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font color="#ed2308">☆(四)</font></p> <b>神瀑•承载着祝福与祝愿 </b></h1><h1><br> 相对于<font color="#167efb"><u>上雨崩村</u></font>来说<u><font color="#167efb">下雨崩村</font></u>的视野更为开阔,村子坐落在<font color="#167efb"><u>神女峰</u></font>、<u><font color="#167efb">五冠峰</font></u>等高大的山体脚下,加之冰绩、古冰川、冰阶等等的演化作用,在下雨崩村里就可以看到U形谷和大小各异、重达千斤甚至上万吨的“漂历石”,形成一个独特的天文景观。再加上壮丽的雪山作为背景,金顶白塔加持,以及散落在草地上的白色镶嵌着红色的藏房,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等人文景观,让我们感到美不胜收,清早起床就拿着相机开始拍摄了。<br></h1> 下雨崩晨曦 雪山作为背景 金顶白塔加持 喇嘛庙守护 神瀑客栈草坪前洒满了暖暖的阳光 <h1> 早上9点我们在<u><font color="#167efb">上雨崩村</font></u>马队的队长<font color="#167efb"><u>尼玛拉木</u></font>的亲自带领下开始从<font color="#167efb"><u>下雨崩村</u></font>出发,大家有说有笑地向<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进军。马队长一边指点着路线,一边告诉我们,神瀑距雨崩村还有8公里,位于<font color="#167efb"><u>卡瓦博格峰</u></font>南侧,在<font color="#167efb"><u>面茨母峰</u></font>和<u><font color="#167efb">吉瓦仁安峰</font></u>之间的山腰、海拔约3400米处,中间要经过原始森林和神瀑牧场,而下村通往神瀑的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书、五树同根的奇景。</h1> 向神瀑出发 前面这位就是马队的队长 <h1> 我们好奇地了解“古篆天书”和“五树同根”的景象,马队长指着<font color="#167efb"><u>雨崩</u></font>通往<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路旁一块“漂历石”的下面有几个深黑色、纹理走向犹如藏文字母的文字,说那就是人们称为“石篆天书”的景观了。<font color="#167efb"><u>雨崩村</u></font>由于充沛的降雨量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植物的生长茂密而又奇异,在一些老树的主干上往往可以看到寄生着许多其他植物,我们一路都可以看到被人们称为“五树同根”的奇特现象。</h1> <h1> 由于天气特别好,加上路比<font color="#167efb"><u>大本营</u></font>那边平坦得多,我们今天脱掉了昨天的雨衣裤,身着冲锋衣,感到进入<font color="#167efb"><u>雨崩</u></font>后前所未有的轻松,于是和着另一位帮我们牵马的女孩子的歌声哼唱了起来,只听见整个原始深林里响起了刘三姐的山歌和西藏高亢的长调。</h1> 到达神瀑山下 <h1> 大约2个多小时,我们到达<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山下,那里有几间简易的小木屋,还有用透明雨布搭建的临时住所,里面的通铺上放上了较为干净的被褥,大概是国庆期间给游客和转山藏民准备的住宿吧。牵马的女孩子在一间小木屋里见到她大爸,父女俩很是开心。马队长交代我们自己步行上山去看神瀑,他们在原地等我们。</h1> <h3>为国庆期间游客和转山人员准备的简易住所</h3> 牵马的女孩和她大爸 <h1> 从这个休息站一眼望去,这里绵延不断的山连成一个大包围,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山的上半段是积雪,下半段是绿色的植被和秋天姹紫嫣红的景色,以及夹在植被中的几支溪流和雪崩后从山上滑向山间残留下的大块积雪。</h1> <p>绵延不断的山非常有层次感</p> <h1> 沿途的高原景色别有一番特色,厚厚的青苔仿佛诉说着年代的久远,路边的玛尼堆让人心生温暖,一块块的小石头承载着祝福与祝愿。与<font color="#167efb"><u>冰湖大本营</u></font>比起来,<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在藏民心中的位置要神圣得多,前者不过是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font color="#167efb"><u>卡瓦博格</u></font>主峰的驻扎营地,而后者却是他们祈福的地方。所以越是接近神瀑,路旁的石头和树枝上的东西越多,很多都是藏人的首饰和衣服之类的东西,树上也拴着硬币和小面额钞票。藏人觉得把自己随身的东西放在神瀑附近,会给自己带来神瀑赐予的福气。</h1> 路边的玛尼堆 <h1> 见到几拨转山的藏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脸上带着雪域高原特有的高原红,老远就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我们也学着他们的语音,大声说着“扎西德勒”。 据说<font color="#167efb"><u>雨崩瀑布</u></font>是<u><font color="#167efb">卡瓦格博</font></u>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能占卜人的命运,还能消灾免难,赐恩众生。藏传佛教信徒朝拜<font color="#1564fa"><u>梅里雪山</u></font>,必定沐浴雨崩圣瀑。他们告诉我们要用十多天时间围绕梅里雪山山脚转一圈,并很配合地让我们的相机里留下了他们一组组的身影。有个很帅气的长头发少年,停在小路上让我照相,直到看完自己的留影后才满意地去追赶自己的队伍。</h1> <p>围绕梅里雪山转山的藏民</p> 帅气的长头发少年 <h1> 越往上爬越觉得脚步沉重,喘着粗气的我静静地伫立在山间,仰望<u><font color="#167efb">神瀑</font></u>,一切是那样的宁静,时间仿佛停滞,耳畔只有风吹经幡的声音和涓涓的溪流声…停下来的时候才感觉到了饥饿,于是从背包中翻出压碎的2块饼干充饥,还用杯子接了从神瀑流下来溪水解渴。</h1> 往上爬脚步沉重 站着喘口气 雪山白云无缝链接漏出一线天 <h3>从山上滑向山间残留的大块积雪就在身后</h3> <h1> 增添了能量后,我们一鼓作气地来到了<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脚下。只见悬挂在悬岩上的瀑布倾泻而下,如哈达般千丝万缕的水线落入地面,溅沫飞扬,阳光斜射在瀑布上,水蒸气升腾,能见谷底的彩虹。</h1> 神瀑如哈达般千丝万缕的水线落入地面 谷底的彩虹 张开双臂投奔雨崩圣瀑的怀抱 <h1> 据说朝圣者视这里的瀑布为圣水,争相沐浴、饮用,还盛入瓶中带回家中供奉。我们站在离<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不远的地方都能感受到高山上泻下的水打在人身上的感觉,出于安全考虑(当时的温度应该在7-8度左右,如果淋湿了全身在高原发烧感冒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我们没有像藏民一样围着神瀑转三圈和站在神瀑下接受神山的洗礼,也没有接点神瀑的水来喝(其实刚才已用杯子接了从神瀑流下来溪水解渴了),但我们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爬坡上坎,跨河穿溪,我想神瀑会感受到我们的虔诚。</h1> <h1> 由于昨天的劳碌加上高原缺氧睡眠不好的缘故,今天的爬山下山,速度较慢,下午二点多才回到<font color="#167efb"><u>神瀑</u></font>下的休息站。牵马的女孩将热气腾腾的方便面端到我们面前。吃面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女孩的家也是一妻多夫的大家庭,她妈妈嫁给了她大爸几兄弟,兄弟中大爸最疼她,知道女孩要与男朋友转山十几天,于是送了一双厚厚的棉手套给她。看到他们亲密在一起交流和大爸送女儿依依不舍的表情,我们感受到了人间最纯正的疼爱与不舍。</h1> 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方便面 <h3>hua和Ming已在休息站等候了</h3> <h1> 往回走的路上,我们聊起了康巴人家的一妻多夫。马队的队长也承认他的家也是一妻多夫大家庭。一妻多夫是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兄弟共娶一妻,其形成原因据说是由于农奴制度的压迫,兄弟共妻不分家才有能力应付繁重的“乌拉”差役;另一种说法是大<font color="#1564f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21, 100, 250);"><u>香格里拉</u></span></font>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放牧和农耕不能由一人同时兼做,一个家庭最好是有两个以上的男劳力承担。现在只有大<font color="#167efb"><u>香格里拉</u></font>地区延续了这种习俗,几兄弟共同撑起一个家,孩子也不分兄弟谁的(其实很多时候也分不清楚),孩子称呼兄弟几个依大小排列,分别叫大爸二爸三爸,据说最多的是一妻嫁四夫。</h1> <h1> 我们一边聊一边走,神秘的雪山若隐若现一路陪伴着我们进入了<font color="#167efb"><u>雨崩下村</u></font>。</h1> 回到雨崩下村不忘留个影 <p><br></p><p> </p> <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