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的文化

水草蜷龟

一场瘟疫肆虐华夏,为控制疫情传播,政府号召尽量少出门或不出门,于是听党话跟党走的中国出现了数以亿计的宅男宅女。<br>宅是名词但在这里却是不出家门的意思,当动词使了。<br>“宅”的这个意义最早来自日本,是日文“御宅族”的缩写。1983年由日本漫画家中森明夫,在漫画作品里提出来的,主要称呼那些因对动漫等深度痴迷而不顾时间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对那些呆在家里,沉迷于个人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之人的称呼。<br>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诞生,宅在家里的青年越来越多,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和文化。<br>这以后宅文化逐渐流传到中国,但很多国人把懒在家里不出门的“家里蹲”也叫成了宅文化,这让御宅族们很不爽,但是也没辙。因为中国人不论做什么事都爱往文化上靠,并想以此证明自己的历史悠久和知识厚重,所以什么小三文化、太监文化、汉奸文化、乞丐文化等纷纷出笼,宅文化与之相比已经算比较高级的了。<br>这场瘟疫过后说不定还会出来“病毒文化”呢。 宅在家里其实并不是坏事,只是对于那些交际繁忙喜欢出门游走的人来说有些难以忍受罢了,其实改变想法把心收在家里,对于不习惯居家的人说不定还能有意外收获呢。<br>首先宅在家里省去了换衣服梳妆打扮等繁琐之事,没有了外面的各种应酬身心能够得到极大放松,这对于健康很有益处,毕竟精神持续紧张对身体是有伤害的。<br>其次宅在家里可以做我们平时没有时间做或者不屑于做的事情,比如整理过去出游聚会的照片或笔记,清理杂物堆积的柜子等。<br>第三宅在家里可以安静深入的读几本好书。这些年来快餐式的读书让很多人对知识文化浅尝辄止,缺少细细品读的工匠精神,这对于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的所谓各种“大师”,比如XX文化大师、XX书法大师、XX相声大师等若在民国时期,充其量相当于当时的小学老师、账房先生和撂地摊的艺人,有些甚至还不如。这是为什么?缺少历史文化的熏陶积淀和传承的结果,而汲取中华文化精髓靠吃快餐是永远吃不出来的 第四可以做我们最喜欢最爱做的事情。大量事实证明,成就一个人的最大可能来自兴趣。只要你喜欢做某件事,并且能够持之以恒,那么做出成绩是早晚的事。只不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力有高低才华有深浅成就有大小,大才显于世为国争光,小才荣于己为家添彩,最次的也是自得其乐自我欣赏,那么如此妙哉不亦乐乎?<br>做喜欢的事光阴不会虚度。当你集中全力做成一件事后,那种成就感是满满的,那种愉悦是最舒心的,而且多少年之后再回忆,也往往是人生中最难忘最值得炫耀的一段时光。<br>做喜欢的事对身体有益,人到老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但如果经常用脑就可以减缓或者不得病,长寿人群中经常用脑的书画爱好者和知识分子占了很大比重,这和他们经常用脑有极大关系。<br>当然假如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出门旅游或者跳广场舞,那这段话算是白说。<br>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步,现在宅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且引领潮流。<br>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允许在家里办公,让员工在完成工作后有更多时间安排自己的事情。<br>居家网上购物减少了中间环节真正的利国利民,多快好省。<br>远程教育让学生足不出户聆听最优质老师的授课。<br>微信等社交媒体让地球成村,实现了天涯若比邻<br>……<br>谁也不知道宅文化的未来还能出现什么奇迹。<br>说不定会发明出一个情景软件或者虚幻景点小屋啥的,人们在屋里,就能游历任何一个旅游胜地,其感觉与身临其境一模一样:在南极穿上羽绒服冻的还打哆嗦,在海滩游泳也得换上泳装,看到了美国感觉就是在洛杉矶街头游览,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发生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不用交通工具,不用出示护照。<br>假如未来真能出现这么一个东西,那么再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请假就失效了,公司老板会振振有词的说:世界那么大,下了班咱俩一起去吧。<br>到那时或许才是宅文化的巅峰时刻。<br>  2020.2.1<br> <h3><font color="#010101">图片来自网络</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