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东龙河

墨香居主陈建中

<h3><br></h3><h3>东龙河是三里人民的母亲河,贯穿于三里镇,养育了世代的三里人。经常听到耳熟能详歌曲,什么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白斗……。什么滚滚长江东势水,浪花滔尽英雄……。说的是条条大河向东流,东龙河的水很奇特是一直向西流淌,流过了三里地界再转道向东流去。响彻海内外的黄四姐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是从小就吃东龙河的水长大的,离开故乡已多年,今回到三里邀约两个画画的朋友,重新探访东龙河写生。​</h3><h3>国画——东龙河白岩寨</h3> <h3><br></h3><h3>背上画画工具,我们踏上了东龙河水渠堰沟。这堰沟坎直通里面白岩寨。在七十年代这条路是非常繁忙的,三里人民的燃料基本上都要从这条道上弄出。</h3><h3>国画——峡谷深深</h3> <h3><br></h3><h3>那时的燃料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煤炭,价格较贵,只有那些家庭阴实的才烧得起,一般的人家是烧不起的。另一种就是烧柴火,烧柴是不要钱的,但要自己去砍,自己背回来。白岩寨周围大山上长着许多岩柴,这岩柴即经烧又熬火,三里人弄柴是解决家里烧饭的主要来源。弄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意。</h3><h3>国画——峡谷森森</h3> <h3>走进白岩寨有十几里路,必须前一天就要准备好,把砍柴的沙刀磨快,准备在山上吃的饭团几个(把米饭揑成圆砣),家境差一些的就烧洋芋和苕。不需要带水,东龙河的水随便喝。</h3><h3>国画——擦耳河之秋</h3> <h3><br></h3><h3>早上5点至6点背上家档向白岩寨进发,到了白岩寨,放下背篓拿上砍刀,各自就向半山腰爬上去,只听到到处一阵阵砍柴声,但却看不到人影的晃动,砍柴砍得高兴了,就能听到从林中飞出的土家歌声。正是山中人不见,溪水绕山坡。砍柴声不断,飞来土家歌。那时山中最好烧的柴是六角径,香拐子,石灰条(三种树的土名)。中午时分基本上柴禾就砍好了,大家吆喝一声就一起从贯沟(一种专门用来捎柴的山沟)把柴捎下去。到了山下大家都把柴捆好放在背篓上。这时候就要休息一下了,吃中午饭,那就是饭团或烧洋芋,吃饱了屁股朝天两手撑地,嘴对着河水咣当咣当的喝足,休息好了再开始向外面背柴。背到家基本上就在擦黑了。​一天背回的柴大概能烧一个星期。<br></h3><h3>国画——两河口风光</h3> <h3><br></h3><h3>现在都早不烧柴了,这堰沟坎基本上没人再进去,杂草已经把路掩盖了,我们一路走一路探路,好不容易来到了白岩寨。​</h3><h3>国画——秋高气爽</h3> <h3>​以前进来目的是看哪里柴多,这次用审美的角度再观白岩寨,没想到还是很美很美的。河中山险坡陡,茂密的森林覆盖葱葱郁郁,在山的最险处一座座明岩拨地而起,使得山峰钢柔相齐。美不胜收。加上对白岩的感情和岁月产生的故事,我想会孕育出许多深情的作品。</h3><h3>国画——葫芦</h3> <h3>陈建中,号山峰。土家族画家,作品发表于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获国家级银奖,作品收藏于革命历史博物馆。</h3><h3>国画——戈壁清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