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的热炕头

乾坤智者

<h3>离不开的热炕头 &nbsp; 文/李伟华 &nbsp; 我的朋友和家人,都知道我是正月初二的生日。 一想今年都六十三了!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和两个女儿,都问我,为什么不住楼哇? 差钱吗?不是! 可我总想,平房住的好好的,上楼干什么? 六十三年了,从来没住过床。和老伴到两个女儿家,住了几天床,嘿!别提多难受了,浑身难受不说,总睡不踏实,还总觉得那不是家。 回家后,睡在烧热的炕头上,一觉睡到自然醒。舒服极了! 心里总想,住楼,不把这热炕头也整没了吗! 从记事起,兄弟姐妹六个,在一铺大炕上,不管天多冷,可炕是热乎的! 天冷的时候,为抢热炕头直”打丈”。 你枕我的腿,我枕你的腰,不知不觉的都睡着了……。 1975年知青下乡,青年点的炕更长了!一铺火炕上睡着十几个小伙子。 十几个人,够不上知识分子,但算得上“识字分子”的白丁。 晚饭一过,没老婆也没情人的光棍,就都是直上炕头。这年头,干了一天农活,往炕上一歪,腰背酥酥的麻。烙了这半儿烙那半儿,折上饼子,舒服极了。 说来也怪,有个和我一个生产队的哥们,平时上句不连下句的,嗑嗑巴巴的,有的一杠子压不出个扁屁的,往这热炕上一挤,全成了仙儿,个个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我们就七嘴八舌的,右拉左扯的神侃。侃得冒汗,烟抽得屋里瓦蓝。 有时候就吵成一锅粥。直吵到间隔儿小炕上的人砸墙,才能消停的睡觉。 返城了,结婚了。和妻子住在家里小屋炕上。 分家后,大女儿出生了。三口人租住在邻居家东屋火炕上。 大女儿三岁时,托人在房产处开了一张“调令” ,终于分到了一间临街的住房。加上前后接出来的仓房,南北大约十多米长。腰屋里一铺加长的顺山火炕,三口人住着很宽敞。 这是一趟连脊的住房,一共住了十几家,每家每户只是一墙之隔。 东屋三嫂,每天早晨上班前的骂声,总是毫无保留的充进我的耳朵。 二女儿出生后,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觉得这一铺炕住着有点拥挤。 1990年,二姐家上楼了,把他们住的两大间,一面青的房子卖给了我。 实话实说,当时的一万元也是个天文数字!在大家的帮助下,买下了这房子。 因为这房子是大姐家建的,她们俩能当上大官,就是从住在这起步的。二姐家迁居这里后,也是人财两旺。 这么说吧,这地方谁住谁顺呀! 两间房东西屋,各有一铺炕,四口人住着非常宽敞。 每天睡觉前,烧上一抱农村送来的柴禾,就能热上一宿。 1998年,41岁的我,被抽调到抗洪前线当记者,七八天不回家是常事。晚上住在大堤上,有时住在帐篷里。 有一天晚上,回台里送稿子和录像资料,没再接到采访任务,终于有机会回家住了一宿。我躺在热炕头上,几天的疲劳,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家里的热炕头,让我感到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住了十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公路和巷道的增高,房子这就有些下窖了。下雨的时候,屋里时常进水。 2002年,上了大学的大女儿快毕业了,这时候,家中还有了些积蓄。 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不投单位建的楼,在现在的住处,重新扩建一处高级平房。 凭着一时的热血,借着“五一”放假的时候就从农村找来几位亲友帮工,把房子扒了! 我们领着小女儿住进了西仓房。 看着平整好的房场,我傻了!房场上连一块砖都没有哇!拿啥盖呀? 经过深思熟虑后,找到专业的设计工程师,按照现有的平方面积,设计了四大间高级平房。 在工程师设计前,我的第一个要求,必须在东屋设计出一铺火炕,这样还能保一口大锅。 工程队,根据一张张分解图纸的尺寸要求,放好线,又选择一个好日子,在炸响的鞭炮声中开工了! 经过了三个月的紧张工期,一座建筑面积128平米的高级平房建成了。 为什么叫高级平房? 因为,轻钢龙骨的屋顶,六二厚的主墙,混凝土板式地基,上下圈梁,给排水与城区联网,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楼房一样结构的厨房。双层的塑钢窗,保温程度尚佳! 住了快二十年了,白天活动在布局雅致的客厅里,晚上睡在传统的火炕上,一个字,爽! 在省城居住的大姐和姐夫回来的时候,总愿住在火炕上。 兄弟姐妹们,几大家老少聚在一块,热热闹闹,有说有笑! 他们吃着大锅炖的大鹅,小鸡,江鱼,酸菜猪肉炖粉条,真是格外的香呀! 夏天,院子里的小菜园,在老伴的精心打理下,不但院里果蔬满枝,墙外也是郁郁葱葱! 记得,大外孙六岁时,从省城回来,看了看屋里屋外,笑着说:“姥爷,还是你们家好,出们就能看到太阳”。晚上睡觉时,从来没见过火炕的他,摸着热乎乎的炕头,感到格外新奇,屋里屋外看个明白,才上炕睡觉。 如今,我和老伴都退休了,看到兄弟姐妹们都住楼了,我俩也商量过去住楼。 可老伴说:“你就是买一个电梯楼房,上去不也得开门进屋,还得担心停电啥的,咱们现在开门也是进屋,比楼方便多了。” 每当进入冬季前,我早早劈好了引锅炉的木柈子,备足了优质原煤,这一冬,烧得这屋里的温度和楼房比不相上下。 说真话,这房子除了取暖自己烧外,其它条件都优于楼房。 这次大女儿回来劝我们说:“你和我妈岁数一年比一年大了,冬天出出进进的,去撮煤,劈木头,烧炕会越来越力不从心。知道你们对平房有感情是对的,买楼也可以不用卖平房,夏天回这住不一样吗?” 我也觉得孩子说的对,可虽然累点,就当我们老俩口子,活动活动精骨了。 想想几十年来,从热炕头上得来的自珍自怜的文字,想想热炕头上产生的忽觉顿悟的记忆的流淌,心中真的有一些不舍。 &nbsp;在城里大多数人的生活中,火炕已成浮云。 他们少了炕头上那种热烈,他们坐沙发上,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接地气的感觉。 住楼!咱们不差钱! 归根结底一句话,还是离不开陪了我大半辈子的热炕头哇! 2020.2.5.0时<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