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非洲(一)~乞力马扎罗

子不语

<h3>一直以来对非洲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充满向往,期望能身临其境领略它的狂野、壮美和勃勃的生机<br></h3><h3><br></h3><h3>这次春节期间刚好看到有达瓦带队的乞力马扎罗的攀登活动,就趁机一了心愿</h3><h3><br></h3><h3>乞力马扎罗,位于坦桑尼亚北部,海拔5895米,非洲之巅,赤道雪峰。它在非洲人们心中它充满神圣,被称为”光明之山”。</h3><h3>19世纪德哥探险家发现了乞力马扎罗,回去后告诉人们他看到了赤道上的雪山,在当时被认为疯子</h3><h3>海明威的短篇小说&lt;乞力马扎罗山的雪&gt;使它名声远播</h3><h3><br></h3><h3><br></h3> <h3>这次组织方想象尼泊尔登山公司只召集到四位队员,其他三位来自于厦门。大家分布从杭州、厦门、广州等地出发经香港到亚的斯亚贝巴转机再到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机场。三段航程两次转机耗时30+小时,旅途疲惫但难挡踏上非洲大地的兴奋</h3><h3>以下是四人在机场汇合及到达酒店时达瓦为大家献上哈达的合照</h3> <h3>入住到离阿鲁沙四十分钟车程的酒店,这里的院子充满了热带雨林风情,小巧精致的酒店里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登山者。</h3><h3><br></h3><h3>我们抵达的1.24是中国的除夕夜,大家举杯共庆这顿难忘的年夜饭。还收到临桌来自印度山友的春节祝贺</h3> <h3>晚饭前去周边逛了一圈,周围没有村落和商店,只在加油站里找到了一家超市,看上去满满的货架上都用相同的品种塞满的,商品品种奇少,年夜饭的红酒就来自这里</h3> <h3>住在同一个酒店来自各个国家不同肤色的各路队伍,早晨差不多都同时出发,壮观场面犹如联合国登山队的出征。</h3> <h3>乞力马扎罗的登山共有5条上2条下的线路。我们选择的是景色秀丽难度较大的MACHAME(马切姆)线路</h3><h3>当地为了促进就业和保护劳工,每个登山者需要雇佣三个背夫和一个向导,每个背夫所背物资不得超过20公斤。这就使得我们四人的登山队伍加上领队达瓦变成了24人的大队伍。</h3><h3><br></h3><h3>图为在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入口背夫在排队称重</h3><h3><br></h3> <h3>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是一家叫MONKEY的公司,他们的logo就是一只可爱猴子。当地多猴子,在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进山门口就看到了很多🐒,蓝灰色的皮毛色油亮润滑,领队要我们拉紧背包以免被猴子抢食。</h3><h3>下图为偷到鸡蛋的猴子跳到房顶上津津有味的享受它的”战利品”。</h3> <h3>一踏入山门就是原始森林,大树参天,遮天蔽日,遒劲的树干上爬满翠绿的苔藓,湿润的空气充满丝丝清香,沁人心肺,让人忍不住大口贪婪的呼吸。</h3> <h3>一路徜徉在浓郁的绿色海洋中,让人神清气爽,欢快轻松。待我们到得营地,背夫们已经搭好帐篷,接过我们的随身背包放入帐篷,同时端上一盆热水供我们洗去一路的疲惫。</h3><h3>专用的餐厅帐篷里,在铺着桌布的餐桌上放满了罐装的咖啡、巧克力、牛奶、MILO、茶、奶酪、蜂蜜、花生酱、爆米花、饼干等满满一桌供大家享用。每个位置上刀、叉、大小调羹摆放整齐,一丝不苟很有feel,如果忽略帐篷让人错以为进入了哪家高档餐厅呢。</h3> <h3>第一天的营地里,领队安排了所有协作人员与队员的见面联欢。大家围成一圈自我介绍后,非洲兄弟们载歌载舞,热情豪放的性格极具感染力,不知不觉就融入了其中</h3> <h3>这是登山运动遇到伙食和服务最好的一次。餐食丰富,每餐变化,口味极棒。每天早上规定起床时间准时会听到Moning声,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脸水已经放在帐前,同时端着咖啡的盘子会递入帐篷,惺忪的睡意顿时就被咖啡的芳香所驱散,又是能量满满的一天。</h3><h3>六天山上下来明显感觉自己的腰围大了一圈。</h3> <h3>每天晚上向导会对后面行程做讲解:海拔、路况、耗时、及注意事项<br></h3><h3>早晚两次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每人一份表格记录身体的自我评估。不得不佩服他们一丝不苟严谨专业的工作态度</h3> <h3>终于明白乞力马扎罗的登山为什么需要配这么多的协作人员了:除了丰富的餐食及厨具,还有各种功能的帐篷和完善的生活设施需要背上来,有的队伍甚至还把马桶也背上了(见下图),堪称五星服务。 </h3><h3><br></h3><h3>最让登山人员关心的环保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不允许带塑料瓶装的水和饮料,以减少遗弃物。所有垃圾都有背夫背下山,路上及营地基本看不到垃圾。与国内山道垃圾就是路标的现状构成了鲜明的对照</h3> <h3>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山峰,它兀自矗立在平坦的东非大草原上,山峰相对高度达5000米左右。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加上它地处赤道附近,一座山就构成从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到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完整的气候带。</h3><h3><br></h3><h3>下面几张图分别是由低到高地区所生长着的植物。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从茂盛高大到稀疏低矮,至岩石苔鲜到山顶冰川荒野的地貌过渡。</h3> <h3>海拔4000米以上已看不到绿色植物,山体表面巨石星罗棋布,这些经过上百万年的冰川洗礼和日晒雨淋风化的大石头造型各异,光滑圆润,上面长满了丝状苔藓,如一尊尊头发稀疏胡子花白的高僧,打坐在那里,直至得道圆寂。</h3> <h3>分布在不同海拔的特色植物</h3> <h3>非洲之王可不是徒有虚名的。随着海拔的提升,山越来越险,路越来越陡,需要手脚并用。有一段必须要把脸和身体贴着岩壁才能通过,该路段被称为Kiss Rock</h3><h3>看大家飞檐走壁,身轻如燕</h3> <h3>老夫聊发少年狂</h3><h3>非洲之巅撒个欢</h3> <h3>冲顶这天,夜里11点被叫醒,12点出发。漆黑的夜幕中,排成长龙的队伍头灯闪烁,与天上闪耀的星辰遥想辉映,蔚为壮观</h3><h3>雪花在头灯的光束中飞舞令人眩目。</h3><h3>马切姆线路的难度就在冲顶这天,当天须拔高1200米,连续陡坡爬升且耗时长达七个小时,攀登的难度远超我们的预期,爬的几近崩溃麻木。缺氧加睡眠不足,脚步还不敢停歇,一停下来人迷迷糊糊就会睡过去,哪怕是站着也会。只能拖着像灌了铅的腿一步一步往上挪。所幸天气还算不错,全体队员克服了高寒缺氧、饥饿疲劳和瞌睡,经过咬牙坚持最终都成功登顶,可喜可贺</h3> <h3>山上的五天基本上天天都有雨水相伴。山区的天气就如小孩的脸说变就变,风雨雾雪说来就来,前一刻是晴空万里,一眨眼起一阵风就是云遮雾罩,气温骤然下降,雨停云散太阳又开始烧烤模式。乞力马扎罗就这么任性的随机切换着四季,我们也只好不断的在脱衣服~加衣服~穿雨披~脱雨披~脱衣服~加衣服中循环应对。所以随身背包总是背满了四季的衣服和雨披</h3><h3>登顶下撤时,上天为慰劳精疲力尽的我们,终于露出它纯粹的蓝天</h3><h3><br></h3><h3>上山艰难下山也不易。从顶峰下来回到4600+的出发营地再连续下撤到3000米安全营地 ,也用了七小时。这一天连续14小时攀爬,在精疲力尽中走到怀疑人生</h3> <h3>一路上向导教大家常用的当地词语和节奏明快简单上口的歌曲,可以给自己打气,也可以给别人鼓劲:</h3><h3>Janpo ~Janpo~ kilimanjro ,pole~pole ~kilimanjro,hakuna matata~hakuna matata(嗨~嗨~,乞力马扎罗,慢慢的~慢慢的,乞力马扎罗,什么都没问题,什么都没问题)被这几个词的节奏和旋律洗脑了,经常会不自觉的唱出来😂😂<br></h3><h3><br></h3><h3>”慢慢的慢慢的~什么都没问题”这不仅是爬山的秘诀,也是人生的哲理啊!</h3> <h3>帐篷外豪放热情的鹰,貌似来向我们这些不速之客问候</h3> <h3>背夫用饮料瓶盖自制的国际象棋,下的不亦乐乎。</h3><h3><br></h3><h3>其实快乐真的很简单</h3><h3><br></h3> <h3>非洲兄弟的头顶功夫真是了得,不论物品大小轻重与形状,都用头顶。哪怕在羊肠小道或是悬崖峭壁都可以步履矫健,稳如泰山。构成一大景观</h3> <h3>下山到酒店的晚上,碰到迟我们两天出发的苏州六人团,惊魂未定的向我们讲述在4600米</h3><h3>SHIRA CAVE CAMP遭遇大雨泥石流的的惊险经历。不同的上山线路到第三天都会拉练到 SHIRA CAVE CAMP吃中饭以适应海拔,然后再下撤到3700米营地过夜。我们走这段路的时候也是闻到了它凶险的气息,幸运的是没有遇到大雨。否则后果也是不堪设想。</h3><h3><br></h3><h3>在大自然面前人实在太渺小了,人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敬畏的心</h3><h3><br></h3><h3>据连夜摸黑逃下来的苏州山友说,其他队都下撤了,只有一支30多人的法国队伍不肯下撤,还要求向导带他们找路冒进,处境相当危险。<br></h3><h3>登山的终极目标是安全回家,因为山就在哪里。愿山友们平安无事<br></h3><h3>图是苏州六人团受到极度惊恐后在酒店庆祝和感叹他们的幸运回来<br></h3> <h3>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登山。</h3><h3>最后隆重推出这次友情出演的所有演职人员(下图是乞力马扎罗登山五人组合):</h3><h3>领队:达瓦·G·夏尔巴,一个十次登上珠峰,人缘好笑点低的强壮尼泊尔人</h3><h3><br></h3><h3>毛少云和培鹰:一对神仙眷侣,把恩爱秀到了非洲之巅,毛哥被大家一致公认为“中国好老公”,是男人们的楷模</h3><h3><br></h3><h3>刘峰: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自称为半桶水的教书匠,博学、睿智、自律、有爱,一位运动达人,跑过20多个马拉松,玩铁人三项、越野跑。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在路上还不忘见缝插针的学德语,正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让人情何以堪。与刘教授相处几天,受益匪浅。也让我暗暗立下了一定把英语学好的flag</h3><h3><br></h3><h3><br></h3> <h3>刘教授拍的肖像图,,在非洲兄弟中间我秒变成了小白脸😂😂</h3><h3>非洲,一个给人以和意外惊喜的神奇地方</h3> <h3>下图三位向导从左到右分布是乔福瑞、考斯塔和依玛。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及敬业精神刷新了我对非洲人们的印象</h3><h3>另还有厨师刘易斯和15位没有记住姓名的背夫,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任劳任怨默默的付出</h3><h3>存全体合照一张以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