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少年懵懂,天津女中,三年五载记忆中。</h3><h3>一颦一笑,留在心中多少事;</h3><h3>一行一动,同窗情谊凝结成。</h3><h3>耄耋年,重回忆,集结成册少年梦。</h3><h3><br></h3><h3>六十八年前(1952年)一群天真、活拨、可爱的小姑娘来到了天津市第四女子中学。<br></h3><h3><br></h3> <h3><br></h3><h3>这所学校曾经是法国人开办的圣约瑟学校女生部。1951年刚刚由政府接管过来</h3> <h3>校门面临哈尔滨道,左右被山西路和陕西路所夹,背后是滨江道。这是一所经典的法式建筑,一楼半的体育馆和二楼的青年宫都是高拱的圆顶和五彩斑斓的玻璃窗。水磨石地面,菲律宾木地板,百叶窗,藤萝架......</h3> <h3></h3><h3></h3><h3></h3><h3>从此我们在这优雅宁静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成长,共同度过了初中三年的美好时光。</h3><h3>入学时,全班共有54人,现在仍能联系上的有23人。</h3><h3><br></h3><h3>先看看李玉琏、武素洁、王世懿这三位小妹妹,她们仨同校14年,同窗11年,而且还互为"同桌的你"。这样的几率太小了吧!</h3> <h3>周建娥和王维珍大学期间同是学石油的,一位分到油田一线,一位到了广州市科研机关。</h3> <h3>右边刘国从曾经担任过咱们的少先队大队长和学生会主席。左边的苏耀青是中队学习委员。</h3><h3>后来都是清华大学的才女。<br></h3><h3><br></h3> <h3>尹迈伦和秦月文后来都是航空航天系统的女兵</h3> <h3><br></h3><h3>她们(杨竹舫,董玉贞,顾培兰)是教育战线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h3> <p><br></p><p>这五位:方惠埕,王琪,赵廷惠,周文璐(周平)韩连娟,都是医务系统的白衣天使</p> <h3>她们(左义欣,常静彬,刘世芬,闵嗣华,刘慧群)工作时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不一一列举了</h3> <h3>当年的老照片能保留到现在,太珍贵了。</h3> <p>点这张照片,两个手指按住扒开可以放大看,也可以移动看,再点一下恢复原状。</p> <h3><br></h3><h3>这27人,你们在哪里?一直都没联系上,很想妳们哟!</h3> <h3><br></h3><h3>还有14位同学既没有联系上又没有她们的照片。</h3><h3>她们是陈纯、焦丽芳、左一文、姚锦安、杜月敏、陈敏、张冠英、张孝莺、张化聪、郭蕴兰、徐景芳、廉玉清、刘永贤和曹玉华。</h3><h3><br></h3><h3><br></h3> <h3><br></h3><h3>另有4位已经先后谢世,令人怀念,也令人哀伤。</h3> <h3><br></h3><h3>我们的昨天与今天,从少年到现在:</h3> <h3><br></h3><h3>赵廷惠参军学医,一直在医务系统工作。</h3> <h3>董玉贞从北师大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一直在山西教书。退休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回到天津。<br></h3> <h3>瞧!王世懿多像个炼钢工人。</h3> <h3></h3><h3>她高超的手风琴演奏技术是从孩提时就开始练习的,一直到现在还教朋友唱歌,为他们伴奏。</h3> <h3>杨竹舫南开大学毕业,辗转工作又回南大任教。</h3> <h3>秦月文的模样一直没怎么改变</h3> <h3>她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经常演出。唱歌,京剧都是棒棒哒!</h3> <h3>看到刘国从这两张照片就能回想起,她曾经在1957年秋季开学时的迎新会上独唱"骑马挎枪走天下"</h3> <p>她在高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她高高的个子,篮球打得很棒呦!到清华大学篮球队后,打到了国家乙级队的水平。</p> <h3>她性格开朗,既能做个好领导又很会生活。</h3> <p>很多年没见到她了,现在是这个样子。</p> <h3>苏耀青永远都是那么美丽,温文尔雅。</h3> <h3>苏耀青和刘国从俩人中学同窗6年,大学同校6年(清华大学当时是6年制),毕业后又都分配到上海,工作、退休一直没离开这座城市,这又是同城五十多年。太神奇了!</h3> <h3>退休以后,苏耀青心脏不太好,所以咱们聚会她都没能参加。看看她的近照仍然精神矍铄,在群里也挺活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心态特别好。</h3> <h3>周建娥在石油战线奋斗了一辈子。这是她的生活照</h3> <h3>方惠埕小时候的模样多可爱!</h3> <h3>她在医务系统工作了38个春秋</h3> <h3>能歌又善舞</h3> <h3>有着甜甜蜜蜜的爱情生活。</h3> <h3>顾培兰有着爱她、无微不至照顾她的好老公和关心她的弟弟。</h3> <h3>常静彬无论工作、社交能力还是生活上都是强者。那年自己去海南旅居,虽然走路不太方便,骑上电动车,照样能到处跑。这是她的部分生活照。</h3> <h3>刘世芬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h3> <h3>左义欣 从小到大 变化不大</h3> <h3>工作不离计算机</h3><h3>蓝排打到六十一</h3><h3>跳舞旅游是最爱</h3> <h3>漂亮的王璇英有一副好嗓子,又弹得一手好钢琴。她一如既往的热情、活拨;手机、计算机玩的很溜,还是咱们班聚会、微信的活跃分子。</h3> <h3>初中毕业时,团支部的合影。(年龄小的同学还没来得及入团就毕业了)</h3> <h3><br></h3><h3>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没忘了彼此,经常通过书信或电话,现在是微信联系着。因为从小就注定了一生的情谊。</h3><h3>正当我们快毕业的时候,1955年法国人基本完全撤离,又接收了一栋楼,开始招收高中生。我们大部分同学都继续考入了本校。</h3> <h3>退休以后,才能有暇联系彼此。</h3><h3>每过两年就会有一次聚会。</h3> <h3>2000年刘国从来津时在南开大学小聚</h3> <h3>2004年左义欣去北京与住在那里的同学相聚</h3> <h3><br></h3><h3>这次聚会是2005年10月13号在南开大学明珠园。</h3> <h3>这是2008年一次高中聚会时,我们五个人相遇。</h3> <h3>王薏玲唯一一次从美国来津时在南大小聚</h3> <h3>2014年刘国从来津</h3> <h3>2015年是我们初中毕业60周年,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大家积极准备:王世懿出谋划策,秦月文选择歌曲,顾培兰回忆同学及任课老师名单,每个人都翻出儿时的老照片,最忙碌的人是董玉贞班长和她的老公楼老师。</h3><h3>楼老师很早就开始忙了,编词、作画、制作,打印了如下四篇准备发给每人一份。</h3> <h3>这次聚会安排在天津老友会火锅校园主题餐厅举行。</h3><h3>这里是专门为同学聚会使用的:一进门,每层楼梯的立面都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一些欢迎词,每间餐厅的房间号是"×年×班",真有回到原来学校教室一样的感觉。</h3> <h3><br></h3><h3>聚会那天,楼老师早早来到会场,为我们在黑板上画会标。</h3><h3>聚会时为大家拍照,会后制作了DVD视频给大家留一个永久的纪念。</h3><h3>对于楼老师的热情奉献我们永久难忘。在此表示衷心感谢!</h3> <h3><br></h3><h3>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欢聚一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h3> <h3>班长忙着发材料</h3> <h3>大家纷纷合影留念</h3> <h3>这次聚会又见到了谙熟的面孔,仿佛回到了女四中的那三年,又返回到青春时代。</h3> <h3>好像久别的家人重逢,虽已白发苍苍,但仍燃起当年的青春豪情。</h3> <h3>会后,餐厅送给每人一份校友录留做纪念。</h3> <h3>2018年在"姥爷手擀面"餐厅相聚。杨竹舫热情地招待我们。</h3> <h3>最近一次聚会是2019年5月31号在普天和酒楼举行</h3> <h3><br></h3><h3>除了大型聚会以外,常有三三两两的小聚。几十年来,同窗分散到全国各地,但只要能联系上,无论是出差还是探亲、旅游,都会相聚共叙姐妹情。</h3><h3><br></h3><h3>2017年常静彬和左义欣在海南五指山</h3> <h3>2018年董玉贞、刘慧群和左义欣在西沽公园</h3> <h3>2019年左义欣和王世懿在黄金海岸游玩</h3> <h3>去年刚刚联系上韩连娟,董玉贞和左义欣赶紧去看望她。她非常高兴,说以后聚会她一定参加。</h3> <h3>顾培兰和闵嗣华初中毕业后都考上了女七中,至今始终保持着联系。</h3> <h3>2019年在广州,王维珍请左义欣吃早茶</h3> <h3>这二位也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同窗好友噢!</h3> <h3>少年心事成过往,七十几载,苍云白狗任匆匆,而今白发生。人生耄耋不为老,山中青松郁郁葱。同学几载幸福事,永不忘,记心中,为霞满天情更浓。</h3><h3><br></h3><h3>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保重身体!让我们情谊永不相忘,友谊地久天长!</h3><h3><br></h3><h3> 作者:王世懿 左义欣</h3><h3>同学们,这个"美篇"是由妳们的精彩照片和生活经历组成的。是董玉贞、苏耀青等所有群友的大力支持、提供素材而完成的。在此一并谢过。</h3><h3> 2020年2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