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搭乘时代的快车向着历史出发</h3><h3>一、计划去兴国旅游</h3><h3>刚退休的日子一身轻松,没有例会、没有下周要完成的工作、也没有谁敲开你的房门。</h3><h3>依然早起,如往常一样,早上7点打开电视机收看《朝闻天下》。早上的阳光投射到阳台藤椅中我的身上,冬天也变得暖和;口中咀嚼着花卷的香味,眼睛和耳朵照顾着电视节目。时间太充裕了,我故意吃的慢点。一个消息让我暂停了口中的咀嚼:昌赣高铁将于这个月底正式通车,从南昌到赣州只需要1个小时43分钟。才1个多小时!尽管高铁的快是早已明白的事实,但结合到具体个案还是难免感叹。三十一年前也是12月份,也是去赣州,我乘汽车花了8个多小时,敬畏路途遥远,之后就再也没去过赣州了。</h3><h3>几日后,中学同学小聚。席间,同学耀华邀请大家近期乘这趟高铁去赣州地区兴国他的老家看看,耀华是第二次发起这样的动议了,2017年带部分同学乘汽车去过一次。这次,同学多数退休了,更是积极响应,同时提议:旅费要AA制,耀华憨厚的笑着。为班里同学聚会,耀华承担同学聚会经费十多年了,大家心里早就过意不去。</h3><h3>话到这里,必须介绍一下同学耀华。1976年我们班高中毕业,耀华同学去当兵了,当年中学毕业可没这个选项,当届高中生毕业,或者下放当知青,或者留城等待指标当工人,参军当兵是个神话。几年后,耀华脱下军装回来了,在市纺织品营业部工作,这是一个商业部门。又过了几年,市场经济的大潮首先冲垮了计划经济下的商业体系,已是单位负责人的耀华成为了留守处的负责人。之后,耀华自己开网店,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网店办的风生水起。与此同时,神奇的事情再次在他身上发生,凭借对国有企业改革深刻的认识,耀华在股市压宝早期的上市公司重组,获得了令人乍舌的收获。为此,耀华在市里最好的酒店请同学会餐,用茅台酒款待同学,那是2002年的冬天,班上同学齐聚一堂来了四桌,大家见证了一个上学时闷头不爱讲话,但现在能把话讲到同学心里去的耀华,这是个同学们都不熟悉的耀华,金子般的优点需要时间的磨砺,从此,耀华同学开启了另一个神话,过去在班上并不出众的他成为同学聚会的主心骨:主持了十多年大年初三同学聚会并成为慷慨的出资人、是班整周年聚会的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还当了班上《股往金来》的群主;在他的身上,同学们渐渐看到了一个军人的气质:干脆和豪气。同学们去兴国旅游,有对红军、对红色发源地敬仰的意思,红军中有耀华父一辈的亲人。我们的兴国之旅不仅体现了同学间的友爱,也表达了我们这辈人不忘初心的情怀,对昌赣高铁通车也算是捧场喽。</h3> <h3><h3>二、踏上兴国红土地</h3><h3>2020年1月5日,昌赣高铁开通第12天,班上9名男同学,在耀华的组织下,搭乘早上8点22分的高铁,开启了兴国红土地之旅。</h3><h3>隆冬的南昌早晨7点,阴天里天才蒙蒙亮,同学们各自从自己的家里出门。</h3><h3>都说南昌早晨的出租车很难搭乘,我特意预留充裕的时间,7点5分就在小区门口的马路边尝试着人生第一次用滴滴打车来约出租车,信息发出后,一行小字在手机屏幕下方显示:尾号69的出租车应约了并正从100米开外的国威路向我驶来,这么顺利?将信将疑之时,出租车已停在我的面前。</h3><h3>到达南昌火车站西门广场的时候,同学耀华和李杰正在门口聊天,我们相互招呼,继续聊天等待其他同学。李杰在市民政局工作,同学们现在还习惯他是班长,聚会活动都等待他的通知,他在民政局的岗位上帮助了不少同学。一会,同学国仁戴着耳机来了,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他在市工程预算部门工作。</h3><h3>过了8点,我们四个人往候车室里去,在排队入口处遇到了搞房地产开发的建敏、干交通指挥的青林、建高速公路的正经、干冶金的项宏,上火车坐下后,第9位同学干企业的梁擎也到了。南昌二中76届高二(6)班兴国之旅的队伍全部到齐,崭新的G5035高速列车带着这支队伍,在昌赣高速铁路的轨道上,飞速的向着红土地兴国前进。</h3><h3>一个小时四十七分钟上午10点9分,我们到达兴国高铁站。这天,兴国的天空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我们向着高铁站广场上一个鲜艳的标志走去,这是一个具有动感的红旗雕塑,红旗上写着三个大字:将军县。大家在将军县的标志下站成一排,脚踏着红色的土地和红色的标志合影。</h3><h3>我们还和昌赣高速列车合了影。昌赣高铁进入兴国是花了代价的,这趟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昌赣高铁,在全程12站的第九站多用几十亿拐进了第十站兴国县,共和国以此表达对兴国英烈们的尊敬。这个享誉全国的将军县,当年全县人口三分之一达8万之众参加了红军,为新中国的诞生牺牲了23000人,造就了54位共和国开国将领,兴国人民用血色染红了共和国的奠基石,他们配得上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的致礼。</h3></h3> <h3>三、三僚村</h3><h3>上午10点30分,我们离开兴国高铁站,耀华把我们8个人安排到两辆SUV上,让我们去参观兴国的特色三僚村,他则和同来的两位摄影师去老家坝南村拍摄一些资料,耀华和同学约定,下午在毛主席的旧居兴国县城潋江书院汇合。</h3><h3>汽车在兴国山丘中的高速公路上行云流水般的川行,丘陵地貌的兴国和江西其他地方的景色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路边很多房子采用红石做承重墙,表明兴国有丹霞地貌。同一辆车的正经同学说,我们正行驶在他们修建的高速公路上,为修这条路他在兴国呆了2年。司机是耀华的孙辈,补充道:兴国没有什么工业,还是传统的农业养活着兴国人民,兴国县境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干线铁路,现在又加上了高铁,国家是蛮照顾兴国的。</h3><h3>说话间,汽车就到了在风水领域赫赫有名的三僚村。三僚村的风水文化古代就享誉全国,三僚村风水文化的鼻祖是唐朝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他辞官携门徒选兴国、宁都、于都三县交界处梅筶镇,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先河,创立了三僚村。明朝时,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已成皇家御用风水师,曾为朝廷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场址。</h3><h3>耀华的侄子(也只比我们小几岁)为我们游览三僚村请了导游,导游带我们观看了三僚村的所有景点,让我们详细了解了三僚村的风水文化和历史传承。</h3><h3>在我们参观一栋风水建筑的时候,一阵高亢的歌声从房后的山上传来,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兴国山歌。大家驻足等待歌声靠近,一个四十岁出头晒得黝黑的男子唱着山歌甩着双手从小道走来,看到我们注视着他还腼腆起来,歌声也停止了,我们中不知谁说了一句,唱得挺好!男子嘿嘿笑着,我们中又有人发声:再唱一个吧!男子身边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子也鼓励他唱,我们乘势鼓起掌来,男子终于勇敢的隔着一个小池塘,满脸含着笑的面对着我们唱起兴国山歌来,歌词还蛮长,我们渐渐听明白了歌词的内容,是讲朴素的人生道理:如何与人相处、告诫人要好好学习、要尊重老人;歌声唱毕,我们竖起大拇指,用热烈的鼓掌表示对他的称赞和感谢。</h3><h3>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三僚村的午餐是豆腐宴,每道菜都是用村民自己磨的豆腐做成,豆腐做成鱼肉的样子,大家有新鲜感吃的津津有味;饭是用木桶蒸出来的,木桶饭的香味自然也成为我们的话题,我们这个年龄段,谁没有几餐木桶饭的经历呢!</h3> <h3>四、潋江书院</h3><h3>下午2点,我们和耀华在潋江书院汇合了。潋江书院位于兴国县城潋江镇横街上,我们在书院的南坪下了车,高大的南墙横在眼前,未见书院大门;南墙东头有一条小马路,耀华带我们向小马路方向走去,在小马路的起头处看到了书院坐西朝东的大门,这是一个碟式的门楼,歇山顶门头,红石门框,八字墙门,红石门框的横匾上刻有“潋江书院”四个大字,书院大门比外墙稍稍往里退,难怪不容易看到。</h3><h3>走进书院,是一个约一百多平方米的前坪,右手一栋平房坐北朝南坐落在十三个台阶上,平添一种气势。长长的平房左右各有两个窗户,中间是一个双扇大门,也是红石门框,门框上的横匾上刻着“秀汇双江”四个大字。走进“秀汇双江”,来到书院平房的门厅,门厅现在起接待作用;出门厅是天井,天井后面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拜厅,厅中放了一些椅子;连接拜厅和平房的是左右两个耳房,耳房对着天井开了窗,平房、耳房、拜厅组成了书院的第一进;穿过拜厅来到第二进,这里比第一进大了很多,六根红石大柱伫立在大厅内,大厅面积不小,右厢房的门上一块牌子写着:“毛泽东同志卧室”,并标注:1929年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旧居的门锁着,看不到房间里面的成设。</h3><h3>第二进的天井也很大,天井正好与毛泽东的旧居相距一个耳门,一个雕龙画栋木结构亭阁矗立在天井中,亭阁的地面高于书院房间的地面有几十公分,阁基红石垒砌,两侧围以红石栏杆,支撑亭子的几根红石柱上塑有石狮,栩栩如生;亭阁的横匾是木质的,写着魁星阁三个字。这个亭阁,是个读书休息与人交谈的好地方,也许,亭阁的一处石椅上,就是毛泽东当年和战友交谈的地方。</h3><h3>大厅内左耳门锁着,右耳门就在毛泽东旧居的前面。从右耳门出去,见到与潋江书院并排而邻呈品字布局的三栋建筑,上口字建筑北端与书院北墙平齐,下口字建筑的南端约到书院的中部,每个建筑的墙身上都有一块显眼的刻字红石,上面刻着“私立平川中学民国十三年”的字样。</h3><h3>平川中学现在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出过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共和国开国上将肖华就是平川中学的校友,校友中还有现任的国务委员和部长,新的平川中学校址早已迁移县城别处,为纪念红军先烈,平川中学请肖华将军题写了校名和设立了陈奇涵将军奖学金。</h3><h3>平川中学虽然和潋江书院几乎连为一体,但建造年代却相差186年,潋江书院建于乾隆三年即1738年,平川中学建于1924年,两栋建筑的风格不同,但都极具价值,毛泽东曾在平川中学里传达“六大”会议精神、主办过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h3><h3>我们在潋江书院和平川中学里往复徘徊,伫立在潋江书院里毛泽东的旧居前,感受领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我们被书院的文化底感染,感受到兴国人民重教之风气;我们虽然不能仔细考证兴国的教育给予革命有多大的支持,但我们可以肯定,教育和革命一定有本质的联系,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土地革命时期,兴国人民参加革命的比例达到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兴国人民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表现,这和教育作用是分不开的。兴国设立书院,超越了县域的眼界;与同省的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寺书院相比,兴国的潋江书院具有与现代教育结合的特色,而平川中学之所以现在还能成为省属重点中学,或许正是传承了书院文化精髓的结果。</h3> <h3>五、陈奇涵故居</h3><h3>离开潋江书院,我们来到与潋江书院相距不远的兴国县城东坝南村,开国上将陈奇涵就是坝南村人。</h3><h3>坝南村已是兴国县城的范围了,离开潋江书院不久,汽车就在村里一个开阔的场坪上停了下来。下了车,耀华带着大家拐个弯就来到陈奇涵上将的旧居也是耀华的祖屋前。</h3><h3>这是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坐北朝南,平面布局成凹字形、凹面朝南,凹面的中间是主楼约16米面宽,两个突出部分面宽各约5米,房屋占地约350平方米,显然是个大家族。耀华告诉我们,祖父辈在县城做粮油生意,积攒钱盖了这栋楼。主楼大门红石门框上刻着“式训义方”的横匾,耀华的祖父是个知书达理、思想传统之人,他把对晚辈的希望牢牢刻在自家大门的石头匾上。四个儿子三个当了红军,两个儿子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牺牲在战场上成为光荣的共和国烈士,长子陈奇涵身经百战后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这个结果即出乎其意料之外,又在其训示的道理之中,没有合格的人格,怎能成为为革命冲锋陷阵的勇士、怎能成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h3><h3>陈上将的旧居门口竖立两块刻字青石牌匾,左边的牌匾上写着陈奇涵上将故居字样,右边的牌匾上写着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大家在门口合了影。</h3><h3>进入房内,主楼内东西厢房共四间,东西厢房用天井隔着;前厅放着六排长椅,后厅放着一张长椅,长椅上面正对大门存放着耀华祖父母的瓷板画像。不久前这里接待了北京来的将军子女访问团,肖华将军的女儿和陈奇涵将军的儿子搭乘了首班昌赣高铁回到家乡。与天井并排的右耳房的门是开着的,穿过右耳房进入另一个面积稍小一点的厅,厅内靠北有楼梯上二楼,猜想楼上是耀华家女儿们住的地方。左耳房门通往厨房,门被锁了,后来,在室外看到了左耳房一边的厨房面积也不小,朝西还有一个木质阳台,看来耀华家的祖屋不仅大、功能齐全,而且还有些洋气。</h3><h3>参观了陈奇涵的旧居,耀华又带我们参观村子。在参观村子中,我们知道了在坝南村陈氏家族中,与其伯父陈奇涵同辈参加革命并成为共和国开国少将的还有两位,一个村里有三位开国将军,将军县绝不是浪得虚名,如果不是因为革命早期就牺牲了,耀华当红军师后勤部长的二伯父和当红军团长的三伯父都一定会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h3><h3>参观村子后,对村庄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整个村子地势北高南低,村庄是依山顺坡而建,这样每个房屋的基础都落在挖方的老粘土上,基础稳固;依山顺坡而建还利用了自然高差解决村庄地面的排水问题,村子的最南端也就是陈氏祠堂的大门口,有一口几百平方米的大池塘,用来收集村子里的地面雨水。坝南村的祖先们懂得科学、懂得因势利导。</h3><h3>要离开坝南村的时候,耀华的侄子也是现在村里的领导,邀请我们去陈氏祠堂里坐坐,到祠堂里坐坐是尊重的表示。陈氏祠堂内东侧一南一北放了两张桌子,北边的桌子上已坐满了人,正围在一起喝茶聊天,我们同学和耀华的侄子在靠南的桌子边坐下,喝茶、吃糕点、聊天。村负责人介绍说,村里的陈氏祠堂土地革命时期曾做过红一军团的司令部,许多革命的历史人物曾在这个祠堂里工作和生活过,当年兴国作为赣南红色根据地的“模范县”、中央革命苏区的中心区域,许多党政军重要的机构都在兴国,兴国还是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红军长征有一部主力就是从坝南村陈氏祠堂门口集结出发的,坝南村当时的青壮年都去参加了红军。村负责人的介绍让我们对坝南村更加肃然起敬,真是一个红色的村庄、一个到处有着革命故事的地方。</h3> <h3>六、四星望月</h3><h3>兴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晚上的四星望月大餐。四星望月是五个盘子组成的一桌兴国菜,中间一个大盘子是扣肉、四个小点的盘子的菜是粉丝蒸鱼、粉丝蒸排骨、粉丝蒸蔬菜。</h3><h3>90年前,耀华的伯父陈奇涵,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回兴国参加共产党闹革命,正值赣南苏区革命根据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刻,陈奇涵等兴国当地的共产党人尽地主之谊,请驻扎兴国的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吃饭,吃饭当中,充满乐观精神的毛泽东对桌上的五道菜取了四星望月的名字。</h3><h3>革命成功后,毛泽东每次到江西都点名要品尝这道竹器笼里蒸熟的四星望月;1972年邓小平从江西二次出山,临回北京前专程从南昌到曾经与毛泽东并肩战斗过的兴国,也点名要品尝四星望月。</h3><h3>为了让我们品尝到口味纯正的四星望月,耀华请同学们到兴国当地著名的黄隆顺大酒店晚餐。黄隆顺酒店的规模出乎我们的预料之外,干干净净的院子首先给大家良好印象,酒店有好几层,建筑立面带着闽南拱廊的风格。我们被安排在二层一个能坐下二十人的大房间里,房间还套了个休息室,两者用拱门连接,大家先在休息室小坐喝茶嗑瓜子。耀华介绍,黄隆顺酒店就是90年前陈奇涵请毛泽东品尝四星望月的酒店。</h3><h3>菜上桌了,大家坐到桌边。四星望月的味道果真不错!同学们都说这是自己吃过的味道最好的粉蒸肉、鱼。我们数百里之外来到兴国,在90年前毛泽东吃饭的酒店与毛泽东品尝同一道菜,并由陈奇涵的侄子相陪,味道不好厨师长都不好意思!味道不好昌赣高铁都不好意思!</h3><h3><br></h3><h3>愉快的兴国红土地之旅就要结束了,当晚,大家再次搭乘昌赣高铁,这次是从历史回去现实。夜色下的兴国高铁站亭亭玉立、菱角分明;站在高铁站的门口,大家仿佛刚从时间隧道中出来,潋江书院、毛泽东旧居、坝南村、四星望月、红色的岁月、红色的军队、红色的人民、兴国山歌都还清晰的留在脑海中,而陈奇涵旧居红石门框上“式训义方”四个大字,让我们对一个革命者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理解。</h3> <h3>七、后记</h3><h3>兴国红土地之旅的游记本想在上面就算完成了,同学们看后,以为应该有个后记,记叙下面三件事。</h3><h3>事件一,参观坝南村的感受。坝南村具有以下三个独具的特色,特色一,坝南村曾作为红一军团的司令部,中国革命的很多历史人物都曾在村里工作、生活过,是土地革命时期历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色二,坝南村是典型的红军村、烈士村、将军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色第一村;特色三,坝南村的建筑可以和兴国的潋江书院组成兴国特色建筑群;坝南村与潋江书院的建筑有一脉相承之处,建筑用材都采用了当地的红条石,建筑风格上都非常重视天井的设置以确保建筑的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独特的兴国屋沿装饰,弯曲的木板做工考究、风格独特,对研究乾隆和民国时期的兴国乃至赣南的建筑文化都有参考价值。</h3><h3>事件二,杯子的故事。晚上搭乘昌赣高铁回南昌的时候,我们又坐在早晨乘坐的同一辆列车同一节车厢里,让同学们感到确有一种缘分存在,更让企业家老梁心中一阵狂喜,早上下车时老梁把心爱的杯子遗留在车厢里了,老梁心想,杯子一定被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收藏!同学们一致赞同老梁的想法,然而,结果让大家特别是让老梁失望。回程的火车上,老梁一直沉默着(老梁惧内有名),他或许在思索,回家如何向夫人解释,杯子是丢失了而不是送给了哪位漂亮的姑娘。</h3><h3>事件三,从高铁跑向地铁。晚上10点37分高速列车准点回到了南昌西站,我们计划赶乘2号线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班长李杰查到2号线最后一班在西站的时间是晚上10点45分。列车大门刚打开,我们如同回到了中学上体育课,把西站光滑的大理石路面当成学校体育场的跑道,来了一次忘掉年龄的奔跑。大家的成绩都是合格的,如愿赶上了南昌2号线最后一班地铁。</h3><h3><br></h3><h3>内容丰富的兴国红土地一日游在城市地铁2号线最后一班车的伴随下进入了尾声,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同学们各自沿途下站回家,离别时挥挥手相互告别。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期待着下次的再见。 </h3><h3> 2020年2月2日 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