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册~翻开童年泛黄的记忆

天空之蓝

<h3><b><font color="#ed2308">因为疫情在家,闲来无事偶然翻开尘封已久的集邮册,转眼近40年了,虽然大都残缺不全,成套的不多,但每一张邮票的收集都值得回味,慢慢的翻阅,如同品着陈年的老酒,往事历历在目,方寸之间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font></b><b><font color="#167efb">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集邮!</font></b></h3> <h3><font color="#b04fbb"> 小时候集邮,主要是被邮票美丽的画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水墨花卉、风景建筑、名画古物、动物体育,国际主义、党和国家,世界友好。我童年的很多知识是从邮票中获取的,《开国大典》《遵义会议》《第26届世乒赛》《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捷克解放15周年》《非洲自由日》《支持古巴》《首都十大建筑》《黄山》《人民公社女社员》《鲁迅》《关汉卿》《詹天佑》《中国古代科学家》《梅兰芳舞台艺术》《敦煌壁画》《牡丹》《金鱼》《东汉画像砖》《民族舞蹈》《少年儿童》等等,都曾深刻地影响过我,这些邮票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有清晰的画面。</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小时候集邮主要是集盖销票,即使用过的邮票。我觉得邮戳给邮票附加了信息,比一张新票更有价值,收集也更有难度。童年时代通讯的主要手段是书信,所以使用的邮票比较多。但是要集全一套邮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一个孩子获得邮票的途径很少,爸爸妈妈在单位拿回来的信封是邮票的主要来源。小时候大人很少给零花钱,集邮以后,那点儿零花钱差不多都用来买邮票了。不集邮的人是很难体会到集全一套邮票时的喜悦的,把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泡在水里脱胶,夹在书里压平,去掉湿气,再按主题和邮票上的序号摆到集邮册里,每一个环节都认认真真。还曾经手工做过集邮册,没有透明的“玻璃纸”,就用半透明的描图纸代替。这本集邮册是后来妈妈的一个热衷于集邮的同事送给我的,确实让我爱不释手,喜欢的不得了!</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集邮最火的应该是1983~1993年,70后集邮的人最多,从上小学开始,到初中邮票发行量越来越大就不集了,后来邮票市场也慢慢的没落了。其实这种集邮也不图集全,不图升值空间值不值钱,集的是高兴,集的是童年美好的记忆。</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小时候集邮玩的搜集到的邮票,都是以分为单位,有200分,80分,50分,30分,25分,20分,10分,8分,4分,3分,还有1分的。其中50分和20分俱多,还有刚解放时通货膨胀3200元的,这些邮票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那会也没有什么年册的概念,也不指望弄什么大全,只希望能用各式各样的邮票塞满自己的小册子。那个时候是非常快乐的,也没有那么多金钱的概念,交换邮票也是全凭自己喜好。那会儿学校会弄个集邮小组之类的,但也就是抱着自己集邮本子互相臭显摆。</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还记得洗邮票,这门技艺几乎失传了,拿一个小碗或者小水盆,把从信封剪下来的邮票放到水里泡着,然后又洗又搓的,弄干净贴在玻璃上,等快干了揭下来,压在书里,最后在珍藏到集邮册。</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不过以前洗邮票完全就是凭感觉,完全没有保护邮票的概念,最后往往不是洗烂了就是揭薄了,还经常胶没泡干净,最后粘在门上或者玻璃上揭不下来,变成永恒的留念!</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  晒晒旧邮票,想想童年事,你也曾经有过这个爱好吗?</b></font><b><font color="#ed2308">当年风靡一时的集邮,你当年收藏的那些邮票还留着吗?</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时间从来不曾停下它前进的脚步,而那方寸之间的邮票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久远而温暖的年代里……</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