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

<h3>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福建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哇,真是被惊艳了,来之前也没有看资料,以为福建土楼也就是那么几座罢了)。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闽南的永定、南靖一带。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生土、砂石、木片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长时间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h3><h3>五个之最:汇集了现存最高、最大、最小、最奇特、保护最完好的土楼。 六种功能:聚族而居,教化娱乐,安全防卫,防风抗震,防火防潮,冬暖夏凉。 七大特点: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结构奇巧,规模宏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 八种形状: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马蹄形。 最小九米:最小的土楼——翠竹楼直径只有9米。 十世之久:南靖土楼产生于11世纪以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br></h3><h3> 于2019年12月</h3> <h3>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该村属于客家人聚居区,通用语言为客家语,因此,田螺坑土楼群属于客家派土楼,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俗称四菜一汤)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世界遗产有:怀远楼、和贵楼、田螺坑土楼群及河坑土楼群<br></h3> <h3>被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br></h3> <h3>南靖土楼 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br></h3> <h3>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br></h3> <h3>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br></h3> <h3>在和昌楼里我正拍照呢,旁边一卖茶的老爷子说我给你拍一张独特的照片,我说要钱不?他说我都给好多人照过了不要钱(哈哈民风淳朴啊),结果他拿我的相机咔嚓一下就拍了两张,嘿构图不错高手呀!</h3> <h3>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闻名世界。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南倾斜,近一个世纪倾斜似有加速之势,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斜度现今已达8度。比萨斜塔的斜,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还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而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就像今天位于央视新大楼,有惊无险,斜而不危。这简直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让我叹为观止!<br></h3> <h3>历经百年沧桑屹立不倒,服了!</h3> <h3>土楼中间还有一个祠堂</h3> <h3>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br></h3> <h3>参观完南靖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顺路来到只有窄窄一条路的塔下村,被这世外桃源惊艳了,心情好爽!</h3> <h3>塔下村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位于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客家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 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它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塔下村鸟瞰神话般的山区建筑”。<br></h3> <h3>塔下村夜景</h3> <h3>老人和古村</h3> <h3>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br></h3> <h3>振成楼,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是最为富丽堂皇的客家土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被称为“土楼王子”,该楼建于1912年,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占地约5000平方米,费时5年建成,耗资8万银元。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八卦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祖堂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br></h3> <h3>在参观的众多土楼当中,振成楼确实有一种中西合璧的感觉!</h3> <h3>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br></h3> <h3>曾经有个趣闻:20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的卫星发现中国福建的西部布满了无数个大小不一,成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可能是核反应堆,也可能是导弹发射井,而且规模庞大,数量惊人,引起该国当局的高度重视,于是派遣特工人员以游人的身份前来探个究竟,结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楼古民居建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