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唐志青 1914年8月6日22时生人(阴历六月十五日戌时),革命烈士陆凤翔之妻,我的母亲。</h3><h3> 父亲牺牲后,作为在单位分管行政工作的她,为解决干部职工住房的困难,将自家大套房子让出来,安排两户住,准备搬家住中套房子,恰有一部队38年入伍的干部转业到单位,她又将中套房子让出给他,最后,我家搬入仅有2间小屋没有厅堂的小套房子住下。家里有她与我们五个兄弟姊妹,只得用高低床。</h3><h3> 母亲从小教育我,长大要当革命事业接班人,千万不能做换班人!</h3><h3> 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造反派批斗,一个造反派指着自己手上的痕迹,说要找她秋后算账。我看见母亲大义凛然地对他说:抗日战争时,日本鬼子的刺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都不怕!你贪污公款,被判入狱,是罪有应得!</h3><h3> 1969年,读初中的我,帮助我母亲,一起写下的这篇向党组织的汇报材料。</h3> <h3>该照片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h3> <p> 关于我家大概情况</p><p><br></p><p> 我生父名叫张序生,他在一家洋货店做店员(卖毛巾、面盆、帽子等小百货商品),1917年旧历9月病死,那时我虚年龄五岁,我在家时名叫张铜顺。父亲死后留下几亩田,家中生活困难。当时松江有个外科医生唐秉全因没有儿女,经人介绍,因此当年旧历12月就给了唐家。后来母亲在松江恒大、大昌衣庄拿衣服来做,主要靠针线活维持生活。解放后我姐姐的家庭出生是店员。</p><p> 我到唐家后名叫唐藕芳。我养父唐秉全是外科医生,家住在现在是上海市松江县西门外马路桥东姓夏的房子,这时二个伯伯都住在一起。大约1929年因夏家的房子出卖,因此搬了家,搬到西门外竹竿汇,楼上楼下一共有八间(连厨房),这房子是唐秉全买的,那时钱不够,向陆士谔借了一部分钱买的。唐秉全主要生活来源是靠医生收入,但有少数田,因冬天我见农民到我家,送钱给我们,但详细数字我不知道。唐家1917年主要人口连我四个人,父亲、母亲、姨母、我,姨母是唐秉全的小老婆,因母亲不生孩子,买了一个女孩子,等长大了收房的。后来姨母生了一个女孩子,没有长大就死了。生第二个是男的,叫唐杏南(小名杏官),第三个是女的叫唐钰官,今年(1969年)35岁,现在松江城西人民公社新庄大队五小队,是贫下中农。我在家九岁时上过一年半小学,后因家生活困难就没有上学,在家做针线活(店里拿材料,打毛衣、缝袜子、绣花),补助家庭,但家庭生活并不怎么苦,在城市里比贫民生活要好。32年底因母亲病死,把我送到婆家上海陆家,到陆家后我就生病,33年下半年我在上海大德产科学校上学。</p><p> 唐杏南我的弟弟49年参军,后因肺病在约50年病死在安徽。养父唐秉全在抗日战争时病死(大概于1944年夏天下乡看病时中暑,后来就死在乡下,他一辈子工作是做一个中医)。姨母在解放前病死了。在竹竿汇的房子抗日战争时被炮弹炸坏,所以家中没有一寸土和一块砖,妹妹因无法生活到上海做阿姨,所以我家解放后没有划成份。</p><p> 陆家,我公公叫陆士谔,是个内科医生,住在上海市汕头路82号,解放前病死,现在三姐还住在汕头路82号,叫陆清婉。陆士谔没有死以前是个名医生,每天看病人很多,并且还有黄包车一辆,女工两个,车夫一个。那时人口有祖母、公婆、哥哥、姐姐、弟弟、凤翔和我,还有嫂嫂,侄儿两个共十一人,两个大姐已出嫁,不在内。陆士谔原籍是青浦县朱家角镇,有房子,老兄弟三个的,但有几间房子我不知道,因我没有去过。在文化大革命前,劳动教养院住着。因为文化大革命前,劳动教养院与我来了一封信,是局里转给我的,信的内容是问我,房子有凤翔一份,问我要不要。我即回信,我不要房子,房子由国家处理好了。</p><p> 34年旧历正月初五离开上海的家庭,与陆凤翔两人到了北京。到北京有半年,后来因凤翔工作在正太铁路,到石家庄一直到37年。因抗日战争,到昔阳县参加129师卫生部工作。</p><p> 1940年~42年因生孩后有病,产后热及生疥疮,住医院,什么医院想不起来了,只想起一医生姓邱是女医生。证明人李雪峰、薛迅、郭超。</p><p> 43年2月间在清丰县因身体不好在一个村里住,忽然早晨皇錫军进了村,我见到了,这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八路,我说不知道,后来就把我拉了出去,一到场上见农民同志都在场上,训话后就走了,回到屋一看我的被子衣服都拿走了,当天我离开这村回机关。证明人马千里,因我当时没有被子,马千里同志就给我一条毛毯。再有一次大约在7月样子,这时敌人进了村,我和当地农民在一起,我坐在石碾米盆上,我没有说话,当地农民同志与我说的话。证明人张文斗、马千里,还有一个姓高的,我忘记了叫什么名字,他个子不高,他的妹妹叫高献芝。第三次也在本年约在10月左右,那时我生孩子不久,组织上安插一个地方,什么村我记不起了,那时这村里有我还有一个姓赵的,名字我想不起来了,那时她也生了一个孩子。有一天敌人上包围了,一个巷子有四家人,两家没有去,我就在这里。后来敌人撤退了,知道妇救会的姓赵的被捉去了。</p><p> 以上三次证明人:张文斗、马千里、高献芝的哥哥。</p><p><br></p><p> 撰写人 唐志青</p><p> 1969年</p> <h3>下方照片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h3><h3><br></h3><h3> 母亲唐志青瘁于1988年2月12日9时40分南京,终年七十四岁。</h3><h3> 唐志青同志1934年随夫陆凤翔同志到北京、石家庄等地,协助做了大量的地下党外围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于1937年9月1日在山西昔阳参加了八路军129师,翌年一月由钱信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她历任129师卫生部看护长、医生,晋城县委秘书,清丰县委宣传干事,鲁西六团医院看护长,冀鲁豫九专署医助,全国解放后,她历任重庆二十九兵工厂(重钢前身)医院护理主任,西南工业部卫生所长,中央有色局西南分局卫生科副科长,重工业部地质局医务室主任,江苏省冶金局行政科副科长。1970年10月离职休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