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致远,书香明德”主题阅读活动(六)

德行教育

<h3>  学习让莘莘学子出类拔萃,阅读使智慧校园人杰地灵。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开展“ 阅读致远,书香明德”主题阅读活动。</h3> <h3>“阅读致远,书香明德”推荐员:唐玲</h3><h3><br></h3> <h3>今日推荐书目《学庸论语》</h3><h3>主编:王财贵</h3><h3>推荐理由:</h3><h3>1.内容涵盖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h3><h3>2.简体繁体字可以对照朗诵。</h3><h3>3.简体字带拼音,对阅读者要求较低,老少皆宜!普通教师即可成为领读者。</h3> <h3>内容摘抄</h3><h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h3><h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h3><h3>【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h3><h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论语》</h3><h3>【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论语》</h3><h3>【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h3><h3>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论语》</h3><h3> </h3> <h3>北宋第一位宰相赵普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借用鲍老师的文章聊一聊为什么要读《论语》?</h3> <h3>第一,《论语》是知识体系。</h3><h3>《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h3><h3>《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h3><h3>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h3><h3>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正确认识自己;二,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h3> <h3>第二,《论语》是价值体系。</h3><h3>《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h3><h3>《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前面谈到,信是对不确定的东西信,基本的价值观不需要验证,需要认同。那么,什么叫仰?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的东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所以,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h3><h3>  </h3><h3>人类是高贵的,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类的高贵,并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身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也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的人性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他们代表着人性的光辉,人类的高贵,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仰望这样的光辉,这就叫仰,信仰!</h3> <h3>素质,就是孟子讲的“四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个人,有同情心;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知道辞让,人间总有争夺,有争夺总要有辞让,这才叫文明;一个人,能懂是非,能判断是非,这四心,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仁义礼智,这才是素质。</h3><h3>  </h3><h3>这四个字,我们的教育都在强调,都在提倡,但是效果一般。为什么?因为没有落实在基础教育的教材上,不会帮助被教育者形成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不会建立人生的信仰与精神依据。文化落到实处,就是文化经典;文化经典落到实处,就是进入基础教育教材。</h3> <h3>  此次,北京语文考卷中出现《论语》等内容,是令人欣喜的现象。</h3><h3> 《论语》曾是中国人的启蒙书、枕边书,《论语》中的智慧已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如不耻下问、察言观色、成人之美、当仁不让、道听途说、发愤忘食等诸多名言佳句,我们日用而不知。二千年来,《论语》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凝聚了中国人的民族向心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为这个伟大的文明而自豪,而奋斗。不止中国,孔子的影响,《论语》的智慧,更是传递到了全世界的人,从中得到宝贵的精神指引,成为人生成长的有益养料。</h3><h3> 所以要传承传统文化,《论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本书。</h3> <h3>  对本民族经典的充分吸收解读,将成为奠定其身份认同的根基,这是文化铸魂的工程。</h3><h3> 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都体现在国民教育体系中。</h3><h3> 一个民族的经典,只有每个孩子能从小学习,才能充分得到传承发扬。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自由的用经典、去交流想法。而不是提起《论语》、提起孔子时,周围的人,在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你。</h3> <h3>社团课孩子们在国学班读《论语》</h3>

论语

文化

经典

一个

辞让

信仰

阅读

体系

高贵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