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阻击一线的日日夜夜

江帆

<h3>费力的睁开眼睛,宿舍里黑咕隆咚的,拿起手机一看,七点半了,同室的同事们都是蹑手蹑脚的,害怕惊动夜班的同事,也殃及了我这个必须要闹钟才能醒的人。</h3><h3>匆匆洗漱好,吃了早餐,不用化妆也不用扎辫子,进去换岗了。戴帽子口罩,穿防护服,穿上鞋套,戴好两层手套,最后戴上防护面屏,完全认不出是谁了,只能听声音来分辨。</h3><h3><br></h3> <h3><br></h3><h3>记忆回到了一月中旬,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内容就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紧接着接连开了几次紧急会议。年三十的下午担心流感病人太多,不放心去医院了一趟,吃好年夜饭又去了一趟,看着人不多,心里少许安心了一点。<br></h3><h3><br></h3><h3>初一下午三个来自武汉的疑似病人采了咽拭子后,紧急的开了会,被通知检验科派一人全隔离进驻发热门诊,考虑到科里两个新婚,两个哺乳期,一个奶爸,还有几个身体不太好,于是我主动请缨。</h3><h3><br></h3><h3>初二下午,接到通知,初三上午发热门诊要正式接受标本了,必须晚上就要住到发热门诊,并且在工作的这段时间全隔离,于是匆匆理了一些日用品,简单的和父母女儿做了个交代,老父老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h3> <h3>感染科一楼的一间病房里,已经放好了高低铺,先到的四个小伙伴们已经住在里面了,她们都是90后的姑娘们,来自全院各科室,有肿瘤内科的汪微,ICU的饶叶宁,外二的方伟伟,神内的王兰,还有我们科的贾珍珍,五个女孩中有的孩子刚一岁,有的还未成家,但她们都是积极主动的投入了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h3> <h3>从左至右:</h3><h3> 第一排 王兰 汪微 方亚兰 洪小燕</h3><h3> 第二排 饶叶宁 江帆 李合英</h3><h3> 第三排 胡亚君 程乐 汪强 沈涛</h3> <h3>一切穿戴好后,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最后进入污染区开始工作。</h3><h3><br></h3><h3>实验室设在污染区的一间普通病房里,仓促下连紫外线灯也未安装,只有一台移动的空气紫外线消毒设备。</h3><h3><br></h3><h3>实验室开展了三大常规,甲乙流检测,超敏,血沉和PCT实验,</h3><h3><br></h3><h3>发热门诊的病人真是不少,全都戴着口罩,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多由年轻人陪伴而来。看见我们全副武装的忙碌着,他们都对我们说辛苦我们了,有几个患者家属还鞠躬对我们表示感谢,但也有少数的患者觉得门诊不应该收取他们的费用,应该全免。解释给他们听还是不依不饶,要投诉,也有被从高铁站测温后略高载来的乘客认为,医院必须送他们回高铁站并且要买好回程的高铁票,费劲口舌也说不通这样的人,只能不再搭理他们。</h3><h3><br></h3><h3>贾珍珍为患者抽血</h3><h3><br></h3><h3><br></h3> <h3>加油,中国!必胜,武汉!</h3> <h3>练江花园小区的武汉来人被确证后,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更多了,每天都有留观的病人,一些小患者声嘶力竭的哭着,取样抽血输液丝毫不能配合,两个大人也控制不住,两个护士去工作一次下来,护目眼镜全被雾住,甚至连防护衣都湿透。</h3><h3><br></h3><h3>为了将感染降到最低程度,减少运输途中可能造成的污染,确证的六个新冠患者的三大常规都放在发热门诊做,在这样全暴露的,无生物安全柜的环境下,标本有可能形成的气溶胶着实考验我们的自我防护能力了。标本只能放在一次性塑料手套里操作,戴着护目镜,头上顶着面屏,小心翼翼的打开器皿的盖子,完成实验后,严格按照院感操作规程处理标本。</h3><h3><br></h3><h3>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就是采咽拭子样本来做核酸检测以确证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采样时必须戴护目镜或面屏,以避免眼部黏膜感染,带上护目镜或者面屏,完全看不清,只能努力的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去采样,否则标本会不合格。</h3><h3><br></h3><h3><br></h3> <h3>江帆在为发热病人采样</h3> <h3>汪微在为患者采样</h3> <h3>方伟伟在为小患者输液</h3> <h3>方伟伟和饶叶宁为疑似患者更换床单</h3> <h3>王兰在耐心的为发热病人做询问登记</h3> <h3>这些可爱的90后的女孩们,视每一位患者为亲人,温柔的对待每一个患者,她们以行动扭转了我这个70后对90后的片面的看法了。</h3><h3><br></h3> <h3>胜利✌终究会到来的</h3> <h3>把爱心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h3> <h3>她们有为人妻也有为人母的,却只能在换岗后到房间里或躲到角落和家人视频,让家人放心。她们笑称放出去后儿子(女儿)都不认识她们了。</h3> <h3>因为上班的时候全副武装,以至于进驻发热门诊好几天四个护士都还对不上号,胡乱称呼,无奈之下只能让她们自报家门。</h3> <h3>发热门诊有几个医生,他们之间有将要当父亲的汪强,有刚过蜜月期的新郎柯开文,有两个孩子他爹的胡亚君,还有沈涛,汪建平,程乐,当国家需要时,当组织召唤时,他们义无反顾的,义不容辞的丢下了妻子,丢下了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丢下了至亲来到了发热门诊,投入到了疫情抗击的一线。</h3> <h3>发热门诊虽小,但五脏俱全,为了减少患者的就诊程序,也设立了挂号收费,同样也派了两个人轮24小时班。</h3> <h3>在这里同样也缺防护用品,为了节约防护服,减少上厕所,所有的人在上岗前都滴水不沾,只为了少换防护服,但对于乡镇送诊的人员,我们却毫不吝啬的给他们,只想他们都安安全全的,平平安安的。</h3><h3><br></h3><h3>每天上班,下班,冲澡,吃饭,周而复始的生活,已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了。</h3><h3><br></h3><h3>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隔着玻璃门享受着这片刻的温暖。</h3><h3><br></h3><h3>乱世出枭雄,时代出楷模,在这个非常时期,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尽心尽力的,倾其所能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h3><h3><br></h3><h3> </h3><h3><br></h3> <h3><br></h3><h3>院领导的鼓励,患者的理解,后勤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爱心人士的无偿援助,更有徽悦阁从大年初一就开始供应的免费爱心工作餐,这些都给了所有在一线人员无形的支持,让我们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抗击工作中,为早日打赢这场病毒狙击战而付出全身心。</h3><h3><br></h3><h3>加油,中国!必胜,武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