从网上搜个食谱,按图索骥,工序不能少,用料不简单。做出的鱼呀、虾呀、鸡呀、肉呀、蔬菜呀……色香味美,像模像样,不逊色于酒楼饭店的菜品。我跟她开玩笑,你要开饭店,保证顾客盈门。她笑笑说:“功夫活,做得慢,累的要命,打发打发时间还可以,做营生不遭待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乐时刻</h5> &nbsp; &nbsp; &nbsp; &nbsp; 适逢大年初一是女儿的生日,也是外孙女刚满十个月的吉日,好日子叠加,可忙坏了妻子,她除了烧菜做饭外,还精心烘焙了一个奶油水果蛋糕。咬一口,甜软滑腻满嘴香,敢与蛋糕房卖的蛋糕媲美。今年是外孙女来到世间第一次过年,也是第一次给妈妈过生日。她完全不晓得世态俗规的意思,只是乐呵呵地挥舞着小手,东瞧瞧,西望望,时不时摆出刚学会“拱手拜年”的礼仪动作,把家宴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蛋糕很快伴着生日歌的节奏被瓜分完了,大家心情贼爽,胃口大开,新年首餐就吃出了欢乐的味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MLHX</h5> &nbsp; &nbsp; &nbsp; &nbsp; 过年在家,起初自己看看书,种种花,听听音乐,瞧瞧电视,日子过得休闲而惬意。渐渐地生物钟被打乱了,起居没了规律。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头都快睡偏了,像猪一样懒散。唯有手机成为昏眼看世界的透气窗口,阅览天下事。每天盯着看,看了盯,视觉疲劳,一副睡不醒的样子,但仍然舍不得丢手。当然,最关心的是****冠状病毒疫情流行情况。什么时候爆发?什么时候出现拐点?什么时候假期结束?听听专家学者对病毒的把脉分析和医治方法,看看政府宏观控制的措施和效果。想诉说没人接话,想支招没有底气,只得在困顿中翻篇入睡。其次是浏览新闻动态、文体娱乐、明星轶事和朋友圈里的拜年信息。有兴趣的转发,没价值的删除,只有拜年短信,让人温暖,因为是老朋友新春问候和祝福,点赞、回复、收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木&nbsp; 南</h5> &nbsp; &nbsp; &nbsp; &nbsp; 今年,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变化较大。晒旅游风景的图片戛然而止,晒过年生活场景的层出不穷。有的晒书、荐书、听书,唯美雅静;有的晒出自己创作的诗歌或诵读的作品,功底非凡;有的晒出带孙子在屋里玩起了地摊游戏“掷圈套物”,其乐融融;有的晒出了家庭团圆、祖孙合欢的照片,幸福满满。有的晒厨艺、晒书画、晒摄影、晒健身等,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还有的在群里谝闲传、侃大山、说段子、讲怪话,乱点鸳鸯谱。特别是关系好的熟人群,由开始“绅士风度”的拜年,演变为市井聊天般的“拿人开涮”,发展到不遮不掩穷开心,一看就是“潜水”在家里憋久了,不得不浮出水面来“冒个泡”的愤青。更有“憋屈者”迫不及待张罗着等疫情结束后,要请大家美美地“搓一顿”。随后出现一串“跟帖叫好”的表情包,那比现场开吃还“卖座”。毕竟是过年呀,人人变小资,个个是吃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木&nbsp; 南</h5> &nbsp; &nbsp; &nbsp; &nbsp; 在家过年,难得有空与妻兄一家、我妹一家坐下来打打牌、拉家常,放松心智。年迈老母亲见到重外孙女格外开心,时不时凑上身去,嘘寒问暖,生怕呵护中有所闪失。尤其是小家伙模仿大人“抓耳挠腮”的搞怪动作,惹得老祖宗开怀大笑,夸赞不已。四世同堂,隔代相融,和和睦睦,快乐过年,尽享天伦之乐。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团聚的好时光</h5> &nbsp; &nbsp; &nbsp; &nbsp; 大年初九晚上,我们和妹妹两家人陪着老母亲,合拍了一张全家福,老少欢心,笑逐颜开,定格在人类纪元的“202002022020”时空瞬间上,祈盼往后的日子过得再柔软些,让陪伴再多一份温馨。正如梁启超所说:“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杨&nbsp; 昕</h5> &nbsp; &nbsp; &nbsp; &nbsp; 春节那天,远在澳大利亚读博的外甥发来微信说:他把外婆庆生宴上特购的寿星伴手礼“中国结”,送给两个素不相识的华裔清洁工,使他们激动坏了。离开时,他们眼睛里闪着泪花连声道谢说:“好多年没见到过这东西了,我们都是中国人,过年好啊!”&nbs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贾&nbsp; 磊</h5> &nbsp; &nbsp; &nbsp; &nbsp; 看后,我胸中瞬间掠过久违的感动和温暖,宛如春风拂面,暖阳沐身。我忽然在想:今年春节过得很有意义,一边托着不满周岁的外孙女,一边扶起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中间夹着而立之年的女儿、女婿,四世同堂聚齐了,阖家团圆过大年,仿佛打成个红红的中国结,挂满了整个世界……<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2月6日</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张海霞</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