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饮一杯无?

一路花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的诗歌在源头上就氤氲着浓郁的酒香。而诗人和酒的结合,便犹如金风和玉露的相逢……”近日读宋德峰老师的文章《诗人与酒》,不禁又勾起了我经年对酒的遐思。虽然我并非诗人,但看这世间喜酒者,又岂非都是诗人耳?上至皇亲国戚高官巨贾,下至贩夫走卒市井小民,无不是酒的拥趸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作为一个并非诗人的女人,我对酒一直是心向往之,下意识里却又莫名其妙地排斥着。我脑子里常常一边是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的娇憨可爱,一边是风尘女子一手叼烟一手持酒的浪荡情怀。一会是苏轼持杯明月下,“把酒问青天”的旷古豪迈,一会又是市井小民烂醉如泥的人间丑态。弄的人整个一精神分裂。难不成这酒只能活在诗人的笔下,却入不得我辈俗人的口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想来也的确是这个样子的。唯有霁风朗月之人,才能配的上酒的超凡脱俗浑然物外,赋予酒不一样的灵魂。待酒过三巡,诗人可作诗,侠者可舞剑,更有壮士武松上山可打虎。而满脑肥肠者只会让它饱受诸如“马尿”、“黄汤”之辱。因为他们喝多了,轻者语无伦次装疯卖傻,重者骂骂咧咧洋相百出。听说还有个别奇葩,就好关起门来打老婆。据说近几年因喝酒而闹离婚者不在少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酒破坏了多少家庭的和谐,误了多少家国大事,就对酒的劳苦功高视而不见。那对酒绝对是不公平的。纵观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酒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始终以其独特的味觉亨受,精湛的酿造技术和诸多的历史使命,一直占据着华夏文化的神奇一隅。毕竟酒曾经成就了多少千古奇文,制造了多少奇闻轶事,甚至颠覆了多少人的三观认知,那也是大家有目共赌的。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几千年下来,我相信酒所背负的冤假错案如果稍加整理,定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掀起滔天巨浪。奈何这巨浪最终一泻千里,宣告了这些冤假错案的永不复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想当初,一句喝酒误事,直接就把酒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何其无辜?人类犯下的错误却让酒来埋单,饶是宽宏大量如酒,也难免要三呼冤枉。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酒也难免要翻一翻白眼:关我何事?更有酒后失德者,酒后乱性者不计其数,这叫酒情何以堪?这完全就是酒不乱人人自乱嘛。至于说喝酒喝到吐血,相信如果酒听到这句话,那也是要吐血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酒的血泪史,实不是笔墨能形容之万一。就如同它的风光史一样冗长。前提就要看它和哪位朋友在一起了。酒也有朋友?扯淡,来世上混,谁还没有三俩知己呢?“诗酒趁年华”。诗酒诗酒嘛,有诗的地方岂能无酒?以酒助兴,诗人可“乘风归去”,一窥“琼楼玉宇”;也可“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既可“挑灯看剑”又可“白日放歌”。至于“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今朝有酒今朝醉”……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我辈当自叹弗如。说到“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那更是跟酒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试问虽然身为风月场合的常客,却从不妄谈风月之事的酒,又何来相思一说?酒也是挺洁身自好的好不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酒的另一位朋友,那也是大名鼎鼎,蜚声海外。所谓的“朱门酒肉臭”,酒无肉不欢,说的就是这二位了。不错,这位朋友就是肉。看来选择朋友真的很重要,和肉在一起,酒就和臭扯上了关系。没办法,这世上谁还没有几个狐朋狗友呢?提到朋友,就不得不提到烟了。在酒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里,烟也是不容小觑的一位。想必各位看官对烟也并不陌生。烟酒烟酒,研究研究嘛,我就不一一赘述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诗结交,成就了诗的辉煌。与肉为伴,成就了肉的身家。这其中貌似没酒啥事。其实于酒而言,也的确如此。本来嘛,我就是酒,诗也好,肉也好,雅也罢,俗也罢,我自心向明月,沟渠能奈我何?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不能对我要求太高,作为酒,我也是挺孤独寂寞冷的好不好?毕竟真正懂酒的,又有几个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不能怨酒抱怨。这世上能喝酒的人很多,会喝酒的人却很少。人们喝酒,往往喝的并不是酒,而只是一种心情。高兴时开怀畅饮,寂寞时孤杯独斟,烦恼时酩酊大醉……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细细品酒,毕竟“醉翁之意不在酒”嘛。人们可以为了各种原因而喝酒,却很少有人只是单纯地为酒而喝,更谈不上精神层次的交流了。他们或者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也或者是寄托某种情结: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寄托哀思,有的寄托情思……反正乱七八糟的不一而足。而酒好像也从未让他们失望过。一醉解千愁嘛。作为酒众多别称中的一个――“忘忧物”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这从身兼“诗仙”和“酒仙”的李白李大仙那句“呼儿将出献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和三国霸主曹操的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可见端倪。貌似于酒而言,除却生死,就没有它解决不了的事。因为无论多大的事,等你宿醉醒来你就会发现,除了头稍有不适,之前那些要寻死觅活的想法竟然神奇的统统不见了。如此看来,酒还有治愈的功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花开半夏,酒至微醺”。有人说喝酒最好的状态应是这种介于醉与不醉之间的感觉了。愚以为,喝酒最好的感觉应是:邀一知己人,觅一幽静处,临窗而坐,推杯换盏,“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遗憾的是,一场酒喝到最后,无论你是浅尝辄止浅酌慢饮,还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最后难免都是殊途同归难逃一醉。浅尝辄止也会醉吗?当然。试问会喝酒的有几个能做到浅尝辄止的?就像一个赌徒你让他只玩一把试试?你不让他输个精光再走,小心他掀了你家的桌子。而不会喝酒的呢,哪怕只是浅尝辄止,那也是要醉的啊,酒不醉人人自醉嘛。话说回来,不以醉为目的的喝酒那能叫喝酒吗?那纯属是耍流氓啊。这也是为什么喝酒之人君子少而流氓多的原因了。嗯,跑题了。君子流氓貌似和酒没有多大的关系。虽然君子喝多了酒有时难免要做些流氓的事,那也只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君子。我们只要知道君子无论怎样都是不会变成流氓的就是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你问我会不会喝酒?如果我说自己滴酒不沾你信吗?不信?哈哈,我也不信呢。多少年以前,到底多少年了让我想想哈。嗯,已经有二十年了。二十年了呢。在一个同事的家里曾经喝过一场酒。啤酒。什么原因忘了。喝酒需要原因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喝酒是需要意境的。众所周知,最懂喝酒之人,当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了。他在《问刘十九》一诗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很显然白老先生这是在明知故问啊,你说你都准备好了还问人家来不来,你说人家是来呢?还是不来呢?不来会不会挨骂啊?刘老先生最终去没去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考。倒是我因了老先生的这首诗,每临下雪的时候都会自动穿越一回。任“寒风萧萧飞雪飘零”,我却偏要手执油纸伞,身穿绫罗缎,莲步轻摇,踏雪而行。这任性也是没谁了。彼时盛唐的三千繁华万古风月都在一场雪里如海市蜃楼般静如处子。而在这铺天盖地朦朦胧胧中却有一处小院遗世独立。空气中酒香氤氲,随光从一扇小窗泻出。此际窗外寒意正盛,竹叶随风摇曳,梅枝轻叩轩窗。而室内暖意融融,有酒香飘十里,有火一炉正红……此情此景,等的那个人是来,还是不来,又有什么关系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红尘多寂寞,诗酒两沉沦。于诗人们而言,唯诗、酒不可辜负也。只是每场酒喝到最后,貌似也只是喝了一场寂寞而已。红尘滚滚,寂寞孤独永远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有人说越卓绝的人越容易孤独。站在才情至高点的诗人们更难找到与之相融的灵魂,孤独可想而知。幸有诗、酒,让他们的才情得以尽情释放,寂寞也随之消逝于无形。而于我辈而言,酒只是生活的调味品和解压剂,决非人生的全部。醉生梦死者毕竟是少数。像作家古龙古大侠那般觉得“生死事小,喝酒事大”者更是凤毛麟角。至于诗,也无非是生活的点缀,可有可无。但不知怎地,我这个即不会喝酒也不善写诗的人,每逢雪天,却偏想附庸风雅地问上那么一句:“能饮一杯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