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新秀一邬江和他的国画艺术

東坑居士迎客松

<p class="ql-block">   邬江印象记 </p><p class="ql-block"> 作者 吕积宝 (网络昵称:东坑居士,迎客松)</p> <p>  邬江,江西赣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水墨之韵画院特聘签约画家、三亚学院国艺研究院客座教授、惠州当代美术創作研究院副院長。</p><p> 其作品在《美术》、《解放军美术书法》、《解放军画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发布》等各类报刊发表400余幅。</p><p> 出版有《邬江书画集》(中国工商出版社)、《趣画现代人格》(中国文联出版社)、巜鸿爪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邬江卷》(吉林美术出版社)、《大画家.邬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记-邬江中国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p><p> 被录入巜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巜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丶巜中华人物大辞典》、《中国书画名家辞典.》等辞书。</p><p>&nbsp;&nbsp;&nbsp;主要作品收藏:解放军八一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北京荣宝斋、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央电视台、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四川美术馆、江西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嘉兴美术馆、吉安美术馆。近几年20余件作品入選全國、全军美展以及国际收藏展,10余件作品获奖并被专业艺术机构收藏。</p><p>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由中国美術家協會中国画艺委会、广东省美术家協會联合主办"印记.邬江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八一美术馆、贛州美术馆、遵义美术馆、吉安美术馆、东莞香市美術館巡迴展出,展出画家邬江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八十余幅。出身于红色土地赣南的邬江,传承红色理念,《印记》画展着重创作了大量以红軍时期为题材旳作品。画家笔下的红軍战士铿锵有力,威武顽强,百折不挠,斗志昂扬。描绘出处于红軍初创时期艰难险阻、战天斗地的恢宏场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李翔对邬江的国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邬江的国画艺术“用自己独特的笔墨,用线带着光和色彩淋漓尽致地描绘人物、山水世界”。</p><p>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长期以来,邬江国画艺术作品风格独具,另僻蹊经。他对水墨山水、人物及花鸟画的探索,融书法、文学、哲学、伦理以及自然社会众多学术综合功力、技法于一体。他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有一种泰山压顶之势。敢于浓墨重彩,险中求胜,夸张而不失章法。他所创作的大型山水画《龙脊》,充分体現出中华之魂的万里长城气势壮观,浩瀚千里。作品以大写意的技法,精雕细刻,展现长城这一人类伟大壮举,代表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伟大精神实质和优秀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观后让人从内心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倍感骄傲与自豪;在人物画中,作者水墨技法洒脱、轻柔、细巧。作品中表现的人物和山水形象彼此相得宜彰,作品艺术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地、天际乃至宇宙浑然相接,相辅相成。充分体現出作者构筑水墨世界的内函和本质特征。作者笔下各类人物千姿百态,时代环境与人物服饰搭配巧妙。对人物表情的变化拿揑准确。老者朴实无华,軍人气宇轩昂,姑娘婀娜多姿。体现了画家观察体验生活的细微,知识渊博,内心世界丰富多彩。邬江水墨人物画作品《守望》中,那位穷困潦倒的古稀老人,头缠布巾,手握烟枪,坐在竹椅上,目视前方。老人那饱经风霜的面部表情,迟疑深邃和充满期盼的目光,还有那只静静守候在老人身边的大黄狗,画家勾勒出的是一幅贫脊和世态的场景。作者想要表达的创作意境,是老人内心的一丝希望和等待。守望浴血前方的亲人平安归来,或似期盼有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再或似渴望一个全新世界新生活的早日到来;邬江先生的花乌画更是匠心独具,微妙微俏。作者笔下的牡丹花争相斗艳,万紫千红,姣艳欲滴,立体感丰富,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覚。他创作的《富贵花开吉庆家》,构思巧妙,巧夺天功,新颖奇特,令人心旷神怡。使观者感受到生活如此美好,增强了和谐与幸福感。由于画家邬江具有军人情结的缘故,在他创作的众多水墨人物画作品中,体現军人体材的作品具多。如《战地黄花》,《长征中的女兵》,《八子参军》,《飞夺泸定桥》,《突破乌江》,《过雪山草地》,《人民子弟兵众志成城》等大量反映军旅生涯的作品,深受解放军部队广大指战员们的喜爱和推崇。</p><p> </p><p> </p> <p>  我与邬江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刚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赣州市纪委工作,邬江当时在赣南日报任编辑。书画同源,由于有着共同的志趣,我们交往甚密。几乎每逢周未都会去邬江家里,看他作画。邬江,中等身材偏瘦,皮肤白净,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留长发,见人总是笑眯眯,使人倍感亲切和霭。平日里喜欢穿藏青和咖啡色上装。当时他们家住在赣州市钓鱼台附近,报社分配的一套三楼70平米左右的两居室。他爱人吳东红在市里一所小学任教。邬江夫妇二人非常好客,我也算得上他们家的常客。邬夫人烧得一手好菜,赣南小炒鱼,红烧肉,炒三絲那是她最拿手的。记得那时的邬江一边与我喝着小酒,一边谈论他的画作。邬夫人不时也会插上几句,对邬江的画作发表己见。当时邬江最喜欢画仕女画,客厅四周挂满了形态各异,微妙微俏的仕女图。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在他的画笔下如同仙女下凡,呼之欲出。改革开放前,单位分配的住房,面积都偏小。尤其是客厅,放上一个大的画案和歺桌,几乎没有多少空余位置。他的画案上堆滿了画作、画纸和笔墨。记得邬江当时同我说过,要是有一间大的画室该有多好啊。那个年代人们对物质最基本追求是实用,根本不敢去奢想其它。由于邬江的刻苦和勤奋,绘画技能提高很快,在当时的赣南书画界崭露头角,遐迩闻名。</p><p> </p> <p>  上世纪九十年代,邬江夫妇调到惠州市工作。邬江在惠州日报担任美编,他爱人吳东红则在惠州一所小学任校长,此后我们交往甚少。记得那是2005年,我专程去惠州拜访过一次邬江夫妇。那时邬江的工作和居住环境都有极大的改观,单位分配了一套100多平米的三居室,客厅很大,有了专门的书房兼画室,他的公子邬嘉杰巳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十几年不见,邬江仍然是那样热情豪爽,神采奕奕。交谈中除了谈他来惠州后的一些事情,大部份话题都是涉及到他的绘画艺术世界。他告诉我,这些年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他的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国画创作中。</p><p> “士别三日定当刮目相看",十几年后的邬江国画艺术已是举世瞩目,成为家喻户晓、众所周知、驰名中外的国画艺术家,在中国国画艺术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无止境,在一片赞美声中,邬江始终保持不骄不躁的学风,精益求精,继续深造。自费去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研读中国绘画高级研修班,得到不少中外画坛名家泰斗的真传和指导。</p><p> 在惠州短暂的两天时间里,感觉轻松而又愉快。邬江夫妇俩陪同我逛遍了整个惠州市区,参观了淡水核电站。改革开放以后,惠州在广东乃至全国,城市建设方面步伐很快,市容整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惠州是全国湧现出的第一批現代化城市,同时邬江的国画艺术也已取得可喜的成就,成为多产画家,画坛新秀。</p> <p>  在本文即将收官之时,也正是我国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高发期间。无意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邬江艺术助力的报导,《东方美术》刊物发表的《致敬英雄一一邬江向一线抗击疫情的英雄致敬》的文章。该文讲述了正置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这非常时期,湧现了大难面前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解放军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国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还有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人、农民、志願者,他们逆境出征、临危不惧、救死扶伤,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注的动人篇章。宏扬正能量,讴歌真、善、美是一个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画家邬江先生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美木创作中,日以继夜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在较短时间内创作出十余幅军民协手抗击疫情的国画力作,为抗击疫情献力,为武汉加油!</p> <p>  2017年10月,我在海南琼中黎苗族自治县一度假区做侯鸟期间。一次去三亚游玩,在回来的路上,接到邬江电话。他告诉我,他应聘到三亚,参加签约三亚学院国艺研究院客座教授仪式。他知道我在海南,相约见面。而我已在返回的路上,这一次我们擦肩而过。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2018年清明节。邬江夫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赣州扫墓祭祖。在期间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邀请了邬江。他当时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但仍然应邀赴约。酒宴上仍然淡笑风声,不失大师风范。</p> <p>  人们都说艺术家,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而我心目中的邬江,什么时候见到都是仪表端庄,风度翩翩,憨厚中透着精明,全身充满青春活力。衷心期望国画艺术家邬江,象他的水墨世界一样,青春永驻。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使之繁荣昌盛,创作更多的优秀国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邬江近年来创作的部分中国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