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的美篇

四月天

<h3>一澜文集</h3> <h3>📭 明天立春,转载一下闺女今天的练笔 [微笑]</h3><h3><br></h3><h3>《等待春天的81道笔画》读笔 </h3><h3><br></h3><h3>作者:赵方一澜</h3><h3>配图:赵小牛</h3><h3><br></h3><h3>——“北京就是北京,不管你是大清朝或是北洋政府,不管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数九寒天总是不变的歌谣,大可以一代复一代地传唱下去。”</h3><h3><br></h3><h3>——“对那一代一代的人来说,岁月是如此诚实可信、童叟无欺。”</h3><h3><br></h3><h3>——“如果不曾长途渴耗,则水只是水;但旱漠归来,则一碗凉水顿成琼浆。”</h3><h3><br></h3><h3>(p.s.文章中个别词句是否还可待修缮?一些用词显得刻意华丽,有些累赘,冬的淡然和梅的清寒好像都失了些朴素的美感。另有部分段落有些多余?)</h3><h3>&nbsp;</h3><h3>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九九歌谣,但往往听到五九六九时便失了兴味。方看到“七九河开”,像作者一样心里一惊,不同于“河水解冻”或是“冰雪消融”,简单朴素一个“开”字,好像春天的生机便全来了,连心情也晴朗了起来。</h3><h3><br></h3><h3>“八九雁来”,游子回头,春江水暖惊动了南方的雁,也唤醒了北方的人。“九九杨落地”,这杨花落尽竟没让人想起杜鹃啼血,没有凄凉,满心都是阳光普照的欢喜。</h3><h3><br></h3><h3>作者的心思很可爱,在七九、八九、九九间插入了自己的感叹,巧妙地放慢节奏,给春天留了节骨舒张的喘息之机。</h3><h3><br></h3><h3>前段时间看到一幅染梅消寒的动图,目不转睛地数了好几遍,皆只数出80枚花瓣。也不知是我当真数错了还是绘图之人在此故意留下一天的空白,不过,我说这挺好。</h3><h3><br></h3><h3>中国画讲究留白,这或许可以不仅仅是纸面空间上的留白,还可以是时间上的留白。</h3><h3><br></h3><h3>永远都停留在九九中的第80天,永远都是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顺带在心中留个念想,永远珍重,拂堤杨柳,醉盼春烟。</h3><h3><br></h3><h3>说来,“待”字的核心,不就是一个“盼”字吗。</h3><h3><br></h3><h3>此“待”,且认为是主动等待心中期望之事,其他情况,暂不论就。</h3><h3><br></h3><h3>等待的过程往往是痛苦而漫长的,但有事可盼,已经足够幸福。就像古龙小说里花无缺痴心等待铁心兰的回眸,像史铁生的母亲望眼欲穿盼儿子归家,像过去小孩子盼过年时的新衣,像从前的北方人和现在的南方人盼春天早点到来。</h3><h3><br></h3><h3>人生何以消寒,必因前途可盼。希望是动机也是动力。为之努力并一步步接近春天的人,阳光必会把其心灵也一点点地照暖。绝望之人的心是寒的,人生便也是寒的。他们即使前途大好,也可能抑郁,生病,甚至寻死。但心里有光的人,纵死,也因胸中有大志,留得一腔热血。</h3><h3><br></h3><h3>大道在前方的人不一定能消得了寒风彻骨,但走投无路的人也不一定不可以保留希望。</h3><h3>也许,寒冬过去,春光短暂,酷暑炎热,落秋萧索,严冬又来。</h3><h3><br></h3><h3>又或许,冬日也有阳光,夏天也有清凉,秋天也可胜春朝。</h3><h3><br></h3><h3>下一个寒冬,便似春天一样。</h3><h3><br></h3><h3>2020年2月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