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获奖专业户告诉你的摄影密绝

远峡

<h3><font color="#010101">鹰眼 菩提心 记著名摄影家张渝光先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原创:远峡</font></h3> &nbsp; &nbsp; <i>&nbsp; 序: 这篇文章我拖了好久才完稿,2019年8月将初稿发给张渝光老师,等他的配图与建议,等了几天再电话联系说他身体不舒服,已住院。于是前去探望,他说文稿很满意,大赞了一番,说好等他出院再聚一起,一一配图。可到了十月我因胃痛住院,而他也始终没有好转,大家彼此安慰互道健康,最后约定年后再聚,完成稿件,筹划活动。没想到人生无常,疫情当道,各自闭关,年三十还微信互贺,而昨天也就是2020年2月3日下午噩耗传来,张老师于下午2点仙逝,悲痛万分,好生遗憾!现谨以此文祭奠张渝光先生!</i> <b>鹰眼 菩提心 记著名摄影家张渝光先生</b>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与摄影家张渝光老师相识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只知道他是我市摄影家协会的主席,与我们新闻媒体有着频繁的接触,但我与他并没有过多的交接,只是浅浅的相识而已。尘世间好多人与事都像扬子江的水一样此起彼伏,又像碎影里的流光一样穿梭在一定的时空里交汇而聚。机缘就这样让我们在最近的七八年里有了较多的接触。随着日积越深的了解,这才发现张渝光老师不仅是一位特具个性的摄影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家。他的摄影作品除了彰显着浓烈的艺术个性外,更表达出他摄影作品后的那个灵,那个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记得第一次见到张渝光老师的作品,《无题》(水中倒影)我一下子就被惊艳住了,那浓墨重彩的色调紧紧摄住了我的眼球。那色彩的感觉似乎超越了人类的空间维度,是那样的纯粹,是那样的空灵,是那样的艳美与浓烈。这是张渝光老师的一幅创新之作,他别出心裁地把梵高的印象派画法技艺,大胆地运用到他的摄影中来。他那颗艺术家的灵魂不断地折磨着他,他总是不安分地去探讨着各种摄影手法。终于经过五、六年的探索,一遍一遍的尝试,一次一次的创新,他拍出了这幅《无题》。</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题》</h5> <h3><font color="#010101">还有他的《梯田重彩神韵》简直就像一幅油画。重彩的手法被他大胆地运用,对色彩的把控真是游刃有余。他的作品色重而不失真,特别是对色彩边缘的准确把控,摄影人都知道摄影作品稍一过色就容易失真或色曝、起躁,形成色块等等,因为色与色间的过渡空间特别微妙。</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梯田重彩神韵》</h5>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人们都说“文如其人”,当你看到张渝光老师的作品,你就立马会意识到“片如其人”。张渝光老师的《母亲》《神秘的土人》、《虔诚》《神骏白驹 驰骋疆原》……作品就像灵魂出窍。画面充满了元神,那神灵直奔你来,似乎述说着它的种种与你一起感动。</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母亲》</h5>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母亲》似乎要讲述着太多的苦难与不忍,但她还要坚强地忍耐着,这是母亲的伟大。</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虔诚》</h5> <h3><font color="#010101">再看《虔诚》,这方寸之中的画面,你会被神秘莫测、内涵精深的瞬间所吸引,那恰到好处的暖色调,因逆光剪影相冲而产生的特别影调,使原本已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变得更加神秘……。对于那些特有的神形动态和特有的让人感到深沉、迷惑、激情、厚重……感受,都是张渝光老师创作中的追求,研究,深掘。他喜欢瞬间的挑战,为了精准地获取决定性的瞬间,他经常苦苦而又耐心地等待,但要完成这一瞬间,也非易事。他常说:他很感恩,在他创作时常常犹如神助,每到一处都能收获佳作。其实哪有神助?!只是他具备了摄影人坚实的基本功和摄影造诣,以及深厚的艺术修为。同时他又注重天、地、人的合一,练就了眼到、心到、手到的硬功夫!</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骏白驹 驰骋疆原》</h5> &nbsp; &nbsp; &nbsp; &nbsp;2019年的6月张老师来到了内蒙古奈曼旗完成了他的夙原:《神骏白驹 驰骋疆原》。当他看见眼前的一匹匹威武雄壮的神马,激动无比。那威武的神形让他深深感动,他觉得那神形兼备的马驹地地道道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万马奔腾的场面让他不停地按动着快门,记录下这一幅幅值得收藏的画面。<br>&nbsp; &nbsp; &nbsp; &nbsp;<br><br> &nbsp; &nbsp; &nbsp; &nbsp;一幅感动人的作品除了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外,背后一定有着一颗被感动的心。出生在上海的张渝光老师就是全身心地用他的鹰眼和他积极向上的正念,以及那慈悲的菩提心,来掌控着他的镜头,表达着他对世界的认知。<br>&nbsp;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在捕光捉影时张渝光老师的两眼放光,就像鹰眼一样直勾勾地瞄准猎物,等待时机,快速下手,只听得咔嚓咔嚓,片子就成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时候摄影人庸常会簇拥在一起抢占好的摄影位置,而张老师往往是避开摄影人群,像孤鹰一样盘旋,寻找他的最佳机位,占据有利位置后,静静等待。有时为了拍摄一张片子他能静静等候好几个小时,就为了那一刻的光与影。所以他拍摄的片子常常与众不同,表现出他的独到风格。</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浣》</h5>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一帧在安徽宏村创作的片子《浣》,是张老师独自一人在桥上静心思索与休息时突然发现的美景,那金黄色的水波在村女洗菜时产生了一波一波的纹路,波动着幸福的欢快,闪现着时光的跳跃……美景落入他的眼中就像食物落入鹰眼一样,他迅猛地按下了快门,于是这幅唯美的作品《浣》就在他的手中诞生了,这幅作品获奖无数,给他带来诸多的荣誉与喜悦。<br>所以他常常深有感触地说“我乐于做摄影独侠客,在大千的自然环境中用心、用眼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画面。这样所到之处我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属于我的理念,思维着各种创作方案,猎取与别人不同的题材和画面,同时也可以尽情地毫无干扰地享受大自然的独有魅力与神韵……。”因此他所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孤品,常常获得很多荣誉和各种奖项,故而影人们赠予他一个“获奖专业户”的雅号。<br><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在张渝光老师的眼里,山水之间都有灵性,眼之所及都是艺术。哪怕看似寻常,他也能发现美的灵动。即使残花败柳,他也能把它拍得栩栩如生,宛若花仙子翩翩起舞,亦或是枯木逢春。他的创作总是构图独特,匠心别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张渝光老师的作品除了唯美更兼具着社会的责任,他用他的镜头记录着当今社会的欢娱、疾苦。用他的慈悲心怀,展现出他强烈的爱。他从事摄影几十年,多次自费到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内蒙、西藏、广西等20多个省区釆风。那里有山清水色,那里有奇花异草,那里的风花雪月让他惊艳!那里的民风古朴让他纯净!他痴迷于那里的美景妙境。但当他在那里看到几张乐秋山区孩子在破陋的校舍里求学的照片时,他被撞击了。那是他在云南摄影界的友人,一位有良知的摄影人杨焕英拍摄的。他强烈地意识到,那里需要他!他的镜头必须聚焦那。于是他随着杨焕英来到了平均海拔在2027米的南涧县乐秋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这个乡居住着汉、黎、白、苗等九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农业乡,自然条件差,科技文化较为落后,是云南省的扶贫攻坚乡。潮湿的石屋、破漏的屋顶、发霉的食物、洞洞补补的衣服……,山区的艰难让张渝光老师难以置信,眼前的一切让他动容,他双眼湿润,内心弥漫了慈悲与爱。社会的责任,爱的担当,让他的镜头时时地聚焦在南涧,从此那里就成了他的牵挂。他常常自掏腰包,攀山越岭,餐风饮露,披星戴月地深入采访,精心拍摄。真实地记录下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要读书》</h5> 一幅幅照片发表在一些全国性的报刊上,《消费时空》、《法制日报》还用整幅版面刊载了张渝光老师的摄影报道:《应该时刻关注他们》;《新华日报》也刊载了特派记者的文章:《江苏摄影家情糸云南山里娃》。媒体的联动虽然反应强烈,但远没有达到张老师预期的声势。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孩子们的艰难,他在扬州市举办了“希望工程摄影展”;在南京市举办了“《远山的呼唤》——关注西部贫困学生公益摄影展”;以此发出他内心深处的《远山的呼唤》。在他的呼吁下,许多团体与善良的人们纷纷解囊呼应。南通的葛先生,就捐资了40万元,重建了公郎凤凰小学,无数的学习、生活用品,先后寄到了南涧。而张渝光老师自己在拍摄采风时就不断地收养资助了许多孩童。这不是张渝光老师一日之心血来潮,这是他原本的善良和素养的积淀,这是一个摄影家原有的情怀!<br><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张渝光老师其实并不富裕,七十多岁的他至今仍蜗居在扬州一户不到70多平米的屋子里。他的蜗居一切都是那样的井井有条,没有现代的奢华和艺术的浪漫,有的只是简洁与淳朴。其中一间几平米的工作室里,一排南北向的书柜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奖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置身于五百多个的奖杯中,你一定会以为这个摄影家是不是整天忙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摄影比赛?其实,这些获奖作品都是他平时在自己的创作中,点点滴滴积攒下来,遇有赛事,他就从中挑选出适应赛事的作品参赛,他的创作不是为了应赛而创作。而是如他平日里常对弟子们所说的:一个艺术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比赛获奖去创作,而更应为表达你的情愫而创作!更应为你的感动而创作!当然有摄影赛事时也应该积极响应,可以在平日里创作的作品中选取相应合的作品。奖项毕竟是对自己创作的认可,奖金毕竟能补贴些每年多次采风创作的游资花销。几十年来,别人用工资奖金换了新房、买了汽车。而张老师却把工资和奖金全都用在了创作采风与慈善的资助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扬州的蜗居虽小,可张渝光老师却从没有囿于这不大的空间。他把扬州城当作自家的院子,只要在扬州,他总是穿街走巷,寻寻觅觅,觅得小城的美丽,觅得小城的感动,觅得小城的故事。扬州的大街小巷、园林酒肆、甚至犄角旮旯里都留有他的足印。他挚爱着扬州,扬州的小巷、扬州的古民居、扬州的飞檐翘角、哪怕扬州的一草一木一青苔都会让他情思悠悠,心意绵绵,犹如痴恋的一少年。他感动着,拍摄着,一次次地刻骨铭心让他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一张张独具慧眼的照片向世人彰显扬州的情,扬州的美,扬州的文化与厚重。</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画钓鱼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巷深处的老把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祥云惊艳瘦西湖》</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雪倩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关奇云遐想》</h5> &nbsp; &nbsp; &nbsp; &nbsp;他待扬州如初恋,但求扬州别虐他千万遍。他的生命交织在扬州城的时空里。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一个故乡,只要人的身心得以舒畅,得以成长,能感受到时空的温润,人文的关怀,那这座城就是他的故乡。他常说他是扬州人,扬州是他的故乡。<br><br> &nbsp; &nbsp; &nbsp; &nbsp;七十多岁的张渝光老师至今还献身摄影艺术,坚守着摄影阵地。近年来,他还坚持创作,佳片不断,屡屡得奖。他不但自己在摄影艺术上孜孜以求,还为摄影界育人无数,如:王福霆、严海滨、倪前亮、向文祥、张在峰、李小明等等一批才华卓著的摄影人。为此他曾获得“2018年全球华人十大摄影导师”的称谓。他对他的徒弟们倾注着他的毕生心血,他常说: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因景而生,因情而生,因意而生。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元素。在创作中神定则静,静而能思,思而多变,变定乾坤。可见,他已把他的摄影创作经验提升到了哲思的高度。<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9.8.13</div> <h5><h3><b>张渝光简介</b></h3></h5><h5>张渝光,1944年4月13日出生于上海,中國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國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國民俗摄影协会创始人之一、原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华文化遗产影像抢救联盟常务副主席、东方名家艺术网艺术总监,高级职称,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客座教授。<br></h5><h5>&nbsp; &nbsp; &nbsp; &nbsp;作品《水乡小景》、《我要读书》等入选第12届17届全國影展...,《我要读书》获中国摄影艺术40年精品大展铜奖,《冷香》获首届全國花卉摄影艺术大展铜奖,《修旧如旧》获中國首届古建筑大展铜奖,《水乡小景》获第三届中國环境暨世界环境亚太地区摄影艺木大展金奖,《金色水乡》获中國苐五届环境大赛专业组银奖,《我的世界》获全國首届金利来杯彩色摄影大赛十佳,《我要读书》获全国彩色摄影大奖赛一等奖,《运河之子》获全國摄影大赛银奖,《老报迷》、《傣家小凉摊》、《水乡姑娘》、《四季瘦西湖》、《漆之魂》、《征途》、《小巷深处土教练》、《风雪送菜人》、《打捞家俱》、《春香》、《相助何须曾相识》、《凝》……若干作品在全國摄影比赛中获五百多亇奖项。<br></h5><h5>&nbsp; &nbsp; &nbsp; &nbsp;在《中国日报(英文)》、《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國法制日报》、《中國新闻社》、《新华社》、《解放日报》、《羊城晚报》...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数千幅,并受邀担任通讯员和特约记者。《水乡小景》、《老报迷》、《漆之魂》、《外面的世界》、《水乡姑娘》、《春香》、《我的世界》、《小巷深处的土教练》、《迎新年》...等百余幅作品被中國摄影家协会选送國外参展参赛。<br>在《大众摄影》杂志曾四次发表“人物”专栏的文章及作品,坚持近四十年走进山区乡村,镜头记录教育现状并用图片办展和在报刋发表进行“希望工程”的扶贫助教工作。仅云南南涧县就坚持连续20余年四十多次,走遍县各乡村采访,为他们在社会上争取到助学助教资金2个多亿,彻底改变了南涧的教育现状。<br>&nbsp; &nbsp; &nbsp; &nbsp;2018年和2019年在香港第八届、第九届摄影展中先后获全球华人摄影教育成就奖、伯乐奖和全球华人十大摄影导師奖。</h5><h5>&nbsp; &nbsp; &nbsp; &nbsp;曾在徐州、福建、泉州、扬州受邀多次举办个人影展。</h5><h5>&nbsp; &nbsp; &nbsp; &nbsp;摄影条目被入选中國青年摄影名人录、中國当代艺术界名人录。</h5> <b>作者简介:</b>远峡,资深媒体人、策划人、扬州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