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身为巴彦淖尔国库部门负责人的卢捷,如坐针毡,心牵一线。武汉疫情传来,大年二十九晚上,上级国库要求建立国库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全辖国库人要随时待命,确保抗“疫”资金及时准确拨付。而她,此时被隔离在百公里之外的县城,无法到岗坐镇。怎么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远程办公成了唯一选择。在她快速建立响应机制,忧心忡忡地想要赶回之时,会计主管刘嘉睦给她吃了“定心丸”:业务有我!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连接起了上上下下几个微信群,十几名国库人。线上,科长沟通资源,细化责任,上报数据,下达任务,为紧急业务的办理打好前站,做好后盾;线下,国库干部放弃假期,穿越人们对疫情的恐惧,戴好口罩,披挂上阵,准确办理业务,圆满高效完成了春节期间疫情防控资金的拨付任务。这次特殊的战“疫”,仿佛是一个时代熔炉,淬炼的,是新老国库人的责任担当与勇敢奉献! <b>老将出马,如磐耸峙。</b> 刘嘉睦,巴彦淖尔市中心支库会计主管,国库从业27年。绿色通道甫一建立,大年三十晚上,他顾不上吃一口年夜饭,独自驱车十多公里,赶到科里查询上级拨款情况和库存余额,为第二日财政拨款提供了准确数据。接连的九天,他主动对接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以及系统软件支持方,确保了疫情防控资金的及时、准确到位。大年初四,家中长辈去世,他强忍悲痛,匆匆帮助家人料理完后事,就脚不点地地赶回单位,因为那里,还有多笔疑难业务等他联系和处理。他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防控资金紧急拨付事关辖区抗“疫”全局,自己作为会计主管,怎能缺席? 杨海平、李俊英,巴彦淖尔市中心支库核算人员,国库从业均超过20年。作为核算岗的“核心”,二人勇挑重任,在特殊业务的办理期间,凭借多年从业练就的“火眼金睛”和精湛操作,在办理好自身业务的同时,还指导辖区各级国库做好了特殊业务的培训把关。 刘学俊,五原县支库核算人员,国库从业24年。作为辖区县级支库的“元老级”人物,她敏锐地从当地疾控信息中判断出拨款需求,第一时间做好准备,在大年初二财政下达拨款指令后,迅速完成了辖区春节后第一笔紧急支付任务。 <b>小将直追,如鹰击长空</b>。<div>作为辖区国库的新生代力量,一批90后国库小将,在此次抗“疫”战中表现抢眼。<br></div> 王璐,1992年出生,是标准的90后,也是巴彦淖尔中心支库响当当的“制度解读小能手”,核算、统分、后督样样在行。此次紧急拨款任务,她主动请缨,不仅与老同志一起承担核算任务,还当起了大家的“司机”,在全市交通管制期间把大家安全地接过来、送回去。而她自己,却不敢回自己的小家,因为家中,有一个还需化疗的爱人。她怕,身上或许沾染的病毒,会让爱人面临风险。 任雅哲,1994年出生,是乌拉特中旗支库核算人员。大年二十九下午,当支库所有业务收了尾,即将迎接农历新年的时候,财政来电告知有一笔30万的疫情防控紧急拨款。在“绿色通道”通知尚未下达的当口,她没有犹豫,迅速向中心支库请示,配合财政完成了春节前第一笔紧急拨付。正是这笔支付,拉开了全辖国库系统抗“疫”大幕。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整个春节假期,全辖7个国库,累计有119人次参与到此次抗“疫”一线。他们带着口罩,你看不清他们的脸。然而你可以从他们认真的眼神、熟练的操作中,体会到这支队伍的无私无畏和满腔热忱。正是这支队伍,用自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力与风范,诠释着习总书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要求! <h3>这是一场特殊的战“疫”,猝不及防,来势汹汹。<br>这是一次真枪实弹的打拼,逆向而行,毫不退缩。<br>这里没有硝烟,却显悲壮。<br>这里没有言辞,却饱含深情。<br>与病毒抗争的路上,有你有我,<br>我们坚信,众志成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