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三县市纪事

吳 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有一起牵动山西太行、太岳山区和福建八闽大地的重要事件,那是1949年初,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直接领导下,组建“长江支队”,四千多名山西干部配合解放军大军南下进驻福建,建立地方政权。这批人为福建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以1999年计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时候,报道这批人的功绩,以教育后人,非常必要。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山西电视台摄制组之邀参与了赴闽的报道采访活动,从而有机会见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在采访之余,我见识了闽北三县市的山水和人文史料,作了一些记载于此。</p><p class="ql-block"> 2000年11月26日11:55,我们从武夷山乘898次火车首赴建瓯,13:38抵达建瓯站,15:00入住建州宾馆。我由此开始了福建南平市辖下的闽北三县市之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浦 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月28日中午,浦城县委派车来接。午饭后,我们即驱车北行赴浦城,行程120公里,于下午5:00抵达浦城。</p><p class="ql-block"> 山西长子县人,原浦城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田健,到宾馆会见我们。老人78岁,看上去很健康,是一位性格开朗的老人。晚上,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廖主任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11月29日上午,现仍在浦城的原“长江支队”八名老同志参加座谈会,追忆往事,提供线索,商定在浦城的采访活动安排。</p><p class="ql-block"> 浦城县毗邻浙江省,地处福建最北端,是“长江支队”进入福建的第一站。因此留下的故事也很多。于是,我们往返于福建浦城与浙江江山市之间,寻访当年“长江支队”的行程踪迹、遗址。同时有机会领略当地的风情和古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仙霞关</p><p class="ql-block"> 在浙江省衢州市辖下的江山市与福建省浦城之间横卧着一座仙霞山脉。仙霞岭位于山脉南段,距江山市百里。</p><p class="ql-block"> 其岭险峻陡隘,插翅难飞。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于山东率领农民起义,攻占河南。五年,十万大军乘虚渡江南征,破西波阳、上饶。后攻宣州不克,乃引兵转战浙西东。复取道仙霞岭,刊山开道七百余里,入闽取建州。此岭遂成浙闽往来要冲。</p><p class="ql-block"> 仙霞岭由此建造多处关隘,成为军事重镇。现存南北向四关。据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进驻浙江省后,由于慑于仙霞岭的险要而未能进入福建。</p><p class="ql-block"> 11月30日上午,当我们跋涉到仙霞岭时,正遇下雨,在雨雾蒙蒙之中,环顾四周,是险峻的山势,茂密的松竹,高耸的关隘,险象环生,确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森严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山市保安乡</p><p class="ql-block"> 11月30日下午,我们在采访之余,参观了戴笠的故居-----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现代史上,戴笠的名字无人不晓。戴笠是国民政府军事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的家乡就在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p><p class="ql-block"> 在保安乡的一条南北大街上,临街坐东朝西有一座小楼,这就是戴笠的故居。近年来,这座小楼经过按原貌整修,辟为“戴笠故居”供游人参观。戴笠故居分楼上、楼下和地下室。楼后有院落。地下室有暗道通外。卧室、客厅、书房、厨房一应具全,除墙体外,主要为木质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浦城临江镇安桥</p><p class="ql-block"> 12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浦城临江镇。</p><p class="ql-block"> 临江镇是浦城北端一个大镇。镇中,有一条河流,河面约宽100多米,纵贯南北,河上横架一座大桥,称为临江镇安桥,连接镇东和镇西,据说是明代建筑。桥头大书“镇安保障”四个大字,古朴和极具江南风情。沿桥头石阶下行,即可到河边岩石平台之上。在此观桥与河流别有一番风趣。河水由北向南缓缓流淌,岸边绿草丛生,生机勃发,侧目观桥,木樑交错,高高地挺立于河面之上。木桥、河流演绎着古镇的历史,繁衍着这里的生命。这座木桥尽管不是奇观,但是它的顽强和韧性证实了它在当地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前村即景</p><p class="ql-block"> 12月2日下午,我们从浦城出发,乘车沿闽江上游的南浦溪南行23公里,抵达一个独具特色的村镇-----观前村。</p><p class="ql-block"> 南浦溪宽约500米,河流或湍或缓,由北向南直流而下。由于两岸之间无桥,摆渡船只不时地往来于两岸之间。</p><p class="ql-block"> 观前村座落在南浦溪西岸,依山势而立,由北向南延伸近两公里。从河面望去,三座码头直插观前村,一派水乡风光。由码头上岸,是一条南北贯通的道路,两边店铺、摊点密布,是一派集镇景象。横穿街道,由低向高攀登,展现出一幅山村景观。回首眺望南浦溪,烟雨蒙蒙,苍山莽莽,渡船穿梭,挑夫往来,叫卖声此起彼落,又是一派远离都市,古老、质朴、与世无争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 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3日上午,我们告别了浦城县,驱车南行,中午来到建阳市。</p><p class="ql-block"> 建阳市曾经是原建阳行署所在地,实行市管县后,建阳成为南平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人口35万。</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南下老干部、原建阳行署副专员赵存旺,原浦城县委书记郭中秀,原建阳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永胜,来会见我们,商量在建阳采访活动的安排。他们都是原“长江支队”进驻福建的老战士。这些经历了战争年代风雨洗礼的老人,虽然与我们从未谋面,但是却一见如故,为采访活动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p><p class="ql-block"> 12月4日上午与当地南下老干部座谈。</p><p class="ql-block"> 12月4日下午赴建阳城东的水东渡、崇阳溪踏访当年南下干部渡溪进建阳城的渡口。</p><p class="ql-block"> 继之,驱车抵达建阳城东南十公里处参观为纪念南宋理学家朱熹而重建的“考亭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阳考亭书院</p><p class="ql-block"> 朱熹在闽北生活和活动四十余年,在当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晚年寓居建阳考亭,死后又葬于建阳黄坑。因此,认识和研究朱熹,建阳有着特殊的地位。建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7月,对建阳考亭公布为该市第一批县级重点保护文物,1985年10月在考亭旧址立碑。</p><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建阳考亭书院,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式建筑。它座北朝南,由南向北延伸的顺序是石牌坊、石阶、大殿。石牌坊高约35米,顶端书写“恩荣”两个大字,下面是自左至右的“考亭书院”四个楷书大字,气势颇为壮观。通过牌坊约10米,登上100多个台阶,便是考亭书院大殿。大殿气势宏伟,巍然屹立。进入大殿,居中而坐的是朱熹塑像。坐像的屏牌上书写着关于朱熹的生平记载和评价,右侧是著名于世的朱熹“四本”家训。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读书起家之本,</p><p class="ql-block"> 循礼保家之本,</p><p class="ql-block"> 和顺齐家之本,</p><p class="ql-block"> 勤俭治家之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5日上午,参观建阳市贵溪村毛竹山。毛竹山,山峦起伏,由山底至深山,毛竹密布,茎叶翠绿,秀色怡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 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瓯市是闽北的重镇,是贯通闽北与闽东、闽南的交通要道,铁路、公路交通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 由山西太行、太岳军区组建的四千人“长江支队”,上海组建的两千人“南下服务团”,于1949年8月,经过长途跋涉先后抵达闽北,在建瓯会师后,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组建了由张鼎丞为省委书记的福建省委,同时撤销“长江支队”和“南下服务团”的番号,正式进驻福建,组成各级政府。这项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安排就是当年在建瓯作出的。因此,当年的建瓯是诞生共产党领导的福建各级政权的“摇篮”。采访当时的重要历史事件是整个采访活动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 12月6日,我们从建阳市启程,二次进入建瓯市,寻遗迹,访老同志。</p><p class="ql-block">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建瓯早已旧貌换新颜。当年的重要活动场所已经不复存在。当天下午,我们赶赴位于建瓯城北的黄华山烈士陵园,那里有一座烈士纪念碑,以及1999年8月由建瓯市委、市政府为“长江支队”二大队立的纪念碑。高耸在黄华山顶的烈士陵园,有座更为宏伟的纪念碑,上书的“黄华山烈士陵园”七个大字为肖劲光将军手书。</p><p class="ql-block"> 当年历史的见证者,是我们采访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在建瓯,我认识了一位年过八旬的乔金来老人。他,一米八高的个头,脸色黝黑,头发梳理的很整齐,上身着一件低领格子布料夹克衫,下穿一条深蓝色西裤,背虽显驼,但是精神很好,说话嗓门也高,一口河北口音。解放战争时期,乔金来在山西省解放区安泽县公安局工作,由上级杨柳动员到上海,参加“南下服务团”。进驻福建后,在建瓯县公安局任侦察员,专事剿匪斗争。他的记忆很好,向我们讲述了许多与国民党残匪周旋的故事。时至今日,他对当年的老上级杨柳仍然十分怀念,感情至深。从山西到上海,从上海到福建,出生入死,绝不离开杨柳。革命战争年代特殊的环境,培育了战友之间的真诚情谊,也体现了乔金来老人的个人品质。</p><p class="ql-block"> 12月7日上午,我们拍摄了张鼎丞当年主持六千人会师并宣布成立福建省委的大会会场遗址,以及原建瓯公安局、社保股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瓯妈祖庙</p><p class="ql-block"> 12月7日下午,在乔金来老人和县委办公室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建瓯妈祖庙和观音阁。</p><p class="ql-block"> 妈祖庙</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妈祖庙,是近年来在旧址上重建的庙宇。这里有一个生动的故事。1998年雨季,建瓯市区西北的一座山发生滑坡,过后,一条长七米的水杉木(一种珍贵的木材)裸露出来,人们经过洗刷,发现这条水杉木酷似妈祖像,从而认为是一大奇迹,于是经过修饰、雕刻,成为一尊地道的妈祖像,然后移放在妈祖庙内。</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殿,一座高七米,通身熠熠生辉的赤褐色妈祖像,面色慈祥、容颜华贵、端庄脱俗地坐在正面。妈祖重归故里的传说,栩栩如生的雕像,天然与匠心的融汇,艺术与气质的结合,实为天下瑰宝。</p><p class="ql-block"> 观音阁</p><p class="ql-block"> 观音阁位于距离妈祖庙不远的左侧。阁内一尊观音坐像为红豆杉木雕刻,呈暗红色,形象精致、逼真。阁内其它配饰皆为木雕,色彩一致,精工不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凤凰山碑碣</p><p class="ql-block"> 12月8日下午,我们踏访了东凤凰山。</p><p class="ql-block"> 建瓯茶历史悠久,饮誉中外,东凤凰山顶的巨石碑碣是其茶文化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东凤凰山位于建瓯市东焙前村西两公里处。山高路陡,空气清幽湿润。在通往凤凰山顶的途中,乔木、灌木茂密,品种繁多,曲径通幽。经山民指引,沿绿树掩映的道路,蜿蜒攀登,历时四十分钟,终于登上山顶。一高约三米,长四米的巨石横卧在当地政府专门为其建造的亭子里。这就是驰名的北苑茶碑碣。碑碣座南朝北,上面镌刻碑文,清晰可辨,为明代转运使柯适所书。我把碑文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暑暨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宗之曰御泉前引二泉龙凤池 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转运使柯适题记证实,北苑茶早在明代以前的特点、加工、名贵,并且作为御用贡茶的依据。由此可见,茶文化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以及北苑茶的名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竹子之乡</p><p class="ql-block"> 建瓯盛产竹子,号称“竹子之乡”。</p><p class="ql-block"> 12月8日下午,我们在离开凤凰山后,即往建瓯市北的南平市示范竹山参观。</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峦苍莽,全部被毛竹覆盖,没有任何乔木和灌木,清一色的连绵竹林。几乎是同样碗口粗细的竹林,茎叶翠绿,光滑、匀称、清秀,由根部至茎叶光洁无比,一切像是经过甘露洗礼一样。遥望层次分明,远观鲜活滴翠,近观秀色可餐。置身于层层包围的竹林之中,犹如融入一个无边的洁净的绿色清凉世界,清幽而舒畅。此时,我羡慕起画家和音乐家来,如此焕发的灵感,一定能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灵魂的作品来。</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一稿,</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二稿,</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5日三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福建浦城观前村</p> <p class="ql-block">2000年12月1日于浦城县与部分原“长江支队”老同志合影。左二郭中秀,左三田健,左四赵群成,左五吴老(当地人)。右二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2000年12月2日在福建浦城观前村</p> <p class="ql-block">福建浦城临江镇安桥</p> <p class="ql-block">福建浦城临江镇安桥</p> <p class="ql-block">福建浦城临江镇安桥</p> <p class="ql-block">福建建阳考亭书院</p> <p class="ql-block">福建建阳考亭书院大殿</p> <p class="ql-block">福建建瓯东凤凰山</p> <p class="ql-block">福建建瓯东凤凰山碑碣</p> <p class="ql-block">福建建瓯东凤凰山碑碣石刻碑文</p> <p class="ql-block">吴俊于2000年12月6日在福建泉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