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一塔、一浮屠。一人、一影、一拖箱。行走在仰光、内比都、蒲甘、曼德勒之间——缅甸游记(1)

远方

<h3>说起缅甸,很多有关缅甸的游记或攻略中,都会提到英国作家奥威尔的《缅甸岁月》。缅甸之行前,找到此书做了简单的浏览,这是一本以英国殖民缅甸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告知你缅甸湿热的天气,不断修造的佛塔和皮肤黝黑的南亚人种。在英国殖民统治缅甸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前,缅甸共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王朝,在近千年的沧桑中它静静地守望在中南半岛上,然而,当缅甸沦为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后,就失去了千年的宁静。被殖民统治,军阀割据,以及在金三角漂泊的国民党残军,加入缅共军队的大陆知青,还有三年远征路,十万将士血的中国远征军,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滇缅会战,兵败野人山,腾冲之围,这段彪炳千秋的中国抗战的金戈铁马。</h3><h3>多年的战争、动荡,夺走了缅甸人悠然的宁静岁月。直到今天,在缅北还不时的响起缅甸政府军和地方割据势力冲突的枪炮声。望着机翼下片片绿色中的阡陌纵横,给人的感觉恍如百年中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h3><h3><br></h3> <h3>缅甸众多的江河中,只有伊洛瓦底江流经仰光。在即将落地仰光的高空中望去,一定是伊洛瓦底江为大地镶佩的项链。</h3> <h3>机翼下,阳光穿越云层,倾泻在缅甸的人间烟火上。</h3> <h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说,缅甸是东南亚神奇和未被发现的地方,是一个充满迷人历史和传统、令人惊叹的美丽和魅力的黄金之地,信仰之地……。</h3><h3>我们期待着,仰光到了。</h3> <h3>绿野仙踪般的阡陌纵横里,不时露出绚烂的一角,不知哪一块里有我们即将造访的旖旎风光。</h3> <h3>缅甸仰光—翡翠山</h3><h3>为纪念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第六届世界佛教大会在此举行。因为有万人参加,也称“万人石窟道场”。</h3><h3>在位于仰光市郊11公里的斯里孟加罗山岗上,依山而建的道场外观全部用翡翠、玉石镶嵌,而得名“翡翠山”。</h3> <h3>这些翡翠原石若在玉雕大师的手中很有可能成为价值连城的珠宝,而在此,它们只是建筑材料,和人一样,这就是命运。</h3> <h3>触摸翡翠筑成的甬道,从这里进入佛磐梵铃的庄严境地,翡翠铺天盖地的通道,是成色不一的翡翠毛料剖开后建成的,成为了翡翠的佛陀世界,只要是对佛的敬仰,多么奢侈的方式都不过分。</h3><h3><br></h3> <h3>这翡翠璀璨光芒下的金碧辉煌,昭示着“万人石窟道场”超然的佛陀世界。</h3> <h3>仰光中心公园,也称为玛哈班都拉广场,是为纪念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将军而得名。</h3> <h3>公园中央的独立纪念碑高42.72米,像一柄刺向苍穹的宝剑,象征着缅甸的自由和独立神圣不可侵犯。</h3> <h3>刺向苍穹的纪念碑,划破长空的飞机在夕阳西下时相互映衬。</h3> <h3>苏蕾塔——与班都拉公园隔街相邻,处于十字路口中央形成的环岛上,矗立在闹市中心显不出宏伟壮观,但也有2200年的历史,而且,仰光的城市建设是以苏蕾塔为中心向四方幅射,所以,苏蕾塔就是仰光的中心。</h3> <h3>建于1905年的英伦风格的建筑——高等法院。</h3> <h3>这座仰光最古老的双尖塔教堂建于1830年,二战时期毁于战火,1952年重建。</h3> <h3>这是英国殖民对今日缅甸遗留的风情,在班都拉广场散发着年代的气息,色彩明丽堂皇的建筑,也附着殖民者的罪恶。</h3> <h3>这是1月3日下午游览完仰光班都拉广场后,在晚餐餐厅旁拍摄的,漆黑的夜幕下,我们根本不知这灯光璀璨、倒影斑斓的船形建筑为何物。事后才得知,这就是风光秀丽皇家湖中最具盛名的皇家鸳鸯船“卡拉威宫”。</h3><h3>而我们旅游行程中风光旖旎的“皇家湖”游览,只是这艘见船尾不见双鸳鸯船头的、模糊不清的“卡拉威宫”。</h3> <h3>仰光乔达基卧佛寺:巨大的卧佛神态安详,右手托着头部,美丽慈悲的眼神注视着芸芸众生。</h3> <h3>卧佛长68米,有六层数的高度,始建于1907年。</h3> <h3>缅甸作为佛教国家应有的一面,就如这巨大的卧佛,恬静、微笑、谦卑、充满佛性。</h3> <h3>神态安详的卧佛,巨大的一双脚板上雕刻有108个佛足图案,隔画出59个人的世界,21个动物世界和28个神的世界,象征着天地万物尽在佛的脚下。也代表佛远远超脱这三界,处在众神之上,亦代表了人有108次的轮回。</h3> <h3>“化缘”是缅甸僧人的日常,僧人静默着脸,不管猎奇的镜头如何追逐,都不会动摇内心的点滴,脸上淡定的笑脸始终如一,修行可能永远是孤寂而又自我的。</h3> <h3>仰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8年,在千年的岁月中,经历多次修缮,从初建时8米增长至今112米的高度,它与印尼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东方艺术瑰宝,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h3><h3>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缅语中“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h3> <h3>高耸的金塔让蓝天为之而静,也为之而耀。</h3> <h3>蓝天下如此真实的金碧辉煌,美丽、神圣、庄严彼此融合。</h3> <h3>几十座形状各异的小金塔环绕大金塔,繁复而又华彩。</h3> <h3>仰光是金色普照,仰望光芒的地方。</h3> <h3>这样的佛塔,有艺术橱窗广告的感觉</h3> <h3>赤足行走在每一座寺庙,缅甸人不允许鞋底的风尘玷污了佛界的空灵,没有哪一尊佛是可以怠慢的。</h3> <h3>几个可爱的少女,真诚的微笑也许是缅甸的问候,简单的快乐也感染着我们。</h3> <h3>大金塔是由一连串金银珠宝的数字所组成,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7000颗罕见的红、蓝宝石,76克拉的金刚钻石,塔身披着7000公斤的黄金等等……。千百年来,人们竭尽所能来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虔诚,无论岁月怎样变幻,永恒不变的只有大金塔上层层复层层的金箔,使我们看不到期待中的“古老”面孔。</h3> <h3>这几个小姑娘在我们的注视下,灿烂的笑容里泛着一丝羞涩,我们很难琢磨出那缕羞涩到底缘何,只好想当然地归究于佛国人民的心善神往。</h3> <h3>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充斥在这一片佛塔世界里,而佛门净地应有的钟鼓悠杨,静谧的禅意也随着缭绕的香火飘散远去。只是还没有嗅到国内寺庙里所有的铜臭味。</h3> <h3>进入缅甸的任何寺庙、佛塔都必须脱鞋,这是一个不可打破的规矩,英国殖民缅甸时期,傲慢的欧洲人进入寺庙不愿脱鞋,愤怒的僧人们发起了赶走拒绝脱鞋欧洲人的运动,某种程度上“鞋子问题”成为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h3> <h3>这位僧人专注地清点手中的“孔方兄”,不知是为虔诚的信仰作准备?还是和国内的僧人一样,为“五斗米”折腰。</h3> <h3>世界上任何国家,裙子都是女士身上的靓丽风景,唯有缅甸,随处可见的男人着裙也别有风情。在我们外族人眼中,这种被称为“沙笼”的缅甸服装,穿在女人身上称为“特敏”,而在男人身上就被称为“笼基”。</h3> <h3>内比都和平大金塔:塔高100米,2009年仿照仰光大金塔而建,相较于更具盛名的仰光大金塔,内都比大金塔以规模、豪华、气派取胜,是2005年成为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地标性建筑。</h3> <h3>夜幕降临,幕色四合中,和平大金塔身披金光,为众生指引信仰的方向,:用一片金黄守护着虔诚的信众。</h3> <h3>愿我们没有打扰佛门的清静,尽管我们不是佛教徒,但在此间油然而生出朝圣的心境。</h3> <h3>进入塔内,轻步行走,静听诵经,仰视神佛,拈花一笑,不解其中意,自在在心。</h3> <h3>流光溢彩的灯塔,不知诠释着何种教义,篡改一句歌词——你是灯塔,指引着信仰的方向。</h3> <h3>被晨光染成的金色祥云,呈放射状地笼罩在我们入住的房间上空。</h3> <h3>这是内比都的朝阳,新的一天开始了。</h3> <h3>起床后,才知道我们昨晚入住的是度假村般的酒店,环境优美,曲径通幽,静谧中鸟儿一声轻轻的鸣叫就把你唤醒。而导游的行程安排又使得我们有从容的时间在此间闲庭信步,无意间从浓烈的宗教氛围中转换到清新的愉悦中。成为了缅甸之行的小小收获。</h3> <h3>同行的团友说,榆次下起了多年少见的大雪,真的是,你在家里穿着貂,我们在缅甸露着腰,</h3> <h3>当湖光倒影映入眼帘时,心里的波光也一并荡漾起来。</h3> <h3>清澈如镜的水面下,蓝天白云游移在水中。</h3> <h3>山丘上的建筑,就是白玉佛寺。</h3> <h3>这尊玉佛是一整块缅甸纯白玉雕成,重达300吨,由数十位工匠耗时3年雕琢而就,这样通体无任何瑕疵、巨大的的玉石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大自然恩赐。</h3><h3><br></h3> <h3>在佛寺总是会遇到幅射蓝天的祥云。</h3> <h3>花间禅意</h3> <h3>通往蒲甘的路,导游说,这条路和“滇缅公路”重合,在被佛教氛围笼罩的安详国家,有这样一条血与火铸就的生命之路,在抗战烽火中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为了这条生命线,中国远征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国奋斗牺牲。</h3> <h3>阿南达寺:修建于1090年,被称为蒲甘最优美的建筑,高大宏伟中充满着印度风格。浅黄色的塔身在夕阳余晖笼罩下若隐若现的泛着金光。</h3> <h3>在蒲甘,万千座佛塔都有自己千年沧桑的故事,站在每一座佛塔下,都令你的关注不会厚此薄彼,不过就像人群中的明星,总有眩目的会让你趋鹜的焦点,阿南达寺就是这样的焦点。</h3> <h3>和国内的景点一样,具有缅甸民族特色的产品也在景区招揽游客,摊主都极尽热情,有时询问了物品价格却不买,面对摊主眼里的那份执着和热心真的不忍心辜负,但是,多年旅游培养的理性消费观念,又会让我冷静地面对眼前的一切。</h3> <h3>看着这些简单的旅游纪念品,和衣着朴素的摊主,深深地感到,繁荣的祖国限制了你对贫穷的想像。</h3> <h3>佛龛中供奉着众多神灵</h3> <h3>佛像身披层层复层层的金箔而金光闪闪,缅甸人对信仰的虔诚通过昂贵的金属表现的淋漓尽致,不管家中有多少银两,供奉佛祖的金子永远不会少,这样就造就了金碧辉煌笼罩下的缅甸。</h3> <h3>晚餐时,秀色可餐的还有这如画的风景,夕阳相伴,就着晚霞,伊洛瓦底江缓缓流淌。</h3><h3>养育了缅甸人民的伊洛瓦底江与同为东南亚各国江河的流向不同,它没有流向太平洋而是走向了印度洋,这就必然影响了缅甸人的朋友圈,被英国共同殖民的经历又拉近了缅甸与印度的关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