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于士乡,祖籍:梅厂乡张大庄。生于1925年农历三月初八,阳历3月31日;故去2010年农历正月十三,阳历2月26日晨八时。</p><p class="ql-block">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一年又一年,转眼父亲已经去世十周年。昨夜至今上午,雪花飘飘下个不停。听预报说,这是2020年最大的一场雪。爸爸,还记得那年,您去世的转天下午,天色阴沉大朵大朵的雪花飘落,下了整整一夜,好大的一场雪呀!那也是2010年最大的一场雪。难倒这是巧合吗……</p><p class="ql-block"> 爸爸呀,十年来,女儿对您思念、对您的爱,从来没有……亲爱的爸爸,女儿想您了,您在那边,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爸爸追悼会上,区老干部局、教育局和杨村一中联合所致悼词。我不会忘记,那个大雪过后的清晨,人们冒着严寒踏着厚厚的积雪陆续来陵园,参加由区老干部局、教育局和杨村一中联合为您组织追悼会。有区委区政府领导,有老干部局、教育局和杨村一中领导和您的老同事,有各个委办局等等单位派来的代表,有您的学生、生前好友,还有您的亲属、家人等等。 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中,人人胸戴白花……</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直有个心愿,将来把身上有价值的器官都捐给需要的人,遗体献给祖国。开始,我们兄妹五人无论都不同意,多次轮番劝说,父亲始终初心不改。2005年父亲病情加重后,更加紧催促我们为他办理“捐献”事宜。最终,我们只好尊重了老人的意见,为他办理了公证手续。</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class="ql-block"> 2010年2月26日晨父亲去世,天津医大眼科中心摘取了父亲的眼角膜,第二天就成功使3名眼盲患者重见了光明。随后,父亲的遗体运往天津医科大学做医学研究。到此,父亲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实现了老父亲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于士乡1948年从事教育工作,1951年杨村一中建校,被调到杨村一中任教,直到1987年离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父亲始终以极端热忱的精神投入工作,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深得师生们的尊敬与爱戴。父亲曾多次被授予市、县级“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摘自追悼会上,区老干部局、教育局和杨村一中所致悼词)。</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敬业、博爱、无私,母亲勤劳、淳朴、坚韧。他们身上的很多美德,自幼就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兄妹。</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一生养育六个儿女,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中四人入了党,而且三个儿子都是离休干部。三伯父17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八年与家里失去联系,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奶奶是解放初期的党员,五十年代初,奶奶经常走门串户动员村上妇女,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进识字班学文化。奶奶一生勤奋节俭,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奶奶言行里处处体现着对党的忠诚,对村民的爱。她是村里的义务调解员,谁家婆媳不和、家务琐事、邻里矛盾,她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去调解,哪怕是刚刚端起饭碗。</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4年夏,远在宁夏军区的三伯父伯母带着女儿于博中、儿子于胜中,来老家看望我的爷爷奶奶。当时父亲骑自行车到梅厂照相馆请来摄影师,在老家院子里留下了这张照片。后排左起:堂兄~与振庆、父亲于士乡、二伯父于士新、三伯父于士华和堂姐~于振昭。中间左起:我母亲贺香城抱着不满两个月的妹妹~于振丽、二娘谢静娴、奶奶王建坤、爷爷于辰、稗甸大姑(我的堂姑姑)、三娘张长秀抱着堂弟~于胜中、堂姑姑的外孙。前排是我们这些晚辈们。</p> <p class="ql-block"> 后排是三伯父、伯母,中间是爷爷奶奶,还有我们这些孙辈们。前排左起:堂弟于振增、小弟弟于振中、大弟弟于振进。</p><p class="ql-block"> 奶奶对自己对家人都严要求。1964年10月爷爷去世,奶奶坚持火化,是父亲到北仓联系,当火化车到家门口时,震惊了全村男女老少,都来我家门口看热闹。72年奶奶去世也是火化。那年代,人们故去都是土葬,可奶奶却坚持:火化后深葬不留坟头,只戴青纱不穿孝衣,不放鞭炮不烧一张纸。奶奶提倡新风率先垂范,一直影响着后辈。</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1979年秋,小弟弟于振中、我和妹妹于振丽在杨村一中家属宿舍父母亲的住处,与爸爸妈妈合影留念,后排中间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 1978年秋,在乡下教了30年书的母亲因身体越来越不给力,只好提前病退来到杨村,和父亲一起搬进了杨村一中家属宿舍。这是1979年春节后父母在自家院里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5年的国庆前夕,父亲一反往常,通知我们兄妹五人“今年的国庆节你们安排一下,都来家里过节吧!”</p><p class="ql-block"> 那时,哥哥、大弟弟都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哥哥在天津任教家在杨柳青,大弟弟在部队家在天津,我和爱人都在工作杨村,家距父母最近约2公里。小弟小妹虽未成家,可工作读书都不在父母身边。按照以往的惯例,每年的国庆、元旦及春节假日,父亲只是对三个儿子说:“如能脱身来家里,最好别赶在一天。”对已婚的我不做要求(我的公婆在农村,节假日我们要回去帮老人干农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这天爸爸妈妈在此留下了这张照片,那年爸爸60周岁,妈妈59岁</p> <p class="ql-block"> 1985年国庆节那天中午,我们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十三口人围坐在两桌并作一个大饭桌前,吃着丰盛的饭菜,大家举杯共同祝愿二老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为了赶时间,父母亲没来得及休息,赶紧张罗着进入下一个程序——照相。我们陪伴在父母左右有说有笑徒步来到隔壁——杨村一中校园,在校园的大花坛前摆了几个方凳,父母亲坐在前排中间,我们兄弟姐妹们簇拥着二老分两排有坐有站,三个孩子站在老人中间及左右,我们幸福甜蜜地拍下了这张全家福彩照。</p> <p class="ql-block"> 况且那年月,父母亲住的是三十几平米的两间平房,铺的盖的也不宽裕。而且,母亲一身多病,很难招架一时十几口人的热闹。同时,母亲也心疼儿女,不愿意折腾大家。母亲总是说:“工作学习都挺忙的,好容易歇天班,忙你们自己的事吧!我这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我和爱人得到父母的通知后很纳闷。后来,我从父亲那里得知,母亲想借国庆假日让大家来身边聚一聚,吃顿团圆饭,再照几张照片,以庆祝自己六十岁生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兄妹五人合影。前排左起:妹妹于振丽和我,后排左起:大弟弟于振进、哥哥于振跃、小弟弟于振中</p> <p class="ql-block"> 从左到右:大弟弟于振进、哥哥于振跃、我爱人郝书军、小弟弟于振中。</p> <p class="ql-block"> 从左到右:妹妹于振丽、大弟妹孙万霞、嫂子张淑芬和我。</p> <p class="ql-block"> 从左到右:女儿莹莹5岁,侄女环环7岁半,侄子东东4岁半。</p> <h3>父母亲和我及丈夫郝书军,女儿莹莹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1987年冬,父亲坐火车去宁夏军干所,看望离休后身患半身不遂五年之久的三伯父于士华,这是那年父亲和三伯父和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三伯父17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八年与家里失联,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七十年代末三伯父工作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宁夏婺源县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冬,父亲坐火车由宁夏三伯父处去兰州军区干休所看望我的姑姑于士生,刚刚离休的姑父宋全伟及全家。</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姑姑、姑父、表弟、弟妹及全家人留影于兰州军干所。</p> <p class="ql-block"> 离休后的父亲终于能有时间,随武清县老干部局组织旅游团队出去走走了。以下是父亲旅游时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春节,大弟弟接爸爸妈妈来津和他们一起过春节。</p><p class="ql-block"> 哥嫂带着大侄女于小环,小弟和弟媳带着于小川,从杨柳青赶到家住天津河东区部队大院大弟弟家,与父母亲团聚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在弟弟书房留影。</p> <p class="ql-block"> 左起:小弟、大弟、哥哥与父母在大弟弟家的书房留影。</p> <p class="ql-block"> 那年春节期间,大弟弟带着侄子于小东陪父母游公园。</p> <p class="ql-block"> 1994年秋,父亲带着我那两岁半的儿子郝强来杨村一中,在校园门口和老同事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94年秋,爸爸妈妈和外女儿赵巾在家里。</p> <p class="ql-block"> 1994年秋,三伯父的大女儿丽中妹妹从宁夏银川来看望父母亲,这是丽中妹妹和爸爸妈妈在家中留影,看得出父亲和母亲见到自己的侄女儿心情有多高兴😄</p> <p class="ql-block"> 爸爸特意穿上丽中妹妹带来的,三伯父走时留下的军上衣,这是父亲和丽中妹妹的照片。看得出父亲情绪的低落,爸爸是想起了已经故去半年的伯父。</p> <p class="ql-block">1995年秋,父母亲在杨村一中家属宿舍房前。</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妹妹一家搬进杨村一中刚分给学校教师的楼房,为了便于照顾,春节前爸妈都来这个单元楼里与妹妹一家同住。这是父亲在辅导外女儿赵巾练琴呢。</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元旦爸爸妈妈搬进了杨村一中的新教师楼。可是,一周后我先生带母亲去区医院看病,竟诊断为晚期肝癌😭😭😭</p><p class="ql-block"> 这年春节,我和书军终于劝说父母,同意今年我们要破例过一个团圆年(因为母亲的诊断爸爸妈妈是不知情的。而且,我们已经多家医院咨询,妈妈生命为期不会太长😭😭😭)兄弟妹及侄子侄女们来后住处被褥我们负责,不用爸妈操心。</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春节,从年三十到初一,全家人在一起聚餐、拍照,陪伴爸爸妈妈有说有笑,十分热闹。</p> <p class="ql-block"> 哥哥于振跃、嫂子张淑芬、侄女于小环和爸爸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哥哥与爸爸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和先生及俩孩子与爸爸爸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从年三十到初一,细心的大哥用他带来的傻瓜相机,分别给我们跟爸爸妈妈不停地拍照留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及俩孩子和爸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先生郝书军及俩孩子和父母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弟弟于振进、弟妹孙万霞及侄子于小东和爸爸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弟弟和爸爸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小弟弟于振中和弟妹苏友英及侄女小川与爸爸妈妈合影。</p> <h3>我和侄女小川与爸爸妈妈合影</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兄弟妹妹们在一起围着爸妈开心地乐呀,唱啊!可我心里总想着妈妈的身体,生怕还不满72岁的妈妈哪天会突然离开我们,竟怎么也高兴不起来😔</h3> <p class="ql-block"> 小弟弟于振中和爸爸妈妈和影。</p> <p class="ql-block"> 两个侄女于小环、于小川与爷爷奶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妹妹于振丽、妹夫赵玉良及外女儿赵巾和爸爸妈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8年的春节过后,城关大舅来杨村看望父母时,和爸爸及外女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底,一首非常好听的新歌《常回家看看》在广播电台播放,酷爱音乐且教了大半辈子音乐的父亲,随着收音机里的演唱立马写出歌曲的谱子……</p><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在把《常回来看看》这首歌抄写给我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99年清明节后父亲与母亲最后一张合影,看得出来,当时母亲被疾病折磨的已经十分疲惫,着实没有精神了。但是,向来刚强坚韧的母亲从来没有屈服过,始终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您看,母亲本来内心很难受很苦的,可还是面带微笑呢!</p><p class="ql-block"> 而一向乐观开朗的父亲,此时还不清楚母亲已经患上了绝症。</p> <p class="ql-block"> 母亲1999.7.17日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年的春节,我们一同去城关看望母亲的哥哥,这是我们和大舅~贺武城,在老家的院子里留影。后排左边起:妹妹、我、嫂子、大哥、小弟弟、大弟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妹及嫂子六人和老舅、老舅老舅妈及表弟表妹们合影。前排左起:大舅贺武城、老舅贺胜城、老舅妈。后排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和表弟表妹。</p> <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后,父亲多次回乡下老家张大庄,看望几位年长的乡亲,还带给他们礼物。</p> <p class="ql-block"> 离休后的父亲还经常关注、关心着杨村一中的教育事业。这是2002年父亲在一中校园与老同事张守靖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05年父亲患脑梗塞和脑萎缩,病情日益加重后,作为女儿的我辞去工作在家精心照顾父亲,也能抽空给父亲读他多年的日记。因此,我更加了解并理解父亲,也从内心更加爱他。</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经去世7年了,熟悉他的人常常会念叨他,讲他的故事,为他竖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那是1999年7月20号,母亲故去的第四天,为方便照顾父亲,也为使父亲摆脱因怀念母亲而触景伤情,爱人把父亲接到我家和我们同住。在与父亲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父亲几次跟我提起:将来想把自己身上有价值的器官都捐给需要的人,遗体献给祖国做医学研究,以此来回报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当时我正处在母亲离去的悲痛中,很不愿意听父亲讲这些。再说,父亲不过才74岁,身体满结实呢!</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的2005年10月19日,此时的父亲又和妹妹一家同住楼房并顾了保姆,这天清晨,一贯闲不住的父亲下楼去储藏室拿东西,被突如其来的储藏室门锁被撬,吓得左半个身子活动受限。然而,向来心疼别人,不愿给儿女添麻烦的父亲竟然没跟妹妹说,自己一直忍到傍晚,感觉腿脚越发不利索了,才打电话到我单位,等我骑车赶到父亲身边了解完详情,再联系大夫和兄弟,把父亲送到医院安排妥当输上液,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虽然经过21天的治疗,但父亲的“脑梗塞”由于错过了发病4小时之内的最佳抢救期,病情没有好转迹象,遵医嘱只好接父亲回家治疗。此时,父亲更是加紧催促,要我帮他办理“捐献”事宜。开始,我们兄妹5人都不同意,我们轮番劝说都丝毫没能动摇父亲的信念,他始终坚持初心不改。最终,我们只好尊重了老人的意见,于2008年7月为老父亲办理了公证手续。</p><p class="ql-block"> 我不会忘记,那天上午,当我把从区司法局领回的两份“捐赠眼角膜”和“捐献遗体”志愿书举到父亲的床前时,眼里闪着异样光的父亲一定要我给读一读上面的文字。我遵循父亲的旨意,给他穿好外套,又驾扶老爹坐上轮椅来到客厅,我一字一句地读着证书上的内容,端坐在轮椅上的父亲很认真的听着,唯恐漏掉下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会忘记,就在那天的午睡后,我正在厨房给父亲榨果汁呢,忽然传来父亲大声地喊我,顿时震惊来不及多想的我,疾步赶到父亲床前“振建,你千万别让我长褥疮啊!”父亲十分严肃的对我说。我鼻子一酸,说不清是感动,是心疼,还是怜悯……</p><p class="ql-block"> 多少天来,父亲连自己吃过了饭,服过了药都记不得,几乎没有了大小便意识。而今天,父亲竟然对捐献遗体要求“不能有褥疮”记得如此清晰。是啊!父亲是胸怀人间真爱,浑身闪烁着理想光辉的人。多年来,他一直恪守着自己的诺言:要为党旗增辉!他平时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唱支山歌给党听》,他一生严于律己、与人为善、心怀感恩,他的开明与他的境界,令人震撼、敬仰。</p><p class="ql-block"> 父亲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路。2010年3月1日清晨,人们踏着厚厚的白雪,纷纷从津京等地及城区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武清陵园,来参加由区老干部局、教育局和杨村一中共同主办的父亲的追悼会,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及全区各委、办、局等单位分别向父亲的遗体敬献了花圈,并派代表来参加父亲的追悼会。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中还有父亲生前好友、同事、学生及亲属,大家胸佩白花,在老人遗体前深深地三鞠躬,以表哀思,为老人送行。</p><p class="ql-block"> 追悼会由老干部局负责同志主持并致悼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武清县杨村第一中学教师、离休干部于士乡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5岁……从教40年,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岗位上,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曾先后多次被授予市、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工作中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深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生前,他主动提出无偿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并经公证。去世当天,天津医大眼科中心摘取了于老的眼角膜,并于第二天成功的使3名眼盲患者重见了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追悼会结束,天津医大的灵车将父亲的遗体运往医科大学。到此,父亲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实现了他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之后,各大媒体,武清电视台和天津电视台相继报道了父亲的事迹。记得有一篇《他走了,却把光明留在人间》的文章结尾写到“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一个生命虽然终止,但他的精神却在宇宙间永存。”</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老父亲啊!您虽然离开我们7年多了,可岁月并没有减少我对您的思念与敬重,您身上的美德我们将世代传承,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女儿于振建 写于2017.6月</p> <p class="ql-block"> 2009年秋,我们在老家苗圃地里二哥给我们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0年4月30日,父亲去世两个月后,书军驾车带着我和儿女一同来山东旅游。这是我俩在泰山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0年暑假我们去承德避暑山庄等地旅游。</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国庆节后,我参加了舞蹈队。这是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舞蹈队演出之余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一年后,我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第一学期获奖。左边第三:于振建 于2011.6.30日。</p> <p class="ql-block"> 2011年夏,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舞蹈队演出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6.4月,我与曾经一起工作的水利修造厂老同事,在分别四十年后重逢,聚餐在酒店。前排右边第五位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作为杨村街关工委成员的宣讲团,分别到学校、社区幼儿园演讲家风家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和先生与朋友一起去韩国旅游。</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儿子郝强毕业前参加应届大学生选调生考试,层层筛选后,进入了公务员队伍。这是大学毕业的儿子当年7月参加工作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6年秋,这是我小弟弟的女儿,我二侄女儿于小川的儿子~刘宇芃来其姥爷姥姥家,留下了以下这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7.4月儿子驾车带我和舞友姐妹去赏桃花。</p>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30日,妹妹于振丽的女儿,我的外女儿赵巾和外女儿女婿田野新婚大喜的日子。这一天阳光明媚,我们都来北京参加她们在室外举行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 2017年五月,我的家庭被天津市妇联授予”最美家庭”。</p> <p class="ql-block"> 大弟弟于振进的孙子——于天,在央视少儿点亮梦想活动的录制现场朗诵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跳跳][月亮][爱心]🎁[蛋糕][玫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大哥于振跃的外孙~刘子凡,小弟弟于振中的外孙子~刘宇芃,妹妹于振丽的外孙女~田雨禾。</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夏,大侄女于小环和她4岁半的儿子刘子凡在小区里。</p> <p class="ql-block"> 大弟弟于振进的孙子——于天家中弹钢琴。</p> <p class="ql-block"> 2017.8.16号,书军驾车带着我和闺蜜振军、继珍及同事久兰去张北草原天路、内蒙古的锡林格勒草原、英雄董存瑞纪念馆和他的家乡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地游玩。</p> <p class="ql-block"> 2017.9月梅中老同学毕业45年后,相聚在蓟州九顶山农家院。这是我们二连二排部分同学,前排右一是本人。</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我们常青舞蹈队姐妹,到北辰东丽湖参加演出之后游玩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7.12月我们随团去广西桂林旅游。</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弟弟于振进的孙子——于天在演出现场,表演打架子鼓。</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下旬月,天津广播电台温馨家园部分老听众在天津贵顺发酒店聚会。</p> <p class="ql-block"> 2017.12月底老年大学首届葫芦丝班结业联欢。</p> <p class="ql-block"> 2018.4月初儿子带我和先生到天津市人民医院体检。</p> <p class="ql-block"> 2018.4月,儿子驾车带我们去北运河水利风景区赏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 2018.四月在杨村二小,我为四年级学生讲《二十四孝故事》。</p> <p class="ql-block"> 2018.5月我被区妇联区文明办聘为“家庭成长志愿者讲师”。</p> <p class="ql-block"> 2018.5月中旬,我被应邀参加区妇联区文明办和区新闻中心举办的最美家风故事会,我在会上以党员的角度演讲好家风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于振建的家风故事——由区妇联定稿</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叫于振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庭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家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奶奶是解放初期的共产党员,那年月,奶奶经常走门串户动员村上的妇女,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参加识字班学文化。奶奶一生勤奋、节俭,为人正直而且开明。在她的生命里,处处体现着对党的忠诚和模范作用。奶奶是村里的义务调解员,谁家婆媳不和,或是家庭闹矛盾,她常常放下手头的事,就马上去给调解,哪怕是刚刚端起饭碗……</p><p class="ql-block"> 奶奶一生养育了六个儿女,都参加了革命工作、其中四人人了党。奶奶对自己和家人也要求严格,1964年爷爷去世,奶奶坚持火化,那时武清没有火葬场,是父亲骑车到天津的北仓联系的。第二天北仓火化厂的汽车到家里接爷爷时,震惊了全村的男女老少,乡亲们都来我家门口看热闹。1972年奶奶去世也是火化。其实那些年人们去世都是土葬,可我家在奶奶的坚持下:一是火化后深葬不留坟头。二是只戴青纱不穿孝衣。三是不放鞭炮不烧一张纸。奶奶的这种坚持一直在影响着后辈。</p><p class="ql-block"> 父亲深受奶奶影响,虽然已故去八年了,可熟悉他的人经常提起他,为他竖起大拇指。父亲于士乡1948年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始终以极端热忱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深得师生们的尊重和爱戴。父亲曾多次被授予市、县级“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工作看得十分神圣,节假日不休是常事。1972年7月初奶奶病危,父亲得到消息,仍然安排好学校的工作才骑车往家赶,那天父亲只与奶奶见面一会儿,奶奶就离世了。当天傍晚,父亲随殡葬车送奶奶的遗体火化。凌晨两点,父亲竟然抱着奶奶的骨灰盒直接回到了学校。清晨,校领导和老师们见到满眼血丝、疲惫消瘦的父亲,都心疼地劝慰他,再回家休息两天,父亲却说“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以帮助他人为最大乐趣。六十年代初,国家号召支援灾区,父亲毅然把自己唯一的一件新毛衣和母亲刚给他缝制的一身新棉衣都捐给了灾区。天很冷了,父亲还穿着单薄的旧衣服。父亲虽然工资微薄,家中还有二老和五个年幼的儿女,他却省出钱资助了很多学生。假日里父亲一次次骑车到几里、十几里外的田间,一边帮学生家长干农活,一边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从而挽回很多即将辍学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身为党员,一生严于律己。经历了7年知青岁月磨练的我,落下了经常腰疼毛病,选调后按父亲的意愿,进工厂当了一名车工。1984年正在苦读“电大”的我,又患上了肺结核,几次吐血……毕业后,本以为能调离车工岗位,却因政策有变未能如愿。当时身边好多同学、同事都通过各种途径调入了理想的单位,我也蒙生了想让父亲托他在县委及各大局任领导的学生,给我调换工作,离开繁重的体力劳动。当父亲最认可的爱人,小心翼翼跟父亲提起此事时,父亲立马严肃起来“想让我通过‘关系’给振建调工作,你不如把我拉到大街上,当着众人面抽我俩耳光子……”说实话,那时我很不理解父亲,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怨恨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我的祖父母,伯父、姑姑们都因脑中风出血而过早离世),父亲又是离休干部,看病吃药都是公费,可父亲从来不舍得多花一分钱。记得2003年深秋,父亲感冒后咳嗽不止,血压也总是不稳。我替父亲到医院拿药,大夫好心给开了较好的“利肺片”和降压药,当我把药及药费条交给父亲时,父亲却一脸不高兴,说药费花多了。父亲随即拨通医院老干部科电话,要求把服药剂量减半。大夫回复“于大爷,像您这都80岁的人了,哪有每年才几千元的药费呢!您吃药又不花自己钱,就别这么较真了!”父亲却回答“不花自己钱,也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多次提出,将来把身上有价值的器官都捐给需要的人,遗体献给祖国。去世当天,天津医大眼科中心摘取了父亲的眼角膜,第二天就成功使3名眼盲患者重见了光明。随后,父亲的遗体运往医科大学做医学研究,实现了父亲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p><p class="ql-block"> 父亲敬业、博爱、无私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 在多年的工作学习中,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经过艰苦的付出和努力我多次被评为县、局级“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p><p class="ql-block"> 01年退休后的我继续在单位发挥余热,直到05年底父亲病重我才离开工作岗位,回家全身心照顾父亲。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整天在家伺候父亲,对社会没什么贡献,很内疚。于是,义务献血车上我每年都去两次,最后一次是在55岁时,我坚持献血400毫升。</p><p class="ql-block"> 由于乐于奉献、孝老爱亲,我的家庭在09年天津广播电台评选“十大孝星”活动中,屈指可数的十个名额,我和爱人占去两个,我俩双双走进天津广播电台直播间,为听众讲述自己的孝亲故事。同年武清区授予我家“和谐家庭标兵”。后来, 我家先后被市妇联授予“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从2015年至今我作为杨村街关工委成员,多次到小学校、幼儿园、街道社区为家长们演讲“传承好家风”故事,给孩子们讲“二十四孝故事”,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诵读美篇、诗文,以此来感染、唤醒人们爱党、爱国,争做新时代文明人的激情。我也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影响孩子……去年,在“我的家风家训微故事”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几天前,我又被区妇联,区教育局聘为武清区“家庭成长课堂”志愿者讲师。</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征程,我将继续牢记入党誓词、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发向上点滴做起,弘扬正能量,为社会发挥余热,为党旗增辉!</p><p class="ql-block"> 祖辈父辈敬业、博爱、无私的好家风,我们将世代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5.14日</p>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儿子郝强为我们办理了去欧洲四国旅游13天。</p> <p class="ql-block">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8.6月底区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8.6月,在广东深圳的老同学张洪华来家乡,我们部分老同学相聚在杨村万家灯火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2018.8月我们常青舞蹈队到北辰泉水湾参加演出——水兵舞,获最佳创意奖。</p> <p class="ql-block"> 演出第二天,我们还参加区里文化局组织的旗袍走秀。</p> <p class="ql-block"> 2018.9月常青舞蹈队姐妹到蓟州农家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夏大哥的外孙子,5岁半的刘子凡。</p> <p class="ql-block"> 2018.9月参加区妇联组织的喜迎十九大,讲述好家风故事会。因为我的好家风微故事短文,在今年5月层荣获市里一等奖,而有幸在这次全区各乡镇妇联干部和各机关单位代表参加讲述好家风故事会上演讲。</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2号,我们兄弟姐妹都各自携全家来北京妹妹住处,为妹妹喜得宝贝外孙女儿庆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抱着的是外女儿生下才19天的婴儿~田雨禾。看这宝贝儿小姑娘多精神,两只眼睛不错眼珠地盯着我呢🌹🌹㊗️🍎🍎🍎🍎</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妹妹住处与妹妹、外女儿分别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8.11月3号,书军驾车带着我去蓟州元宝山庄陵园,去看望父亲。</p> <p class="ql-block"> 写于2011.4月</p> <p class="ql-block"> 2018.12月底文学写作班师生联欢。</p> <p class="ql-block"> 2018.12月底电子琴研讨班联欢。</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节妹妹于振丽一家去日本过春节,这妹妹和姑爷田野,带着一周多外孙女儿~田雨禾。</p> <p class="ql-block"> 2019.3.16日是儿子儿媳新婚大喜的日子,侄子郝岩侄媳妇春梅夜里三点多随婚车去大港娶亲,辛苦他们了。</p> <p class="ql-block"> 我和先生及儿子儿媳及女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郝家参加儿子儿媳婚礼的全家大团圆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于家,参加儿子儿媳婚礼的全家大团圆照。</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在文化公园参加演出之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19.4月,儿子儿媳陪我们去北京玉渊潭赏樱花。</p> <p class="ql-block"> 2019.4月儿子儿媳陪我们去北京玉渊潭赏樱花。</p> <p class="ql-block"> 2019.4月,儿子驾车带我们和儿媳一起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p> <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五一”节,我们和儿子儿媳自驾车到陕西西安及延安等地游玩。</p> <p class="ql-block"> 五一节这天,九华山景区人潮如海。</p> <p class="ql-block"> 我在毛主席他老人家工作的窑洞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前和儿媳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中旬,儿子儿媳出国到阿联酋、迪拜等地度蜜月。</p> <p class="ql-block"> 2019年6月底,我俩和女儿乘坐“歌诗达~赛林娜号大型豪华游轮到日本旅游。</p> <p class="ql-block"> 2018.9月~2019年5月和11月,我接受杨村街关工委和西仙社区书记安排,先后三次走进杨村二小,走进社区,为孩子们讲二十四孝故事,为学生和社区党员及家长讲国学经典与诵读知识。</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在杨村二小给五年级学生讲国学经典与诵读知识。</p> <p class="ql-block"> 2019.8月参加区电视台为国庆70周年庆典献礼,录制题为《礼赞》。我作为3位特邀嘉宾其中一人,接受采访讲建国七十周年“三代人的婚礼”及父亲等等,同时朗诵当代诗人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 2019.9月,我们杨村街关工委成员和杨村二小部分学生到区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的智障孩子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舞蹈队姐妹们在文化公园晨练后,为庆祝国庆70周年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底,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结业联欢会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28日——2020年1月4日,我俩和女儿及朋友乘飞机到广西北海涠洲岛一带旅游。随处拍下了这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春节儿子为为我们拍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节后我们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正月初二,我们全家留下了这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爸爸:当您看到这里那一段段女儿介绍给您的,咱家里一年年的变化,那一张张我和兄弟妹们及孩子们的笑脸,还有您的儿女们一直秉承咱们家的好家风,传承您和妈妈做人处世的美德……想您定会含笑九泉的🌹🌹</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爸爸:一年又一年,多少次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您慈祥的脸庞,多少回想起您叮嘱的话,又有多少次想再对您尽一次孝道……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只能为您祈福:愿您在天堂没有病痛,没有辛苦,只有快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爸爸呀,若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女儿,把今生的遗憾补上,把今生的恩情加倍报答!</p><p class="ql-block">衷心祝福天下的全父亲们一生平安,幸福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