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闭关期间,在长汀画苑群中屡见晓辉老师的人物速写,鄙人有眼不识,昏头花眼,误为钟晓辉先生所画,某日晨起即书观后感言发朋友圈。</h3><h3> 后经官鸿提醒:此晓辉非彼晓辉。方醒。</h3><h3> 恰恰是无心插柳的误会,激起了智慧的花火,才有了这美丽邂逅的速写漫谈。</h3> <h3> 第一眼看到刘晓辉的人物速写,和很多人一样,感觉画风很乱,像一团被猫玩过的的线团,丢在纸上。</h3><h3> 然而细品、细品之后,却发现他乱中有序,繁而不乱。<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人物画之难,在于牢牢把握物象的第一印象,并且贯穿始终,不忘初心。</h3><h3> 刘老师用线不计外形工拙,直指人物的神似,指哪打哪,不论西东八面出锋。看似无意而为,却能恰如其分的表现人物的神态、气质。这无拘无束的线条,仿佛看到扫地僧的闲雅,表现人物线之自由,线之敏感,因形赋线,成竹在胸,对线条有着超强的把控能力。</h3> <h3> 其次给我们的感觉是满纸错线,而刘老师却能将错就错,化危为机。他以曲线为柔、折线为钢,钢柔并施,在重要骨点上或者粗线肯定,或者细线䃼充,疑为明暗,或为转折,人物形象自然的虚实相间跃然纸上。</h3><h3> 忽然想起大学导师所言:速写中第一线条是不存在正确以否的,只有在其它线条的对比之下,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br></h3><h3> 这哪里是画画,简直是游走的灵魂!</h3> <h3></h3><h3></h3><h3></h3><h3> 正是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导致不敢放开心扉去书写、去绘画、去神游,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庸、越胆小,不敢迈出艺术的第一步。其实大多时候,这更多的是自我假想敌。</h3><h3> 神似可以不拘于形,得意忘形。我们没必要为速写中的每根线条都负责任,好像没能准确的表现对方,是一种错误。</h3><h3> 速写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这些线条,是否通过速写的形式,来表达画者的情绪与宣泄,心中对象的和谐。
大胆尝试,小心收拾,自我的完美才是速写的真谛。
放弃过多的束缚、形式,让线条去拓荒、神游吧!从这一点来看,刘老师,无疑是成功的。
刘老师的速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与学习的方向,虽然不一定能一下子改变自己的速写风格,但起码在认识上有了新高度⋯⋯
</h3><h3></h3><h3></h3><h3></h3> <h3></h3><h3> 刘晓辉简介:</h3><h3> 1977年考入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系专业,</h3><h3>1982年2月分配至长汀师范学校应任教二年半,擅长中国画,作品丰富,涉猎广泛,为长汀美术事业作出很大贡献。</h3><h3>1984年九月荣调龙岩师范学校,执教七年,</h3><h3>1992年辞职到厦门发展,与美术文化断层。</h3><h3>近年来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后,趁带孙女之余重拾画笔。</h3><h3> 庚子正月初八晨记,翌日补,十二再补。</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