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漫谈

静乐寿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素有重视儿童基础文化教育的传统,《周易.蒙卦》上说:“蒙以养正,圣之功也。”意思是说:在幼儿时期就养成正气,至圣之功劳啊!儿童基础文化教育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历代教育家和文人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编写了大量的教材,这就是中国古代所称的蒙学。</p><p class="ql-block"> 中国 史书上记载最早的蒙学教材是西周的《史籀篇》,至秦代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有《急就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小学篇》、《少学》、《发蒙记》和《千字文》。隋唐五代有《开蒙要训》、《蒙求》、《百行章》、《古贤集》。至宋元明清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不下千种,至今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千家诗》、《声律发蒙》等,皆为此时期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蒙学教材内容不仅教儿童识字、学诗、作文,更重要的是将个人修身和时代的伦理道德贯穿其中,影响和规范受教育者的一生,至今仍有借鉴作用。</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有的蒙学教材中最奇特,流传最广、时间最长的是南北朝南梁时期的《千字文》。秦代以前的蒙书皆已散佚,仅剩篇名,今仍存世最早的蒙书是西汉元帝命黄门令(相当于中央办公厅负责安全和内外联络的官员,多为宦官充任)史游编写的《急就章》。西汉至南北朝,主要的蒙学教材《急就章》使用了六百年。梁武帝萧衍鉴于时代迁革,已不适用,使人从皇宫所藏王羲之墨迹中集摹一千个不同的字命员外散骑侍郎(相当于中央办公厅秘书或顾问)周兴嗣编次为文,用作新的蒙学教材。</p><p class="ql-block"> 《千字文》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组,两组一韵,其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农工、园艺、飲食起居、修身养性、纲常礼教诸方面,是一篇朗朗上口的中国古代简易百科韵文。自问世后的千余年中不仅普及我国广阔领域,还流传入朝鲜、日本和欧美各国,成为许多民族和国家初学汉字的课本。</p><p class="ql-block"> 周兴嗣用王羲之一千个墨迹集摹字编成的千字文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其内容也未见史书有何记载,它能流传至今,全得力于南北朝南陈时期常住吳兴(今浙江湖州地区)永欣寺的智永禅师,他是王羲之五子王徽之的后代,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可能得到这本真迹,为了传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他临写了八百本分赠浙东各寺庙,积年临写所退下的秃笔头埋于寺院中形成一土堆,名曰“退笔塚”。历经千余年天災兵燹的洗劫,智永禅师的八百临本真迹国内已荡然无存,仅见后代刻石拓本。可喜的是唐代东传日本的一本《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迹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使国人能一睹真容。我收藏有用现代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小楷墨迹印刷的《论书绝句一百首》一书,其中第三十六首写道:“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本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p><p class="ql-block"> 由于《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字形体制完备,遂为历代书法家所重视。千余年来没有那一位书法名家不书写《千字文》的,真草隶篆各体皆有,大家都以书写《千字文》来显示笔力,据传明代书法家文征明能日写《千字文》十遍。他所书《千字文》真迹存世量较多,楷行草俱佳,小楷《千字文》尤为灵动秀美,几达炉火纯青之境,明代书法家无出其右者,为习小楷者之佳帖。</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有如此众多艺术家用同一种题材創作出如此灿若繁星的作品,这是中国文字的一个传奇。</p><p class="ql-block"> 《千字文》不仅是蒙童识字、组词、习韵、正音、学知的最佳教材,还被古人用作较大统计数字的代号。从隋代开創的科举制度,贡院(会试考场)内的考生号房是以《千字文》来排序号的,如“天字第一号”的“天”字就是来自《千字文》的首句首字。自唐代开始,书籍的编目也多以千字文来排序,宋代编纂的道教书籍总集《道藏》四百多函都是以《千字文》来编的序号。</p><p class="ql-block"> 古代藏书家和文物收藏家也将自己的藏品以《千字文》来编号,如明代宁波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和嘉兴文物收藏家项元汴的天籁阁,下面要着重提一下天籁阁。</p><p class="ql-block"> 项元汴毕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珍贵书画文物,据传他要将天籁阁内的书画文物全看一遍,得用两个月的时间。至今被海内外著名博物院(館)视为镇館之宝的中国古代书画珍品中,大多钤有天籁阁的收藏章。他每收藏一件书画都会在卷上角用《千字文》中的字编一个序号,现仍保存在国内有他用《千字文》编号并钤有天簌阁收藏章的文物还有一百多件,最后一个字的文物是明代书法家陈道复草书《古诗十九首》,编的是第993字“谓”。他的收藏绝非此数,在他离世后的四百年历史劫难中,他收藏的许多古代文物已不在人间了。</p><p class="ql-block"> 项元汴收藏和保护的中华珍贵文物,数量之巨和规格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收藏的中华古代文物件件都是闪耀在皇冠上的明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厥功至伟。以下我仅从现藏国内博物院(館)和图书館中,列举十件有他用《千字文》编号的国宝级文物来证明:</p><p class="ql-block"> 唐《诸遂良临王献之楷书飞鸟帖》,第130字“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唐《韓滉五牛图卷》第146字“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卷》第184字“长”(中国国家图书館藏)</p><p class="ql-block"> 宋《赵构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第276字“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元《王蒙秋林万壑图卷》第482字“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卷》第485字“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元《黃公望溪山雨意图卷》第679字“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元《赵孟頫洛神赋册》第768字“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宋《米芾苕溪诗卷》第779字“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五代《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卷》第782字“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 至为痛惜的是,项元汴耗巨资收藏,殚精竭虑保护下来的国宝,在他离世五十年后的清兵嘉兴屠城中散失殆尽,部份为清兵劫掠后归于清宫。他的孙子项嘉谟率二子及妻妾投湖殉国。</p><p class="ql-block"> 即使到现代,仍有用《千字文》来排序的例子,如1931年竣工的武汉大学老斋舍(男生寄宿宿舍),就是用《千字文》排的序号。据传这是出自诗人闻一多先生的提议,可见早期海归大师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钟爱。这个古朴典雅的老建筑群,2001年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会计出身,旧时毛笔字和算盘是他们讨生活的基本功。听父亲说祖父曾用魏碑体和颜体书写了多本《千字文》欲留后人临习和作记念,可惜老家一场大火将他的手迹和毕生珍爱的书籍烧成满地纸灰。老人家连一张照片也未留下,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只有一个每日静坐不知在想些什么,戴着眼镜的长胡须老人模糊印象。</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单传,原本也写颜体的《千字文》,自从祖父过世后再也不写,改写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銘》,一写就是几十年,人书俱老了。</p><p class="ql-block"> 我遗传了祖父的字体爱好,也喜魏碑体和颜体,多年来掏尽了我所能掏到的魏碑帖和颜帖以及古今书法家的《千字文》,足有大几十本。但我仅在闲暇时捧在手上观赏揣摩,却很少坐下来静心临写,父亲说我在书法上是个叶公好龙、眼高手低、难成大器之人。</p><p class="ql-block"> 我真正坐下来静心练了几天钢笔字是在学校学机械制图的阶段。那时候的学生都很单纯,没有自己可选择的路走,为了有好的成積争取毕业分个好单位,学习都很努力。</p><p class="ql-block"> 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的技朮语言,有严格的规范,我国在1959年第一次制定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其中对技朮要求栏中的文字标注规定写仿宋体字。仿宋体字是由颜体字演变而来,我脑中有概念,没练多久就找到了感觉。我制图作业中的仿宋体字曾受到老师的多次称赞,至今仍能用元珠笔快速地写出工整的仿宋体字和标准的印刷体阿拉伯数码字。</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毛笔字是自己的短板,为了涂鸦这篇《千字文漫谈》,下定决心要临时抱佛脚练好毛笔字的《千字文》,以不辜负有缘读到我这篇拙文的人。现暂将几张墨迹未干非驴非马的东西置于文中献丑。十年磨一剑,他年再示君,待日后练的象个样子了,定将这丑书換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严格说来《千字文》用字999个,文中“女慕贞絜”“纨扇圆潔”两句的“絜”和“潔”系同一字的不同写法。此非周兴嗣之错,而是集摹王羲之墨迹人的疏忽。皇帝不查下的圣旨也是金口玉言,周兴嗣岂敢違上意而擅自易字。这不过是我的臆测,不可当真。</p><p class="ql-block"> 周兴嗣编次《千字文》时因局限于一千个固定的字不得重复,造句用字没有自由,有的句子就显得牽强晦涩,且用典较多,后人不易释义。</p><p class="ql-block"> 千余年来,《千字文》的译述之多,不遑枚举,瑕瑜错陈。涂雅拙文之初本想以凡才浅识择重加以综述,以帮助初学者理解。细思文字量大,奈何鬓衰神疲,老眼昏花,一时难以完成而作罢。只好待日后铢积寸累般来了此夙愿。</p><p class="ql-block"> 此次为涂鸦拙文而认真学写千字文,非为炫耀书法(我这丑字根本与书法不沾边)。只是想学着用毛笔全文书写一篇《千字文》置于拙文中作参考,以免读者花时间另查资料。滥竽充数,敬请方家指教。</p><p class="ql-block"> 书写时手头仅有《智永真草千字文》拓本和《文征明小楷千字文》拓本参照,这些都是古人书写的作品,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些字的写法也产生了自然流变。虽然我学写的《千字文》釆用的也是繁体,但为了使之尽量符合现代汉字规范,我在网上下载了两位当今名震书法江湖的大腕书写的《千字文》来对照。大腕们写的字确实用笔精到,结体谨严,掌控软头毛笔写汉字的功夫极深。可令人费解的是在他们供人作范本的作品中竟发现了错别字。限于篇幅,仅举3例:</p><p class="ql-block"> 1. 第3句将日月盈昃写成“日月盈昊”。月圆之时称为盈,太阳西斜称为昃(音仄),此句和后句辰宿列张(辰和宿都是星名)连在一起理解,意思是天体在不断地运动中。昊字(音浩)是形容天的广大,昃昊两字的音义迥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2.第135句将策功茂实写成“荣功茂实”。此句和后句勒碑刻铭连在一起理解,是指对善策划、有谋略而为国家立大功的人,应把他们的功绩铭刻在金石上。前面第75句是榮业所基,“荣”和“榮”是同一字的两种写法,《千字文》不可能再有相同的两个字。文征明的《小楷千字文》就是写的策功茂实。</p><p class="ql-block"> 3.第37句将盖此身髮写成“盖此身發”。此句是指人的身体,出自《孝经》“身体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發字主要是放(如发射)、出现(如发生)的意思。发也可为人名,如第26句周發殷湯的發就是周武王的名字。繁体髮和發虽音同却是义形不同的两个字。我国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后,根据同音繁体字简化的原则将髮和發合并简化为“发”,如果将繁体字《千字文》中的髮写成發,那就是錯别字了。</p><p class="ql-block"> 大腕们的作品中还有的字为了书写容易和结体漂亮,任意增減笔划或改变字形结构,这些字属个人臆造的不规范字,在电脑和手机中是写不出来的,这里不能一一列举。</p><p class="ql-block">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书法艺朮是随着中国历史和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书法家虽说是个极高雅和荣耀的称号,但没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素养,仅写得一手好字是夠不上称书法家的,至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写字匠。试问自先秦至民国的中国历史中能称得上书法家的,那位不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文豪和政治家?</p><p class="ql-block"> 记得三年災害时期我曾工作过的工厂里有一位民国时期招牌店学徒出身的油漆师傅,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当年他们车间大门上方“高歌猛进”四个大红招牌字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可是在那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每次写个人思想汇报他还得请人代笔起稿。他老人家如有幸高寿活到当今,能和这两位书法大腕比毛笔字,也应该当之无愧称为书法家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