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曾远离

艺术•家

<h3> 从未曾远离</h3> <h3>  2020年春节,没有鞭炮声,没有走亲聚会,连大街都空荡荡的……人们放下了一切,皆因冠状新型肺炎疫情。</h3> <h3>  因疫情,今年春节假期格外长。我又回到久违的缘觉斋。</h3> <h3>  缘觉斋那里有书,有茶,还有书画,更有我的心思。</h3><h3> 缘觉斋本来是为父亲准备的画室。</h3><h3> 父亲画了一辈子的画,没有一间像样的画室。家里人口多,父亲又是视画画如生命之人,常因家里添丁进口剥夺排挤父亲的画画空间。紧张时,只好在阳台一角支起画案作画。更有甚者,父亲画画硬是搬到楼下的配套小房一角……。只因爱画,父亲不论环境多么狭窄局促,皆没停止画笔,也常有佳作问世。</h3><h3> 2o16年母亲走了,心疼父亲,为了照顾父亲生活接他来我处安住,也为了宽慰他让老父高兴,特给父亲准备了间画室,即可作画安心又可喝茶会友。用句时兴话,叫做文生书画工作室。父亲很是高兴终有一间宽敞的画室。</h3><h3> 可是人生无常,父亲没用一年画室,也得重病于母亲去世次年离开了我们。先后两年失去双亲,悲痛之情难以言诉。后一年,我在缘觉斋里呆了一年写字作画。用书画纪念父亲并抚慰自己内心的伤情……</h3><h3> 生活所迫,前年离开缘觉斋去外地忙生计,两年末曾进缘觉斋。</h3><h3> 今年走进,还得感谢疫情,让我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开始怀念……</h3><h3> </h3> <h3> (一)</h3><h3> </h3><h3> 2016年春,母亲因胃癌晚期又住进了人民医院,兄弟们每日去医院陪伴照顾。虽有医生提醒母亲病情的严重,但我们还是期望母亲不在家即使在医院,日子就这么过着。日日去医院,日日依旧能见到母亲。</h3><h3>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阴历四月十九日早,救护车拉着母亲向老家聂庄驶去,那个小村是母亲生我养我的故乡。一路上,我们拉着她的手呼喊着母亲:“妈 ,我们回家,妈,我们回家"。妈似乎在说什么。我伏下头微微听到:“不要慌,不要怕"。这是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是家里的精神支柱。妈在家就在……。</h3><h3> 十点多,至于几分,慌乱中以无人看到。母亲走了。父亲抽泣着打向我们兄弟四个,训斥着:“给我跪下,给我哭,要您们兄弟四个干什么,有什么用……"。我们当时是心乱如焚,不知所措。家乡久无人住虽也有准备,但我们想的是接电接水,把母亲先安顿到堂屋……。父亲打下的手又突然停下。“赶紧给您妈穿衣服……",父亲指挥着。乡里规矩给母亲净身穿衣必须由儿女完成。我们兄弟四人笨手笨脚,真怕打忧到母亲。母亲躺在床上神态安祥,我又不由得把手伸向她的鼻孔,爸,妈还有气,我向人们喊着。姑姑也敢紧把手伸向妈的鼻孔反脸向我吼到,哪还有呼吸,别胡说了。哎 ,母亲真得走了……。儿孙们伏地恸哭……。</h3><h3>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向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根草……。大街上依然灯火阑珊,世界依然纷繁向前。可世界上再也没有我的母亲……。那是世上最温暖我的那个妈妈……。</h3><h3> </h3> <h3> (二)</h3><h3> 跪在母亲灵前,看着母亲的遗像。思绪回到了我的童年。</h3><h3> 儿时社会封闭不发达,父亲且在山西临汾工作。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兄弟四人在农村老家。喂猪养骡,耕耙锄地,春种秋收皆由她一人扛下农村生活重担。生活过得非常辛苦拮据,一周仅能吃一次白面馒头。</h3><h3> 小时候的我玩皮淘气身体还弱,常着凉感冒发烧。记得有一次冬天放学与童伴在村里追猪疯跑疯玩,一时满身大汗。少不更事的我不管不顾的脱去棉衣坐在石头上吹风凉爽。 一会功夫,我就全身寒冷发抖赶紧跑回家钻到被窝里取暖。可怎么也暖不热被窝。</h3><h3> 母亲下工从地里回来,看我趟在床上,习惯得上来摸摸我的额头说:“儿呀,又感冒发烧了,先睡会,我给您擀面叶"。每当自己感冒发烧没有胃口的时候,妈妈总会给我搧面叶喝。这是她的绝活,确是我的幸福。</h3><h3> 母亲开始忙起来,我确安然自若地在被窝里偷看母亲麻利的开火上锅,娴熟地拿活面缸取面,取水,活面团。活好的面团用她专用的长长细细的擀面杖在大大的案板上开始擀面。只见母亲前腿弓,后腿蹬,直腰低头,一下一上在案板上腾腾腾、噔噔噔的擀面。母亲的两根拴着红头绳的辫子,随着身子用劲松力一前一后的摆着,洒是好看。母亲年轻时很好看。面要擀上几十个回合才能把面饼擀的浮缕缕薄,然后展开圆圆的可以透光的面片,很是娴熟的切成一寸宽形,整理成一摞一摞的待用。随后母亲又是切姜丝、葱花、蒜苗、芫荽待用。母亲最后又从密不示人的抽屉里取出常年不用的紫菜、虾米、盐、胡椒面、陈醋、香油等放到碗里。这一切准备挺当,水开下面,片刻热气滕滕的一碗酸汤面叶就端到我的跟前。侍候我吃喝完,浑身微汗的我又被母亲按到被窝里不让动。母亲坐在床前看着我不让踢被子。半个小时,我浑身是汗。母亲看我汗出出来了,又嘱咐我睡好别乱动。她才去忙别的家务。</h3><h3> 母亲的酸汤面叶真是神奇,喝完这碗面叶,第二天就会神清气爽。以至成年,酸汤面叶成济源名小吃,每每和朋友说起,我都会讲起母亲,那幸福是一辈子的回忆……。</h3> <h3> (三)</h3><h3> 2017年三月6日,父亲撇下画笔与我们,去与母亲相会。他们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辈子。</h3><h3> 我思念父母,常常与妻子在平常日子里触景生情不自觉的念叼他们,也常常因看电视剧看文章想起他们而泪流满面……</h3><h3> 失去的痛不是在失去的那一刻,而是在日后绵长的岁月里……比如过节时能想起、旅游时能想起、又如做饭时能想起、吃饭时能想起、再如目睹旧物时能想起、扫地时亦能想起……。时间在指逢里留逝,他们活在我的心里确越发清晰,深入骨髓。<br></h3><h3> 母亲是港湾,是温暖的港湾……。</h3><h3> 父亲是向导,是方向,是高度,他指引着我向前方……。</h3><h3> 我上初中时期,有一个爱好,就是偷看父亲与外面书画朋友的来往信件。从信中我读到了父亲与各界朋友谈为艺术而献身的理想誓言、谈成功出版连环画《望日莲》的喜悦、谈一起参加拍摄电视剧《秋天不单有落叶》的细节、谈生活中不如意事的一份无奈。其中一封我印象深刻。</h3><h3> 文生兄:</h3><h3> 您好,寄来的《胡桃坡》改编连环画小样收悉,王致远先生非常满意,河南人民出版社决定由您来主笔绘画胡桃坡连环画。</h3><h3>  胡桃坡这部长詩是王致远先生以陝西黄河岸边一个村庄为背景,描繪了解放战爭时期,革命人民和游击队对敌人的英勇斗爭。詩中胡桃女馮灵秀的父亲在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牺牲,胡桃娘依靠房前的胡桃树为生,将女儿撫养大,母女俩一心向往着革命。以后灵秀在斗爭中逐漸成长起来,参加了游击队,并和队长同飞虎結婚。一九四九年初,同飞虎任解放軍营长,随部队西进,灵秀担任乡长坚持后方工作,后来不幸为阶級敌人暗害,遺下一子,在党的撫养下成长为革命接班人的感人故事。今寄去改编稿一份,由您依意改编绘画。</h3><h3> 这是一份辛苦工作,但盼您能完成。</h3><h3> 顺祝安康</h3><h3> 八五年三月五</h3><h3> 我从父亲的信里了解了父亲,也理解了父亲做为一家之主的不易。</h3><h3> 父亲是位画家,他勤奋追求事业高度的决心与行动,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影响着我的内心。在我印象中,父亲经常伏案作画,与夜为伴。孩儿们经常睡去了,父亲依旧还在画画,一摞摞一卷卷的画就是在这夜深人静时完成的。画连环画是极考验画家素养与技艺的,不但张三李四的形象在画中一出现就得认出谁是谁,还得对各个时期的风土人情、民宿道具了然于胸。父亲画的游刃有余,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真正的画家。早晨醒来,父亲就以把从隔壁厂食堂里买回的豆腐乳、土豆丝放在桌上。豆腐乳土豆丝人生第一次吃都是父亲给的,父亲养家的辛苦现在才知。</h3><h3> 父亲在世时常说:“世上本无事,都是人寻着事去做”。是啊,人是需要做事情的,不做事就无法活。</h3><h3> 疫情爆发,不过才清闲几日,新闻里人都在抱怨真无聊。生活有没有味,是自己活的。您活出精彩才有味,</h3><h3> 父亲的一生很充实,很有味。从不浪费时光。</h3> <h3> (四)</h3> <h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父亲在五三一上班,那时还是单休日。在我的印象中,每到礼拜天,除了非得要处理的家务事及人情往来外,剩余的礼拜天都是父亲画画的时间,父亲从不无聊的发呆或到处闲逛。总是挤时间看书画画。</h3><h3> 每到礼拜天父亲有两个好习惯更是雷打不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冬寒夏暑都在坚持。一是早晨早起锻练身体,每天都是固定时间去户外打太极做八段锦。我印象较深还有父亲遇到下雪天,还会用雪洗手洗脸,回来还带雪侍弄花草。二是爱干净,礼拜天晨练回来,总要把里屋外屋打扫一遍,扫地拖地,抹桌理书。这一程序下来,才安心在里屋画画。好像打扫完卫生,心静了,灵魂也干静了,画作才能高雅。父亲常说:搞艺术的是在追求美,他不能容忍屋里乱七八糟,这样屋里干净了,我画画也舒服。这一点我继承了下来,爱干净。</h3><h3> 八十年代,电视里在放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济公等名著改篇的电视剧,父亲也依时画了很多历史体材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曹操常入他的画作。我偶尔也会站在父亲旁看他作画,听他讲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但大多数他是不欢迎被打扰的,他需要专心构思提力用笔。母亲就常常因要去里屋拿这拿那而被父亲训吵。母亲总是忍让父亲,从不与父亲争吵拿完东西就走。那个时期也是父亲精力最为旺盛时期,《跛道人》、《司马迁》、《东坡赏石》、《黛玉葬花》等历史人物佳作都是在此时期创作完成。</h3><h3> 他一生沒出过画册没办过画展,五三一和济源文化界确比较认可尊重他 ,我随他参加活动也被优待。这也许就是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吧,我感激父亲给我的一切。</h3><h3> 他在济源文化界的地位或许就是凭他的画吧, 我辈不如他,我辈还得奋起努力。</h3> <h3>  </h3> <h3>   后言</h3><h3> 先祖爷祖奶, 老爷老奶,爷奶奶,爸妈。今天是大年三十,回来吃饺子……</h3><h3> 三年前大年三十,都是爸妈操持着祭典祖先,喊他们回来吃饺子……</h3><h3> 这两年,我学着他们往年的样子开始喊他们……</h3><h3> 转眼间,他们都成故人了……</h3><h3> 我们很多晚辈都不记得祖爷祖奶的名字,更不记得他们一辈子都做过些什么……</h3><h3> 我辈有责任记录些什么,即使留不下金山银山,也要给后辈留点精神……</h3><h3> 人不知来路,怎走向未来。</h3><h3> 缘觉斋外面又响起了社区领导的广播声:疫情依然严重,望各家各户提高防控意识,出门带口置,回家勤洗手……不要恐慌,沉着应对。 </h3><h3> 不管疫情现在多么严重,我想信人们总会战胜他。</h3><h3> 今天2月4号,立春。我将沿着春天的脚步,依着前辈的血脉,继承他们的精神,向着远方前行……。</h3> <h3>  年过完了,我又要忙起生计……文章与怀念都不会停止,待日后完善续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