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全体人员取消外出休假,不得离开茂名市区……”除夕前,医院的一则信息让我们顿时沸腾了起来,有如临大考般的紧张,只是不一样的是,这场“大考”,我们从未面对过。但面对疫情,感染科的护士姐妹们并没有过多的恐慌与埋怨,我们24小时待命中,十多天来一直坚守岗位,努力奋战!</h3><h3> </h3> <h3>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一切从零开始。在科室李耀才主任的主持下,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及最新版的诊疗方案,并制定各种防护诊疗的操作流程,加强培训防护操作,强化个人防护意识。</h3><h3><br></h3> <h3> 根据卫健委颁发的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工作通知,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垃圾处理流程。不仅双层垃圾袋封口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外喷消毒,经第一缓冲间再次垃圾袋打包消毒后装箱,确保密封后最后又一次消毒才离开病区放置于垃圾存放点。同样的,我们所采取的患者标本也是经过一次次的消毒,标本袋装好再次消毒才放置于指定标本存放点。</h3> <h3> “今日的反复训练,是为了明日战场上的有条不紊。” 在李耀才主任及护士长陈沁华的带领下,大家反复地进行防护用具的穿脱,甚至是科室里四位清洁工阿姨,都认真投入了我们的专项训练中。</h3> <h3> 一层N95,一层外科口罩,外加一层头罩及一身防护服。全副武装的我们,在这个冬天却感觉不到一丝的冷。不用10分钟,就已经呼吸困难,眼前一片朦胧了。更何况是护送患者外出检查,还得推着负压转运床经过三层楼间长长的斜坡。在防护用具紧缺的情况下,谁也不曾想到,科室里两位体重都不到一百斤的年轻医生邓小嫦和年轻护士刘晓明,却来回送了两位新冠患者外出检查。娇小的身躯却有着大大的能量!</h3> <h3> 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未能前来收集标本时,为了能更好的保存给患者采集的标本,医院给我们提供了一台冰箱。所有人员都在紧急备战中,我们的小姐姐毫不犹豫地背着冰箱就走。疫情面前,我们都是女汉子!</h3> <h3> 戴过N95方知它的厉害,下班后的金月和晓峰脱下口罩,鼻梁、脸颊都已经被挤压得一片红了。除了呼吸困难,就只剩下疼了,脸上被压得火辣辣的疼!虽然没有美颜,但此刻的你们,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人!</h3> <h3> “很闷,很热,但我还能再忍忍。”为了节省一套防护用品,也为了时刻观察患者在输液等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波仔只能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穿梭在病区及第一缓冲间,连续工作近3小时。这是我们最最疼爱的科室唯一的一位95后男护士,虽然刚毕业,但面对疫情他并没有退缩,反而积极主动学习各种防护知识,主动承担他力所能及的工作。</h3><h3> 记得前几天,他接到家里妈妈的来电,虽然身在一线,却不敢告诉妈妈,只是答应妈妈会好好照顾自己,让家人安心。</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患者刚收进来我们封闭式的感染ICU负压病房里时很紧张与焦虑,因病情需要高流量吸氧,但患者常常因为不舒适而不配合。为了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我们的杨智娟医生苦口婆心地通过手机与患者细心解释了好几遍,最终让患者详细了解到了自己目前的病情并愿意配合我们的治疗。</h3><h3> “加油,不怕!我们与你同在!”因为病区手机信号不稳定,我们暖心的护士姐姐林斯刘担心患者过于忧虑而影响病情,隔着厚厚的玻璃,一字一句的写出了对患者的关心❤️与鼓励。</h3><h3><br></h3> <h3> 为方便我们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我们创建了微信群,工作之余,我们的医生及护士每天都抽空与患者视频聊天,了解一下患者目前的生命体征以及做一下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护士叶金妹每天负责电话回访前期出院的患者,了解他们出院回家后有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及其身边家属的情况,嘱咐他们一有发烧,咳嗽等情况一定要告诉我们,有需要及时来就诊。</h3><h3> </h3> <h3> 有位年轻的患者,因发病以来就被收进我们科室隔离治疗了。他笑称自己头发长了都没办法出去剪个帅气的发型,得知我们护士观第姐姐说要给他剃光头后吓得不轻。偶尔一个玩笑,让我们的患者也能从容面对自己的病情了。一句“五星好评”就是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最强有力的支持!加油,我们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情!</h3> <h3> 因疫情管制,科室禁止任何家属进入病区。所以在我们的谈话室里设置了个区域,让前来给患者送餐及送生活用品的家属暂留。虽然很忙,但我们的护士姐姐们每天跑上跑下的好几趟,只为了能让患者尽快吃上热饭菜。</h3> <h3> 当急诊人员护送患者进我们科室以及患者需进行床旁检查时,在经过多次培训的我们的指引下,他们能够正确的脱去防护用品,消毒后安全离开。</h3> <h3> 为了保证我们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存良好的体力,作为此次疫情奋战在一线的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在医院里。两点一线,10号楼与2号楼,300米左右的距离,就是我们每天走过最长的路。</h3> <h3> 闲暇时间,才想起了本该回去过年的那个“家”。十多天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回家!”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心底的那根弦,在这紧张的工作中绷得越来越紧。</h3> <h3> “妈妈,你几时回家啊?”“我要妈妈!”“我会乖乖的”……手机那头传来孩子的一遍遍询问以及撕心裂肺的呼喊,隔着手机屏幕也只能流着泪哄着孩子说“妈妈打败怪兽就回家”,但夜里躺在陌生的房间里辗转反侧,不知哭肿了几双眼。<br></h3> <h3> “护长,我报名,我未婚,没有顾虑!”援鄂通知一下来,周仲梅小姐姐第一个报名。为了能更好地穿戴防护服,她剪短了一头长发。援鄂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辛苦,但十多天来,她从不报忧不抱怨。我们有着相同的敌人,但是战场不同。小姐姐 加油,我们在大本营等你平安归来!</h3> <h3> 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团结一心,疫情终将会烟消云散!届时,我们一起回家,一起拥抱那些让我们牵肠挂肚的他,她!感染科加油!茂名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