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王庙,顾名思义是祭祀管王的庙宇,位于江苏省泰州城北篮子行街(今海陵北路)东侧。<br>明《(万历)泰州志》记载的街市北关大街中,有一条“管王庙巷”,就是因这座建筑内供奉管王为管王庙,才产生出来的地名管王庙。<br>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安徽颍上人,周穆王的后代,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公元前685年,被鲍叔牙举荐为相,齐桓公称之为“仲父”。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其在任内大兴改革,整顿行政管理系统、选贤任能、注重经济和农业发展、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强国。<br>管仲设盐官煮盐,创建官盐制度。在明嘉靖朱廷立、史绅等撰《盐政志》所列的盐官中,管仲位居第一。因为管仲曾实行“官山海”的政策,大兴盐业,被盐业尊为祖神。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四川省资中市罗泉镇建有一座盐神庙,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